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18例是选自1986年12月~1987年5月我院住院病例。均符合1983年南宁会议的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全部经血清学检测抗甲型肝炎病毒IgM阳性。现作临床分析如下。一、一般资料 1.性别、年龄、职业:本组218例,男128例,女90例,男女之比为1.42:1。年龄最大60岁,最小2岁,平均22.3岁。学龄前儿童14例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资料完整的514例甲型病毒性肝炎(简称甲肝),发现以秋季为发病高峰,以发热多、黄疸多、ALT高及抗-HAV IgM阳性率高为本次甲肝流行的临床特点。重症肝炎的发生率占0.1%~1%;HBV感染后重叠HAV感染者占16.91%;慢性活动型肝炎重叠HAV感染后常使病情加重;甲肝与丙型肝炎重叠感染占0.38%。  相似文献   

3.
1990年2~5月武汉地区发生甲型病毒性肝炎(甲肝)流行,3月上旬达高峰,我科共收治病人144例,现将其中3月份住院的75例作一分析,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75例中,男38例,女37例,性别之比约为1:  相似文献   

4.
5.
甲型肝炎是甲型肝炎病毒引起的通过粪-口传播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可造成暴发或散发流行。现对我院自2008年10月以来收住的73例甲型肝炎患者进行分析。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73例,男45例,女28例,年  相似文献   

6.
我院于 1993年 1月至 1998年 4月 ,收治甲型肝炎 2 0 0例。服中药汤剂及静点清开灵和保肝药物治疗 ,获得较好治疗效果 ,现总结体会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情况1.1.1 诊断标准 :本组 2 0 0例均符合 1995年 全国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 诊断标准。血清免疫学检查抗—HAV -IgM均阳性。男 :女 =1.85:1;年龄 3~ 64岁 ,平均年龄 2 2 .4± 9.3岁 ,13岁以下 16例 ,50岁以上 3例。1.1.2 主要症状和体征 (见表 1)表 1 主要症状和体征项目例数所占比例 (% )恶心 175 75发热 175 75乏力 19899纳差 19999肝区痛 6 0 30腹胀 86 43失眠 10 5黄…  相似文献   

7.
王树泉 《中外医疗》2010,30(17):32-32
目的探讨小儿甲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诊治方法。方法对我院2008年12月至2009年7月收治40例甲肝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性回顾分析。结果所有患儿经保肝降酶及改善肝细胞能量代谢等综合治疗后临床治愈出院。2个月后复查肝功能各项指标恢复正常,抗-HAVIgM均呈阴性。结论阻断粪口途径传播,搞好环境卫生,管理好传染源对防控甲型病毒性肝炎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8.
1988年1~6月,本市甲肝暴发流行期间,将我院收治的1400例病毒性肝炎患者常规进行心电图(EKG)检查,结果在确诊甲肝的1316例中,排除其他原因所致心脏损害而有EKG异常的54例进行了较为系统的临床观察,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分析成人甲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特点。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成人甲型病毒性肝炎患者80例作为观察组,再选取同期收治的80例儿童甲型肝炎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并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结果两组患者在发热、乏力、厌油、纳差、腹胀、恶心呕吐、尿色加深、巩膜皮肤黄染、胆道系统感染、肾脏损伤、尿常规异常、心脏损伤等相关症状发生情况均存在较大差异,(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成人病毒性甲型肝临床表现较为复杂,并发症较多且症状相对较为严重,病程较长,临床治疗难度也相对更大一些。  相似文献   

10.
回顾分析我院于2000年1月以来收治的136例甲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治疗经过,总结出加强休息、利胆、支持、促进肝细胞再生、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干扰素逐渐冲击治疗等是提高重症甲型肝炎存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妊娠伴发甲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虹  孟庆华 《北京医学》1998,20(1):16-18
通过对妊娠伴发甲型病毒性肝炎(甲肝)及育龄女性甲肝患者不同临床表现的观察,提出改善预后的措施,探讨终止妊娠的必要性与时机。方法:以血清谷丙转氨酸和总胆红素作为衡量量肝细胞损害程度及评价预后的标准。结果:妊娠伴发甲肝的肝损害程度并不因妊娠而加重,但恢复时间却明显延长;终止妊娠并不能缩短病程。  相似文献   

12.
<正> 1988年1~4月上海市甲型病毒性肝炎暴发流行。我院收治确诊为甲型肝炎患者一百人,就其实验室检查结果分析报道如下。一、一般情况本组甲型病毒性肝炎(以下简称甲肝)的诊断依据是,在甲肝流行期间食有污染毛蚶史或有与急性甲肝病人密切接触史;发病在流行期,有发烧、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和黄疸;SGPT明显升高和抗HAV—IgM  相似文献   

13.
夏波 《中外医疗》2009,27(9):50-50
目的探讨酸碱失衡在急性病毒性肝炎(甲型)急性黄疸型病例中的发生几率及临床意义。方法对102例确诊为急性病毒性肝炎(甲型)急性黄疸型病例进行血气分析,根据血液PH.PACO2.HCO3-及碱剩余4项指标分析酸碱失衡的发生几率及与肝功损害指标的相关性。结果急性病毒性肝炎可出现不同程度的酸碱平衡失调,本组发生率为0.519,并发碱中毒与肝功损害程度具有一定的相关性。结论急性病毒性肝炎可以并发不同程度的酸碱失衡,发生率与肝功损害程度具有一定相关性,但大多数不需特殊治疗。  相似文献   

14.
我院将本市1988年上半年甲型肝炎流行期间收治的患者中淤胆型肝炎(5.3%)资料较全的52例进行临床分析。其中男32例,女20例;平均年龄为31岁,主要集中在29~34岁之间。94.3%患者于病前1个月左右曾食用受污染的毛蚶。以发热起病者占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分析近年来甲型肝炎恢复期迁延病例逐年明显增多的原因。方法:统计1991年1月 ̄1995年12月全部住院甲型肝炎(RIA抗-HAV-IgM阳性)病例资料。结果:经统计学分析显示,5年来住院病例的性别、年龄、主要临床表现、重叠感染、主要用药及住院时间等诸方面多无显著性差别(P〉0.05),但出院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未复常却逐年上升:1991 ̄1995年分别为13/103例(12.62%  相似文献   

17.
<正> 一、传染源。除人以外,猩猩、狨猴、恒河猴、短尾猴等在人工感染HAV后可以发病,并能从粪中查到病毒。但是,作为人类甲型肝炎的传染源主要是病人和无症状感染者,而灵长类实际意义不大,因为它们与人的接触机会极有限。病人一般在潜伏期末和临床症状出现后3周内,粪便中能查到病毒。  相似文献   

18.
甲肝的潜伏期平均30天,比乙肝潜伏期为短。成人甲肝的临床症状一般较儿童为重,成人患者 76%~97%有症状,2/3患者有黄疸,具体表现如下。 1 甲型病毒性肝炎的潜伏期 甲肝的潜伏期一般在14~42天或15~50天之间。在1988年上海市的甲肝暴发流行中,从进食毛蚶开始到发病的潜伏期正好符合上述数字范围。在明确记录的2367例甲肝中,其潜伏期以29~35天为最多,22~28天次之,这个数字范围与30年代尚无氨基转移酶及甲肝病毒抗体检测方法所观察到的 26~35天,平均为4周的潜伏期相接近,从50年代起始所观察到甲肝潜伏期要比这个数字范围向两头分别缩短或延长10天左右。 2 甲肝潜伏期内的胃肠道症状 近数10年来由于沿海岸线的近海地区及滩涂广泛受到人粪及工业污染,群众爱吃的毛蚶、银蚶、泥螺蛤类等在产地就有甲肝病毒、轮状病毒、痢疾杆菌,及其他肠道杆菌,也可能带有戊肝病毒。因此,在生食这类海产品时,往往受到这些病原的感染。临  相似文献   

19.
20.
甲肝是由甲型肝炎病毒(HAV)引起的一种以肝脏损害为主的传染性疾病。该病病程呈自限性而无慢性感染或其他续发病症现象。其主要感染对象儿童中多为轻型,且常呈隐性感染,而在大年龄病人中该病病变较重,且持续时间长,可达数周至数月,甲肝是全世界范围的传染病,但各国流行情况不同,其流行情况与社会经济、卫生水平和文化素质密切相关。在发达国家如美国、西欧和北欧等国家,HAV的感染率和发病率低,且呈逐渐减少趋势。而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等发展中国家内,HAV的感染率和甲肝的发病率高,而且常常发生甲肝的暴发流行。在这些国家中,儿童时期即有很高的HAV感染率和甲肝发病率。我国是病毒性肝炎的高发区,甲肝的发病率是病毒性肝炎的首位,约占40%~50%,严重危害人民健康。 1 传染源 甲肝传染源是急性期病人和亚临床感染者。猩猩和狨猴虽可自然感染,但作为传染源的意义是有限的。甲肝病人无持续带病毒者。 (1)HAV感染者 急性期病人:①急性黄疸型病人:当人感染 HAV后3~4周,大便和血液就开始有传染性,并持续约3周左右,相当于黄疸出现前2周及黄疸出现后1周,实验发现,在潜伏期的第25天粪便即有传染性,黄疸出现8天以后不再有传染性。在黄疸出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