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 毫秒
1.
目的:比较两种腮腺肿瘤切除术的疗效及并发症发生率,探讨保留腮腺功能、减少手术并发症及术后面部畸形的最佳方法。方法:将我科收治确诊的41例腮腺肿瘤患者分为两组,传统腮腺浅叶切除术23例(浅叶组),肿瘤包膜外0.5cm部分腺体与肿瘤切除术18例(部分切除组)。部分切除术组给予全麻,肿瘤附近长5.0cm切口,翻瓣,沿肿瘤外0.5cm处,借助剪刀、双极电凝、神经探测监测仪逐步分离,保护面神经分支。完整切除肿瘤连同肿瘤外0.5cm腮腺组织一并切除,分层缝合,负压引流。结果:随访1~3年。浅叶组口干3例,部分切除术组无口干;两组各有一过性额支支配区麻木症状2例;浅叶组均不同程度出现面部凹陷畸形,部分切除组面部畸形不明显;两组随访期内均无复发。结论:肿瘤外0.5cm肿瘤与部分腺体切除术治疗腮腺良性肿瘤安全可行,面部畸形不明显,腮腺功能保留良好。  相似文献   

2.
对 44例腮腺肿瘤区域切除术进行回顾分析 ,评价面外形改变 ,腮腺的分泌功能 ,面神经损伤情况 ,涎瘘的形成 ,术后病理切缘的肿瘤浸润情况。结果表明 :经过 2~ 7年的门诊复诊及随访发现 ,面外形无凹陷畸形 ,面神经无损伤 ,无涎瘘形成。保留的残余腺体有涎液分泌 ,肿瘤无复发。认为保留腮腺导管的良性肿瘤区域切除术是一种可行性术式 ,符合功能外科原则 ,手术方法简单 ,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两种切除腮腺肿瘤的手术方法的疗效及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将我院收治确诊韵60例腮腺肿瘤患者分为两组,传统腮腺浅叶切除术30例(浅叶组)和腮腺区域性切除术30例(部分切除组)。结果随访1-3年,浅叶组口干1例,部分切除术组无口干;两组分别有一过性额支症状1例和下颌缘支症状1例;浅叶组面部均不同程度出现凹陷畸形,部分切除组面部畸形不明显;两组随访期内均有1例复发。结论部分腺体切除术治疗肋腺良性肿瘤安全可行,面部畸形不明显,肋腺功能保留良好。  相似文献   

4.
陈松军  章功杰 《浙江医学》2009,31(5):640-641
腮腺浅叶切除术是治疗腮腺良性肿瘤、类肿瘤及部分低度恶性肿瘤的有效方法,经典式腮腺浅叶切除术需要结扎腮腺主导管,术后存在较多并发症。为提高手术效果,减少并发症,我科对腮腺肿瘤患者施行保留腮腺深叶和主导管的改良式腮腺浅叶切除术,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作者对10例位于腮腺后下极和下颌角区的腮腺良性肿瘤,采取保留腮腺导管的腮腺功能切除术,取得了较好疗效。本文详细介绍了手术方法,并着重讨论了腮腺功能切除术的理论依据、手术适应证和优缺点。  相似文献   

6.
王忠 《中外医疗》2012,31(6):109-109
目的比较改良型腮腺切除术与传统腮腺切除术在良性肿瘤切除中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58例腮腺良性肿瘤患者,按入院日期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28例),分别采用改良型腮腺部分切除术和传统腮腺切除术,对手术及术后恢复情况进行观察。结果 2组患者在手术时间、出血量以及肿瘤复发方面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随访1年后对照组在口干、面瘫、Frey综合征以及面部畸形等不良反应方面发生率显著高于观察组。结论 2种手术方式均能有效的切除肿瘤,但改良型腮腺切除术切口隐蔽、手术创伤小、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原发性腮腺肿瘤21例均为腮腺浅叶肿瘤,良性16例,恶性5例。分别行腮腺浅叶切除、部分切除及全切除手术,恶性者术后分别作放疗或化疗。良性者术后观察5年以上的共12例,1例复发;恶性者有2例首次术后3年内复发,再次治疗后痊愈,均存活。  相似文献   

8.
改良向心性途径腮腺切除术治疗178例腮腺良性肿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改良型腮腺切除术治疗腮腺肿瘤的临床优势。方法:选取36例腮腺肿瘤患者按照不同的治疗方式分为观察组(18例,采用改良型腮腺切除术治疗)和对照组(18例,采用传统腮腺切除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术后并发症以及手术前后生活质量QOL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等指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面神经损伤、切口感染、Frey's综合征等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1.1%)低于对照组(33.3%);两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QOL评分相对于术前均有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患者术后QO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改良型腮腺切除术治疗腮腺肿瘤具有明显优势,可有效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告了我院颌面外科1975—1984年收治并经病理证实的101例腮腺肿瘤,其中良性肿瘤75例(74%),恶性肿瘤26例(26%),良性肿瘤以混合瘤最多(59例),恶性肿瘤以混合瘤恶变或恶性混合瘤、粘表癌最多(19例)。讨论了腮腺肿瘤的临床特点及诊断方法,认为腮腺肿瘤的临床行为与手术治疗的充分与否密切相关,强调第一次手术彻底的重要性,提出腮腺肿瘤术后并发症及其防治。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回顾性分析腮腺良性肿瘤的外科手术治疗方式的选择及其并发症.方法 收集我院2007-2011年间83例腮腺良性肿瘤患者,行腮腺部分切除术21例,腮腺浅叶切除术43例,全腮腺切除术19例,随访1~4年,分析其手术效果及并发症.结果 在本组病例中,均无肿瘤复发及永久性面瘫;在腮腺部分切除术中,暂时性面瘫发生率为14.3% (3/21),Frey综合征为4.8% (1/21).在腮腺浅叶切除术中,暂时性面瘫为39.5% (17/43),涎瘘为14% (6/43),Frey综合征为16.3% (7/43).在全腮腺切除术中,出现暂时性面瘫发生率为52.6% (10/19),涎瘘为10.5% (2/19),Frey综合征为15.7% (3/19).结论 腮腺部分切除术并发症少,但有严格的手术适应证,腮腺浅叶切除术手术疗效肯定,但并发症较多,术中尽量保护面神经,保留腮腺导管、耳大神经.全腮腺切除术术后暂时性面瘫发生率最高.三种术式均有严格的适应证,不同部位的腮腺肿瘤应采用不同的手术切除方式,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心脏肿瘤外科治疗经验总结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Hu SS  Wang XQ  Xu JP  Sun LZ  Liu YL 《中华医学杂志》2006,86(11):766-770
目的总结心脏肿瘤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回顾分析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近30年494例心脏肿瘤的资料,年龄43岁±16岁(4个月~78岁),其中黏液瘤432例,非黏液性良性肿瘤27例,恶性肿瘤35例。结果黏液瘤手术死亡11例(病死率2·5%),非黏液性良性肿瘤无死亡,恶性肿瘤手术死亡3例(病死率8·6%)。对1990年1月到2004年7月黏液瘤手术患者241例进行随访,失访17例,随访率为92·9%,平均随访70个月±36个月;远期死亡10例,5例死于复发,5例原因不明。恶性肿瘤完整切除10例(28·6%),大部分切除15例(42·9%),因广泛浸润转移仅做活检者10例(28·6%);平均随访时间为21个月±12个月(4~38个月);死亡18例(51·4%),均在3个月至2年内死于复发或转移;5例失访。结论外科治疗心脏良性肿瘤具有很好的近期和远期效果,恶性肿瘤外科治疗效果极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紧贴面神经的腮腺多形性腺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其处理。方法:2000年9月至2010年8月间在北京大学口腔医院手术治疗的20例(21侧)腮腺多形性腺瘤患者,术中发现面神经与肿瘤紧贴,分离、保留面神经后行肿瘤及腮腺切除,病理观察与面神经紧贴部位的肿瘤包膜结构,术后随访观察有无肿瘤复发。结果:21侧与面神经紧贴的肿瘤均有完整包膜,其中5侧包膜菲薄但完整;3侧包膜内有肿瘤结节浸润,但未突出包膜。术中1侧肿瘤破裂,术后2.5年出现种植性复发,其余20侧术中未发生肿瘤破裂,经平均4.5年随访,均未出现肿瘤复发。结论:与面神经紧贴的腮腺部位多形性腺瘤有菲薄但完整的包膜,细致分离并保留面神经是可行的,术中避免肿瘤破裂是预防种植性复发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鼻内窥镜下垂体瘤切除术的应用价值。方法:全麻下对32例垂体瘤患者行鼻内窥镜下经鼻-蝶窦垂体瘤切除术。结果:32例瘤体组织均顺利切除,术后除2例出现脑脊液鼻漏外,无其他并发症发生。随访6~24个月,1例复发,30例内分泌指标恢复正常,其中6例术前视力障碍者,术后视力均有提高。结论:鼻内窥镜下经鼻-蝶窦垂体腺瘤切除术简便、安全、准确性高,且能减少对正常组织的损伤,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肿瘤是唾液腺组织中最常见的疾病,唾液腺肿瘤的诊治是北京大学口腔医院长期以来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在过去的50余年中,通过几代人的努力,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1唾液腺肿瘤的影像诊断
  腮腺和下颌下腺肿瘤易产生瘤细胞种植,术前不宜作活检,辅助诊断特别重要,影像学是术前诊断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索阑尾类癌的生物学特性、诊断和外科治疗经验.方法 总结自1984~2004年收治的26例阑尾类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患者中多数表现为急性阑尾炎的症状和体征.肿癌直径小于1cm16例,1~2cm9例,大于2cm1例,其中1例在首次手术中发现肝脏转移性肿瘤.20例仅行阑尾切除术,5例行右半结肠切除术,1例行右半结肠切除术及肝叶部分切除术.随访的26例患者中,25例无复发及远处转移.结论 阑尾类癌较少而且多无症状,小于1cm的阑尾类癌仅作单纯性阑尾切除即可,术中冰冻切片可指导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7.
微创技术在腮腺肿瘤切除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按照微创理念对现行腮腺手术方法加以改进,以期减少创伤、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和质量.方法:对49例腮腺肿瘤患者行解剖保留面神经的腮腺部分切除术,对切口、翻瓣、面神经及耳大神经的分离保留,以及术后处理等方面作了微创化改良.结果:本组患者肿瘤被完整切除,时间1.5~2.5 h,手术切口5.5~7.5 cm,创口均Ⅰ期愈合,术后平均住院天数4 d.无永久性面神经损伤,局部疤痕隐蔽,凹陷畸形不明显.随访6个月~5年,无1例肿瘤复发.结论:微创腮腺手术克服了传统术式的缺陷,提高了手术的整体质量,值得进一步完善、提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结肠镜、腹腔镜联合治疗结直肠良恶性肿瘤在临床应用中的优点。方法 2007年6月-2011年1月我科分期收治结直肠良恶性肿瘤患者174例,其中78例行开腹手术,96例行结肠镜、腹腔镜联合手术。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镇痛次数、术后排气时间、术后并发症及复发。结果术中出血量双镜组平均50 ml,开腹组平均150 ml;术后镇痛次数双镜组平均0.3次,开腹组平均3次;术后排气时间双镜组〈36 h 49例,开腹组0例,双镜组明显优于开腹组(P〈0.01)。结论双镜联合治疗结直肠良恶性肿瘤较开腹手术优点明显,可作为结直肠良恶性肿瘤的常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9.
胡国勤  郑文雯  谢金  徐明安 《安徽医学》2012,33(9):1158-1160
目的探讨改良"S"切口联合颈阔肌及腮腺嚼肌筋膜在腮腺良性肿瘤切除术中的应用。方法选择56例良性腮腺肿瘤患者,采用改良"S"切口,保留完整的腮腺嚼肌筋膜,切除腮腺良性肿瘤及部分腮腺组织后,依局部凹陷畸形程度,以颈阔肌连带肌膜及前上方的腮腺嚼肌筋膜旋转修复组织缺损凹陷,并且严密缝合。结果所有患者肿瘤均完整切除,均获随访6~36个月,1例术后积涎,抽液加压包扎2周后痊愈,其余55例外形良好,面部无凹陷畸形,无涎瘘、面瘫及味觉出汗征象。结论在腮腺良性肿瘤切除术中,改良"S"切口联合颈阔肌及腮腺嚼肌筋膜修复技术,有效地减少创伤,减轻术后畸形,恢复快,并发症少,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杨光辉 《中国现代医生》2012,(34):136-137,139
目的探讨区域性切除术和浅叶切除术治疗腮腺浅叶良性肿瘤的疗效。方法将76例腮腺浅叶良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采用腮腺浅叶切除术治疗,观察组给予区域性切除术。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及解剖面神经分支数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随访6个月~2年,观察组Frey综合征、涎瘘或积涎、耳周皮肤麻木及面部凹陷畸形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腮腺区域性切除术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等优势,可作为瘤体较小的浅叶良性肿瘤的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