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对不同体位固定技术在胸腹部肿瘤放射治疗中的应用价值进行对比研究。方法将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126例胸腹部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63例患者行常规固定方法,观察组63例患者行热塑体膜体位固定技术,对比固定方法的应用价值。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前后、左右及头脚摆位误差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胸腹部肿瘤患者放射治疗过程中采用热塑体膜体位固定技术能够有效提高精确度,降低误差发生率,提高治疗效果,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不同体位固定技术在胸腹部肿瘤放疗中的疗效。方法将我院2010年3月至2012年11月收治的200例胸腹部肿瘤病患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四组:A、B、C、D,各自50例病患,四组中采用的体位固定技术不同,全部在模拟定位机下摆放体位,从而确定参考中心。其中A组为单纯画线组:在体表皮肤上直接画线,并未做任何的固定措施;B组为体表纹身组:根据靶区范围或者肿瘤的部位在体表行三点纹身标记;C组为热塑体模组:在模拟定位机下覆盖热塑体膜,将塑形固定之后在热塑体膜上进行标记;D组为真空垫组:平卧在真空垫上,铸型之后在病患身体与真空垫上进行标记。针对四组放疗之后的相关参数进行总结分析及比较。结果采用不同体位固定技术之后,对病患行放疗,得到的结果为:①总体资料比较,C组在各个方向上的摆位误差最小;②不管受到的呼吸运动影响大小如何,只有C组在各个方向上有着显著降低摆位误差的效果。(本研究中的各个方向主要包括:左右方向、头脚方向、前后方向)。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应用体表纹身、热塑体膜和真空垫三种体位固定技术在不同程度上能减小摆位误差,但减小误差最小的为热塑体膜固定技术,并且这种体位固定技术在受呼吸运动影响较大肿瘤中的应用优势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3.
《临床医药实践》2020,(2):91-93
目的:探讨胸腹部肿瘤采用不同体位固定技术行放射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7年2月—2019年2月收治的600例胸腹部肿瘤放射治疗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0例。对照组给予胸腹膜真空袋体位固定,观察组给予热塑体膜固定。对两组摆放体位误差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不同方向体位摆放误差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胸腹部肿瘤放射治疗患者给予热塑体膜固定,其体位摆放效果较为显著,可有效减少体位摆放误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不同体位固定技术在胸部肿瘤放疗放疗中的应用价值与临床效果。方法对2016年3月至2018年4月我院收治的89例胸部肿瘤放射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不同的体位固定技术分为对照组:44例行真空垫固定体位患者,观察组:45例应用热塑体膜体位固定的患者,对比两种体位固定方式左右、头足、前后方向误差及满意度。结果对照组患者在左右、头足、前后方向在放疗期间体位摆放误差显著低于观察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满意率91.1%(41/45)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77.3%(34/44),P <0.05。结论热塑体膜体位固定技术在胸部肿瘤放疗过程中各方向误差小,患者感觉舒适,满意度高,是一种更加有效的体位固定方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真空袋负压成型加胸腹网膜联合体架固定技术在体部肿瘤放疗中的应用。方法随机抽取实施放疗的体部肿瘤患者70例,50例体部肿瘤患者采用单纯真空袋负压成型固定体位,20例采用真空袋负压成型加胸腹网膜联合体架固定体位。采用魔十字技术CT定位,通过TPS计算出肿瘤中心相对于魔十字的三维坐标及零位源皮距进行治疗摆位。于放射治疗疗程中段观测零位源皮距并与首次放疗时的零位源皮距进行比较,分析两种不同的固定方法对放疗位置精确度的影响。结果50例采用单纯真空袋负压成型固定体位的患者零位源皮距误差≥3mm的为21例,20例采用真空袋负压成型加胸腹网膜联合体架固定体位的患者零位源皮距误差≥3mm的为2例。两种固定方法对零位源皮距(即Y值)的影响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体部肿瘤患者采用真空袋负压成型加胸腹网膜联合体架固定体位技术优于单纯采用真空袋负压成型固定体位,精确度更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胸腹部肿瘤患射频治疗的方法及护理技术。方法 对射频治疗的70例胸腹部肿瘤患进行术前,术中及术后护理。结果 30例患出现不同的反应,均及时给予相应的治疗和护理,症状缓解,术后1-3月随访52例。患自觉症状缓解33例,体重增加10例,目前存活49斧正,死亡3例。结论 经皮射频治疗是一种局部治疗肿瘤的新方法,重视术前,术中、术后的护理能使患消除顾虚,积极配合,使手术顺利进行,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应用锥形束CT(CBCT)评价分析放疗过程中因患者体型变化、肿瘤大小改变等因素导致的摆位误差,并修正治疗等中心。方法80例胸腹部肿瘤患者行调强放射治疗,治疗进行到一半的时候,运用CBCT的图像与靶区勾画轮廓线进行重新匹配,并以新的中心作为后半期放疗的中心。分析两次CBCT的治疗中心点的位置变化,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分析结果表明,56例患者治疗中心点位移等于或少于5mm,无需调整治疗中心。24例患者中心点位移大于5mm,需调整治疗中心。按调整后的治疗中心完成后期治疗。需调整比例占总病例的30%。结论利用CBCT对放疗摆位的误差测量准确有效。放疗时间跨度长,患者体型、肿瘤在治疗期间变化大,所以在治疗的中期进行合理的调整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直肠癌患者调强适形放射治疗(IMRT)的合适体位。方法:64例直肠癌患者按放疗体位分为仰卧位及俯卧位,比较放疗的不良反应、照射靶区以及危及器官剂量。结果:直肠癌患者采用仰卧位及俯卧位放射治疗在出现急性放射反应、靶区剂量及危及器官平均剂量及最大剂量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直肠癌采用仰卧位行IMRT放射治疗与采用俯卧位行放射治疗效果无差异。为提高患者舒适性及重复性,采用仰卧位放疗较俯卧位放疗更为适合。  相似文献   

9.
胸腹部肿瘤适形放射治疗摆位误差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我科胸腹部及盆腔肿瘤适形放射治疗和调强适形放射治疗摆位产生的误差进行分析,为外放PTV提供参考数据.方法 选取胸腹部及盆腔肿瘤患者30例,用真空垫加体膜固定,放疗前将移中心后的图像保存在计算机上,第二周开始每周在模拟机下按治疗条件一起复位,采集校野图像,与移中心后保存在计算机上的图像配准,用“#”型界定器测量X、Y、Z三个方向的摆位误差.结果 由公式得出我科体部肿瘤放疗外扩PTV的理论边界X、Y、Z方向分别为5.08 mm、6.73 mm、4.52 mm.结论 通过对摆位误差的分析确定CTV到PTV外扩边界的大小,使治疗计划的设计更为科学合理.  相似文献   

10.
胸腹部自我保健按摩,具有宽胸理气、降逆平喘、疏肝解郁、健脾和胃、调理气血、补肾壮阳等保健作用。可用于治疗胸痛、胸闷、咳嗽、气喘、胃脘不适、消化不良、大便秘结、腹痛、腹泻、阳痿、早泄等,对腹部减肥也有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三种不同手术方式治疗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临床效果,以期寻找最佳的手术方法,提高临床治疗水平。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4年1月间收入的50例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成三组,A组予交叉克氏针内固定,B组予Y型解剖钢板内固定,C组予AO重建钢板内固定,比较三组术后临床效果。结果在肘功能恢复上, A组总有效率为62.5%、B组总有效率为89.47%、C组总有效率为60%;在总临床效果上, A组总有效率为56.25%、B组总有效率为89.47%、C组总有效率为53.33%, B组和其他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A组和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Y型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对脊柱结核(胸腰段)患者进行手术治疗的理想化方案。方法对本院2007年10月~2011年10月收治的100例脊柱结核(胸腰段)患者中65例信息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65例患者采取病灶清除并植骨融合的内固定术进行治疗。在A组中30例患者于一期前路行病灶清除并植骨融合后再予以钉棒矫形的内固定术;在B组中35例患者于一期后路行钉棒矫形后再予以内固定术,之后行前路病灶的清除并植骨融合术。两组又分成累及单个椎体组(即A1组与B1组)和累及多个椎体组(即A2组与B2组)。再对A1组与B1组,以及A2组与B2组其手术时间与术中的出血量及其矫形率进行对比。结果其中,A1组的手术时间与术中的出血量显著低于B1组(P〈0.05);而B2组的矫形率与稳定性均优于A2组(P〈0.05)。结论脊柱结核(胸腰段)累及单个椎体时,于一期前路行病灶清除并植骨融合,之后行钉棒矫形的内固定术治疗,为理想化方案;而累及多个椎体,特别脊柱后凸的角度偏大时,于一期后路行钉棒矫形后再予以内固定术,之后行前路病灶的清除并植骨融合术则为理想化方案。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术前放射、化学、免疫和中医药等综合治疗对乳腺癌术后胸壁复发病人二次手术的影响和价值。方法 将6 7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 7例乳腺癌术后胸壁复发患者二次术前进行放疗加化疗加中医辨证治疗或化疗加局部免疫治疗加中医辨证治疗;对照组2 0例患者直接进行局部扩大切除术。术后标本分别距离肿瘤边缘1cm和2cm处进行病理检查,记录术后并发症及伤口愈合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治疗组距离肿瘤边缘1cm和2cm处检出癌细胞情况分别为7例(15 % )和3例(6 % ) ,对照组分别为12例(6 0 % )和7例(35 % ) ,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 0 1,P <0 . 0 0 5 )。术后切口并发症治疗组13例(2 8% ) ,对照组12例(6 0 %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 0 0 5 )。结论 乳腺癌术后胸壁复发病灶二次术前给予综合治疗可以缩小手术范围,减少切缘癌细胞残留率和术后并发症,提高局部控制率,对临床深入研究乳腺癌术后复发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切开复位内固定重建手术与传统保守疗法治疗骨盆C型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09年4月~2012年4月收治的60例骨盆C型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保守疗法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重建手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一般治疗指标、术后恢复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优良率为90.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早期功能锻炼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复位满意率及功能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6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切开复位内固定重建手术临床效果显著,且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经胸和经腹贲门癌根治术的优劣势.方法 分析于2003至2010年术前评估后选择经胸和经腹贲门癌根治术53例患者的术后淋巴结转移分析、术后并发症及生存期探讨经胸及经腹贲门癌根治术的优劣.结果 两组手术均无死亡病例、无吻合口瘘.经腹组切缘阳性1例,后经 放射治疗随访3年无复发,经腹组无中转手术改胸腹联合.经胸组术后无并发血气胸.开始后续治疗的时间或出院时间≤14 d,常见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全部随访1年、2年、3年生存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术前准确评估后,选择性采用经胸或经腹贲门癌根治术,患者术后复发转移率和生存率无差异.经腹手术可避免开胸并发症,特别是对不能耐受开胸手术的患者提供了手术机会.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不同浓度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对老年胸腹部手术患者的临床麻醉效果.方法 选取56例行胸腹部手术的老年患者完全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8例.对照组给予0.3μg/(kg·min)舒芬太尼+80 μg/(kg·min)丙泊酚,观察组给予0.15 μg/(kg·min)舒芬太尼+80 μg/(kg·min)丙泊酚,比较2组患者麻醉前(T1)、气管插管即刻(T2)、切皮即刻(T3)和拔除气管导管即刻(T4)血流动力学、苏醒时间、气管拔管时间、术中知晓情况和视觉模拟评分(VAS),记录并观察2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2组患者均无术中知晓,术毕对照组患者苏醒时间[(316±28) min明显]长于观察组[(276±24) min](P<0.01).观察组和对照组气管拔管时间分别为(383±22) min、(506±21) min,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1% (2/28),明显低于对照组[32.1% (9/28)].结论 小剂量[0.15 μg/(kg·min)]舒芬太尼配合丙泊酚对老年患者的麻醉镇痛安全、有效,可减少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光子治疗仪Carnation-11红光疗法在头颈部肿瘤患者放射治疗引起的放射性皮炎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首次住院治疗头颈部肿瘤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放疗治疗期间给予常规日常护理(健康宣教、皮肤自我护理、皮肤防护剂等),实验组在放疗治疗期间除常规日常护理,增加光子治疗仪红光疗法,2次/d,10 min/次,持续至放疗结束.每天评估患者疼痛及皮肤情况,两组皮肤疼痛及皮炎分度比较.结果 所有患者完成放疗,实验组与对照组放射性皮肤炎反应程度比较,统计量U=4.79,P=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主要以0~2级放射性皮肤炎为主,对照组主要以2~3级放射性皮炎为主.用卡方检验对实验组与对照组口腔疼痛情况进行组间差异比较显示,第2、3、4周的疼痛发生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口腔疼痛情况经组内比较,其卡方检验结果分别为(x2=65.083、27.091),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说明各组内随着时间延长,疼痛发生情况有所加重.结论 光子治疗仪在治疗头颈部肿瘤患者放射治疗中的应用能明显改善患者放射性皮炎,缩短了愈合时间,提高了临床疗效,减轻了患者经济负担和痛苦.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腹式呼吸锻炼降低胸部恶性肿瘤患者放射性肺炎发生率的临床效果.方法 收集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于本院进行放射性治疗的124例胸部恶性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完全随机原则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而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腹式呼吸锻炼.观察比较两组放射性肺炎发生率的差异,并统计分析.结果 观察组放射性肺炎发生率为42.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9.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12.04,P=0.01).结论 腹式呼吸锻炼可显著降低胸部恶性肿瘤患者放射性肺炎发生率,临床应用效果显著,值得进一步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胸腹联合伤40例治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胸腹联合伤的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胸腹联合伤的治疗情况:剖胸加剖腹手术15例,开胸手术处理胸内损伤后经膈肌裂口扩大行腹腔脏器修补9例,剖腹手术加胸腔闭式引流16例。结果治愈37例,并发脓胸2例,肺部感染4例,胰瘘1例。ARDS1例。死亡3例,病死率7.5%,其中2例均死于失血性休克,1例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结论胸腹联合伤伤情复杂、严重,诊断应根据受伤机制和出血量判断,治疗原则为优先处理危及生命的器官伤。  相似文献   

20.
叶奕菁  陆小军  雷风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24):3323-3325
目的 探讨西妥昔单抗联合适形调强放疗对局部晚期鼻咽癌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58例初治鼻咽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适形调强放疗治疗,治疗组采用西妥昔单抗联合适形调强放疗治疗.评价近期疗效,观察毒副反应,随访1年评价客观疗效.结果 治疗结束时和治疗后3个月,治疗组鼻咽和颈部淋巴结完全缓解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随访率100%,中位随访时间12个月,两组患者在随访期内无死亡;治疗组局部控制率为89.3%,显著高于对照组(73.3%)(x2 =4.135,P<0.05);治疗组远处转移率为3.6%,显著低于对照组(23.3%)(x2 =5.713,P<0.05);两组大部分急性毒性反应均在1~2度,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28例患者治疗期间均出现座疮样皮疹,经过对症处理和营养支持治疗后恢复.结论 西妥昔单抗联合适形调强放疗对局部晚期鼻咽癌临床疗效肯定,毒副反应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