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我院自1988年一1994年,对14例颧骨、颇弓骨折,应用上颌唇须沟弧形切开,治疗颧骨、颧弓骨折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4例均为男性。单纯颜弓骨折8例;颧骨、颧弓骨折6例;其中眶底外侧壁损伤引起复机1例。手术方法:从患侧第一磨牙远中至中切牙近中做弧形切口达骨膜下,沿骨面向上剥离,暴露颧牙槽呢、用剥离子沿颧牙槽呢向上、前外挑起颧骨及颧弓。然后,向后移动以恢复颧骨、颜弓的外形。对有眼下壁骨折伴有复视的,用骨凿凿开上颌窦,用碘仿纱条填塞复位固定、缝合包扎。讨论1.此方法操作简单、复位效果确切,创伤小,手术时…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从颧骨颧弓的立体结构上的分类法,以提高临床治疗水平。方法:收集我科自1981-2001年收治颞骨颧弓骨折214例,通常常规X线片,CT片从“三维”的角度去辨认颧骨颧弓骨折情况。结果:此种分类中促进口腔科医生了解颧骨颧弓“三维”上的骨折情况。结论:从“三维”上去对颧骨颧弓骨折分类,可达到从“三维”上去复位,固定颧骨颧弓骨折。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经口腔前庭入路解剖眶下神经血管束复位固定闭合性完全性颧骨骨折的治疗经验。方法将18例需手术复位固定的B型颧骨骨折患者纳入观测范围。全麻下经口腔内患侧前庭沟切口入路,暴露颧弓、眶下缘、颧颌缝处的骨折断端。分离保护眶下神经血管束、复位颧骨后,微型接骨板固定眶下缘、颧颌缝处骨折断端。评价切口愈合、局部不对称畸形改善程度,张口受限改善情况,以及相关并发症。结果患者中16例(89%)切口I期愈合,15例(83%)双侧颧突区软硬组织完全对称。术后4周16例(89%)张口度达III横指,比术前的7例(39%)明显改善(χ2=4.876,P=0.025)。10例(56%)解剖复位坚固内固定颧骨骨折的眶下缘和颧颌缝2处骨折断端,颧弓及眶外侧骨折断端只作解剖复位处理;5例(28%)在颧弓表面做长约1.5cm平行于颧弓的小切口,行眶下缘、颧颌缝及颧弓3处骨折断端坚固内固定;3例(16%)除眶下缘、颧颌缝、颧弓3处外,眶外侧缘骨断端以眉弓内长约1.5cm小切口入路坚固内固定。全组18例患者均未出现下睑外翻、面神经颧支损伤、鼻泪管损伤、眶周软组织水肿、眶周软组织萎缩、眼球塌陷、复视等并发症。结论通过口腔前庭沟入路,解剖眶下神经血管束,可以复位固定大部分B型颧骨骨折。陈旧性或复杂性颧骨骨折可同时选用颧弓表面或眶外侧小切口,从而完善骨折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以颧蝶缝为参照标准复位颧骨骨折的效果。方法:选择采用经头发冠状切口手术的Knight和North分类中Ⅲ、Ⅳ、Ⅴ、Ⅵ型骨折30例,先将颧蝶缝复位,再将其他骨折线复位、固定。术后随访1—3个月,观察面型的恢复程度和X线上颧骨、颧弓的对称性。结果:30例术后均获得满意的面型,X线观察有28例达到准确的解剖复位,仅2例骨折连续性稍差。结论:颧骨骨折手术复位时,先将颧蝶缝复位,再结合颧骨各突起骨折的对位对线,可以使颧骨准确复位,从而恢复正常面型的对称性。  相似文献   

5.
口内切开复位法治疗闭合性颧骨颧弓骨折27例报告尹通广(滨海县人民医院口腔科,滨海224500)关键词颧骨颧弓骨折,闭合性;口内切开复位法颧骨颧弓是颌面部明显突起的骨性支架,易于损伤导致骨折,临床上手术方法有多种。本文总结1982—1996年间27例颧...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计算机导航辅助3D打印技术在颧骨颧弓骨折复位钛板固定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4月—2021年4月天水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82例颧骨颧弓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法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行常规3D打印颧骨颧弓骨折复位钛板固定修复,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计算机导航辅助技术。对比两组手术时间、骨愈合时间及骨折复位效果。对比两组骨愈合相关因子、骨痂骨密度及颧骨颧弓复位精确度,统计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 <0.05)。两组骨折复位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手术前后骨形态生成蛋白2、转化生长因子-β1的差值均大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术后1个月和3个月的骨痂骨密度均高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术后3个月的双侧颧弓宽度差值、颧骨突度差值均小于对照组(P <0.05)。两组总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在颧骨颧弓骨折复位钛板固定修复中应用计算机导航辅助3D打印技术、3D打印技术均可获取满意手术复位效果,但应用计算机导航辅助3D打印技术可提高骨折复位精确度,促进骨折愈合。  相似文献   

7.
颧骨颧弓骨折手术治疗2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讨论经口内前庭沟切口及下眼睑切口行颧骨颧弓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对在我科住院手术治疗的21例颧骨颧弓骨折患者的手术及固定方法进行总结分析.结论:优17例,良4例,优良率达100%.结论:口内前庭沟切口及下眼睑切口的进路具有操作难度及风险低、易于掌握、复位及固定方便可靠、经济性高等优点,是颧骨颧弓骨折手术的理想路径.内固定应根据骨折类型、移位程度和手术时机等多方面因素综合判定,固定比不固定更可靠.  相似文献   

8.
自制单齿钩在颧骨颧弓骨折复位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自制的单齿钩治疗33例闭合性颧骨纪骨折病人,取得较满意的临床效果。认为单齿钩在骨颧弓骨折复位中创伤小,器械制备和手术方法都较简单,疗效佳,病人易接爱。但对手术的适应证和手术时机要正确掌握,在伤后第二周内手术最佳。  相似文献   

9.
颧弓骨折临床上比较常见,有功能障碍,畸形明显者即需复位治疗,传统的口内切开复位法、领部切开复位法及中钳复位法等都有一定的缺点,如痴部发际切开复位法手术进路远组织损伤大,复位时支点距断端远复位效果不佳。日内复位法,其木者操作不如口外法;颜部牵引法,无论是用中钳还是单齿钩牵拉都有矫枉过正的可能,因此我科于1985年至1993年对30例颧弓骨折病人,均采取了颧弓下切口,牙挺复位法,全部一次复位成功嗷果满意。现报告如下:手术方法:在局麻下在颧弓折凹陷处下方作一横行scm切口切至皮下,再用根挺或止血钳分离至颧弓内侧面…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颧骨颧弓骨折早期手术复位径路和固定方法。方法 对资料完整的36例颧骨颧弓骨折进行了分类.对不同类型骨折的治疗方法、固定方式、效果等进行了总结分析。结果 36例中33例早期手术复位和固定。33例中14例采取头皮冠状切口,9例采取局部小切口。应用坚固内固定及其与钢丝骨间栓结联用占90%(27/30),单纯钢丝骨间栓结为10%(3/30)。结论早期手术复位固定者达91、7%(33/36).早期复住效果好。坚固内固定稳定性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下颌骨喙突合并同侧颧弓骨折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方法采用半侧冠状切口,在对颧弓骨折进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的同时,对手术方式稍作改良,充分显露颧弓骨折区域后,将颧弓骨折块翻起,在其深面沿颞肌纤维走行方向向下继续分离寻找到喙突骨折块,并分离后摘除。结果手术切口一期愈合,随访3~24个月,开闭口,下颌运动功能正常。结论采用半冠状切口,治疗颧弓骨折的同时摘除下颌骨喙突骨折块,为手术治疗下颌骨喙突合并同侧颧弓骨折提出了一种新的并且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内镜引导下口内切口治疗颧弓骨折单端固定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52例颧弓骨折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在上颌后牙相应部位的前庭沟做小切口入路,内镜监控下确定颧弓骨折线位置后,适当调整两侧骨断端,将移位的骨折断端按解剖关系准确复位.在靠近颧骨的颧弓骨折断端行单端固定.通过手术效果、有无并发症及患者满意度调查等对此手术方法进行评价.结果 52例患者手术全部60min内结束,术后切口均无感染、血肿及气肿.口内切口瘢痕隐蔽.全部患者颧部对称,颧牙槽嵴等骨折部位无骨性台阶形成,侧压颧部有极好的稳定性.结论 内镜引导下行颧弓骨折复位固定术,避免了传统方法单凭感觉复位导致断端复位不齐的弊端,并且口内切口加以单端固定,保证了复位后的稳定性及美观性,并有效减轻患者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3.
颧弓骨折坚强内固定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颧弓上缘入路,微型钛板行颧弓骨折坚强内固定的疗效。方法:采用颧弓上缘切口,微型钛板对26例单纯颧弓骨折患者进行复位内固定。结果:26例患者4例术后有轻度张口受限,2例伤口延迟愈合外,其余均开口度正常,面型对称,伤口甲级愈合。结论:以颧弓上缘切口入路,微型钛板行颧弓骨折坚强内固定,操作简便,效果良好,并发症少,是一种较好的颧弓骨折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分析205例交通事故引起的颌面损伤,发现以下颌骨骨折、颧弓骨折常见;软组织损伤以唇部最多。对无移位的下颌骨骨折仅颅颌弹性绷带便可治愈;凹陷性颧弓骨折用巾钳牵拉复位简便易行;软组织损伤清创应彻底;应尽力提高颌面部损伤早期处理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非贵金属锻丝卡环的弹性极限及其相应卡抱力.方法 成品锻丝卡环直径分别为0.8,0.9和1.0mm制作试件.应用万能材料试验机测试采集试件加载变形及其卸载回复全过程的电信号,通过A/D转换器将电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并贮存于计算机中;应用基于MATLAB平台开发的计算机绘图软件处理分析、计算锻丝卡环弹性极限及其相应卡抱力.结果 直径为0.8,0.9和1.0mm的锻丝卡环弹性极限分别是0.639,0.608和0.482mm,其相应卡抱力是0.167,0.196和0.335 N.结论 在临床工作中,应根据不同倒凹长度、坡度及卡环粗细选择进入倒凹的深度,以获得较理想的固位效果.  相似文献   

16.
对21例临床拟诊颧弓骨折的外伤患者进行常规颧弓轴位及改良反汤氏位投照,并用RGD_3型热释光剂量仪对其中6例患者颜面部X线辐射剂量进行了测试。结果:两种投照位置照片,对颧弓骨折诊断的阳性率相同,但对骨折线及骨折错位程度的显示,后者优于前者。在患者颜面部接受X线辐射剂量上,改良反汤氏位约低于常规颧弓轴位的19~23倍。在投照方法学上,改良反汤氏位简便,易行,医患双方均易接受。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通过有限元分析对比评价不同设计的选择性激光熔化(selective laser melting, SLM)打印钴铬、纯钛、钛合金(Ti-6Al-4V)可摘局部义齿圆环形卡环的固位力,并分析卡环在脱位过程中的应力分布。方法: 设计A(体部宽度/厚度为1.9 mm/1.1 mm,卡环臂聚合度为0.8)和B (尺寸A的1.2倍)两种圆环形卡环尺寸,再针对上述尺寸分别设计进入0.25 mm(A1,B1)和0.50 mm(A2,B2)两种倒凹深度,建立上述4种形态的卡环和基牙的有限元模型,将测量得到的SLM金属(钴铬、纯钛、钛合金)的密度和弹性模量赋予卡环,将釉质的密度、弹性模量、泊松(Poisson)比赋予基牙。设置卡环臂尺寸为A且进入0.25 mm倒凹的铸造钴铬合金卡环为对照组(C), 并在有限元模型中赋予铸造钴铬合金的密度和弹性模量。所有金属的泊松比设定为0.33。在有限元模型中,沿脱位方向对卡环施加5 N的初始载荷, 计算卡环沿脱位方向的最大位移,若卡环没有完全脱位,则每次在卡环上重新施加比上一次多5 N的载荷,直至卡环能够完全脱位,从而得出不同组卡环的固位力区间。经过上述有限元模型测试,筛选出与对照组卡环固位力区间相同的SLM金属卡环,进一步进行实体的就位/脱位实验验证,并通过有限元分析其von Mises应力分布。结果: 有限元分析发现B1、B2形态的SLM金属(钴铬、纯钛、钛合金)卡环,A2形态的SLM钴铬卡环的固位力均大于对照组卡环。A1形态的SLM纯钛和钛合金卡环的固位力小于对照组卡环。A1形态的SLM钴铬卡环、A2形态的SLM纯钛和钛合金卡环的固位力与对照组卡环相当(15~20 N), 进一步的实体测试表明,这3组SLM金属卡环固位力分别为(21.57±5.41) N、(19.75±4.47) N、(19.32±2.04) 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这3组卡环中,除SLM钛合金卡环外,SLM钴铬和纯钛卡环的最大von Mises应力均超过各自的屈服强度。结论: 对于SLM工艺加工制作的卡环,卡环臂尺寸和进入倒凹深度均相同的钴铬卡环的固位力大于纯钛和钛合金卡环,可通过调整进入倒凹深度和卡环臂尺寸来调整SLM金属卡环的固位力。考虑到义齿在患者口内的长期稳定使用,如采用SLM工艺加工卡环,建议设计卡环臂尺寸为A,进入倒凹量为0.50 mm,并采用钛合金材料制作。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和总结颌面部骨折的临床特点并探讨颌面部骨折的治疗情况。方法:收集我科1995年1月以来228例颌面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年龄、性别、致伤原因、骨折分布情况及合并全身损伤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同时总结各种治疗方法的特点和效果。结果:男性患者多于女性,高发年龄组为20~40岁,致伤原因以交通伤最常见。骨折分布以下颌骨骨折最为常见,其中颏部骨折发病率最高,合并伤中以上颌骨及颧骨、颧弓骨折最多。治疗方法包括急救、软组织损伤的处理和颌骨骨折的治疗。结论:本文总结的颌面部骨折的临床特点,治疗以恢复咬合关系为主,理想的方法是采用坚固内固定技术。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多小切口联合微型钛板治疗颧骨复合体骨折的疗效。方法: 采用眶外侧缘、睑下缘、耳颞切口、口内前庭沟等多小切口,显露颧骨复合体骨折段后,进行复位;应用微型钛板对颧弓复合体骨折31例进行坚强内固定,通过面形、张口度、切口愈合情况及X线检查评价手术效果。结果: 31例患者中除2例术后有轻度张口受限,1例出现暂时性面瘫外,其余均开口度正常,面形对称,切口Ⅰ级愈合,手术效果良好。结论: 以多小切口联合微型钛板坚强内固定治疗颧骨复合体骨折,操作简便,损伤小,并发症少,是一种较好的颧骨复合体骨折治疗方法,符合现代外科治疗理念。  相似文献   

20.
颧骨和颧弓是面部比较突出的骨性支架,容易受外力的直接打击而发生骨折.本文介绍20例颧骨颧弓骨折,对患者年龄、性别、致伤原因、骨折类型、临床表现和治疗情况作了分析.作者对本组畸形不明显,外形要求不高,功能障碍不大的6例颧骨颧弓骨折未进行复位,而采取理疗、机械练习张口度,另外14例采用颞部切开复位,术后无论从外形及功能上均较理想.本文对本病的治疗方法和手术体会讨论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