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评估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术中各个损伤因素在角膜内皮细胞损伤中所占的比率。方法:14只家猫28眼分为4组,处理因素为超声能量、超声乳化摘除或不摘除晶体,以不同的能量摘除晶体。手术前后分别测量中央角膜内皮细胸密度。结果:不摘除晶体而单纯释放超声能量组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手术前后没有统计学差异,摘除晶体组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均下降,且所使用能量的越大角膜内皮细胞密度下降程度越大。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中,晶体核碎片引起角膜内皮损伤是首要因素,而其他因素在正常的手术过程中对角膜内皮细胞的损伤很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硬核白内障现代囊外摘除术与超声乳化术临床效果对比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硬核白内障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现代囊外摘除术治疗组)和对照组(超声乳化术治疗组)。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角膜内皮细胞密度高于对照组,而平均内皮细胞面积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视力恢复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现代囊外摘除术治疗硬核白内障创伤相对较小,术后视力恢复明显,值的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乳化劈裂技术在硬核白内障超声乳化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采用乳化劈裂技术实施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的硬核白内障276眼,记录手术中使用的超声功率、超声乳化时间,观察术后视力和角膜内皮水肿情况。结果 使用超声功率50%~70%,平均超声乳化时间2.8min,术后1周视力≥0.3者占95.3%,未发生角膜内皮失代偿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乳化劈裂技术在硬核白内障超声乳化中应用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4.
杨萍  周文君 《重庆医学》2014,(25):3343-3345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的不同参数与角膜内皮损伤的程度的关系。方法312例患者(378只眼)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记录患者术后两个月的恢复情况和影响患者术后角膜细胞丢失率的指标,并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元 Logistic回归分析,对建立的回归方程的预测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单因素分析与多元 Logistic回归分析的结果均显示:影响患者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的影响因素包括年龄、核硬度、前房深度以及术中超声能量、超声乳化时间、累积释放能量。以 Y=0.5为界值诊断患者角膜内皮细胞的损伤程度的诊断灵敏性为78.3%,特异性为81.6%,准确性为80.2%。结论术前患者年龄等6个指标可以影响患者术后角膜内皮细胞的丢失率,且通过建立 Logistic回归模型可以对患者术后角膜内皮细胞丢失情况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5.
王玉红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35):30-30,32
目的观察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和超声乳化吸出术治疗硬核白内障的疗效。方法选择硬核白内障患者48例(62眼),其中26例34眼行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22例28眼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观察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视力改善情况及术后并发症。结果全部病例术后视力均较术前提高,术后1d、1周、1个月、3个月时两组视力无差别(P〉0.05),小切口组患者术后角膜水肿发生率低于超声乳化组(P〈0.05)。结论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后角膜水肿并发症少,是治疗硬核白内障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6.
糖尿病性白内障术后角膜内皮细胞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超声乳化术后角膜内皮细胞形态学的变化,探索糖尿病患者术后角膜内皮细胞的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方法:随机选取28例(32眼)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合并老年性白内障患者行经透明角膜切口的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联合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术。所有患者于术前、术后3月分别行角膜中央区和手术切口区内皮细胞观察,检测其细胞密度、六角形细胞比例和变异系数。结果: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和六角形细胞比例均呈现逐渐下降趋势,变异系数渐增加。术后切口区内皮细胞密度低于中央区,有显著性差异。六角形细胞比例低于中央区,变异系数高于中央区。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糖尿病患者角膜内皮受到超声因素和机械因素的双重损伤。手术切口区内皮细胞丢失明显大于中央区,所以对于白内障患者尤其合并糖尿病者,在超声因素(能量、时间)损伤的基础上,应注意机械因素的作用;并且这种创伤对角膜内皮的影响可能更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改良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对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的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方法将82眼IV级核以上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分组进行常规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和改良式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同组间对比术前及术后角膜内皮细胞计数;两组间比较术后患者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变化,了解改良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的应用价值。结果同组间术后角膜内皮细胞计数较术前减少,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间术后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对照组角膜内皮细胞计数较观察组减少明显,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手术对角膜内皮细胞均可造成损伤,改良超声乳化白内障可以有效减少IV级核以上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角膜内皮细胞损伤。  相似文献   

8.
【摘要】:目的:探究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对白内障患者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及形态的影响。方法:对2013年6月-2014年6月期间本院收治的50例接受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手术前后患者的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以及形态的变化进行分析探究,总结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对白内障患者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及形态的影响。结果:术后,患者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及形态均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结论:白内障患者的角膜内皮细胞对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具有较高的损伤敏感性,因此,在正式手术之前,应当对患者的角膜内皮细胞进行临床检查,有效的规避术中以及术后造成损伤。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青光眼滤过术后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的方法及手术对滤过泡、眼压的影响。方法:对2005年1月~2008年12月63例(64眼)青光眼滤过术后白内障患者进行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吸出和人工晶体植入术,分析术后视力、眼压及并发症。结果:术后视力较前显著提高,随访0.5—2年59眼视力〉0.3(92.19%);术后眼压较术前差异无显著性;并发症包括角膜内皮水肿、前葡萄膜反应、前房出血、后囊膜浑浊。结论:青光眼滤过术后白内障采用透明角膜切口行晶状体超声乳化吸出折叠人工晶体植入术手术时间短,操作简单,视力恢复好同时保护了滤过泡、术后眼压稳定。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比观察传统型超声乳化与扭动型超声乳化在硬核白内障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按就诊顺序将60例(60只眼)Ⅳ~Ⅴ级核的单纯老年性白内障患者随机分为传统组和扭动组,每组30眼。传统组用传统型超声行白内障乳化术,扭动组用扭动型超声行白内障乳化术。两组均采用11点透明角膜缘切口,3.2 mm kelmam乳化针头,比较两组超声乳化时间(UST)、累计释放能量(CDE)、术后第1天、1周、1月最佳矫正视力(BVCA)、切口和中央角膜水肿程度。结果两组UST和BVC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扭动组CDE、切口和中央角膜水肿程度小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硬核的白内障手术中,扭动型超声乳化手术效率更高,对角膜损伤更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在抗青光眼滤过术后的白内障患者应用爆破超声能量模式进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的安全性及临床效果。方法:将52例(68眼)抗青光眼滤过术后的白内障患者随机分为连续及爆破两组,分别采用连续及爆破2种不同的超声能量模式进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记录两组术中所用的有效超声时间、超声能量,术后检查患者的视力、角膜水肿情况,并检查角膜内皮细胞密度。结果:连续组及爆破组术中实际使用的超声能量分别为(29.17±4.79)%和(15.86±5.33)%;有效超声时间分别为(69±18)s和(34±12)s。比较两组所用的有效超声能量及时间,差异均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术后第1天爆破组的角膜水肿情况轻于连续超声组(P<0.05),术后1周爆破组的角膜内皮丢失率明显低于连续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的视力均得到提高,达到0.5及以上者爆破组50%、连续组44.1%,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眼压爆破组平均升高0.81 mmHg、连续组平均升高1.17 mmHg,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术后均未见功能性滤过泡瘢痕化。结果:应用爆破模式在抗青光眼滤过术后患者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可减少有效超声能量和时间,降低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减轻术后早期角膜水肿,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12.
谭念  叶剑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2,34(11):1111-1113
目的观察1.8 mm同轴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临床效果,并与3.2 mm同轴超声乳化手术进行比较。方法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46例(60眼),年龄55~78岁,晶状体混浊3级,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A组22例(28眼),B组24例(32眼)。A组行1.8 mm同轴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B组行3.2 mm传统同轴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中记录超声乳化时间和能量,术后第1天、第1周和第1个月观察随访,记录术后的散光改变、裸眼视力、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和手术并发症,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术中2组平均超声乳化时间(average phaco time,APT)、有效超声乳化时间(effective phaco time,EPT)、平均超声乳化能量(average phacopower,AVE)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视力变化:术后第1周A组裸眼好于B组裸眼视力,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天和第1个月2组视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角膜散光变化:术前与术后比较,2组角膜散光均有不同程度改变;术后第1天、第1周和第1个月,A组角膜散光均小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8 mm同轴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术源性散光更小,早期视力恢复快,前房密闭稳定,手术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3.
程芳  邱煦  陈凤华  闫爱民  李雪 《甘肃医药》2014,(11):816-818
目的:探讨通过改变灌注套管与超声乳化针头的配套,缩小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切口,减少术源性散光。方法:选取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98例(120眼),年龄52~80岁,晶状体混浊2-3级,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A组46例(60眼),B组52例(60眼)。A组将(美国Bausch&Lomb公司)Stellaris超声乳化仪的3.2mm超声乳化针头更换为1.8mm的针头,但仍用原3.2mm灌注套管,将手术切口减小到2.2 mm行同轴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B组行3.2 mm传统同轴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中记录超声乳化时间和能量,术后第1天、第1周和第1个月观察随访,记录术后的裸眼视力、散光改变、超声凡是能够影响角膜曲率的原因都能引起白内障术后的角膜散光。因手术切口造成的角膜术源性散光,是影响白内障患者术后视觉质量的主要因素。透明角膜的切口越小,角膜的术源性散光也就越小。1资料和方法乳化时间及能量,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术前与术后相比,角膜散光均有不同程度改变;术后第1天、第1周和第1个月,A组角膜散光均小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视力变化:术后第1周,A组裸眼视力好于B组,两组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第1天和第1个月视力无统计学差异(P〉0.05)。平均超声乳化时间、有效超声乳化时间、平均超声乳化能量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通过改变灌注套管与超声乳化针头的配套即可将传统3.2mm手术切口缩小至2.2 mm,既满足人工晶体植入的要求,又有效减少术源性散光,早期视力恢复快,前房密闭稳定,手术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超声乳化术与现代囊外摘除术对硬核白内障的治疗效果。方法:128例(132眼)硬核白内障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6眼,分别施行白内障现代囊外摘除术(ECCE)与超声乳化术(Phaco),比较两组术后视力、角膜水肿及角膜内皮情况、术中并发症及术源性角膜散光。结果:两组术后1 d、1周、1个月、3个月、9个月裸眼视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角膜水肿程度、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和平均内皮细胞面积及并发症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haco组术中后囊破裂3眼、悬韧带断裂3眼,ECCE组无后囊破裂、悬韧带断裂发生。术后9个月术源性角膜散光Phaco组与ECCE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龄硬核白内障患者行ECCE比Phaco更安全,术后近期远期视力及角膜情况与Phaco无差异。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术与现代囊外摘除术对硬核性白内障角膜内皮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自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44例硬核性白内障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2例(28眼)与对照组22例(27眼),全部患者术前均予详细的全身及眼部检查,观察组患者行超声乳化技术治疗,对照组患者行现代囊外摘除术。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平均细胞面积、六角形细胞比与术前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平均细胞面积、六角形细胞比及细胞丢失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患者术后视力恢复情况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超声乳化术可有效改善患者视力,适用于硬核性白内障患者的治疗。但超声乳化术对角膜内皮细胞的损伤程度高于现代囊外摘除术。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对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 ,探讨评价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安全性的客观指标。 方法 :分别选择老年性白内障行超声乳化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和囊外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各 30例 ,利用计算机辅助的接触型角膜内皮显微镜观测术前术后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及形态的动态变化 ,并对视力、散光及其它并发症进行监测分析。 结果 :超声乳化组角膜内皮丢失率为 2 2 .0 % ,囊外组为2 0 .9% ,手术前后内皮细胞密度、平均细胞面积及变异系数、六角形细胞所占比例均有显著性差异 ( P<0 .0 5) ,术后 1周、术后 1月、术后 3月之间无显著性差异 ( P>0 .0 5) ,两组之间 ,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及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对角膜内皮的损伤不大于白内障囊外摘除及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 ,术中角膜内皮细胞的丧失是角膜水肿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与中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在云南省红河州复明工程中的疗效。方法:选择云南省红河州复明工程100例(100眼)年龄相关性白内障,随机分为两组,分别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和中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随访并比较两组术后3个月内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眼压、角膜散光以及手术并发症。结果: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组术后1周及1月裸眼及最佳矫正视力优于中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组,术后3个月两组视力无明显差异;两组术后各随访时间眼压无差异,且两组术后均较术前眼压降低约3 mmHg(P<0.01);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后角膜散光的度数和性质均无明显改变(P>0.05),而中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后1周及1月角膜循规性散光比例明显增加(P<0.001);两组手术患眼术中并发症及术后恢复过程相似。结论:在复明工程中,中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安全有效,适于初学白内障手术的眼科医生操作。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具有恢复快、近期效果好等特点,随经济发展及严格培训,也是可选择术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高原地区超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AKreos MI60人工晶体植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80例白内障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为90眼。试验组行1.8mm同轴超微切口超声乳化吸除联合Akreos MI60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照组行3.0~3.2mm标准角膜切口超声乳化吸除联合Akreos AO人工晶体植入术。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视力、角膜散光及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1)术中试验组平均超声乳化时间为(0.43±0.22)min,有效超声能量为(4.83±2.72)%,术中对照组平均超声乳化时间为(0.79±0.18)min,有效超声能量(9.50±3.48)%,两组比较试验组平均超声乳化时间为更短,超声能量更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术后视力较术前均有一定的改善,试验组术后与对照组术后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术后角膜散光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变,术后第1天、第1周角膜散光对照组大于试验组,有显著性差异(P〈0.001),术后1月趋于稳定,两组角膜散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原地区超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AKreos MI60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白内障,前房密闭稳定、超声乳化时间短、超声效率较高、手术源性散光减小,早期视力恢复快,并发症少,手术安全性较高,应加以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19.
Peripheral radial chop technique for phacoemulsification of hard cataract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Background Phacoemulsification yields successful outcomes in eyes with standard cataract. Though techniques have been improved, it is still challenging to perform phacoemulsification in cases of hard cataracts for difficulty in nuclear management and much more complications. This study aimed at describing and evaluating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a peripheral radial chop technique to remove hard cataracts. Methods In this prospective study conducted between January 2003 and January 2004, 107 consecutive eyes with hard cataract underwent modified phacoemulsification surgery with peripheral radial chop technique by the Bausch & Lomb Millennium phacoemulsifler with preset parameters of power less than 30%; vaccum, 150 mmHg; and bottle height, 85 cm when a DP8145 phaco tip was used, and vaccum, 380 mmHg; bottle height, 95 cm when a DP8245 phaco tip was used. Results The mean ultrasonic power was 14.7% (range 9% to 19%), ultrasonic time was 1.98 minutes (range 1.55 to 3.18 minutes). At 1, 7 and 30 days postoperatively, the eyes with uncorrected visual acuity 0.5 or better accounted for 76.42%, 87.16% and 90.67% respectively. At 1 month, the endothelial cell loss rate was 9.74% (range 8% to 17%). There were 6 cases of posterior capsule rupture in an early period of study. No serious intraoperaUve or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were noted. Conclusions The peripheral radial chop technique was effective without serious complications in hands of an experienced surge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