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 观察黄褐斑患者皮损区菌群的改变及黄芩苷对黄褐斑患者皮损区菌群的调节作用.方法 应用定位、定量和定性方法对51例黄褐斑患者治疗前后同一皮损区和50例健康人面部菌群进微生态学的研究.结果 黄褐斑患者皮损区暂驻菌的改变较健康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黄褐斑的发生与局部微生态失衡有关;使用黄芩苷可以调整菌群,恢复微生态平衡从而减少色素的合成以减少皮肤色素沉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黄芩苷对高脂血症模型代谢性炎症及肠道菌群的调节作用。【方法】选取32只C57BL/6J雄性小鼠随机平均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黄芩苷高剂量组(剂量为50 mg·kg-1·d-1)、黄芩苷低剂量组(剂量为25 mg·kg-1·d-1)。高脂饲料喂养3周后,2个黄芩苷用药组分别给予不同浓度黄芩苷灌胃5周。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各组小鼠血清血脂水平以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及内毒素水平,采用Miseq平台对小鼠肠道粪便微生物进行基因测序。【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总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显著升高(P0.01),高密度脂蛋白水平显著降低(P0.01),血清TNF-α、IL-6和内毒素水平显著升高(P0.01);黄芩苷高剂量组的TNF-α、IL-6、内毒素水平均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5或P0.01),黄芩苷低剂量组内毒素水平亦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1)。测序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在门的水平,模型组脱铁杆菌门和变形杆菌门数目较正常组显著增多,疣微菌门数目较正常组显著减少。在属的水平,模型组Christensenella、uncultured_Peptococcaceae、脱硫弧菌属数目较正常组显著增多,而粪球菌属、Akkermansia及uncultured_Lachnospiraceae数目较正常组显著减少;黄芩苷高、低剂量组脱硫弧菌属丰度均较模型组降低。各组革兰氏阴性菌与革兰氏阳性菌数目之比,模型组较正常组显著升高(P0.05),黄芩苷低剂量组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黄芩苷能治疗高脂饮食引起的代谢性炎症,这可能与黄芩苷能调节肠道菌群的结构有关。 相似文献
3.
男性黄褐斑皮损处微生态及血清性激素水平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男性黄褐斑发病的可能机理。方法 分别用定量、定位、定性和放射免疫学方法对26例男性黄褐斑患者皮损区微生态和25例血清卵泡刺激素(FSH)、孕酮(P),雌三醇(E3),黄体生成激素(LH)及催乳激素(PRL)的水平进行研究,并将其结果与健康男性面部菌群,血清性激素水平加以比较。结果 男性黄褐斑皮损区过路菌与健康人比较改变明显,产色素的微球菌及革兰氏阴性杆菌数量增加,分离率高,与健康人相比差 相似文献
4.
微乳液相色谱法测定黄芩中黄芩苷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建立黄芩中黄芩苷含量的微乳液相色谱测定法.方法 以微乳(2.2%十二烷基硫酸钠-0.8%正辛烷-7.0%正丁醇-0.05%三氟乙酸)-0.05%三氟乙酸溶液(35:65)为流动相,色谱柱采用Hypersil BDS C18 5 μm(4.6 mm×150 mm),检测波长为280 nm,流速1 ml/min.结果 黄芩苷在0.088~0.88 μg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6),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71%,RSD为3.90%(n=6).结论 本方法简便、准确,可用于黄芩中黄芩苷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5.
目的 建立黄芩苷自微乳中黄芩苷的质量分数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以甲醇-H2O-H3PO4(体积比55∶45∶0.04)为流动相,紫外检测波长为277 nm,流速为1.0 mL/min.结果 黄芩苷在1.0 ~ 20.0 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以峰面积(A)为纵坐标,黄芩苷质量浓度(ρ)为横坐标进行线性回归,得回归方程A=4.846 9×104ρ-5.126 2×104,r=0.999 5,高、中、低质量浓度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0.4%、98.60%、98.97%,RSD值分别为1.8%、2.4%、3.3%(n=3),3批黄芩苷自微乳中黄芩苷质量浓度分别为34.25、33.95、35.60 μg/mL.结论 本方法简便快速、灵敏度高、重复性好,可用于黄芩苷制剂中黄芩苷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6.
目的:中药复方黄芩苷乳膏治疗皮肤疾病效果好,副作用小。方法:采用对比治疗法,治疗组使用复方黄芩苷乳膏涂于患处,对照1组使用单独用黄芩制成的膏剂涂于患处,对照2组使用马来酸氯苯那敏片,2个疗程后判定结果。结果:治疗组效果好于对照组,且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中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对照2组中有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结论:复方黄芩苷乳膏治疗皮肤疾病,作用直接迅速,副作用小、疗程快,治愈率高、费用低。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黄芩苷渗透小鼠、裸鼠、家兔、大鼠、人体皮肤的透皮吸收行为。方法 黄芩苷的测定采用分光光度法。透皮吸收研究以改进型 Franz扩散池为工具 ,比较黄芩苷渗透小鼠、裸鼠、家兔、大鼠、人体皮肤的透皮速率常数。结果 黄芩苷透过小鼠、裸鼠、家兔、大鼠、人体皮肤的透皮速率常数分别为 (6 7.31± 2 3.6 6 )、(78.35±3.2 9)、(117.35± 2 9.4 8)、(86 .2 5± 7.5 5 )、(84 .4 3± 11.2 7)μg/ (cm2 · h)。结论 裸鼠皮肤作为黄芩苷透皮吸收研究用皮肤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8.
目的考察4种不同规格并头黄芩的药用价值和黄芩苷提取条件。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不同规格并头黄芩的黄芩苷和汉黄芩苷含量。结果4种不同规格并头黄芩中黄芩苷含量依次为12.89%、13.82%、11.75%和10.85%,汉黄芩苷含量依次为0.28%、0.22%、0.24%和0.27%;随提取溶剂中醇浓度的增加,黄芩苷提取率先增高后降低,碱性条件降低黄芩苷提取率。结论4种不同规格并头黄芩的黄芩苷和汉黄芩苷含量差异不大,且黄芩苷含量均高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要求;提取条件为50%中性乙醇提取最佳。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黄芩片中黄芩苷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色谱柱为ODS C18柱(5 μm,4.6 mm×150 mm),流动相为甲醇-水-磷酸溶液(47:53:0.2),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80 nm.结果:黄芩苷进样浓度在9.4~188.0 μg/ml(r=0.999 7)范围内线性良好,平均回收率为99.6%,RSD为1.32%(n=6).结论:本文建立的HPLC法可作为黄芩片的质量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10.
黄芩苷(baicalin,BG)及其苷元黄芩素(baicalein,B)(结构如图1)是由唇形科植物黄芩(Scutellariabaicalens Georgi)的干燥根中提取的一类黄酮类化合物,是黄芩的主要有效成分。两者具有相似的药理活性,包括抗炎、抗氧化、抗微生物、抗HIV病毒、抗肿瘤、清除自由基等。有关文献报道,黄芩苷口服给药后.受肠道菌丛水解作用生成苷元黄芩素,从而被吸收嗍;但大鼠口服给予黄芩素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宫颈病变患者阴道菌群种类构成的分布及意义。方法 选取2017 年1 月—2019 年1 月
在绵阳市人民医院妇科就诊的180 例宫颈病变患者,分为宫颈上皮内瘤变Ⅰ级88 例(CIN Ⅰ组)和宫颈上
皮内瘤变Ⅱ / Ⅲ级92 例(CIN Ⅱ / Ⅲ组);同时选取同期该院体检的健康女性75 例作为对照组。采集全部
纳入对象阴道分泌物提取细菌基因组DNA,采取PCR 扩增基因片段,且应用Illumina Miseq 测序平台检测
PCR 扩增后产物,观察各组Alpha 多样性指数评估(菌种丰度指数Chao、ACE)、菌种多样性指数(Simpson
指数与Shannon 指数)、微生物群菌落门及微菌群分布情况。结果 对照组、CIN Ⅰ组和CIN Ⅱ / Ⅲ组
Chao、ACE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CIN Ⅰ组较对照组、CIN Ⅱ / Ⅲ组高(P <0.05),且CIN
Ⅱ / Ⅲ组高于对照组(P <0.05)。对照组、CIN Ⅰ组和CIN Ⅱ / Ⅲ组厚壁菌门、放线菌门及其他21 个菌门
构成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对照组、CIN Ⅰ组和CIN Ⅱ / Ⅲ组阴道乳酸杆菌属、加德纳菌属、
奇异菌属及其他菌属构成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不同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阴道菌群
丰度变化与宫颈病变存在一定的关联。 相似文献
12.
盐酸林可霉素造成小鼠肠道菌群失调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观察盐酸林可霉素对小鼠肠道菌群,肠道组织病理学改变,血中淋巴细胞数的影响规律,以期为科学研究正确使用盐酸林可霉素造成菌群失调动物模型提供参考资料。方法:盐酸林可霉素连续灌胃3d停止给药,于停药后第1天,第4天,第7天,和第10天检测肠球菌数,双歧杆菌数,血中淋巴细胞数和肠道病理改变,评价盐酸林可霉素对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规律。结果:灌胃3d停止用药后第1天和第4天双歧杆菌减少,肠球菌增加,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肠道黏膜皱褶变浅,上皮内杯状细胞减少。停药后第1天出现血中淋巴细胞数减少。结论:盐酸林可霉素短期大量给药,可造成小鼠菌群失调,肠道组织损伤,免疫功能受损,该损伤持续约1周。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活动期、缓解期溃疡性结肠炎( UC)患者肠黏膜标本中梭菌属、肠球菌属、乳酸杆菌属、双歧杆菌属及拟杆菌属、大肠杆菌属这6种菌群含量,探讨肠道膜菌群改变在UC发病中的可能作用及意义。方法收集35例UC患者(活动期组20例、缓解期组15例)及2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乙状结肠黏膜活检组织,提取标本细菌DNA,根据细菌的16SrDNA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测定不同细菌的数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活动期组的肠黏膜标本中大肠杆菌含量增加,双歧杆菌属、拟杆菌属、乳酸杆菌属、梭菌属含量减少(P<0.05),但肠球菌属含量无明显变化;与对照组比较,缓解期组拟杆菌属及双歧杆菌属减少(P<0.05),大肠杆菌属、乳酸杆菌属、梭菌属、肠球菌属含量无明显变化。活动期组患者双歧杆菌/大肠杆菌(B/E)值<1,较对照组降低,而缓解期组与对照组B/E值均>1,且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UC患者结肠黏膜存在明显的菌群变化,以活动期UC更明显,提示肠道菌群改变与UC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黄芩苷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胡秀梅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10,41(2):100-102
目的观察黄芩苷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观察黄芩苷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行为学评分、脑梗死率、脑含水量以及脑组织NO、NOS、MDA、SOD的影响。结果黄芩苷可以明显改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所致的行为学障碍,降低梗死率,降低脑组织含水量,同时可以降低脑内NO、NOS和MDA的含量,增加SOD含量。结论黄芩苷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老年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肠道菌群的变化,以及抗菌素和微生态制剂对其的影响.方法:55名老年DM患者,以184名非DM老年患者对照.使用抗菌素者,随机分成给予微生态制剂(整肠生)和不给予组,在使用前、第5、10及15 d采集大便标本,测定肠道菌群.结果:DM患者的大肠杆菌(9.53±1.76)较非DM患者(9.14±1.29)显著增多,双歧杆菌(7.02±1.85对8.31±2.17)和乳杆菌(6.75±2.86 对7.51±2.36)较之明显降低(P<0.05).抗菌素使用后拟杆菌、双歧杆菌和乳杆菌逐步下降,特别是使用至10、15 d,下降达到显著性.同时给予整肠生者与未给予者比较,拟杆菌、双歧杆菌、乳杆菌有不同程度地升高.双歧菌数量与年龄呈正相关,与糖化血红蛋白呈负相关(r分别为0.358,-0.479,P<0.05).结论:老年DM患者双歧杆菌、乳杆菌减少,大肠杆菌增加.双歧杆菌的减少与血糖控制不佳有关.抗菌素引起益生菌的减少.微生态制剂可以部分逆转抗菌素引起的肠道菌群失调.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胎盘细胞自噬在大鼠子痫前期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黄芩苷的干预作用。方法:48只Wistar孕鼠随机分成4组,每组12只。正常妊娠组大鼠自妊娠13 d起连续皮下注射0.9%氯化钠溶液1.5 mL/d至妊娠21 d;子痫前期组大鼠自妊娠13 d起连续皮下注射亚硝基左旋精氨酸甲酯100 mg/(kg·d)至妊娠21 d;黄芩苷组和自噬抑制组大鼠除了子痫前期组处理外,同时从妊娠16 d起,每天分别给予腹腔注射黄芩苷50 mg/(kg·d)和3-甲基腺嘌呤15 mg/(kg·d)至妊娠21 d。在妊娠21 d测量大鼠尾动脉血压及24 h尿蛋白水平,Western blot测定胎盘细胞Beclin 1、LC3-II和P62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子痫前期组较正常妊娠组大鼠胎盘细胞Beclin 1和LC3-II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增高(P <0.05),尾动脉收缩压和舒张压及24 h尿蛋白水平显著升高(P <0.05),而P62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减少(P <0.05);黄芩苷组和自噬抑制组较子痫前期组大鼠胎盘细胞Beclin 1和LC3-II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减少(P <0.05),尾动脉收缩压和舒张压及24 h尿蛋白水平显著减少(P <0.05),而P62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 <0.05)。结论:胎盘细胞自噬可能参与大鼠子痫前期的发生发展过程,而黄芩苷腹腔注射可显著抑制子痫前期大鼠胎盘细胞自噬,从而发挥对子痫前期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用完美强脉冲光(OPT)治疗伴有黄褐斑的面部雀斑患者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82例伴有黄褐斑的雀斑患者,全部采用 OPT 治疗5次,间隔3~4周治疗1次,完成5次治疗随访1月后留取治疗前后照片观察疗效,所有患者都要求严格防晒,勿过度劳累。结果:经过5次 OPT 治疗后,雀斑治愈70例(85.36%);显效9例(10.98%);雀斑总有效率96.34%(79/82)。黄褐斑治愈0例(0%);显效51例(62.20%);黄褐斑总有效率51例62.20%(51/82)。不良反应:有7例(8.54%)出现色素沉着,经过3~6个月后色素明显减淡;有2例(2.44%)出现色素减退,未出现瘢痕。结论:OPT 治疗伴有黄褐斑的雀斑患者安全、高效,大部分雀斑患者治愈,黄褐斑得到明显改善,但黄褐斑治愈率不高仍是一个现实问题,有待我们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黄芩苷对人鼻咽癌CNE-2Z细胞的抑制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用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学改变和计数法测定生长曲线;用MTT比色法检测给药后鼻咽癌细胞的增殖抑制情况;采用流式细胞术和PI/Hoechst33258荧光双染法检测凋亡。结果 黄芩苷作用后,癌细胞生长延缓并萎缩,胞质粗糙,有大量颗粒状物堆积,而且药物浓度越大,形态学改变越明显;黄芩苷对CNE-2Z细胞的增殖和生长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并呈明显的时间-剂量依赖关系;流式细胞仪和荧光双染法结果提示黄芩苷可诱导CNE-2Z细胞凋亡。结论 黄芩苷能抑制CNE-2Z细胞的增殖效应,其机制可能与诱导细胞凋亡和引起细胞周期阻滞于G2/M期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建立小儿止咳灵颗粒剂中黄芩苷的含量测定方法小儿止咳灵颗粒制剂中黄芩苷的含量。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选定ODS-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甲醇-0.4%磷酸(45∶55,v/v),检测波长280 nm。结果:本法线性范围为0.122~0.732μg(r=0.999 6),平均回收率为99.9%(RSD=0.56%)。结论:该方法简便、灵敏、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小儿止咳灵颗粒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