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探讨使用辅助机械通气呼吸衰竭患者并发吸入性肺炎的原因,并针对其原因制定干预性护理措施,观察护理干预效果.方法 实验人群选自本院收治的60例呼吸衰竭并应用辅助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按照住院时间顺序平均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寻找并分析发生吸入性肺炎的原因,分别给予干预性护理和常规护理,然后比较两组患者发生吸入性肺炎的比例.结果 干预组有3例患者并发吸入性肺炎,发生率为10%,对照组并发吸入性肺炎15例,发生率为50.0%,两组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引起吸入性肺炎的原因比较多,通过相关干预性护理,能有效降低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张生彪 《临床医药实践》2012,21(11):803-805
目的:探讨有创-无创机械通气序贯疗法联合雾化吸入治疗严重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给予不同的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有创通气时间、呼吸机相关肺炎(VAP)发病率等指标。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发生VAP例数分别为3例(9.6%)和15例(51.7%),总机械通气时间分别为(12.9±2.8)d和(18.6±3.5)d,住院时间分别为(16.3±3.7)d和(25.3±3.8)d,两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肺部感染控制(PIC)窗指导下的有创-无创序贯通气治疗,能够显著减少机械通气时间,降低VAP发生,提高了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有创机械通气救治重症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62例重症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1例,两组患者均采取利尿、强心、扩张血管等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给予无创正压通气方法 ,观察组应用有创机械通气方法 ,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3.55%高于对照组61.2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血气分析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有创机械通气可明显改善重症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有创与无创通气治疗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效果.方法 按照患者的住院号随即将112例调查对象分为两组,每组56例调查对象,一组为有创呼吸机治疗组,一组为无创呼吸机治疗组.两组患者均在呼吸机治疗前及治疗后2 h测定患者的氧分压、二氧化碳血压、心率和呼吸频率,并在使用呼吸机后2个月,检查患者有无呼吸系统的并发症.用统计软件 SPSS 13.0 进行数据录入和分析,两组患者的均衡性检验采用χ2检验的方法,两组患者的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t检验的方法进行比较,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的方法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患者的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心率、呼吸频率的改变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有创通气组的感染率高于无创通气组.结论 有创与无创通气治疗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效果一致,建议二者联合使用,可以有效发挥二者的优势,提高患者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5.
有创机械通气呼吸机依赖患者的治疗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患者发生呼吸机依赖的临床特点、原因和治疗对策。方法对已成功撤机的18例呼吸机依赖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18例全部撤机存活,无1例在1周内因呼吸因素再次插管上机或死亡。影响撤机困难主要原因有:营养不良、心、肺功能不全和心理依赖等因素。结论有创机械通气能否成功撤机,依赖于临床医师撤机时机的掌握,与患者基础疾病、营养状态、呼吸功能和其他脏器的功能密切关联。加强病因治疗及有利撤机等综合有效措施,可提高呼吸衰竭治疗的成功率,安全撤机可行。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在急性呼衰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将38例急性呼衰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给予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对照组给予有创机械通气。观察患者病情变化、血气分析、呼吸机相关肺炎、死亡数、机械通气时间。结果两组患者在有创通气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住院患者死亡率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可降低急性呼吸衰竭患者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率,缩短机械通气和住院时间,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7.
8.
刘昱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3):185-186
目的分析比较使用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重症COPD患者与持续有创通气治疗的疗效。方法我院在2009年6月至2011年6月对72例重症COPD患者进行早期气管插管通气治疗,其中有40例患者采用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为治疗组;32例患者因拒绝或无创呼吸机不配合,采用有创机械通气,为对照组。治疗组患者出现感染控制窗后,拔除插管,改用面罩,为患者进行无创通气,直至脱机;对照组持续治疗无改变,直至脱机。记录两组患者的有创通气时间、总通气时间、患者治疗时间以及产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患者数。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有创通气时间、总通气时间、患者治疗时间差异显著,(P<0.05),治疗组中产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患者数比对照组少,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临床治疗重症COPD患者应采取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9.
张垚 《家庭医药》2021,(2):320-321
目的:分析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ICU呼吸衰竭有创机械通气患者的影响.方法:选2019年1月~2020年6月128例ICU呼吸衰竭患者进行研究,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64例,早期康复护理)与对照组(64例,常规护理).对比临床指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首次床旁坐位时间、ICU停留时间显著低于对照...  相似文献   

10.
有创机械通气是治疗各种呼吸衰竭的有效手段,有时可以是唯一的手段。但其并发症,如对血压的影响,有时相当严重,甚至影响疾病的预后,对合并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尤其明显,且有其特点。作者就此进行了观察,以期探讨其变化特点和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清锌含量对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48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组,根据NIHSS评分和MRS分别给予评分;选取40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者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抽取空腹血测定血清锌水平。结果脑梗死组锌平均含量为(0.68±0.29)mg/L,TIA组锌平均含量为(0.76±0.18)mg/L,脑梗死组低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组(P<0.05)。脑梗死预后差的患者中锌含量为(0.63±0.27)mg/L,而预后较好的患者锌含量(0.73±0.25)mg/L,预后差者低于预后较好者(P<0.05)。NIHSS评分≤8和锌≤65mg/L与预后不良有关联(P<0.05)。结论血清锌的降低与脑梗死预后密切相关,且能够较准确判定患者的预后及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2.
张莹  王世民  李效兰 《天津医药》2012,40(10):1056-1057
目的:研究脑梗死患者血清胆红素和尿酸浓度在脑梗死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测定233例脑梗死患者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及尿酸浓度,并与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脑梗死组与对照组比较,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及尿酸浓度均明显增高(P<0.05).中重型脑梗死组与轻型脑梗死组比较,血清胆红素浓度均明显升高,尿酸降低(P<0.05).急性脑梗死组血清胆红素浓度均高于亚急性组和对照组(P<0.05);亚急性脑梗死组与对照组比较血清胆红素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和亚急性脑梗死组血尿酸浓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而急性与亚急性脑梗死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胆红素升高为脑梗死患者在急性期机体的应激反应,血清尿酸浓度升高能反映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情况.  相似文献   

13.
戴健  肖瑾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13):1938-1939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血脂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将99例脑梗死患者血脂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99例脑梗死患者较正常对照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显著增高(P<0.01),高密度脂蛋白显著降低(P<0.01).结论: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与脑梗死正相关,高密度脂蛋白与脑梗死负相关,控制血脂水平在一个正常的范围对防治脑梗死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血尿酸与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关系。方法 :选择213例患者 ,分为2型糖尿病并发脑梗死组、单纯性脑梗死组和单纯糖尿病组 ,测定各组患者的血清尿酸及血脂水平 ,分析其与2型糖尿病脑梗死的相关性。结果 :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组与单纯糖尿病组相比 ,总胆固醇 (TC)、甘油三酯 (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 -C)水平差异无显著性 ,但血尿酸 (SUA)及载脂蛋白B(ApoB)水平则差异有显著性 (P<0 01)。结论 :血尿酸、ApoB水平的升高是2型糖尿病并发脑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 ,高尿酸水平是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脑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脑梗死发生率高,其临床症状多不典型,易反复发作,预后差。本文将就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血脂水平进行回顾性分析,为其防治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择2011年1月28日~2013年12月30日到本院就诊并确诊为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74例(A组)作为实验组,2型糖尿病患者100例(B组)及100例健康体检者(C组)为对照组,采用全自动生化仪检测血清中总胆固(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载脂蛋白A(ApoA1)、载脂蛋白B(ApoB)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A组与B组的血脂水平比较存在明显的代谢异常。其中血清TC, TG, LDL-C、Apo B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清HDL-C. ApoA1水平则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单纯糖尿病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间TG、TC、LD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ApoA1、ApoB、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浓度TG、TC、LDL可能是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的危险因素,提示在临床中控制血脂中TG、TC、LDL有助于2型糖尿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16.
程艳丽  薛颖 《安徽医药》2022,26(7):1429-1432
目的探讨高压氧联合早期肠内营养对脑梗死昏迷病人 41例的疗效。方法选取 2014年 1月至 2020年 1月湖北工业大学医院接诊的脑梗死昏迷病人 82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n=41例)、研究组(n=41例)。所有病人均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及高压氧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实施延迟性肠内营养支持,研究组则实施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比较两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营养指标、血清 D-二聚体(D-D)、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水平及包括消化道应激性溃疡出血在内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 3周后,两组 GCS评分及血清 GDNF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升高(P<0.05)且研究组 GCS评分[(12.06±1.68)分比(10.83±1.49)分]及血清 GDNF水平[(402.51±26.83)ng/L比(356.42± 28.06)ng/L]均较对照组,高( P<0.05);两组 NIHSS评分及血清 DD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均降低( P<0.05),且研究组 NIHSS评分[(7.41±1.37)分比( 12.16±1.59)分]及血清 DD水平[(118.81±32.49)μg/L比( 167.32±46.85)μg/L]均较对照组低( P<0.05);两组血红蛋白(Hb)、总蛋白(TP)、白蛋白(Alb)等营养指标与治疗前相比均降低(P<0.05),但研究组 Hb、TP、Alb均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对脑梗死昏迷病人进行高压氧治疗联合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可明显降低病人昏迷程度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显著改善机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对血清尿酸浓度进行检测,探讨血清尿酸浓度水平与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将2008~2011年本院收治的7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全部患者分为正常尿酸组和高尿酸组,各35例。结果正常尿酸组血尿酸浓度为(327.3±76.4)μmol/L,高尿酸组血尿酸浓度为(478.5±94.5)μmol/L。正常尿酸组入院时Barthel评分为(44.4±12.2)分,出院时Barthel评分为(78.5±14.9)分,出院时Barthel评分高于入院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尿酸组入院时Barthel评分为(22.1±13.8)分,出院时Barthel评分为(45.5±12.9)分,出院时Barthel评分高于入院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血尿酸与患者出院时Barthel评分的相关性,结果显示两者呈负相关(r=-1.35,OR=0.27,P〈0.05),血尿酸浓度水平越高,脑梗死患者的预后越差。结论高尿酸血症是急性脑梗死早期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可作为评估预后的参考指标,血尿酸浓度越高,预后越差,故在脑梗死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应当同时采用降低患者血尿酸浓度水平的措施,以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尿酸水平进行测定和分析,探讨血尿酸水平与急性脑梗死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经头CT和(或)MRI+DWI证实为急性脑梗死的209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于入院次日晨抽空腹静脉血,进行血尿酸测定。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及BartheIndex指数分别于患者入院、出院时对其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评定。结果与正常血尿酸组相比,高血尿酸组患者入院时、出院时的NIHSS评分及BI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校正了性别、年龄、既往病史、血糖、血脂、肌酐等因素后,高血尿酸水平仍与患者的预后呈负相关。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入院时血尿酸水平越高,卒中严重程度越重,预后越差。高血尿酸水平是急性脑梗死早期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可作为估计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9.
彭岗  吴宜斌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20):178-179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颅脑手术后出现继发性脑梗死的原因及临床预防措施。方法:对本院18例颅脑术后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研究。结果:18例患者中2例术后大面积脑梗死,家属放弃手术,其余患者均进行保守治疗,11例死亡,存活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本组死亡率高达61%。结论:颅脑术后继发脑梗死是神经外科常出现的一种严重的并发症,增加了患者的致残率和病死率,对颅脑术后脑梗死患者应进行积极的预防和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尿酸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选择住院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62例(观察组)及同期来我院体检40例(对照组),进行血清尿酸的测定,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老年急性脑梗死组血尿酸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尿酸血症可能是脑梗死的危险因素之一,测定血尿酸含量有利于判断病情及评估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