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正>献血者血液检测的大部分项目都是围绕输血传染病的筛选而展开的,而检验标本的采集与处理直接关系到血液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保证给临床提供安全、有效的血液制品,必须正确、规范化地采集和处理血液标本。  相似文献   

2.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的贯彻落实,公民对无偿献血知识的了解和血站严格按相关标准对血液进行检测,使血液质量不断提高。为确保血液安全,现将本市1999—2002年参加无偿献血HBsAg,抗-HCV.抗HIV1 2、梅毒(TRUST及IP)4项传染病标志物检测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输血科是医院病区内各临床科室用血的供应中心,负责血液储备、保存,交叉配血的安全保障管理工作。医护人员由于职业性接触血液及血液制品,是获得性血源性传染病职业感染的高危人群。其工作职能决定了发生医源性感染危险存在于工作过程中。认真落实输血科医院感染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建立完善的职业防护措施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血液制品的安全性一直是我们最为关注的问题,上个世纪相关学者一直致力于血液传染病的研究,而血液的细菌污染同样不可忽视,特别是血小板,它的保存温度(22℃)为细菌生长创造了有利条件。因此,我们要严格预防和控制血液制品的细菌污染,单采血小板的细菌检测势在必行。1国内外对细菌检测的研究1.1早在2001年,Matthew J就美国在1998~2000年的血小板细菌污染  相似文献   

5.
血液的细菌污染是指血液和血液制品被细菌污染,以及细菌污染血液输注后引起患者发生严重反应甚至导致患者死亡,是输血安全领域的一个重要问题。现代输血由于广泛使用安全密闭的一次性采血器材进行血液的采集及成分分离等,已使血液被细菌污染的机会显著减少。但有些血液制品的制备开放性的,细菌污染难以绝对避免,特别是血小板是在22℃保存,细菌污染问题更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6.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血液制品管理,预防和控制经血液途径传播的疾病,保证血液制品的质量,根据药品管理法和传染病防治法,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原料血浆的采集、供应以及血液制品的生产、经营活动。 第三条 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对全国的原料血浆的采集、供应和血液制品的生产、经营活动实施监督管理。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的原料血浆的采集、供应和血液制品的生产、经营活动,依照本条例第三十条规定的职责实施监督管理。  相似文献   

7.
本文系统分析了人类细小病毒B19的特征及其对血液制品安全性的影响,以及国外对B19的风险控制策略。为建立我国相关技术要求和指南,保障血液/血液制品的病毒安全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前我国共有血液制品生产企业33家,现有的血液制品生产企业血浆蛋白分离设计能力达到12000吨原料血浆。疫苗生产企业33家,常见病的疫苗达到5亿人份,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疫苗生产国。那么,如何能够确保血液制品,疫苗的生产安全呢?  相似文献   

9.
最近,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规定,检测血液制品中AIDS病毒抗体的存在作为一项常规试验。至1989年1月5日,所有用于血液制品和体外诊断的血液和血液成分均必须检测AIDS病毒抗体。尽管这条规定只要求检测AIDS病毒抗体,但是,FDA强调,直接检测AIDS病毒的试验一旦获得批准,即可采用。新规定允许在紧急情况和自体输血时可免做试验。最后,新规定对血液制品(尤其是那些发现含有AIDS病毒抗体的血液制品)的标签和保管制定了严格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血液制品是临床治疗,战场抢救的必备药品.血液制品生产用的原料人血浆的质量如果不严格控制,可能是传播乙型肝炎,非甲非乙肝炎,梅毒,艾滋病等许多严重传染病的重要途径。所以对血液和血液制品的严格管理加强质量监督是丝毫不能放松的。 为贯彻中央治理整顿精神,根据卫生部药政局卫药政字(89)第81号“国家药品监督员工作会议纪要”的要求,由卫生部药政局组织国家生物制品监督员及检定所等有关专业人员,于1989年8—10月对41个血液制品生产单位进行整顿验收,现将验收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家庭用药》2014,(7):11-11
每年的6月14日是世界献血者日。该世界目旨在提高人民对安全血液和血液制品需求的认识,并感谢自愿无偿献血者献出挽救生命的血液礼物。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80年代以来,发生多起经血液传播的病毒感染,血液制品病毒安全性倍受关注。目前我国已发布多部法规、条例以及指导原则对血液制品病毒安全性进行严格管理。本文分析了我国管理法规中关于病毒安全管理的相关要求,对血浆及其制品的病毒检测方法,生产工艺中病毒灭活/去除的相关方法及其验证进行了阐述,旨在推动血液制品中病毒风险控制与管理水平的提高及血液制品的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13.
血液和血液制品的微生物污染是影响输血安全的因素之一,它不仅造成临床治疗失败,甚至导致接受输血患者的死亡及医疗纠纷,因此,血液和血液制品的微ⅱ生物污染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通过输血或注射血制品传播的病原微生物种类很多,有细菌、病毒、真菌、立克次体、螺旋体和寄生虫等,其中以病毒为多见.  相似文献   

14.
输血后肝炎是输血后常见传染病之一,发病几率和危害性位居输血相关疾病之首。尤其我国属肝炎高发区,存在着许多引起输血后肝炎(PTH)的高危因素,如献血员管理不利、无偿献血尚未完全开展、血液制品管理混乱和院内交叉感染等。所以调研PTH发病率和发病类型,对于制定预防PTH的措施,提高血液质量,保证患者输血安全,开展输血保险,减少输血纠纷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大同血站自献血法颁布以来,100﹪的血液来自无偿献血,为了确保为临床提供安全、高效的血液及血液制品,逐步完善了质量管理体系,加强了对冷链的质量管理和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6.
临床输血在临床治疗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输注血液和血液制品均有传播疾病的危险。常见的有乙肝、丙肝、艾滋病等。近年来,由于输血引起的血源性传播疾病和医疗纠纷时有发生。我院自1998年以来,对每例需输血和血液制品者均进行HBsAg、抗-HCV、抗-HIV、RPR、ALT的测定,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血液和血液制品的微生物污染是影响输血安全的因素之一,它不仅造成临床治疗失败,甚至导致接受输血患的死亡及医疗纠纷,因此,血液和血液制品的微生物污染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通过输血或注射血制品传播的病原微生物种类很多,有细菌、病毒、真菌、立克次体、螺旋体和寄生虫等,其中以病毒为多见。  相似文献   

18.
当前血友病制品的安全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过去几年中,由于引入了几种不同的机制,从而使全血及血液制品的安全性得以保证,引入的每一种机制都能降低经血液传播传染病的危险性.对献血员的仔细选择和筛查都是为了排除那些具有传染病危险性的个体,采用大规模筛查试验来检测所收集血液中的感染性病原体.在处理过程中,存在于血液中的特殊病原体被进一步清除或灭活,同时采用核酸检测(NAT)或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作进一步筛查.尽管采取了这些策略,但是由已知病原体和新发现的病原体引起的散在感染性病例仍持续存在.此外,还需面对其他挑战,包括对献血员在血清阴性窗口期所献的感染性血液的检测,以及对新出现的传染病的快速确认和筛查.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IOS管理结合预警系统在血液库存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站血液库存中的2845份血液制品管理资料,其中2020年1月~2020年3月采取常规管理期间进行管理的1362份血液制品为对照组,2020年4月~2021年6月采取10S管理结合预警系统期间进行管理的1483份血液制品为观察组。对比两组血液库存管理质量、血液库存管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血液制品的放置规范率98.04%、取放流程合理率98.31%、血液制品标识准确率98.79%,高于对照组的95.65%、95.45%、97.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液库存管理满意度97.77%,高于对照组的88.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IOS管理结合预警系统能提高血液库存管理质量,改善血液库存管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总结受血输血前血液传染病三项指标检测的体会。方法 用EIA法,检测受血血液中HBsAg、抗HCV、抗HIV。结果 检测阳性率为6.99%,其中HBsAg阳性率5.84%,抗HCV阳性率1.14%,抗HIV阳性率0.01%。结论 开展受血输血前三项指标检测,对减少和杜绝是否为医源性经血液传播疾病而引发的医疗纠纷,保护医患双方利益,都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