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2 毫秒
1.
18F-FLT PET/CT显像在恶性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3'-脱氧-3'-18F-氟代胸苷(18F-FLT)PET/CT显像在恶性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31例恶性肿瘤患者行18F-FLT PET/CT显像,分析18F-FLT PET/CT显像中病灶感兴趣区(ROI)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和平均标准摄取值(SUVmean)与肿瘤类型、病理类型和分期的关系.结果 18F-FLT PET/CT显像图像质量好,病灶显影清晰.31例共发现100处病灶18F-FLT高摄取,SUVmax为(5.20士2.79),SUVmean为(4.35士2.38);其中,肺癌患者淋巴结转移4处,SUVmax为(2.29士1.54),SUVmean为(1.72士1.09),较鼻咽癌组低(P<0.05);鼻咽癌不同病理类型间SUV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0F-FLT PET/CT显像能清晰显示鼻咽癌、肺癌、淋巴瘤、喉癌、肾盂癌原发病灶及转移病灶,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多发性骨髓瘤(MM)的以氟脱氧葡糖F18(18F-FDG)为示踪剂的PET/CT影像表现,探讨PET/CT对MM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经病理确诊的MM患者24例,回顾性分析PET/CT影像资料.结果 多发骨质破坏23例(95.83%),合并病理骨折14例(58.33%),形成软组织肿块11例(45.83%),合并成骨性改变7例(29.17%);初诊患者可有髓外器官浸润.PET/CT表现为弥漫性或多发穿凿样、溶骨性骨破坏;全身骨病灶18F-FDG代谢不均匀增高,SUVmax=5.41±3.47;病理骨折处SUVmax=4.10±2.17,成骨性病灶SUVmax=2.89±1.57,软组织肿块SUVmax=5.12±3.78.骨破坏区和代谢增高区可不一致.结论 PET/CT从代谢及解剖两方面更有效诊断MM,对于MM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回顾性分析胸部结节病的CT表现,进一步提高对此病的认识,减少误诊。方法分析经活检证实28例胸部结节病的CT表现。结果28例结节病中,肺门、纵隔淋巴结肿大18例,其中仅见肺门或/和纵隔淋巴结肿大16例,仅见纵隔淋巴结肿大2例。双肺散在分布大小不等结节9例,单发结节1例,血管束增粗的2例,磨玻璃影2例。结论双侧肺门对称性淋巴结肿大和/或纵隔淋巴结肿大是胸部结节病的特征性表现;不典型者需密切结合临床检查及治疗后随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肺部弥漫性病变(DLD)影像学表现特征。方法回顾分析病理及临床证实共150例分别患有特发性间质性肺炎(IIP)、肺泡蛋白沉着症、肺水肿、肺结节病、矽肺的HPCT影像学表现。结果 IIP患者多肺纹理增强、网状小结节状影、肺气肿,且多呈对称性病变;肺泡蛋白沉者可见磨玻璃影、碎石路样、地图样等影像;肺水肿者表现出肺泡型肺水肿或肺间质肺水肿不同的影像;肺结节病常表现肺内淋巴结改变累及纵隔内的淋巴结,以中纵隔淋巴结增大、主动脉肺动脉区、气管旁淋巴结最常见;矽肺者多表现肺内弥漫性小结节、肺间质纤维化、胸膜增厚、肺气肿、淋巴结钙化、进行性块状纤维化等征象。结论采用HRCT法观察肺部弥漫性病变的影像学表现特征,可清晰显示病灶的细微结构,并针对不同类型病变加以区别。  相似文献   

5.
洪伟峰 《江西医药》2015,(3):271-272
目的:分析胸部结节病的CT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及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确诊的18个胸部结节病病例的CT表现。结果18个病例均表现为胸部淋巴结肿大,其中纵隔淋巴结肿大的18例,双侧肺门淋巴结肿大的17例,单侧肺门淋巴结肿大且无纵隔淋巴结肿大的1例。有12例表现为肺部病变,其中多发结节9例,磨玻璃样影4例,不规则线状影6例。5例并有胸膜病变。结论胸部结节病在CT上有特征性的表现,CT对该病的定性诊断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6.
张宏伟 《河北医药》2010,32(4):444-445
目的分析胸部结节病的临床和cT征象特点,提高其临床和cT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或(和)临床证实的25例胸部结节病的CT和临床资料。结果胸部淋巴结增大23例,其中纵隔淋巴结及双肺门淋巴结增大19例,纵隔淋巴结及单侧肺门淋巴结增大1例,仅一侧肺门淋巴结增大而无纵隔淋巴结增大1例,仅纵隔淋巴结增大2例。肺部病变20例(包括肺内结节15例,斑片及大块致密影4例,肺纤维化1例),其中仅有肺部病变2例。25例病例发病年龄平均51.3岁,50岁以上13例。结论结节病临床表现无特异性;CT具有典型胸部淋巴结肿大和肺部表现者,结节病诊断容易;仅有肺部病变或/和不典型的胸部淋巴结增大易导致结节病误诊.结合临床或治疗性动态观察彤像变化可瘢少误诊.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PET/CT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纵隔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意义。方法选取NSCLC患者116例,术前均行PET/CT检查,并行纵隔镜检查或肺叶切除(或全肺切除)纵隔淋巴结清扫术等获得病理组织,对照病理结果,分别计算出CT及PET/CT对诊断纵隔淋巴结转移灶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PPV)、阴性预测值(NPV)及准确度。结果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CT对NSCLC纵隔淋巴结转移状态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PPV及NPV分别为48.6%、75.9%、48.6%、75.9%,准确性为67.2%;PET/CT对NSCLC纵隔淋巴结转移状态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PPV及NPV分别为81.1%、88.6%、76.9%、90.9%,准确性为86.2%。结论 PET/CT提示纵隔淋巴结无转移者基本可以排除转移,提示有转移者可行纵隔镜手术进一步确诊或手术治疗时规范进行淋巴结清扫术。  相似文献   

8.
目的:~(18)F-FDG PET/CT在肺部病变定性中的灵敏度很高,但仍有时出现漏诊。本文通过分析12例~(18)F-FDG PET/CT漏诊病例,探究其特点及原因,探索提高~(18)F-FDG PET/CT诊断肺部病变灵敏度的方法。方法:收集2014年5月到2016年1月~(18)F-FDG PET/CT检查结果为阴性但术后病理结果为恶性病变的12例肺部病变病例。采用SPSS18.0软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漏诊12例中鳞癌1例,腺癌10例,转移癌1例,平均直径为3.33±2.38cm,平均SUV(MAX)为8.32±4.71,其中5例的直径小于1cm。结论:假阴性病例中腺癌比例最高。肿块直径越小,越容易漏诊,尤其是直径小于1cm的恶性肿瘤。注意对SUV(max)的客观评价,综合病变大小和临床病史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诊断,才能提高PET/CT诊断的灵敏度,减少漏诊。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18F-FDG PET/CT相关代谢参数预测Ⅰ~Ⅲ期非小细胞肺癌淋巴结转移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2月至2020年6月于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接受18F-FDG PET/CT检查和经病理检查确诊的92例Ⅰ~Ⅲ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有无淋巴结转移分为淋巴结转移组(n=57)和非淋巴结转移组(n=35),分析18F-FDG PET/CT代谢参数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肿瘤代谢体积(MTV)和病灶糖酵解总量(TLG)与临床特征的关系,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各个代谢参数预测Ⅰ~Ⅲ期非小细胞肺癌淋巴结转移的价值。结果 淋巴结转移组的MTV、TLG中位数均高于非淋巴结转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淋巴结转移组和非淋巴结转移组的SUVmax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各N分期间SUVmax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ROC曲线分析显示,MTV和TLG的最佳截断值分别为7.65 cm3、28.4...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DLBCL中PET/CT的准确性,并探索其在GCB和非GCB亚组是否有差异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2003年1月至2008年7月收治的100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通过免疫组化的方法,分为GCB型和非GCB型,52例患者治疗前行PET/CT检查明确分期,48例患者治疗后行疗效评价。结果 52名患者在治疗前接受PET进行分期,GCB和非GCB患者的SUV值,二者之间无统计学差异,GCB和非GCB患者中Ki-67中位增殖分数分别为72.0%和70.4%,平均SUV最大值及增值分数之间无相关性(P=0.231)。SUV最大值在不同分期中无差异。48名患者在诱导化疗后接受PET/CT检查,非CR和CR的患者的3-year PFS分别为46%和100%(P=0.00)。结论 PET/CT为DLBCL提供更准确的疗效预测,肿瘤FDG摄取在DLBCL中GCB和非GCB亚型中未见有区别,DLBCL增殖活性(Ki-67指数)与FDG摄取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原发性小肠恶性肿瘤不同病理条件下的18F-双脱氧葡萄糖(FDG)PET/CT全身显像征象.方法 回顾分析44例原发性小肠疾病患者(恶性25例,良性19例)的18 F-FDGPET/CT显像资料,结果 经组织学、诊断性治疗和/或临床随访证实;采用目测法、定量方法(测病变肠壁的厚度)及半定量方法测量病灶的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及肠壁厚度,总结分析不同病理条件下的PET/CT的影像特点.结果(1)原发性小肠良、恶性病变局部肿块形成分别为31.6%、84.0%(x2=10.4,P<0.01);肠壁厚度分别为(0.75±0.32)cm、(1.42±0.20)cm(t =2.66,P<0.01);SUVmax分别为(5.17±3.04)、(9.65±5.48)(t =2.88,P<0.01);灶周淋巴结肿大的发生率分别为52.6%、72.0%(x2=1.01,P>0.05),SUVmax分别为(4.80±1.91)、(7.00±5.61)(t=1.11,P>0.05).(2)原发性小肠恶性肿瘤的其他脏器转移发生率为44.0%(11/25),以肝(28.0%)、远处淋巴结(20.0%)和骨转移(16.0%)最为多见;最多病理类型为恶性淋巴瘤(44.0%),其次为腺癌(32.0%),两者的肠壁厚度分别为(1.41±0.59)cm、(1.36±0.62)cm(t =0.18,P>0.05);SUVmax分别为(12.49±7.00)、(7.93±2.82)(t =7.55,P<0.01);转移发生率分别为9.1%、62.5%(x2 =3.89,P<0.05).(3)以小肠局部肿块形成、SUVmax=4.20、局部肠壁增厚和/或转移为依据,18F-FDGPET/CT显像诊断小肠原发恶性肿瘤的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度分别为96.0%、94.7%和95.4%;假阳性主要为肠结核,假阴性为印戒细胞癌.结论 18F-FDGPET/CT显像对原发性小肠恶性肿瘤具有较高的鉴别诊断价值,灶周淋巴结大小及其SUVmax值不能提示其良恶性,原发性小肠淋巴瘤的18F-FDG摄取明显高于腺癌,两者的肠壁厚度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在诊断肺部结节病患者时采用64层螺旋CT检查的临床价值,观察其影像学特征.方法 30例肺部结节病患者,均经活检检查确诊为肺部结节病,对其进行64层螺旋CT检查,将检查结果 与活检检查结果 进行对比,分析其诊断符合率,并观察肺部结节病的影像学特征.结果 以活检检查结果 作为诊断金标准,64层螺旋CT检查结果 符...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PET/CT在探查胃肠道黏液腺癌和印戒细胞癌术后转移中的作用和限度。方法对41例胃肠道黏液腺癌和印戒细胞癌术后患者(A组)和51例其他细胞类型的胃肠道癌术后患者(B组)行PET/CT检查。其中36例经再次手术或穿刺等获得病理证实,55例随访6月以上确诊,测量并比较两组转移瘤最大标准摄取值(standard uptake value,SUVmax),比较PET/CT检查在两组患者中的效用。结果 A组最终确诊31例转移,10例无转移,PET/CT真阳性23例,假阳性1例,真阴性9例,假阴性8例,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4.2%和90.0%。B组25例阳性,26例阴性,PET/CT检查真阳性为23例,假阳性3例,真阴性为23例,假阴性2例,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2.0%和88.5%。两组转移瘤SUVmax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PET/CT检查胃肠道黏液腺癌和印戒细胞癌术后转移的假阴性高于其他细胞类型的癌,因此结合临床症状和其他检查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初步探讨双时相^18F-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PET/CT在鼻咽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36例经病理明确诊断的鼻咽癌患者及39例鼻咽炎症或淋巴增生患者行双时相^18F—FDGPET/CT全身检查,测定病灶部位初始及延迟标准放射性摄取值(SUVmax)并行半定量分析,观察分析相应CT、PET形态。结果36例晚期鼻咽癌患者病灶区初始SUVmax、延迟SUVmax值分别为:10.6±4.1、11.7±4.6。延迟SUVmax明显高于初始扫描,病灶呈不规则形态;39例鼻咽部炎症或淋巴增生患者病灶区SUVmax、延迟SUVmax值分别为:4.0±1.2、3.8±1.3,延迟SUVmax值低于初始扫描,病灶形态多表现为双侧对称的条状,呈“八”字形。结论双时相PET/CT有助于鼻咽癌的诊断,也有利于鼻咽癌与鼻咽炎症或淋巴增生的鉴别诊断,对鼻咽疾病诊治中有良好的医学前景。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18F-FDG PET/CT在检测非小细胞肺癌(NSCLC)区域淋巴结中出现假阴性和假阳性的因素。方法随机选择施行肺叶切除术的NSCLC患者58例,术前1周内行18F-FDG PET/CT检查,同期行CT增强扫描,术后根据病理检查结果分析PET/CT在诊断NSCLC区域淋巴结转移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58例患者共切除淋巴结315枚,转移淋巴结52枚,PET/CT结果假阴性7枚,假阳性8枚,阳性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7%,97%,高于CT(67%,90%;P=0.002,0.045)。结论假阴性是由于PET/CT稍逊的空间分辨率、低糖代谢率的淋巴结微转移灶、与原发灶毗邻的淋巴结误认为肿瘤。而合并肺部疾病所致淋巴结炎是PET/CT出现假阳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黄玮  田添  孙国平 《安徽医药》2013,17(11):1877-1880
目的探讨宝石能谱CT成像在不同组织来源、病理类型肿瘤及其转移淋巴结中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肺癌、胃癌和食管癌患者30例,其中包括转移淋巴结41枚,行能谱cT扫描并检测肿瘤原发病灶及转移淋巴结的cT值、碘(水)基含量、有效原子序数、能谱衰减曲线及其斜率等参数。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各组间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结果除肺鳞癌转移淋巴结外,不同病理类型肺癌原发灶之间、原发灶与转移淋巴结之间以及转移淋巴结之间的主要能谱特征性参数均未见统计学差异;但它们与胃癌和食管癌转移淋巴结在中低能量区CT值、碘(水)基含量和曲线斜率皆有显著统计学差异。肺鳞癌转移淋巴结与其它肿瘤原发灶及转移淋巴结之间在中低能量区下的CT值和碘(水)基含量的差异比较皆具显著性统计学意义。结论比对分析肿瘤原发病灶及其转移淋巴结能谱CT特征参数,对不同组织来源、病理类型肿瘤及其转移淋巴结的鉴别诊断有着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 18F-脱氧葡萄糖(18F-FDG)正电子发射体层成像(PET)/CT定量参数联合血液学指标对免疫检 查点抑制剂(ICIs)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肺癌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确诊晚期肺癌患者共118例,均 接受帕博利珠单抗注射液联合常规化疗,至少连续进行4个周期(21 d为1个周期),根据实体肿瘤的免疫反应评价标 准(iRECIST)评估临床疗效,分为应答组70例和无应答组48例。治疗前采用PET/CT检测固定标准化摄取值(SUV) max、SUVmean和SUVpeak,总肿瘤体积(MTV)和总病变糖酵解(TLG),以及全身负荷值MTVwb、TLGwb、SUVmeanwb 和SUVmaxwb;检测血清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白蛋白,计算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比较应 答组和无应答组 PET/CT 参数和血液学检查结果的差异,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影响患者无应答的危险因素。 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比较累积生存率的差异。结果 与无应答组相比,应答组SUVmax、MTV、MTVwb和 NLR值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SUVmax≥11.28和NLR≥5.97是无 应答的危险因素(P<0.05)。随访时间6~30个月,118例患者存活69例(58.5%)。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高风 险组(SUVmax≥11.28和NLR≥5.97)较中风险组(SUVmax≥11.28或NLR≥5.97)和低风险组(SUVmax<11.28和NLR< 5.97)的累积生存率显著降低(P<0.01)。结论 18F-FDG PET/CT检测SUVmax值与血清NLR值对预测ICIs联合化疗 治疗晚期肺癌的临床疗效与短期预后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支气管内超声引导针吸活检术(EBUS-TBNA)在胸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2012年2~6月32例患者经EBUS-TBNA检查肺部增强CT提示纵隔和肺门肿大淋巴结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8例,女14例;平均年龄49.3岁。3例EBUS-TBNA检查仍未能明确诊断者,进一步接受外科手术活检或临床观察。结果经EBUS-TBNA检查后29例获得明确诊断,其中,恶性病变20例,良性病变9例,确诊率为90.625%。EBUS-TBNA在纵隔和肺门肿大淋巴结诊断和鉴别诊断方面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93.1%、100%和为94.7%。所有受检者耐受良好,无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对于纵隔和肺门肿大淋巴结病变,EBUS-TBNA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兔VX2肺移植瘤模型三维适形放疗过程中的18F-FDG PET/CT显像特点,探讨18F-FDG PET/CT评估肿瘤放疗疗效的价值。方法建立16只兔VX2肺移植瘤模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放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只,分别于三维适形放疗累积剂量达06、、121、8 Gy时行18F-FDG PET/CT检查,采集不同时期两组模型兔肺部肿瘤延迟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对侧正常肺组织SUVmax及两者的比值(T/L),观察两组模型兔T/L及肿瘤体积变化情况;放疗结束后,取出两组模型兔肺部肿瘤,常规HE染色。结果放疗组模型兔累积照射剂量达0、6、12、18 Gy时,T/L分别为(8.447±1.488)(、9.344±1.342)、(7.143±1.307)(、6.221±1.066),各时间点依次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679、5.010、5.984,P均<0.05),而对照组相应时间T/L逐渐升高,分别为(8.428±1.705)(、9.610±1.282)(、10.402±1.283)(、11.586±1.627),各时间点依次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360、3.2252、.611,均P<0.05);两组模型兔肺部肿瘤体积均有增长,累积剂量达6、12、18 Gy组间分别比较,差异用统计学意义(t=2.7425、.225、6.824,均P<0.05),放疗组肿瘤体积增长速度明显慢于对照组。HE染色示放疗组肿瘤组织内大片糜烂坏死,对照组肿瘤组织内坏死灶不明显。结论兔VX2肺移植瘤三维适形放疗过程中行18F-FDGPET/CT显像动态观察,T/L短期内显著降低,可在CT形态学改变之前评估放疗早期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比较一体化PET/MR与PET/CT在颅内肿瘤诊断中的差异,以及对临床治疗方案的影响。方法 32例颅内肿瘤患者,同日先后行18F-脱氧葡萄糖(18F-FDG)PET/CT全身显像及PET/MR颅脑局部显像检查。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Bland-Altman分析及t检验对两者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及靶区/本底比值(T/B)进行比较。参照病理及随访结果,运用χ2检验比较PET/CT与PET/MR的病灶检出率。结果 32例患者共78个病灶均经病理或临床随访证实,其中76个病灶为恶性肿瘤,包括胶质瘤7例共10个病灶,淋巴瘤3例共11个病灶,脑转移瘤20例共55个病灶,其余2例为脑膜瘤、垂体微腺瘤各1例,均为良性。PET/MR较PET/CT多发现31个病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266,P<0.01)。78个病灶中有40个病灶18F-FDG摄取明显高于脑实质,病灶的SUVmax-MR与SUVmax-CT有良好的相关性(r=0.799,P<0.05),PET-MR影像T/B值较PET-CT略高,均值差为0.21(95%CI:-0.433~0.850);另38个病灶18F-FDG摄取接近脑实质,PET/MR比PET/CT多检出28个,两者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335,P<0.01)。36个病灶周围有明显水肿,两者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060,P>0.05),但其中3个病灶PET/CT检查仅发现水肿而未发现明确病灶;42个无水肿病灶中,PET/MR多发现29个,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290,P<0.01)。62个最大径<3.0 cm的病灶中,PET/MR比PET/CT多检出31枚,两者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338,P<0.01)。结论 一体化PET/MR对颅内病灶的检出率明显高于PET/CT。运用全身PET/CT加颅脑局部PET/MR联合显像可明显弥补PET/CT对颅内病灶检出率的不足,指导临床选择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