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庄鑫 《中国医药指南》2013,(12):170-171
目的探讨封闭式负压引流(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技术在小腿骨筋膜室综合征切开减压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17例小腿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17例患者采用VSD治疗。结果术后7~10 d移除切口部位敷料,切口部位肉芽组织新鲜,开始治疗至创面关闭时间短,无明显感染,抗生素使用费用低,14例患者予直接缝合,3例伤口行植皮术。随访时间3~12个月,创面愈合良好,无功能障碍,外形满意。结论应用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治疗小腿骨筋膜室综合征,可以显著降低骨筋膜室压力、减少感染、促进创面愈合,有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VSD)治疗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效果。方法对近3年来收治的四肢骨折合并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共12例早期采用切开联合负压封闭引流减压治疗。结果所有患者均未导致神经、肌肉和皮肤坏死,也未合并创面感染。结论负压封闭引流术能高效地对骨筋膜室进行减压,减轻局部组织水肿和有效防控创面的感染,是一种较理想的治疗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李爱 《中国实用医药》2011,6(33):229-230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对骨筋膜室综合征的疗效及护理体会。方法自2010年3月至2011年10月采用VSD技术治疗骨筋膜室综合征10例。结果患者经二期手术创面愈合无并发症。结论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可有效的促进伤口愈合,减少换药次数及材料消耗,抗生素用量和费用大为降低,病程可缩短1/3~1/2,细致及有效的护理使患者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负压封闭引流(VSD)治疗骨折并发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价。方法选取2010年4月至2012年10月间在院治疗的患者46例,经临床诊断均为为小腿或前臂闭合性骨折并发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取其中30例患者作为治疗组,采用切开减压和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对其进行治疗;剩余16例患者为参照组,对其行切开减压和普通换药治疗。对两组患者的病情疗效进行观察对比。结果在截肢发生率、感染发生率、肿胀消退时间方面比较,治疗组患者情况明显优于参照组,其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对骨折并发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疗效较好,能够有效预防切口处发生感染几率,促进切口愈合速度,患者住院成本得以降低,值得在临床上广泛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封闭负压引流技术在治疗骨筋膜综合征上的疗效。方法收集我院收治的骨筋膜综合征的患者4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分为治疗组以及对照组,治疗组21例患者行常规手术切开减压后使用密闭式负压引流技术治疗,持续负压吸引(-20kPa)。对照组21例患者常规手术切开减压后,使用常规的处置、换药。两组患者术后均正常使用抗生素等对症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术后使用封闭引流技术治疗后在伤口愈合率、感染率、植皮或皮瓣的修复率上以及住院时间、肌酸激酶降低幅度上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封闭负压引流技术在治疗骨筋膜间隙综合征较对照组有伤口愈合快、感染率低、植皮或皮瓣的修复率低以及住院时间短等特点。  相似文献   

6.
桂剑英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10):1586-1587
骨筋膜室综合征是四肢骨折后较常见的并发症,尤其是前臂和小腿,一旦确诊,需立即切开减压.减压后的创面因渗液多,需经常换药,患者痛苦大,医生工作量大,也易合并创面感染.封闭式负压引流(VSD)是一种治疗急、慢性创伤创面和(或)创腔的新方法或技术[1],最初用于治疗躯干、四肢的软组织感染创面,应用效果很快得到肯定,并逐渐被推荐到创伤后各种问题创面,如慢性经久不愈的溃疡、大面积软组织损伤、特殊部位创面(头、手、会阴部)的临床治疗[2-3].我科对13例四肢骨折并发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切开减压后的创面采用封闭式负压吸引技术处理,疗效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采用负压引流技术对患有骨筋膜间隙综合征的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抽取64例患有骨筋膜间隙综合征的临床确诊患者病例,将其分为A、B两组,平均每组32例。在切开减压手术基础上分别采用常规换药方式和负压引流技术进行治疗。结果 B组患者手术治疗的肌酸激酶水平降低幅度明显高于A组患者;该组患者的伤口愈合时间、住院治疗时间明显短于A组患者;该组患者在手术期内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患者;该组患者接受植皮手术者明显少于A组患者。结论采用负压引流技术对患有骨筋膜间隙综合征的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8.
蒋毅远  姚烈辉  潘张军 《中国医药》2012,7(9):1141-1142
目的 探讨真空封闭负压引流在骨筋膜室综合征切开减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05年1月至2007年1月收治的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3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切开后换药,Ⅱ期缝合创面或植皮)治疗,观察组采用真空封闭负压引流切开减压治疗,对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观察组15例中,显效13例(86.6%),有效1例(6.7%),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15例中,显效8例(53.3%),有效3例(20.0%),总有效率为73.3%.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骨筋膜室综合征采用真空封闭负压引流切开减压治疗,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采用封闭负压引流技术对患有骨筋膜间隙综合征的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抽取72例患有骨筋膜间隙综合征的患者病例,将其分为A、B两组,平均每组36例。在切开减压手术治疗的基础上分别对其进行常规换药和封闭负压引流处理。结果 B组患者手术治疗后机体内的肌酸激酶水平的降低幅度明显高于A组患者;该组患者的住院治疗时间、伤口愈合时间明显短于A组患者;该组患者在围手术期内出现并发症的人数明显少于A组患者;该组患者接受植皮手术几率明显低于A组患者。结论采用封闭负压引流技术对患有骨筋膜间隙综合征的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10.
张军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18):2764-2765
目的:探讨人工皮肤及负压吸引系统在骨筋膜室综合征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回顾分析我院应用人工皮肤及负压吸引系统治疗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34例。结果:34例患者病情全部得到迅速控制,股体肿胀消退。切开减压创面肉芽组织生长新鲜。无1例发生创面感染。术后随访患者全部获得优良效果,无后遗症。结论:用人工皮肤及负压吸引系统治疗骨筋膜室综合征疗效满意,能够迅速降低组织压,防止感染,并减轻患者的痛苦。  相似文献   

11.
Compartment syndrome linked to skin anthrax is a rare complication that may develop and it should be noted that the disease may progress in spite of medical drug treatment. Our case was a farmer who was exposed after slaughtering a dead animal, a time delay for treatment hided this history and then developed compartment syndrome. In anthrax cases with delayed treatment and aggressive progression, circulation in the extremities should be carefully noted. We believe that the cases with compartment syndrome progressing in spite of medical drug treatment may be assessed for fasciotomy as a treatment approach.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通过脊柱平衡推拿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1年7月期间厦门市第二医院收治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207例,采用整体脊柱平衡推拿疗法,即在颈椎及上肢实施推拿的基础上,对腰骶部及双下肢通过推拿或踩跷法进行治疗,对所有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疗效进行统计。结果治愈66例(31.88%),显效77例(37.20%),有效54例(26.09%),无效10例(4.83%),总有效197例(95.17%)。结论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实施脊柱平衡疗法中有效率高达95.17%,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下肢深静脉造影术在下肢深静脉疾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2010年176例患者共218条行下肢深静脉造影术的肢体,总结操作方法及分析其X线表现。结果:造影结果正常8条;深静脉不同程度血栓形成116条;深静脉静脉瓣功能不全92条;深静脉发育畸形2条;伴浅静脉曲张78条。结论:下肢深静脉造影术简便、安全、创伤小,是下肢静脉疾病诊断的金标准,对下肢静脉病变可作出较准确、全面的诊断。  相似文献   

14.
姚斌  张忠志  秦雄 《江西医药》2009,44(7):643-645
目的 评价LigaSure腹腔镜胃微创游离术在食管癌根治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07年1月~2008年1月,应用LigaSure腹腔镜胃微创游离术联合右侧开胸行食管癌根治术15例,其中食管中段癌8例.食管下段癌7例,TNM分期为T1-3NO-1MO.腹腔镜手术方法 :以脐孔,左、右锁骨中线肋缘下,脐与剑突连线上、中1/3交界点为手术操作孔,术中采用LigaSure分离、处理血管.结果 15例LigaSure腹腔镜胃微创游离术均获成功,无中转开腹,手术时间110~200min,术中出血量20~50ml.腹腔淋巴结清扫数量12枚,无术中、术后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3~4d.15例随访1~20个月,无腹腔肿瘤复发转移,无死亡.结论 在食管癌根治术中采用LigaSure腹腔镜胃微创游离术是安全可行的,可以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量,减轻手术创伤,是值得推广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CT定位下应用微创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01年1月~2012年12月9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在CT定位下应用LY-1型一次颅内血肿穿刺针穿刺抽吸血肿,并置管引流,定时用尿激酶冲洗,术后给与常规治疗。结果穿刺引流时间3~7 d,出院时按ADL分级法。Ⅰ级:完全恢复日常生活38例;Ⅱ级:部分恢复44例;Ⅲ级:需人帮助、扶拐可行走7例;Ⅳ级:卧位但保持意识5例,Ⅴ级:死亡4例。结论微创颅内血肿穿刺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具有损伤小、定位准确、操作简单、快捷、疗效高,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首选。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生物陶瓷(β-TCP人工骨)治疗四肢骨折中临床疗效及对人体造血功能、肝肾功能、心脏功能的影响。方法:本院2005年1月~2008年10月应用生物陶瓷治疗四肢骨折22例,于术前、术后定期行X线及抽血检测人体造血、肝肾功能、心脏功能情况。结果:手术均成功,术后随访3~20个月,骨折达骨性愈合,患肢功能恢复满意,患者无不良反应,对患者造血功能、肝肾功能、心脏功能无影响。结论:生物陶瓷治疗四肢骨折,有利于新骨长入,促进骨折愈合,其降解过程不会引起血清钙浓度变化,不会引起人体造血功能、肝肾功能及心脏功能变化。  相似文献   

17.
人尺侧腕屈肌肌亚部构筑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文茂  薛黔 《贵州医药》2003,27(9):788-790
目的 查清人尺侧腕屈肌尺侧亚部和桡侧亚部的肌构筑情况,揭示该肌的形态学特征,为临床矫形外科“半肌”移位手术提供比较详细的形态学依据。方法 (1)观察20侧人尺侧腕屈肌大体形态,并测量有关数据;(2)取下20侧人尺侧腕屈肌沿肌内腱长轴分为尺侧亚部和桡侧亚部,分别测量构筑学指数。结果 尺侧腕屈肌尺侧亚部的肌长、肌重、羽状角、及生理横切面积的构筑指数均较桡侧亚部大,而肌纤维长则较桡侧亚部短。结论 尺侧腕屈肌尺侧亚部和桡侧亚部都是半羽肌,尺侧亚部能产生多于桡侧亚部1倍以上的肌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母]展肌肌皮瓣修复骨缺损的足跟创面的疗效。方法:2007~2009年本院采用[母]展肌肌皮瓣修复足跟部创面13例,观察修复后的效果。结果:本组13例全部成活,随访6~24个月,创面Ⅰ期愈合,11例皮瓣质地及颜色良好,功能满意,供区植皮成活良好,2例经换药后,1个月愈合,患者下肢负重行走正常。结论:采用[母]展肌肌皮瓣修复足跟部创面效果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