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脾胃湿热证湿、热偏重型之间AQP2在尿液中的变化及在肾脏组织中表达的变化规律,揭示清香散、白虎加苍术汤分别治疗脾胃湿热证湿、热偏重型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Bradford方法测定尿液中AQP2含量,采用SABC免疫组化法检测肾脏内外髓集合管、远曲小管管壁上AQP2的表达。结果:湿偏重组尿液AQP2含量明显减少,热偏重组尿液AQP2含量明显增加,而且热偏重组尿液AQP2含量更高。AQP2在肾脏的表达中,湿偏重组肾脏内外髓集合管、远曲小管管壁上AQP2表达明显比正常组、白虎加苍术汤组及清香散组减少,热偏重组表达最多。结论:AQP2对于脾胃湿热证"湿"的形成,湿、热的量化,判断湿、热的偏重具有重要的作用。白虎加苍术汤及清香散祛湿的作用可能是通过调节AQP2对细胞内外体液平衡的功能而达到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脾胃湿热证大鼠湿、热偏重模型及在三仁汤、白虎加苍术汤的干预下大鼠胃窦P物质(Sub-stance P,SP)、生长抑素(Somatostatin,SS)指标的变化,以探讨脾胃湿热证湿、热偏重型之间胃窦SP、SS的变化规律及三仁汤、白虎加苍术汤的作用机理。方法:将40只大鼠随机分成5组各8只:正常对照组、湿偏重组、热偏重组、三仁汤组、白虎加苍术汤组,采用肥甘饮食、湿热环境及病原微生物等复合因素建立脾胃湿热证湿、热偏重型的动物模型。分别用三仁汤、白虎加苍术汤对湿偏重、热偏重型大鼠模型进行干预,采用放免法检测各组大鼠胃窦中SP、SS的变化。结果:湿偏重组、热偏重组大鼠胃窦SP、SS含量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湿偏重组SP、SS水平较热偏重组降低更明显;三仁汤组、白虎加苍术汤组分别与湿偏重组、热偏重组比较,SP、SS的含量提高,三仁汤组、白虎加苍术汤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说明三仁汤、白虎加苍术汤能提高已降低的SP、SS的含量。结论:脾胃湿热证大鼠湿、热偏重模型存在胃肠激素的紊乱,SP、SS含量降低;三仁汤、白虎加苍术汤对大鼠胃窦的SP、SS含量具有调节作用,能提高已降低的SP、SS的含量。  相似文献   

3.
脾胃湿热证湿偏重、热偏重型大鼠模型脾脏超微结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脾胃湿热证湿、热偏重型脾脏超微结构的改变,及清香散、白虎加苍术汤分别对脾胃湿热证湿、热偏重型脾脏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采用JEM-1200EX型扫描电镜观察脾胃湿热证湿、热偏重型脾脏脾窦、内皮细胞、淋巴滤泡、巨噬细胞、浆细胞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湿偏重组和热偏重组大鼠脾脏超微结构发生了明显改变,而清香散组、白虎加苍术汤组改变较轻.结论:脾胃湿热证湿、热偏重型均可使大鼠脾脏超微结构发生改变,由此可能导致其免疫功能发生改变.而清香散、白虎加苍术汤能有效修复大鼠脾脏各结构的异常,调整机体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灭幽汤对Hp相关性胃炎“脾胃湿热证”模型小鼠热休克蛋白70(HSP70)蛋白及其mRNA的影响。方法采用复合因素(肥甘食物+湿热环境+幽门螺杆菌)建立BALB/c小鼠Hp相关性胃炎“脾胃湿热证”模型.造模成功后将小鼠随机分为5组:高浓度灭幽汤组、低浓度灭幽汤组、胃三联组(替硝唑+克拉霉素+枸橼酸铋钾颗粒)、模型组、对照组。连续给药14d后,分别采用Western Blot和qPCR检测HSP70蛋白、HSP70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HSP70蛋白及其mRNA的表达:BALB/c小鼠模型组与对照组比较,HSP70蛋白、HSP70mRNA表达均增加(P〈0.01);与模型组比较,高、低浓度灭幽汤组,胃三联组小鼠HSP70蛋白、HSP70mRNA表达均增加(P〈0.01);胃三联组与高、低浓度灭幽汤组中HSPT0蛋白HSPT0mRNA表达均增加(P〈0.05)。结论灭幽汤可能通过上调HSP70蛋白及其mRNA表达而发挥治疗Hp相关性胃炎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证候研究是中医理论研究的突破口之一。脾胃湿热证是脾胃实证中的一个常见证型,在消化系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热休克蛋白70(HSP 70)是生物体在不良环境作用下产生的一种应激蛋白,它对于维持胃黏膜完整和减轻黏膜炎症有重要作用。本研究通过探讨慢性浅表性胃炎脾胃湿热证与HSP 70基因表达的关系,进一步揭示中医证候形成的机制,对于脾胃实质的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脾胃湿热、脾气虚证外周血淋巴细胞热休克蛋白70(HSP70)和核因子-κB(NF-κB)的表达及其与Hp感染的关系。方法 选择86例2008年6月—2009年2月就诊于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脾胃科门诊的慢性胃炎患者。其中脾胃湿热证67例(湿重于热30例,湿热并重27例,热重于湿10例)、脾气虚证19例,另选择广州中医药大学健康教职工和学生志愿者12名作为对照组。采集各组外周血,采用安速幽门螺旋杆菌(Hp)血清快速法检测Hp感染;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HSP70、NF-κB表达。结果 脾胃湿热与脾气虚证Hp感染率分别为37.31%和36.84%(P>0.05)。与对照组比较,脾胃湿热证热重于湿组淋巴细胞HSP70表达降低,脾胃湿热证热重于湿组及脾气虚证组NF-κB表达升高(P<0.05)。脾胃湿热、脾气虚证Hp阳性组NF-κB表达均高于对照组(P<0.05);脾气虚证Hp阳性组HSP 70表达高于同证型Hp阴性组(P<0.05)。此外, HSP70、NF-κB表达与Hp感染相关系数分别为-0.023和0.027 (P>0.05)。结论 慢性胃炎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NF-κB在脾胃湿热证热重于湿、脾气虚证表达的升高可能反映了中医理论中“内邪”的致病作用;HSP70在脾气虚证HP阳性表达的升高,及在脾胃湿热证热重于湿表达的降低可能反映了“正气抗邪”、“邪盛正虚”的作用;Hp可能并非引起脾胃湿热证、脾气虚证发生的唯一“外邪”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脾胃湿热证大鼠湿、热偏重模型及在三仁汤、白虎加苍术汤的干预下大鼠尿液中水通道蛋白2(aquaporin2,AQP2)的变化,以探讨脾胃湿热证湿、热偏重型之间尿液中AQP2的变化规律及三仁汤、白虎加苍术汤的作用机理。方法:将40只大鼠随机分成5组各8只:正常对照组、湿偏重组、热偏重组、三仁汤组、白虎加苍术汤组,采用肥甘饮食、湿热环境及病原微生物等复合因素建立脾胃湿热证湿、热偏重型的动物模型。分别用三仁汤、白虎加苍术汤对湿偏重、热偏重型大鼠模型进行干预,采用双抗夹心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尿液中AQP2的变化。结果:湿偏重组、热偏重组大鼠胃窦尿液中AQP2含量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湿偏重组AQP2水平较热偏重组增高更明显;三仁汤组、白虎加苍术汤组分别与湿偏重组、热偏重组比较,AQP2的含量降低,三仁汤组、白虎加苍术汤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意义。结论:脾胃湿热证大鼠湿、热偏重模型存在AQP2含量增高;三仁汤、白虎加苍术汤对大鼠尿液中的AQP2含量具有调节作用,能降低已增高的AQP2的含量。  相似文献   

8.
三仁汤对脾胃湿热证、湿偏重证大鼠尿液中AQP2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三仁汤对脾胃湿热证、湿偏重证大鼠模型尿液中AQP2的调控作用。方法:选用清洁级SD大鼠32只,将其随机分成4组,每组各8只;正常对照组:正常温度、湿度下予以普通饲料喂养;湿热组:在湿热环境下予以肥甘饮食饲料喂养;湿偏重组:在湿热组饲养的基础上灌服北京产二锅头;三仁汤组:在湿偏重组饲养的基础上予以三仁汤;采用Bradford方法测定各组动物尿液中AQP2的含量。结果:AQP2含量湿热组、湿偏重组分别与正常对照组、三仁汤组比较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湿偏重组与湿热组比较也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三仁汤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三仁汤对湿热证、湿偏重证大鼠尿液中AQP2的降低有调节作用,能较好地恢复AQP2在机体内的含量至正常水平。  相似文献   

9.
中药对热适应大鼠肝与心肌细胞HSP70表达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探讨中药 (主要成分为红参、黄芪、红景天等 )对热适应不同阶段HSP70表达的影响 ,为用药物提高热区部队热适应能力提供实验依据。采用人工热气候室 ( 3 4± 1℃、RH60 % ) ,建立热适应动物模型。SD大鼠 160只分为对照组、热适应组、中药对照组、中药热适应组 ,每组又分为热适应 2、7、14、2 8天 4个时段。采用免疫组化SP法染色 ,应用图像分析系统分析肝、心肌组织HSP70含量的变化。结果 ,在热适应的 4个阶段 ,肝与心肌细胞的HSP70表达强度变化呈现如下趋势 :中药热适应组 >热适应组 >对照组和中药对照组 (P <0 0 1或 0 0 5 ) ;热适应不同时期中药热适应组肝与心肌HSP70表达强度无明显变化 ;适应 2天时HSP70在核内表达强于胞浆 ,而此时中药组则是胞浆表达强于胞核 ;热适应 2天与 2 8天时血清中肝与心肌细胞内酶浓度明显增高 ,而中药热适应组血清酶浓度明显低于热适应组。中药可显著增强热适应不同阶段肝与心肌细胞HSP70的表达强度 ,减轻热适应时肝与心肌细胞的损伤 ,使机体较早达到热适应状态。同时中药的细胞保护作用机理也可能与增强HSP70的高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0.
近年多项研究认为慢性胃病脾胃湿热证与热休克蛋白70(HSP70)核因子 κB (Nuclear factor-kappa B,NF-κB)存有密切关系,HSP70能够维持细胞自稳,提高机体对肿瘤及外来多种病原体的免疫功能。在幽门螺杆菌(Hp)刺激下胃黏膜中NF κB表达增多并引起炎症反应,炎症因子又可引起NF-κB表达的增多,从而引起并扩大胃黏膜的损伤。研究表明HSP 70能够阻滞NF-κB的激活与表达。在Hp相关慢性胃病脾胃湿热证与HSP70可能体现了中医“正气”的作用,NF-κB可能体现了中医“邪气”的作用,两者在脾胃湿热证中的表达可能体现了脾胃湿热证“正邪交争”的状态。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三仁汤对脾胃湿热证、湿偏重证大鼠模型血液中胃动素(MTL)、胃泌素(GAS)的调控作用。方法:将32只大鼠随机分为4组各8只。正常对照组:正常温、湿度下予以普通饲料喂养;湿热组:在湿热环境下予以肥甘饮食饲料喂养;湿偏重组:在湿热组饲养基础上灌服北京产二锅头;三仁汤组:在湿偏重组饲养基础上予以三仁汤。采用放免法测定各组大鼠血液中MTL、GAS的变化。结果:MTL、GAS湿热组、湿偏重组与正常对照组、三仁汤组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湿偏重组与湿热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三仁汤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三仁汤能对抗湿热证大鼠模型血浆胃动素的升高作用,亦具有调节湿热证大鼠模型血浆胃泌素低下的功能。  相似文献   

12.
脾胃湿热证是临床常见病证,相关研究认为其形成与气候、饮食、病原微生物感染以及体质因素有关.为了探讨脾胃湿热证形成的机理,我们对大鼠进行了脾胃湿热证热偏重、湿热并重型造模,并在相应的清香散、苍术白虎汤干预下,分组观察大鼠血浆胃动素、胃泌素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湿热并重组血浆胃动素增高,热偏重组血浆胃动素降低,与正常对照组及苍术白虎汤组、清香散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湿热并重组、热偏重组血浆胃泌素降低,与正常对照组及清香散组、苍术白虎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3.
脾胃湿热证大鼠模型血清蛋白质组学差异表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通过分析脾胃湿热证模型大鼠血清蛋白质的差异表达,从蛋白质组学角度探讨脾胃湿热证的证候实质。方法:应用血清蛋白质组学、生物信息学等系统生物学方法,采用二维凝胶电泳(2-DE)分离技术分离脾胃湿热证模型大鼠血清蛋白质,获得差异表达蛋白质,利用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和数据库鉴定差异表达蛋白质。结果:发现12个具有明显表达差异的蛋白质斑点,经鉴定可以确定的9个蛋白质分别是备解素B因子、凝血因子Ⅱ、C-反应蛋白、alpha-胰蛋白酶抑制剂重链H4、载脂蛋白AI、重组人载脂蛋白AI、血小板凝血酶敏感蛋白、α-巨球蛋白、补体3。结论:筛选出来的差异表达蛋白质主要涉及机体免疫、物质代谢、炎症反应及血液流变学等,通过对脾胃湿热证模型大鼠蛋白质组差异表达的研究,从理论和技术的角度为运用蛋白质组学对脾胃虚实证候实质的深入研究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测定脑梗死后热休克蛋白70(HSP70)的表达水平,结合传统中医的理论,分析HSP70表达水平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研究HSP70表达水平与患者年龄、性别、NIHSS评分的相互关系;探索脑梗死中医证型与NIHSS评分的关系。为中医辨证提供科学依据,并将HSP70作为临床判断患者病情严重程度、评估预后的一项参考指标。方法:依据实用内科学第14版关于脑梗死的诊断标准[1],选择2013年11月—2014年11月新入院的脑梗死患者91例,按照中医证型辨证量化标准分为中经络证型组和中脏腑证型组,同时选取30例符合入组标准的健康人做为正常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所有入组样本血清中的HSP70表达水平,并记录患者的年龄、性别、既往病史、个人史、体质量指数(BMI)、以及CT或MRI等检查结果。结果:(1)中经络组脑梗死患者中NIHSS评分为轻型(NIHSS≤4分)的占22.22%,中型(5≤NIHSS20分)占75%,重型(NIHSS≥20分)占2.78%;而中脏腑患者评分为中型(5≤NIHSS20分)的占15.79%,重型(NIHSS≥20分)的占84.21%。两组患者在各型NIHSS评分中相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脑梗死患者NIHSS评分为轻、中、重型的HSP70表达水平两两比较,轻型组与中型组、重型组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型组与重型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脑梗死组患者HSP70表达量明显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脑梗死患者相比较,中经络组HSP70表达量较中脏腑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不同年龄段脑梗死患者HSP70表达水平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年龄的增加,Hsp70水平逐渐降低。HSP70水平与年龄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P0.01),而与性别没有相关关系(P=0.407)。结论:(1)脑梗死好发于中老年男性患者,体质量指数≥28 kg/m2、高血压病史、冠心病病史是脑梗死发病的危险因素,与中医证型相关,且与脑梗死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2)HSP70表达水平与中医证型相关,与NIHSS评分、患者的年龄呈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慢性胃炎脾胃湿热证患者胃黏膜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mRNA、热休克蛋白70(heat shock protein70,HSP70)mRNA转录水平表达,探讨其与脾胃湿热证发生及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感染的关系。方法收集慢性胃炎患者51例(包括脾胃湿热证36例,脾气虚证15例),另设健康人8名作为对照。胃镜下取胃窦黏膜,采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检测胃黏膜炎症,快速尿素酶和甲苯胺蓝法检测Hp感染,荧光定量PCR检测各组胃黏膜NF-κB mRNA和HSP70 mRNA表达水平。结果HSP70 mRNA表达:脾胃湿热证组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脾胃湿热证Hp阴性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较健康对照组表达高;脾胃湿热Hp阳性与Hp阴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F-κB mRNA表达:脾胃湿热证组表达高于脾气虚证组和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脾胃湿热证Hp阳性组与Hp阴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脾胃湿热证组及脾胃湿热Hp阴性者HSP70 mRNA与NF-κB mRNA表达水平呈正相关。结论NF-κB和HSP70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机体邪气和正气的力量,慢性胃炎脾胃湿热证两者的高表达可能部分体现了"邪正交争"剧烈的状态;而代表正气和邪气力量的HSP70和NF-κB在交争过程中均可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赵铎  王伟 《新中医》2012,(10):125-127
目的:探讨女贞子对脊髓损伤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采用改良Allen法造模,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治疗组,每组30只。在造模成功后6个时间点(1h、6h、24h、3天、6天、14天)取出脊髓标本,检测脊髓组织中热休克蛋白70(HSP70)的表达,造模后6h测定脊髓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的含量。结果:治疗组脊髓组织HSP7。的表达在所有时间点较模型组明显增强(P〈0.05),且表达高峰提前至1天;治疗组于损伤后6h,SOD高于模型组,MDA低于模型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女贞子在脊髓损伤旱期有效清除自由基,显著增强损伤部位HSP70的表达,保护脊髓神经组织。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脾胃湿热证大鼠醛固酮(ALD)和抗利尿激素(ADH)改变情况,探讨三仁汤的作用机理。方法:将5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三仁汤(高、中、低剂量)组,通过复合因素(外部湿热环境加肥甘饮食加病原微生物)造模,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大鼠血清ALD和血浆ADH的水平。结果:模型组大鼠血清ALD及血浆ADH升高明显,三仁汤(高、中、低剂量)组可以降低血清ALD和血浆ADH水平(P0.05,P0.01)。结论:醛固酮、抗利尿激素升高,可能是脾胃湿热证发生的机理之一;三仁汤调节ALD、ADH的释放水平,可能是其清热祛湿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脑出血大鼠心肌组织热休克蛋白70(HSPT0)蛋白表达的变化及扶正护脑胶囊的干预作用。方法:动物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扶正护脑组和安宫牛黄组,分别于术后6h、24h、72h3个时相点取材,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测定心肌组织HSP70蛋白表达,并进行图像分析,观测其IOD值;并与血清CK-MB、cTnI含量作相关性分析。结果:HSP70阳性颗粒主要在心内膜下的心肌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的胞浆中表达。模型组各时间点心肌组织HSP70蛋白表达均显著升高,其IOD值亦明显升高,扶正护脑组和安宫牛黄组均能明显增加HSP70蛋白的表达,升高其IOD值。IOD值与cTnI、CK-MB含量呈正相关。结论:HSP70对脑出血诱发的心肌损伤具有保护作用;扶正护脑胶囊通过提高HSP70的水平,减轻脑出血后心肌的损伤。  相似文献   

19.
针刺对急性高血压脑出血大鼠HSP70表达的良性调整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邹伟  杨鸿飞  王珑 《中医药信息》2003,20(2):F003-F003
目的:探讨针刺对急性高血压脑出血大鼠治疗作用机制。方法:复制急性高血压脑出血大鼠模型,动态观察针刺对脑组织热休克蛋白70表达的影响。结果与结论:针刺能够增加热休克蛋白70在脑组织中的表达是针刺治疗急性脑出血的一个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20.
闭塞性动脉硬化症血瘀证患者bcl-2和HSP70基因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探讨闭塞性动脉硬化症患者bc1-2和HSP70基因表达特点,并对bc l-2和HSP70基因表达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进行探讨。目的是为了提高对闭塞性动脉硬化症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提供客观有效的实验数据。共观察患者160例,其中血瘀组100例,非血瘀组60例,健康对照组15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