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钱明军 《淮海医药》2005,23(1):33-33
误吸异物的患儿 ,常因气道阻力增加 ,胸肺顺应性降低 ,术前即存在不同程度的缺氧 ,再加支气管镜检及异物取除等操作的刺激 ,可使缺氧加重。术中如何保证气体交换 ,麻醉平稳 ,又便于手术操作 ,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笔者自 1995年采用高频喷射通气共做此类手术 4 8例 ,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全麻下高频喷射通气在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取出术的临床效果。方法患儿进手术室建立静脉通道后缓慢注射丙泊酚等静脉复合麻醉药物,术中采用国产HDP-B高频通气呼吸机,电控气动进行喷射通气,频率根据缺氧程度选用120~200次/min,气源驱动压0.6~1.2kg/cm2。结果术中麻醉平稳、缺氧状况明显改善,265例气管、支气管异物的患儿在静脉复合全麻下行高频喷射通气均顺利完成手术。结论全麻下行高频喷射通气在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取出术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高频喷射通气在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时的使用效果。方法 :采用静脉复合麻醉 ,所用药物为硫贲妥钠、三碘季胺酚、氯胺酮、安定、异丙酚等。插入支气管镜后接高频喷射通气 ,驱动压为 0 6kg/cm2 ,通气频率为 6 0次 /min ,有 2 9例先用 10 3型麻醉机供氧 ,后因发生呼吸停止而改用高频喷射通气供氧。术中行血氧饱和度监测。结果 :181例异物全部顺利取出 ,术中氧饱和度在正常范围。结论 :高频喷射通气在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术的使用是一种较好的供氧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高频喷射通气在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时的使用效果。方法:采用静脉复合麻醉,所用药物为硫贲妥钠、三碘服胺酚、氯胺酮、安定、异丙酚等。插入支气管镜后接高频喷射通气,驱动压为0.6kg/cm^2,通气频率为60次/min,有29例先用103型麻醉机供氧,后因发生呼吸停止而改用高频喷射通气供氧。术中行血氧饱和度监测。结果:181例异物全部顺利取出,术中氧饱和度在正常范围。结论:高频喷射通气在小儿气管异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婴幼儿支气管异物取出术全麻过程中有效供氧和辅助呼吸的方法。方法 50例气管异物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5例。患儿入手术室后在静脉全麻下行支气管镜检过程中,实验组经支气管镜侧孔使用KR-2型喷射呼吸机行喷射通气;对照组经支气管镜侧孔吹入5L/min氧气。记录术中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手术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结果实验组在术中各时点SpO2均维持在95%以上,有5例患儿手术过程中SpO2降至85%以下而暂停手术,无并发症发生;对照组:14例在手术过程中SpO2降至85%以下而暂停手术,术后2例出现喉头水肿。手术操作时间:实验组平均为(15±2.8)min;对照组平均为(27±3.4)min,两组比较P<0.05。结论常频喷射通气较好地保证术中患儿的氧合,对机体生理干扰小,并发症少,是婴幼儿呼吸道异物取出术的一种较好的麻醉给氧和辅助呼吸方法 。  相似文献   

6.
丙泊酚全麻加高频正压喷射通气用于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术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探讨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术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方法将20例小儿气管异物患者分为两组(每组10例),分别采用γ-羟基丁酸钠(γ组)和丙泊酚(P组)进行麻醉,并均辅助高频喷射通气。结果两组麻醉方法均能满足手术要求,但丙泊酚全麻方法诱导迅速、平稳,术后清醒时间及SPO2P组均明显优于γ组(P〈0.01)。结论丙泊酚全麻加高频正压喷射通气是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术较为理想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7.
气管异物多见于婴幼儿,发病急,进展迅速,死亡率高. 我院1998年3月至2000年3月应用异丙酚、芬太尼复合麻醉,高频通气(KR-Ⅱ型高频喷射呼吸机)用于婴儿气管异物取出术,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气管异物患儿接受异物取出术治疗时,应用肌松药物的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气管异物患儿7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个组别. 其中一组采用无肌松麻醉异物取出术,另一组加用肌松药物阿曲库铵. 观察两组手术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 结果:试验组手术时间、麻醉苏醒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患儿声门暴露评级III级比例低,气管插管评分优良率高,和对照组相比差异鲜明;试验组不良反应共计出现3例(7.9%),低于对照组的10例(26.3%),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气管异物患儿行异物取出术时,麻醉中应用肌松药物效果更佳,能够缩短苏醒时间,改善声门暴露和气管插管条件,减少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9.
气管异物取出术应用高频通气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高频喷射通气(HFJV)在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术中应用的疗效及其对于呼吸、循环的影响。方法对2001-2008年治疗的小儿气管异物223例进行临床分析。结果所有患儿均顺利取出异物,无一例因窒息而循环衰竭或者被迫终止手术。结论高频通气应用于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术安全有效,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具有其他传统通气方式不能替代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两组不同麻醉方式在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术的比较,选择一个即简便又安全,并发症又降至最低的麻醉方式。方法共40例,司可林组与高频喷射组,每组各20例。两组患者均先肌肉注射氯胺酮,待意识消失后,司可林组给肌松剂并插入气管镜连接气管镜侧孔手控给氧,氟烷吸入维持,根据手术室时间长短间断注入肌肉松弛剂(肌松剂)。高频喷射组意识消失后插入气管镜连接高频喷射呼吸机供氧,根据手术时间长短间断追加氯胺酮。两组病人术中均行ECG、SPO2监测,密切观察心率、心律、呼吸、肤色及末梢循环的变化。结果由于司可林组良好的肌松效果气管刺激的幅度和反应均减轻,麻醉的深度和松弛度利于术者操作,取异物的时间相对缩短,并发症明显低于高频喷射组。高频喷射组未用肌松剂,患儿气管刺激症明显高于司可林组,不利于操作,手术时间长,并发症多。结论氟烷与肌松剂的联合用药起效快,肌松好,苏醒迅速,为减少并发症,确保手术安全,建议在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术中使用肌松剂。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肌松药在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术中的临床麻醉效果。方法:选择我院耳鼻咽喉科收治的56例行气管异物取出术患儿,按照随机数字方法分为A组(肌松麻醉组)与B组(无肌松麻醉组)两组,每组28例。 A组给予面罩人工通气,并在B组基础上加用肌松药阿曲库铵进行麻醉,B组给予面罩辅助呼吸或保留自主呼吸,静脉注射芬太尼、依托咪酯及咪达唑仑复合麻醉,两组患儿置入气管镜后均选择高频通气。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后苏醒时间等指标。结果:A组手术时间(12±4.75)min、术后苏醒时间(14±3.75)min,均低于B组的手术时间(25±16.24)min、术后苏醒时间(38±7.56)min(P<0.05)。结论: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术中应用肌松药阿曲库铵,不仅能预防术中患儿呛咳屏气,降低缺氧发生率,而且术后苏醒时间早。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联合通气在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术中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 56例气管异物患儿,采用肌松全麻下经手控喷射及支气管镜侧孔联合通气完成手术。结果 56例气管异物取出术均顺利完成,术中患儿氧饱和均在95%以上,无呛咳、屏气,术后无发生喉水肿、喉痉挛、舌后坠等并发症。结论联合通气用于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术为术者创造良好的操作条件,使手术过程中更加安全。  相似文献   

13.
奚峰 《中国当代医药》2009,16(25):148-149
目的:探讨镇静肌松剂联合机械通气抢救重型破伤风的价值。方法:在基本综合治疗的基础上,静脉应用镇静肌松剂,建立人工气道后行机械通气治疗,常规生命体征监测,对症处理,待病情稳定后停镇静肌松剂,停用呼吸机。结果:39例重型破伤风患者中37例经使用镇静肌松剂联合机械通气后,抽搐完全控制,未发生肺部感染和全身衰竭等并发症。结论:使用镇静肌松剂联合机械通气在重型破伤风的治疗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全麻无气管插管结合高频喷射通气下视频支气管内镜在婴幼儿气管支气管异物取出的临床效果,寻找一种快速、有效、安全的手术方法。方法 收集685例确诊婴幼儿气管支气管异物患儿,其中349例设为A组,采用全麻气管插管下传统硬质支气管镜手术,336例设为B组,采用全麻无气管插管结合高频喷射下视频支气管内镜手术。根据手术平均持续时间、总手术成功率、一次手术成功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对两组进行疗效判定。结果 B组总手术成功率和一次手术成功率均高于A组,手术平均持续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A组,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麻无气管插管结合高频喷射下视频支气管内镜气管异物取出术,具有操作空间较大、视野清晰、快速的优点,可以有效提高气管支气管异物取出的成功率,并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支气管镜下小儿气道异物取出术中2种肌松药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罗库溴铵和维库溴铵用于支气管镜下小儿气道异物取出术的肌松效果。方法将气管、支气管异物患儿120例随机分为A1组、A2组、W1组和W2组,每组30例。所有患儿常规麻醉后,各组静脉注射相应剂量的肌松药(A1组注射罗库溴铵0.075mg/kg,A2组注射罗库溴铵0.15mg/kg,W1组注射维库溴铵0.05mg/kg,W2组注射维库溴铵0.1mg/kg)。术后比较各组手术时间及苏醒时间。结果各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1组苏醒时间最短为(27.3±6.7)min,其次为A2组、W1组和W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罗库溴铵用于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取出术起效快,安全性高,是一种较好的肌松药。  相似文献   

16.
持续气道正压通气用于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术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人工通气加持续气道正压(CPAP)的方法在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术中的临床效果,探讨其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60例在静脉复合全麻下行气管异物取出术的患儿,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30例。A组采用人工通气加持续气道正压的通气方法,即在麻醉诱导完3min置入支气管镜,经支气管镜侧孔连接麻醉机行人工通气,同时给予高流量(10-15L/min)新鲜气流以保持持续气道正压;B组采用高频喷射通气(HFJV),频率为60-100次/min。若术中SpO2〈90%,则退出支气管镜予面罩通气,氧合改善后再行取异物。入室后监测MAP、HR、ECG、SpO2和PETCO2,定时采血测定PaO2和PaCO2等。记录入室即时(T0)、入镜即时(T1)、入镜后5min((T2)、入镜后10min(T3)及术毕(T4)时MAP、HR、SpO2、PaO2和PaCO2值。观察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记录其退镜率和术毕插管率。结果两组患儿一般情况和MA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HR在麻醉后比入室时明显下降(P〈0.01),但差异元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SpO2和PaO2在麻醉后均比入室时明显升高(P〈0.01),同时A组PaO2在入镜后不同时段均明显高于B组(P〈0.05)。两组PaCO2在入镜后逐渐升高,但A组升高幅度明显低于B组(P〈0.05或0.01)。两组退镜率和插管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B组总退镜和插管次数略高于A组。结论人工通气加持续气道正压的通气方法用于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术安全可行,可控性较好,呼吸功能影响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孟辰芳 《中国当代医药》2011,18(35):122-123
目的:探讨支气管镜异物取出术术前、术中及术后护理操作在减少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中的重要作用。方法:通过对本院35例支气管镜异物取出术的患儿加强术前准备、在术中密切配合手术操作医生、术后有针对性地重点护理,统计患儿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35例患儿中,支气管异物全部取出,术中无一例出现低氧血症或出血症状;术后均未见喉头水肿或痉挛、气胸及出血等症状发生。结论:采用支气管镜诊断及取出支气管异物的技术是安全、有效的,而加强其术前、术中及术后的护理,对减少术中、术后并发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比观察新、旧麻醉方法用于婴幼儿气管异物取出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气管异物取出术患儿分为实验组(新麻醉方法 )和对照组(旧麻醉方法 ),监测术中心率、SpO2变化及各种不良反应(低氧血症、心动过缓、呛咳、屏气、喉、支气管痉挛、呼吸抑制)的发生次数、手术时间、苏醒时间及苏醒期并发症(恶心、呕吐、喉、支气管痉挛、躁动)的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在起效时间、苏醒时间及手术时间方面明显快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患儿术中喉、支气管痉挛、屏气、呛咳、低氧血症的发生率对照组明显高于实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术后恶心、呕吐、喉、支气管痉挛的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新的麻醉方法起效时间、苏醒时间及手术时间方面,术中喉支气管痉挛、屏气、呛咳、低氧血症的发生率方面,术后恶心、呕吐、喉、支气管痉挛的发生率方面都明显优于旧的麻醉方法 ,是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术的最佳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喉罩联合无肌松全麻对老年乳癌根治术中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老年乳癌根治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气管插管肌松全麻组(A组)、喉罩联合无肌松全麻组(B组),每组各40例。观察两组各时间点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P)、心率收缩压乘积(RPP)、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对比两组呛咳、躁动等拔管反应以及丙泊酚、瑞芬太尼使用量、术后拔管(拔除喉罩)时间。结果 A组术中各时间点MAP、P、RPP较术前显著增加(P〈0.05);B组各时间点MAP、P、RPP较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中各时间点MAP、P、RPP高于B组(P〈0.05);A组呛咳、躁动评分高于B组(P〈0.05);A组术中丙泊酚、瑞芬太尼用量高于B组;A组拔管时间长于B组(P〈0.05)。结论在老年乳癌根治术中采用喉罩联合无肌松全麻技术可降低围术期应激反应,减少麻醉药物用量,缩短术后复苏时间。  相似文献   

20.
肌松剂在小儿喉乳头状瘤麻醉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小儿喉乳头状瘤的麻醉方法进行回顾总结,针对肌松剂的应用可行性进行对比分析。方法喉乳头状瘤手术病例分三组,A组采用咪唑安定(或异丙酚) 氯胺酮 羟丁酸钠静脉复合诱导,声门部粘膜1%~2%利多卡因喷雾,保留自主呼吸,进行气管插管;B组采用1%~5%异氟醚与氧混合气体吸入,声门部粘膜1%~2%利多卡因喷雾,打断自主呼吸,置入气管导管后再静脉给予咪唑安定 芬太尼 肌松剂(万科罗宁、爱可松等);C组采用咪唑安定或异丙酚 芬太尼 肌松剂静脉复合麻醉诱导,打断自主呼吸后气管插管。结果三组中,C组病人麻醉诱导时间最短,声门解剖部位暴露清晰,全部一次插管成功,插管所需时间最短,整个过程未出现明显的缺氧发绀症状。B组患儿麻醉诱导及插管满意度略差于C组,A组最差。结论小儿吼乳头状瘤麻醉诱导中可以使用肌松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