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三四个节段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植骨、内固定术重建颈椎生理曲线的早期效果。方法选择1999-03/2001-09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创伤科行三四个节段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植骨、钢板内固定术患者10例。术后颈围固定时间4~6个月,均随访12.9个月,并于术后立即和随访时拍摄X射线片观察植骨融合情况、融合节段的高度、后凸成角及颈椎弧度。结果按意向处理分析,10例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X射线显示颈椎高度术后较术前平均增加4.16mm,随访时平均丧失1.56mm;颈椎弧度平均增加15.8°,后凸成角平均增加1.3°;全部获骨性融合。结论三四个节段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植骨、内固定治疗多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可以重建颈椎生理弧度,恢复减压后植骨的高度和重建颈椎生理曲线,维持理想的颈椎高度能使皱折的黄韧带紧张,椎间孔扩大,缓解和防止颈髓和神经根受压,获得良好能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植骨融合带锁钢板内固定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MCSM)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96例MCSM患者经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自体髂骨植骨,带锁钢板内固定术。结果 92例获随访,平均随访18个月,临床结果评定方法依据JOA标准,评分由术前平均9.6分提高到术后平均15.3分,优良率为81.5%;植骨融合时间为术后三四个月,骨融合率98.9%(91/92)。结论 MCSM采用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及植骨融合带锁钢板内固定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稳定型Hangman骨折前路C2~3植骨融合结合内固定手术的疗效。方法15例不稳定型Hangman骨折(其中Ⅱ型9例、ⅡA型6例),行颈前路C2~3间盘切除,髂骨植骨融合,结合zephir前路锁定钢板内固定。结果术后随访平均10个月,颈部症状明显缓解,颈椎生理曲度维持良好,脊髓功能改善,植骨融合率100%,有2例椎弓骨折未愈合,无内固定松动及断裂现象。结论应用颈前路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不稳定型Hangman骨折(Ⅱ型及ⅡA型)术后能获得即刻稳定;植骨融合率高,并维持颈椎生理前凸;对颈椎功能影响小。是目前治疗此类损伤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4):757-758
对比两种不同颈前路减压重建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CSM)的临床疗效。选取78例行颈椎前路手术的多节段CSM患者,根据不同术式分为A、B组各39例。A组行分节段减压植骨重建术,即颈前路多节段间盘切除减压椎间融合器置入植骨融合钛板内固定术(ACDF)或单椎体次全切除术,B组行长节段减压植骨重建术,即至少两椎体次全切除钛笼置入植骨融合钛板内固定术(ACCF)。对比两组手术情况及住院时间;术后随访3个月,对比两组手术前后JOA评分及融合节段Cobb角。与B组比较,A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JOA评分、Cobb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A组JOA评分、Cobb角水平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给予多节段CSM颈前路分节段减压植骨重建术治疗,有利于改善患者颈椎功能及活动度,临床疗效明显优于颈前路长节段减压植骨重建术。  相似文献   

5.
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是治疗颈椎病和颈椎骨折脱位最常用的方法,其护理配合非常重要。护理不当可使术后并发症增多,甚至引起内固定松动脱落,导致治疗失效,严重者可引起死亡。PCB系统是近年来用于颈椎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的1种装置,具有可提供术后即刻稳定,恢复椎间隙高度及颈椎生理前凸和植骨融合率高等优点。2003年5月~2005年2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采用颈前路减压PCB系统内固定术治疗颈椎病和颈椎骨折脱位24例,取得较好临床疗效,现将临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介绍颈前路多节段环锯法扩大减压植骨融合术,探讨其在治疗多节段退变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41例行前路多节段环锯法扩大减压植骨融合术的多节段退变(≥2)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以Odom’s法和JOA评分对临床结果进行评定,以颈椎X线显示融合区骨小梁的形成,屈伸位融合区无活动作为植骨融合的标准。结果术后随访2月-48月,平均13.5月,有效率为97.10%(234/241),优28.63%(69/241),良54.36%(131/241),可14.11%(34/241),差2.90%(7/241);JOA评分:术前平均8.4分,术后平均14.8分;植骨融合率93.36%(225/241),植骨于10-24周达骨性愈合,平均14周;颈椎生理弯曲接近正常者28.87%(70/241),生理弯曲减弱49.25%(120/241),曲度消失17.26%(42/241),反曲4.52%(9/241)。结论前路环锯法扩大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效果肯定,并发症少,融合率高,操作简便,费用低,主要问题是颈椎生理曲度的丧失。  相似文献   

7.
前路分节段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多节段颈椎病20例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前路分节段减压植骨融合术在多节段颈椎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前路分节段椎体次全切除+椎间盘切除减压、植骨、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多节段颈椎病。所有患者定期随访,应用改良JOA评分法评估术后3个月神经功能改善情况;摄颈椎正侧位x线片、MRI或者CT检查,观察植骨融合、畸形矫正和并发症情况。结果20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4-42月。患者术前不适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改良JOA评分术前平均9.2分,术后13.8分,平均改善率59.4%,统计学分析有显著性意义(P〈0.05)。所有患者的颈椎畸形矫正后基本恢复至正常的曲度,未出现假关节形成、植骨块脱出、钢板螺钉松动断裂等并发症。结论颈椎前路分节段减压植骨融合术具有减压彻底、术后神经功能恢复好、椎间植骨融合率高、颈椎生理曲度恢复好和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植骨加颈椎钢板固定治疗脊髓型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70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采用经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自体髂骨移植及颈椎钢板固定,术后行X线检查。结果:有53例得到随访,其中51例取得骨性愈合,无钢板螺钉松动,断裂等并发症。结论:脊髓型颈椎病减压及植骨后辅以钢板内固定将使融合节段更加稳定,有助于脊髓型型椎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9.
卢弘栩  袁文 《中国临床康复》2003,7(14):2047-2049
目的 通过对单间隙脊髓型颈椎病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使用或不使用颈前路带锁钢板内固定的患者术后随访,分析不同术式对颈椎曲度和高度的影响。方法 对45例单间隙脊髓型颈椎病手术治疗的患者进行随访12-38个月,平均20个月,其中A组行颈前路减压单纯植骨融合20例,B组行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颈前路带锁钢板内固定25例,分别在术前、术后1周内、术后2-4个月、术后5-7个月、术后1年以上拍摄颈椎标准侧位片,测量融合节段颈椎前高、后高、颈椎总曲度、融合节段曲度,分析这些参数在手术前后的变化。结果 X线片测量显示,融合节段颈椎前高、后高及节段曲度在术后1周内A、B组在均较术前明显改善,A组分别增加(4.1&;#177;1.6)mm,(2.2&;#177;0.8)mm,(7.1&;#177;5.3)&;#176;,两组间统计学差异无显著性(P&;gt;0.05,t=1.932,1.484,0.420),在术后2-4个月、术后5-7个月及术后1年以上的随访中,A组均有不同程度的丢失,以术后2-4个月尤著,而B组在术后长期随访中无明显丢失,均能较好维持,两组间统计学差异有显著性(P&;lt;0.05,t值为2.435-4.701。颈椎总曲度在术后1周内亦较术前明显改善,A组增加(10.4&;#177;7.7)&;#176;、B组增加(8.1&;#177;3.4)&;#176;,两组间统计差异无显著性(P&;gt;0.05,t=1.364);在术后2-4个月、术后5-7个月的随访中,A组有逐渐丢失趋势,而B组能较好维持,但两组间统计差异无显著性(P&;gt;0.05,t=0.400,1.330),在术后1年以上随访中,A组回到近于术前水平,而B组仍能较好维持,两组间统计学差异具有显著性(P&;lt;0.05,t=2.814)。结论 对单间隙脊髓型颈椎病行前路减压植骨融合辅以前路带锁钢板内固定,不仅有助于恢复颈椎的生理曲率及椎间高度,并有助于长期维持。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前路带锁钢板在颈椎前路融合术中的应用。方法:20例颈椎病及颈椎损伤患者采用前路减压自体髂骨植骨及带锁钢板内固定治疗。结果:本组20例在超过12个月的随访中全部取得了骨性愈合,椎间高度维持良好,无内固定物损伤、滑脱、断裂等并发症。结论:颈椎前路带锁钢板内固定术能为固定节段椎体提供可靠的稳定性,提供椎骨融合率,并能有效维持椎间高度及生理弧度,减少继发神经损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颈前路椎体次全切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手术疗效及影像学结果 .方法 2008年5月至2011年11月行颈前路椎体次全切减压钛网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47例;所有患者术前、术后不同时期采用JOA评分评估神经功能情况,X线片评价颈椎曲度、椎间高度变化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均术后随访17个月.术后1个月、术后17个月JOA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术后17个月Cobb角、椎间高度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7个月Cobb角、椎间高度与术后1个月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颈前路椎体次全切减压融合术可有效地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但术后颈椎稳定性较差,术后Cobb角、椎间高度较难维持.  相似文献   

12.
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是治疗颈椎病和颈椎骨折脱位最常用的方法,其护理配合非常重要。护理不当可使术后并发症增多,甚至引起内固定松动脱落,导致治疗失效,严重者可引起死亡[1]。PCB系统是近年来用于颈椎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的1种装置,具有可提供术后即刻稳定,恢复椎间隙高度及颈椎生理前凸和植骨融合率高等优点[2]。2003年5月~2005年2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采用颈前路减压PCB系统内固定术治疗颈椎病和颈椎骨折脱位24例,取得较好临床疗效,现将临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患者24例,男15例,女9例,年龄27~58岁,平均41.23岁…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应用颈椎间盘、椎体及后纵韧带部分切除,植骨及带锁钢板内固定在治疗伴有后纵韧带压迫颈髓神经疾病中的应用. 方法单个椎间隙者13例手术采用前路间盘及相应部位后纵韧带部分切除,其余手术采用前路椎体大部分切除及相应部位后纵韧带部分切除,18例采用自体髂骨植骨融合,38例采用钛网笼内填充减压椎体之松质骨植骨,最后均予带锁钢板内固定. 结果术后复查MRI:见颈脊髓神经压迫去除满意.56例平均随访18个月,植骨全部于术后3~4个月骨性愈合.术后已恢复椎间隙高度没有发现再丢失现象,颈椎生理弧度恢复良好. 结论颈椎间盘及后纵韧带大部分切除术,颈椎及后纵韧带大部分切除术适用于部分伴有后纵韧带颈脊髓神经和神经根压迫症患者,有利于彻底解除神经压迫.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摘除1~3个颈椎椎间盘对颈椎稳定性的影响,以及椎体间使用植骨及内固定后对恢复颈椎稳定性的作用。方法:10具新鲜成年男性尸体颈椎标本依次进行完整颈椎、环锯法摘除颈椎间盘(C3-6)标本、三面为皮质骨的骨栓椎间隙(C3-6)植骨标本、在植骨基础上行颈椎(C3-6)前路ORION内固定标本进行测试。测试为对颈椎标本进行轴向压缩(300N)、侧弯(2Nm)及轴向扭转(2Nm)。结果:椎间盘切除后,造成颈椎在多个方向的严重不稳定,单纯椎间隙植骨后稳定性仍低于完整颈椎,安置颈椎前路内固定后,颈椎不稳定现象明显改善,在3种载荷作用下,稳定性与完整颈椎无显著差异(P&;gt;0.05),且部分指标优于完整颈椎。结论:颈椎前路减压植骨后,尤其是多节段切除椎问盘后,应使用颈椎前路内固定加强稳定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植骨融合带锁钢板内固定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MCSM)的临床疗效。方法对96例MCSM患者经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自体髂骨植骨,带锁钢板内固定术。结果92例获随访,平均随访18个月,临床结果评定方法依据JOA标准,评分由术前平均9.6分提高到术后平均15.3分,优良率为81.5%;植骨融合时间为术后三四个月,骨融合率98.9%(91/92)。结论MCSM采用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及植骨融合带锁钢板内固定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植骨加颈椎钢板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70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采用经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自体髂骨移植及颈椎钢板固定,术后行X线检查.结果 有53例得到随访,其中51例取得骨性愈合,无钢板螺钉松动、断裂等并发症.结论 脊髓型颈椎病经减压及植骨后辅以钢板内固定将使融合节段更加稳定,有助于脊髓型颈椎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17.
背景:单节段或双节段颈椎病患者通常采用颈椎前路减压内固定,但对于多节段颈椎病手术方式的选择一直存在争议。目的:探讨前路"杂交式"减压即单椎体次全切联合椎间盘切除治疗多节段颈椎病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多节段颈椎病患者资料,均选择前路"杂交式"减压、自体髂骨植骨及ZEPHIR钢板内固定。观察治疗后患者神经功能评分、植骨融合率、颈椎生理曲度和椎间高度变化及并发症情况。结果与结论:随访12~72个月,平均36个月。颈椎生理曲度及椎间高度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受压节段脊髓膨隆良好。钢板及螺钉无松动、断裂或移位。治疗后6个月植骨均融合,12个月JOA评分明显提高,改善率优10例,良16例,可4例,优良率86.7%。说明采用前路"杂交式"减压治疗多节段颈椎病,减压直接彻底并能尽量保留颈椎结构,增加植骨融合率,有效改善颈椎生理曲度和椎间高度。  相似文献   

18.
背景:单节段或双节段颈椎病患者通常采用颈椎前路减压内固定,但对于多节段颈椎病手术方式的选择一直存在争议.目的:探讨前路"杂交式"减压即单椎体次全切联合椎间盘切除治疗多节段颈椎病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多节段颈椎病患者资料,均选择前路"杂交式"减压、自体髂骨植骨及ZEPHIR钢板内固定.观察治疗后患者神经功能评分、植骨融合率、颈椎生理曲度和椎间高度变化及并发症情况.结果与结论:随访12~72个月,平均36个月.颈椎生理曲度及椎间高度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受压节段脊髓膨隆良好.钢板及螺钉无松动、断裂或移位.治疗后6个月植骨均融合,12个月JOA评分明显提高,改善率优10例,良16例,可4例,优良率86.7%.说明采用前路"杂交式"减压治疗多节段颈椎病,减压直接彻底并能尽量保留颈椎结构,增加植骨融合率,有效改善颈椎生理曲度和椎间高度.  相似文献   

19.
背景: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自体髂骨植骨融合是治疗颈椎病的标准术式,但取自体髂骨存在较多供骨区并发症,寻找合适的骨修复替代材料应用于颈椎前路手术一直是研究的热点。 目的:分析含骨形态发生蛋白2骨修复材料在颈椎前路减压融合中的临床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行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治疗4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试验组21例将含骨形态发生蛋白2的骨修复材料(载体为药用明胶、注射用大豆卵磷脂、羟基磷灰石等)及自体骨赘植入PEEK cage融合器,对照组19例将自体骼骨植入PEEK cage融合器。随访12个月,比较两组融合节段Cobb角、融合节段椎体前缘高度、椎间高度、并发症、融合率、JOA评分和目测类比评分等指标。 结果与结论:经过治疗后,两组均获得了即刻的颈椎稳定,颈椎前凸、融合节段椎体前缘高度及椎间高度均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0.05)。随访12个月时,试验组Cobb角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融合节段椎间隙前缘高度与融合节段椎间高度、椎间融合率、颈部与上肢目测类比评分、JOA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获得骨性愈合。表明含骨形态发生蛋白2的骨修复材料结合自体骨赘植骨应用于颈椎前路减压融合可有效恢复并维持颈椎前凸、融合节段的高度,在改善临床症状方面与自体髂骨疗效相当。  相似文献   

20.
背景:颈椎前路钢板置入内固定被认为是颈椎前路多节段椎间盘切除和融合的标准治疗,但是,颈前路植入钢板有着很多金属植入物相关并发症的风险。目的:分析和比较使用颈椎桥形连接融合器和Cage椎间融合器±颈椎前路钢板置入内固定进行颈椎前路2节段以上椎问融合的有效性。方法:纳入54例2节段以上颈椎间盘突出接受颈椎前路减压和融合治疗的患者,分别使用颈椎桥形连接融合器进行颈椎前路椎间融合(n=30)和Cage椎间融合器与颈椎前路钢板固定系统进行椎间融合(n=24)。使用日本骨科学会(JOA)量表系统评价临床结果,椎间融合后3,6个月依据X射线检查评价颈椎前凸角、椎体间高度和颈椎融合状态。结果与结论:对桥形连接融合器和Cage椎间融合器组的平均随访时间为6个月。两组患者均获得骨性融合,平均愈合时间为5.5个月。桥形连接融合器组平均JOA评分由治疗前(7.4±0.4)分,提高到治疗后3个月(14.3±0.5)分,治疗后6个月(14.5±0.8)分,Cage椎间融合器组平均JOA评分由治疗前(7.6±0.7)分,提高到治疗后3个月(13.9±±0.4)分,治疗后6个月(14.0±0.6)分,且有显著性差异。治疗后两组的颈椎前凸角和椎间隙高度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性改善。说明该植入体植入后能有效恢复颈椎的生理曲度,避免出现螺钉钢板固定并发症,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