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中国医药科学》2019,(18):41-45
目的探讨局部晚期宫颈癌新辅助化疗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红十字会医院2010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行新辅助化疗的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60例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红十字会医院术前行后装放射治疗宫颈癌患者30例为对照组,治疗后对两组进行为期6个月的随访,观察新辅助化疗的副反应、有效率及评价其安全性;对两组患者术后宫颈深间质浸润、脉管癌栓及淋巴结转移的发生率进行对照分析。结果经新辅助化疗后,观察组肿瘤最大横径由化疗前的(4.47±0.32)cm缩小为化疗后的(3.07±0.21)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3325,P=0.0000 0.05)。观察组完全缓解15例,部分缓解32例,稳定13例,进展0例;对照组完全缓解21例,部分缓解8例,稳定1例。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8.33%,对照组为9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在新辅助化疗过程中,主要副反应为胃肠道反应及骨髓抑制,分别为10例,7例,各占16.67%和11.67%,给予积极对症治疗3~5d后,均明显好转。观察组术后宫颈深间质浸润发生率、脉管癌栓发生率和淋巴结转移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局部晚期宫颈癌行术前新辅助化疗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提高年轻患者治疗后的生活质量,改善预后,且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我院 2 0 0 0— 2 0 0 3年期间 ,用紫杉醇治疗晚期乳腺癌30例 ,疗效满意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30例女性患者 ,年龄 34~ 6 8岁 ,中位年龄4 8岁。所有病例经病理组织学检查证实为乳腺癌 ,其中乳腺浸润性导管癌 2 6例 ,单纯癌 2例 ,髓样癌 2例。全部均为复发转移性乳腺癌患者 ,既往治疗为改良根治术及术后辅助化疗 ,部分病人还接受过放射治疗。其中胸壁多发性转移及腋淋巴结转移 6例 ,肺、纵隔及锁骨上淋巴结转移 6例 ,肺、肝及骨转移 1例 ,肺及纵隔淋巴结转移 5例 ,肺、肝及锁骨上淋巴结转移 4例 ,骨及纵隔淋巴结转移 4…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淋巴结阳性绝经前乳腺癌患者对新辅助化疗的反应,进一步探索乳腺癌新辅助化疗方法的敏感性预测指标。方法:在2006年6月~2009年6月期间,前瞻性入组96例淋巴结阳性绝经前乳腺癌患者接受TEC方案新辅助化疗。分析患者反应率,进一步根据术后免疫组化及常规病理结果分层分析可以预测敏感性的临床指标。结果:TEC方案新辅助化疗后,40例(41.7%)临床完全缓解(cCR),42例(43.8%)临床部分缓解(cPR),总反应率(ORR)为85.4%。21例(21.9%)病理完全缓解(pCR)。雌激素受体(ER)阴性患者ORR高于ER阳性患者(94.1%vs.80.7%,P=0.035);浸润性导管癌患者ORR高于浸润性小叶癌患者(87.8%vs.55.6%,P=0.029)。结论:淋巴结阳性绝经前乳腺癌采用TEC方案新辅助化疗可以取得较高的反应率,ER阴性和浸润性导管癌是新辅助化疗敏感性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术前新辅助化疗联合广泛子宫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对宫颈癌Ⅰb~Ⅱb期病人治疗。方法采用以多西他赛联合奥沙利铂的联合化疗方案对67例宫颈癌Ⅰb~Ⅱb期病人术前进行新辅助化疗1~2个疗程,临床观察有效后行广泛子宫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手术治疗。比较术前新辅助化疗和对照组的近期疗效情况。结果 67例术前新辅助化疗肿块妇科检查完全消退14例,肿块缩小达30例,临床总有效率为65.7%。新辅助化疗后,癌灶周边及癌灶间质内淋巴细胞浸润明显增多,肿瘤直径有明显的缩小,阴道浸润有明显的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前新辅助化疗组患者的盆腔淋巴结转移显著减少(P<0.05),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和术中术后并发症均低于直接手术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化疗组的复发率和转移率均低于单纯手术组,其中3年复发转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辅助化疗对初治的宫颈癌Ⅰb~Ⅱb期病人,可增加手术机会,可提高手术切除率,减少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减少复发与转移,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赵君  王静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3):26-26,58
目的:研究和探索术前新辅助化疗治疗巨块型宫颈癌的方法和可行性,评价其对宫颈癌的治疗效果及对根治术的辅助价值。方法:28例宫颈癌患者采用"PF96小时方案"进行新辅助化疗,观察宫颈癌原发灶、淋巴结的变化,为手术切除提供条件和疗效观察。结果:新辅助化疗后总有效率为85.71%(24/28)。结论:新辅助化疗明显降低宫颈癌的临床分期,使更多的患者从新获得根治性手术;减少亚临床微小转移灶,提高患者的近期疗效;为指导术后化疗方案的选择提供确实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术前新辅助化疗联合广泛子宫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对宫颈癌Ⅰb~Ⅱb期病人治疗.方法 采用以多西他赛联合奥沙利铂的联合化疗方案对67例宫颈癌Ⅰb~Ⅱb期病人术前进行新辅助化疗1~2个疗程,临床观察有效后行广泛子宫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手术治疗.比较术前新辅助化疗和对照组的近期疗效情况.结果 67例术前新辅助化疗肿块妇科检查完全消退14例,肿块缩小达30例,临床总有效率为65.7%.新辅助化疗后,癌灶周边及癌灶间质内淋巴细胞浸润明显增多,肿瘤直径有明显的缩小,阴道浸润有明显的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前新辅助化疗组患者的盆腔淋巴结转移显著减少(P<0.05),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和术中术后并发症均低于直接手术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化疗组的复发率和转移率均低于单纯手术组,其中3年复发转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辅助化疗对初治的宫颈癌Ⅰb~Ⅱb期病人,可增加手术机会,可提高手术切除率,减少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减少复发与转移,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新辅助动脉化疗在宫颈癌治疗中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83例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采取新辅助动脉化疗进行分组。观察组43例采取新辅助动脉化疗结合手术、放疗治疗,对照组40例采取常规放化疗结合手术治疗,以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转移率、脉管癌栓阳性率作为观察指标,并对比两组近期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转移率及脉管癌栓阳性率均优于对照组,临床有效率、癌变控制率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新辅助动脉化疗可提高宫颈癌的近期疗效,对于提高手术质量、改善病理预后、减少癌细胞转移均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术前新辅助化疗(NAC)对Ⅰb2-Ⅱb期宫颈癌的近期疗效。方法观察组宫颈癌49例,均行病理确诊并采用PT方案(紫杉醇135~175mg/m2+顺铂50mg/m2)静脉化疗2~3个疗程,化疗后15~20d行广泛子宫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同期手术为对照组。在化疗有效率、术后病理等方面进行分析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化疗有效率77.6%,观察组术后宫旁浸润率、盆腔淋巴结转移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术中出血量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新辅助化疗有反应者盆腔淋巴结转移及宫旁浸润率较无反应者低(P<0.05)。结论术前新辅助化疗可提高宫颈癌的近期疗效,成为治疗宫颈癌的一种新手段,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陶玲  赵卫东  程敏  李青 《安徽医药》2013,17(4):639-641
目的比较静脉化疗和动脉栓塞化疗两种途径新辅助化疗在IIB期宫颈癌中的近期疗效。方法收集安徽省立医院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行VBP(长春新碱+博来霉素+顺铂)方案新辅助化疗的IIB期宫颈癌患者临床病例资料85例,其中静脉化疗(IVCT)44例,动脉栓塞化疗(TACE)41例,比较两种途径新辅助化疗的化疗有效率、化疗后手术率、各组不同直径肿瘤化疗疗效、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及各种术后病理高危因素发生率。结果两组化疗有效率、化疗后手术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3),各组不同直径肿瘤化疗疗效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09,0.013)。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并发症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233,0.767,0.845)。术后病理高危因素如宫旁浸润及深肌层浸润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43,0.028),而淋巴结转移、脉管癌栓转移等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304,0.158)。结论 IIB期宫颈癌中动脉栓塞化疗近期疗效优于静脉化疗;肿瘤直径大小影响新辅助化疗疗效。  相似文献   

10.
陈炜  陈桂林  黄燕玲  郭慈仁 《海峡药学》2011,23(12):178-179
目的探讨卡铂联合紫杉醇方案同步放化疗治疗宫颈癌术后盆腔淋巴结转移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对85例经宫颈癌术后病理证实为盆腔淋巴结转移的患者,采用卡铂和紫杉醇化疗后序贯放疗,与单纯接受术后放疗的患者及接受其他方案化疗的同步放化疗患者比较,观察5年生存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TC化疗组5年生存率78%,显著高于单纯放疗组。同步放化疗主要的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和脱发,但患者均可耐受,没有因药物的不良反应影响放疗的进行。结论卡铂联合紫杉醇方案同步放化疗治疗宫颈癌术后盆腔淋巴结转移患者能耐受,依从性好,疗效高,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赵文 《中国实用医药》2012,17(17):27-28
目的 探讨宫颈癌治疗中联合新辅助化疗的临床疗效及意义.方法 选取从2009年3月至2011年12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89例宫颈癌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为Ⅰb~Ⅱb期宫颈癌患者,采用PVB方案进行化疗2个疗程后,所有患者均进行手术治疗.结果 手术前189例宫颈癌患者经过PVB两个疗程的化疗后,可以观察到完全缓解43例,部分缓解85例,稳定33例,进展28例,总治愈率85.19%.术后发现淋巴结转移9例.结论 宫颈癌进行治疗时联合新辅助化疗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转移率下降,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局部动脉介入栓塞化疗与静脉化疗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的疗效比较。方法选取我科30例确诊为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按照FIGO分期,Ib期12例,IIa期8例,IIb期10例。随机分两组,A组(动脉介入栓塞化疗)16例,B组(静脉化疗)14例。每例按剂量个体化进行化疗,均最多进行两疗程。比较两组疗效、不良反应及手术结果。结果 A组完全缓解5例(31.3%),部分缓解9例(56.2%),无缓解2例(12.5%);B组完全缓解2例(14.2%),部分缓解4例(28.5%),无缓解8例(57.1%),有显著统计学差异。A组不良反应较B组轻,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动脉介入栓塞化疗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疗效优于静脉化疗,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在患者经济条件允许前提下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为了评估卡铂和紫杉醇联合作为新辅助化疗对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收集该院肿瘤妇科于2016年3月至2019年9月期间所有诊断为局部晚期宫颈癌的患者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每组各31例。实验组患者均接受了3个周期的卡铂(AUC6)和紫杉醇175 mg/mq的治疗,而对照组仅采用卡铂进行治疗。评估两组患者的免疫功能、治疗缓解情况和血清中的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SCCA)和恶性肿瘤相关物质群(TSGF)水平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免疫功能和治疗缓解率均有提升,实验组患者更为明显(P<0.05);而患者血清中的TSGF和SCCA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实验组患者下降的更为显著(P<0.05);同时实验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采用紫杉醇联合卡铂治疗宫颈癌,不但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病症,还能够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和降低血清中SCCA、TSGF的水平,对宫颈癌的治疗具有良好的效果和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刘梅  张敏  只向成 《天津医药》2019,47(4):409-413
目的 探讨术后补充化疗对完整周期新辅助化疗后未获病理完全缓解(pCR)的ⅡA~ⅢB期乳腺癌患者预 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完整周期新辅助化疗后未获 pCR的 208例ⅡA~ⅢB期的乳腺癌患者,其中 81例患 者术后行补充化疗(补充化疗组),127例未行补充化疗(未补充化疗组)。分析 2组患者 3年总生存率、3年无病生存 率及影响复发转移的因素。结果 中位随访时间 40 个月,全组无病生存率为 76.9%(160/208),3 年总生存率为 88.9%(185/208)。补充化疗组较未补充化疗组无病生存率提高(87.7% vs. 72.4%,P<0.05)。补充化疗组和未补充化 疗组 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 94.2%和 92.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表明雌激素受体(ER)状态、孕 激素受体(PR)状态、HER-2状态及术后补充化疗情况是无病生存的影响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术后未补 充化疗(HR=2.044,P=0.033)和 HER-2阳性(HR=3.418,P<0.001)是影响患者无病生存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术后补充化疗可提高完整周期新辅助化疗后未获 pCR的ⅡA~ⅢB期乳腺癌患者的无病生存率,HER-2阳性 患者的预后更差。  相似文献   

15.
张晔  高琼 《中国医药》2011,6(11):1393-1395
目的 探讨上皮性卵巢癌患者术后早期应用紫杉醇静脉化疗联合卡铂腹腔化疗同步双途径化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2007年3月至2009年6月住院初次治疗为手术治疗的37例上皮性卵巢癌患者在术后l周即开始早期化疗,21例(A组)静脉滴注紫杉醇175 mg/m2,同时腹腔内应用卡铂400 mg,每2周为1个疗程,术后1个月内共完成2个疗程;16例(B组)应用紫杉醇90mg+卡铂200 mg行腹腔化疗,每周1个疗程,术后1个月内共完成3个疗程.结果 37例患者均未出现明显的外周血白细胞下降和肝功能异常.比较化疗后CA125下降情况,A组的总有效率为90.5%( 19/21),B组的总有效率为62.5%( 10/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CA125半衰期>3周者与CA125半衰期≤3周者比较,A组的化疗有效率为85.7%( 18/21),B组的化疗有效率为56.3%(9/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A125半衰期>3周者2年复发率为40.0% (4/10),明显高于CA125半衰期≤3周者[11.1% (3/27),P<0.05].结论 紫杉醇静脉化疗联合卡铂腹腔化疗用于上皮性卵巢癌患者术后早期治疗安全有效,可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6.
曾艳莹  谢文平  朱晓星 《肿瘤药学》2011,(6):533-534,556
目的评价紫杉醇联合顺铂(TP)治疗对局部晚期宫颈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7年3月~2011年5月经病理确诊的24例Ib-IIIb期宫颈癌患者,采用TP方案化疗2个疗程后行广泛性子宫切除术及盆腔淋巴结清扫术。观察宫颈癌病灶、宫旁组织在化疗前、后的改变,化疗毒副反应以及术后病理情况等。结果化疗后,完全缓解3例(12.5%),部分缓解16例(66.7%),化疗有效率为79.2%(19/24),且宫颈癌病灶、宫旁组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化疗后21例患者进行了广泛性子宫切除术及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手术切除率达到87.5%。结论术前紫杉醇联合顺铂化疗可提高宫颈癌的近期疗效,患者能较好耐受。  相似文献   

17.
【】 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对早期局部肿块型宫颈癌的手术治疗疗效研究。方法:选择2013年4月至2016年3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局部肿瘤直径在3~4cm之间的Ⅱa期宫颈鳞癌68例。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以及观察组,对照组仅行单纯宫颈癌根治术治疗,而观察组在宫颈癌根治术施行之前行新辅助化疗PVB方案。比较两组患者实施宫颈癌手术所需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术前肿瘤直径以及术中切缘阳性、深肌层浸润等情况,术前实体肿瘤疗效评价。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淋巴结转移情况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肿瘤直径,切缘阳性例数,深肌层浸润例数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经过新新辅助化疗后,6例完全缓解,16例部分缓解,6例无缓解,4例进展,显著高于对照组的单纯手术治疗的疗效(P<0.05)。结论:新辅助化疗能显著缩小局部肿瘤直径在3~4cm之间的Ⅱa期宫颈鳞癌的肿瘤直径,减少切缘阳性以及深肌层浸润情况,化疗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索阿帕替尼在巨块型(肿瘤直径>4 cm)宫颈癌新辅助化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收集金华市中心医院2016年6月-2018年1月确诊为宫颈癌且肿瘤直径>4 cm的患者31例,随机分为治疗组(16例,予以顺铂+紫杉醇+阿帕替尼)与对照组(15例,予以顺铂+紫杉醇)化疗2个周期,统计2组患者化疗过程中并发症、肿瘤变化、手术用时、出血量、术后并发症等情况,比较阿帕替尼在新辅助化疗中的作用效果。结果 比较化疗前治疗组肿瘤直径(4.74±0.51)cm,对照组肿瘤直径(4.90±0.56)c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化疗后治疗组肿瘤直径(2.54±0.90)cm,对照组肿瘤直径(3.28±0.38)cm,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手术时间(244.19±22.37)min,出血量(288.06±34.05)mL,对照组手术时间(282.27±10.87)min,出血量(342.33±51.58)mL,2组手术时间及出血量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巨块型宫颈癌患者的新辅助化疗中联合阿帕替尼能更好缩小肿瘤,有利于手术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9.
The usefulness of neoadjuvant chemotherapy (NAC) regimens has been reported; however, the effect of NAC for advanced stages (especially stage III-IVA) is thought to be insufficient. We conducted a phase I-II study of neoadjuvant chemoradiotherapy consisting of intra-arterial (i.a.) infusion of carboplatin and intracavitary brachy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locally advanced cervical cancer to achieve the new NAC method. Sixteen eligible patients included those with previously untreated stage IIB, III or IVA cancer with bulky tumor. Brachytherapy using iridium-192 was performed with concurrent i.a. chemotherapy with carboplatin (200, 300 and 400 mg/m2). Treatment was repeated every 4 weeks for a total of two cycles. Both hematologic and non-hematologic toxicities were generally mild. Grade 4 hematologic toxicity was observed in 12.5% and there were no grade III or IV non-hematologic toxicities. The optimal dose of carboplatin was determined to be 400 mg/m2. Among 16 patients, six showed complete response (37.5%) and nine showed partial response (56.3%), for an overall response rate of 93.8%. All 15 responding patients underwent radical surgery with a pelvic lymphadenectomy and postoperative radiotherapy. The combination of brachytherapy and i.a. chemotherapy with carboplatin is a promising regimen for NAC in locally advanced cervical cance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