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目的观察舒血宁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 13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治疗组在常规基础上加用舒血宁注射液治疗,观察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94%,对照组总有效率72.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血宁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舒血宁注射液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 50例临床上确诊为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患者随机分为舒血宁治疗组25例、丹参对照组25例,分别予舒血宁注射液和丹参注射液静滴,疗程为14日,两组基础治疗口服药物相同。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2%,对照组为68%(P〈0.05);治疗组硝酸甘油减停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舒血宁注射液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舒血宁注射液治疗40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80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舒血宁注射液。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7.50%,差异显著(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0.50%四肢皮肤出现皮疹,停药后恢复正常。结论应用舒血宁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心绞痛患者疗效佳,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舒血宁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观察舒血宁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后临床发作频率的变化。结果舒血宁注射液组在减少心绞痛发作次数方面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舒血宁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效果肯定,不良反应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舒血宁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9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舒血宁注射液。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55%高于对照组8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事件。结论舒血宁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心绞痛患者疗效可靠,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舒血宁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6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抗血小板、改善心肌氧耗、扩张冠脉血管及低分子肝素抗凝等综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应用舒血宁注射液,观察组两组患者的疗效、心绞痛症状改善情况和C-反应蛋白(CRP)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浓度变化。结果观察组疗效和症状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CRP和TNF-α浓度两组治疗前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舒血宁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好,明显降低CRP和TNF-α浓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采用舒血宁注射液治疗的效果.方法:研究对象采用我院2014年6月~2016年12月收治的8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依据用药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运用舒血宁注射液治疗,分析两组用药后的疗效与复发率.结果:在心绞痛治疗有效率上,观察组为97.5%,对照组为82.5%,两组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与1年内再入院率,观察组为2.5%与10%,对照组为12.5%与27.5%,两组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稳定型心绞痛采用舒血宁注射液治疗可以有效改善心绞痛状况,同时可以保证更理想的长期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在西医常规处理基础上加用舒血宁注射液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住院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均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舒血宁注射液静脉点滴,疗程2周。结果治疗组心绞痛疗效、心电图疗效、心绞痛发作次数、硝酸甘油停减率及用量变化方面均优于对照组。结论舒血宁注射液配合西药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较单纯西药治疗效果更为良好。  相似文献   

9.
王勇  张玲玲  程冕 《淮海医药》2010,28(5):449-449
目的观察舒血宁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治疗组给予低分子肝素钠、舒血宁注射液治疗,对照组仅用低分子肝素治疗,疗程30 d。2组均常规应用硝酸脂类、β2受体阻断剂、ACEI或ARB、调脂、阿司匹林等治疗。结果 2组临床疗效分别为93.3%及71.1%,心电图有效率分别为88.9%及6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舒血宁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显著,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舒血宁注射液辅助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70例不稳定心绞痛患者分为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两组在按照常规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方法的基础上,治疗组患者给予舒血宁注射液2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静脉点滴。两组患者均以2周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心绞痛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药物的基础上加用舒血宁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治疗效果明显,且无明显的毒副作用,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在临床上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舒血宁注射液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22例,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60例,给予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等常规治疗及瑞舒伐他汀20mg,1次·d^-1,每晚睡前口服;治疗组62例,在此基础上加用舒血宁注射液20mL,静脉滴注,qd,均4周为一疗程。观察治疗前后心绞痛控制情况、硝酸甘油含服量、心电图变化、血液流变学指标、血脂水平及c反应蛋白等的变化。结果疗程结束后,对照组和治疗组心绞痛症状控制总有效率分别70.0%和91.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心电图总有效率分别为55.0%和71.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血液流变学指标、C反应蛋白及血脂水平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舒血宁注射液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效果好,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2.
芪参益气滴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观察芪参益气滴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冠心病心绞痛患者8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芪参益气滴丸治疗组40例,西药对照组40例.治疗4周为1疗程,观察心绞痛症状及心电图ST段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患者的心绞痛缓解总有效率及减少心绞痛发作频率、缩短发作持续时间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心电图改善,治疗组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芪参益气滴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抗栓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炎症反应(UA)的临床疗效,探讨IL-6在UA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以及抗栓号对UA患者IL-6的影响。方法:50例UA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25例(抗栓号+化学药基础治疗)及对照组25例(化学药基础治疗),对照观察治疗4周后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IL-6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4周后,治疗组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84%,对照组为64%,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后IL-6测定值显著低于治疗前水平(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IL-6无显著性差异(P=0.067)。结论:炎症反应物在UA发生及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抗栓号治疗UA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其减轻炎症反应的作用对预防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发生和发展有极其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美托洛尔缓释片联合麝香保心丸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冠心病不稳定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常规西药口服治疗。治疗组在常规西药口服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美托尔缓释片以及麝香保心丸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7.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0%,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美托洛尔缓释片联合麝香保心丸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心绞痛的临床效果明确,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心绞痛采用活血宣痹汤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4例接受治疗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作为本次的观察对象,以治疗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两组患者均行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患者则在此基础上加行活血宣痹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0.5%,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3.8%,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活血宣痹汤治疗可有效的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祛瘀宁心丸对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血清C-反应蛋白(CRP)浓度的影响,探讨其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作用机制。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60例UA患者随机分为西药常规治疗加祛瘀宁心丸组(治疗组,30例)和西药常规治疗组(对照组,30例),疗程均为4周,观察患者心绞痛、临床证候及心电图改变情况。并分别于治疗前后检测患者血清CRP浓度。结果:治疗组心绞痛缓解率、临床证候及心电图总有效率分别高于对照组(89.29%、89.29%、75.0%粥66.67%、66.67%、55.56%,P〈0.05);治疗组治疗后CRP浓度低于对照组(3.8±0.9 vs 5.8±1.8,P〈0.05)。结论:祛瘀宁心丸能够显著改善不稳定型心绞痛(浊瘀互结证)患者的心肌缺血、缺氧,缓解心绞痛及心电图表现。  相似文献   

17.
葛根素联合常规药物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建中  曾永梅  熊慧生 《中国药房》2005,16(11):848-849
目的:提供葛根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和药物经济学评价依据。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仅给予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葛根素。比较2组疗效、住院时间、住院总费用以及不良反应,并进行成本-效果分析。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0.63%、67.86%(P<0.05),心电图总有效率分别为68.75%、42.86%(P<0.05);2组住院时间、住院总费用间无显著性差异,但治疗组的成本-效果比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有3例出现不良反应,停药后立即消失。结论:葛根素联合常规药物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优于单独常规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脑心通联合桂哌齐特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疗效及机制。方法:50例UAP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5例给予常规治疗和马来酸桂哌齐特320 m g加入5%葡萄糖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治疗组25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脑心通胶囊3粒,每日3次。两组疗程均为14 d。观察两组心绞痛症状、心电图、收缩压、心率、心肌耗氧量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优于对照组84%(P<0.05),治疗组在改善症状及心电图、减慢心率、降低心肌耗氧量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心通胶囊联合桂哌齐特注射液治疗UAP疗效优于单用马来酸桂哌齐特注射液治疗。  相似文献   

19.
通心络治疗常规药物治疗无效的顽固性心绞痛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通心络对常规药物治疗无效的顽固性心绞痛的疗效。方法将60例常规标准药物治疗无效的门诊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及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给予口服通心络胶囊,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4周后比较两组临床症状的变化、心电图变化。结果治疗4周后症状总有效率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是60.O%和26.7%,有统计学差异(P<0.01);心电图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是43.3%和20%,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通心络胶囊可改善常规药物治疗无效的顽固性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症状及心电图改变。  相似文献   

20.
白晓谊  刘美霞  米杰 《河北医药》2006,28(12):1138-1139
目的 观察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PAPP-A)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的变化及其之间的相关性,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46例ACS患者,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组)2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组)26例,22例稳定型心绞痛(SA组)患者和20例正常对照者,采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血清PAPP-A和IL-6水平.结果 ACS组PAPP-A和IL-6的浓度显著高于SA组和对照组(P<0.05或P<0.01),后两者之间差异无显著性;ACS患者PAPP-A和IL-6之间存在直线正相关关系(r=0.62,P<0.01).结论 PAPP-A和IL-6是与ACS冠状动脉粥样斑块不稳定相关的血清学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