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比较轮值夜班的护士与非轮值夜班的护士排尿日记的差异。方法: 选择2014年1月至6月期间一直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住院病房工作的女性护士共58名,入选的护士年龄为20~43岁,其中28名护士在这半年内轮值夜班,作为夜班组,平均年龄为(26.75±4.11)岁,另外30名护士在这半年内无需轮值夜班,作为白班组,平均年龄为(27.80±5.60)岁。在这半年的最后1周记录其排尿日记,并要求在记录期间保证每日摄水量控制在1 500~2 000 mL。比较两组护士正常睡眠时的夜尿情况,并比较相应的8 h时间段内排尿情况的差异。结果: 值夜班的护士与值白班的护士相比,正常睡眠时夜间排尿量[125 mL (0~660 mL) vs. 0 mL (0~340 mL)]及夜间排尿次数[0.5次 (0~2.4次) vs. 0次 (0~2次)]明显增加(P<0.05),而且在连续1周的记录中,夜班护士在值完夜班后的2天内夜间排尿量比值夜班前明显增加(P<0.01)。夜班组护士与白班组护士相比,在下午的8 h时间段(2 pm-10 pm)内,排尿量[(542.35±204.66) mL vs. (675.62±256.09) mL]和排尿次数[(2.24±0.69) 次 vs. (2.91±0.73) 次]明显减少(P<0.05)。在夜间的8 h时间段(10 pm-6 am)内,夜班组护士与白班组护士相比,排尿量[(309.74±162.74) mL vs. (199.38±153.98) mL, P=0.01]和排尿次数[(1.31±0.52) 次 vs. (0.82±0.55) 次,P<0.01)]均明显增加。结论: 轮值夜班明显影响护士的排尿,增加夜尿量及夜尿次数。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老年前列腺增生症患者夜尿次数增多的原因以及排尿日记对其作用。方法72例60岁以上前列腺增生症患者记录排尿日记、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存质量评分,并测量前列腺体积及最大尿流率,进行尿动力学检查。将结果与患者的夜尿次数进行比较。结果4例(7%)全天尿量在2500ml以上。23例(40%)夜间尿量〉全天尿量的33%。夜尿次数增多组(14例)夜尿量及残余尿量相对于夜尿次数正常组(58例)显著增多;而单次最大尿量显著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两组年龄、前列腺体积、最大尿流率及IP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8例夜尿次数增多者尿动力学检查显示35例(60%)有不稳定膀胱,其中24例(69%)夜问平均每次尿量〈100ml。结论患者的夜尿量以及膀胱功能是影响患者夜尿次数的决定因素,而详细的排尿日记对于决定患者的治疗方案非常有益。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社区女性排尿频率的影响因素。方法按照国际盆腔器官脱垂和尿失禁流行病学推荐的调查问卷对年龄在25~84岁的4 458例社区女性进行调查,评价分析影响社区女性排尿频率的因素。用100 mm的视觉分度量表(VAS)测定其焦虑程度,分析焦虑与排尿频率(包括日间和夜间)的关系。结果日间排尿间隔时间与VAS测定的烦恼程度呈正相关(P<0.001)。排尿间隔时间<2 h的烦恼测定尺度为(23.6±23.7)mm,排尿间隔时间≥2 h的烦恼测定尺度为(51.7±30.1)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3 210例受试者存在夜尿现象,其中43%的受试者夜尿≥2次。夜尿1次的烦恼测定尺度为(27.3±26.3)mm,夜尿≥2次的烦恼测定尺度为(57.3±28.5)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日间排尿>1次/2 h组和日间排尿≤1次/2 h组年龄、体质指数、肥胖、盆底手术、抑郁、尿路感染(UTI)≥3次/年、咖啡因(>150 ml/d)、盆底器官脱垂(POP)、压力性尿失禁(SUI)、膀胱过度活动综合征(OAB)、大便失禁(AI)和任何盆底功能障碍(PFD)等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夜间排尿<2次组和夜间排尿≥2次组年龄、体质指数、肥胖、经产数、分娩方式、盆底手术、抑郁、神经系统疾病、UTI≥3次/年、糖尿病、肺部疾病、应用利尿剂、POP、SUI、OAB、AI和任何PFD等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日间尿频与POP、SUI、OAB、AI、UTI≥3次/年和肥胖相关;夜间尿频与POP、SUI、OAB、AI、高龄、UTI≥3次/年、糖尿病、肺部疾病、肥胖、盆底手术史相关。结论当日间排尿间隔时间<2 h和夜尿次数≥2次时女性会因尿频而产生焦虑。与日间尿频和夜间尿频相关性最强的因素均存在一项或者多项PFD。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脊柱骨折手术患者导尿管拔出后首次排尿时间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0年2月-2022年3月宜春市中医院收治的73例脊柱骨折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记录患者导尿管拔出后首次排尿时间,询问患者相关信息,并记录本次研究所需资料,经线性回归分析脊柱骨折手术患者导尿管拔出后首次排尿时间的影响因素。结果:73例脊柱骨折手术患者经评估,导尿管拔出后首次排尿时间平均(5.36±1.15)h;年龄≥60岁、尿管拔除模式为常规模式的患者导尿管拔出后首次排尿时间晚于年龄<60岁、尿管拔除模式为改良模式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平均导尿管留置时间为(4.05±1.12)d;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平均为(61.28±7.58)分;不同性别、BMI、骨折部位、受伤原因、吸烟史、负性情绪资料的患者首次排尿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尿管拔除模式、导尿管留置时间、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均为脊柱骨折手术患者首次排尿时间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脊柱骨折手术患者拔出导尿...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热敏灸在减少夜尿增多症患者夜间排尿次数及改善患者睡眠质量方面的疗效.[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将240例夜尿增多症患者随机分为热敏灸组126例和传统灸组114例,分别给予热敏灸和传统灸治疗,每周治疗1次,4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夜间排尿次数、夜间排尿量、夜间多尿指数、匹兹堡睡眠指数量表(PSQI)评分和每晚睡眠时间的变化情况,评价2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疗效及安全性.[结果](1)经治疗3个疗程(12周)后,热敏灸组的总有效率为84.13%(106/126),传统灸组为67.54%(77/114),组间比较,热敏灸组的中医证候疗效明显优于传统灸组(P<0.05).(2)治疗后,2组患者夜间排尿量、夜间排尿次数、夜间多尿指数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热敏灸组的降低作用均明显优于传统灸组(P<0.05或P<0.01).(3)治疗后,2组患者PSQ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每晚睡眠时间均较治疗前明显延长(P<0.05),且热敏灸组在降低PSQI评分和延长每晚睡眠时间方面均明显优于传统灸组(P<0.01).(4)研究过程中,2组患者均无明显不良反应,且患者的血、尿、大便常规及肝肾功能检查均未发现异常.[结论]热敏灸能有效减少夜尿增多症患者夜间排尿次数,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其疗效优于传统灸法,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6.
OSAHS患者夜间多尿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夜间多尿的发病机制。方法选择年龄、性别无显著性差异的OSAHS患者(伴夜间多尿23例、不伴夜间多尿25例)和健康者(15例),进行多导睡眠图(PSG)监测、记录24小时尿量、夜尿量及夜尿次数,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PRA、AⅡ、ALD水平,并对其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三组血浆PRA、AⅡ、ALD水平无显著性差异(均P〉0.05),夜尿量及夜尿次数与OSAHS患者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氧减指数(ODI4)及微觉醒指数(MAI)呈正相关(r=0.5430、.6490、.598,均P〈0.01)。结论 OSAHS患者睡眠间歇低氧、微觉醒是夜间多尿发生的主要原因,与OSAHS患者血浆PRA、AⅡ、ALD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A型肉毒素治疗氯胺酮相关性膀胱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0~2012年中山市中医院收治的氯胺酮相关性膀胱炎患者20例。患者均有明显的尿频、尿急和不同程度的急迫性尿失禁及膀胱区疼痛等症状,白天排尿间隔时间最短4~5min,平均(20±15)min;夜尿6~20次,每次尿量(50±15)mL。3例出现不同程度肉眼血尿或镜下血尿。病程3个月~2年,20例患者功能性膀胱容量平均50(20~100)mL,Qmax3.7~8.9mL/s,残余尿量0~24mL。20例尿动力学检查提示膀胱敏感性高,逼尿肌活动亢进,膀胱顺应性下降。患者均在蛛网膜下腔加硬膜外麻醉下行肉毒素A逼尿肌注射术,水压扩张膀胱,伴有尿路感染者使用敏感抗生素治疗。结果 20例患者症状明显改善,拔除尿管时膀胱容量平均(130±30)mL。排尿量平均(120±25)mL/次,排尿间隔时间平均(85±25)min,夜尿5~7次,Qmax平均(10.2±3.3)mL/s,残余尿量平均(7.0±2.5)mL。出院后16例随访平均6(3~12)个月,症状明显改善,尿量每次平均(220±50)mL,夜尿0~3次。结论 麻醉下的膀胱水扩张、A型肉毒素膀胱逼尿肌内注射的综合治疗,可有效增加膀胱容量,减轻LUTS症状,是治疗氯胺酮相关性膀胱炎的有效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我院内科于2005年4月至2010年4月诊治排尿性晕厥27例,先将诊治经过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排尿性晕厥病例选择27例,男24例,女3例,男性占88.9%;年龄18~69岁,60岁以上3例,20岁以下2例,年龄20~60岁占81.5%,平均年龄32岁;睡觉和卧位起床后排尿21例,占77.8%;直立排尿23例,占85.2%;饮酒后排尿5例,低血压3例,静脉输液后排尿3例,上呼吸道感染3例,长期失眠4例,高血压2例,糖尿病2例;排尿时发作16例,排尿后即刻发作11例;发作1次18例,发作2次3例,发作3次2例,发作4次及以上4例.  相似文献   

9.
前列康胶囊治疗前列腺增生症4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浙江省康恩贝制药公司生产的花粉制剂前列康胶囊治疗前列腺增生症40例,效果良好,现作一小结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本组物例均系门诊病人,年龄52~刀岁,平均年龄65岁,病程l~7年,平均4年、全部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尿频、尿急、夜尿次数增多,排尿困难或急性尿涨留等下尿道剁激或梗阻症状。其中夜尿次数增加36例(4次以上对例,2~4次15例),尿线变细32例,排尿费力引例,尿醋留18例。导尿法测定残余尿兀例,有残余尿25例(最多l(XkTl,最少ldri,平均42Inl),无残余尿3例。40例均经肛门指检,前列腺均有不同程度增大,…  相似文献   

10.
目的:设计移动式家庭电子尿流率仪检测系统并与传统的方法进行比较。方法:本研究设计的系统包括采集器、导流器、智能手机、无线网络通信技术、计算机分析和绘图、数据库存储技术等,具备自动收集患者排尿信息的功能。患者排尿的信息由采集器经蓝牙发送到智能手机,再由智能手机直接储存并无线发送到医院的工作站。对尿流率仪(简称Laborie尿流率仪)进行多次实验室单纯容量及临床患者实际尿流率测定并与Laborie尿流率仪进行比较,采用Bland-Altman方法对两种尿流率仪的一致性进行评估,测定了38例有下尿路症状的门诊患者,其中男性22例,女性16例,年龄21~37岁,平均年龄25.5岁。检查1次者19例,2次者19例;共检查57次。结果:该系统能正确地收集和分析排尿时间、尿流率、尿量,并自动报告尿流参数,100、200、300、500和800 mL容量测定与正常值的误差均低于5%。最大尿流率、平均尿流率和排尿量分别有12.28%、5.26%和3.51%的点在95%可信区间以外,而在可信区间内,差值的最大绝对值分别为0.38 mL/s、0.70 mL/s和2.90 mL,均符合国际尿控协会的规定。结论:新型移动式家庭电子尿流率仪与Laborie尿流率仪具有一致性,是一个集准确可靠、实时方便和易管理于一体的崭新的检测系统。与传统的检查相比同样无创、可靠,并具有可携带、可院外应用、可同时记录排尿日记的优点。  相似文献   

11.
Wetting disorders in children can be frustrating for the patient, his parents and the physician caring for him. Although in most children the urinary incontinence will resolve with maturation, it is the persistent wetter that is brought in for management. There are two main categories of wetting disorders: those associated with neurological dysfunction of the lower urinary tract (neurogenic bladder) and those with normal neurological function (voiding dysfunction). This communication will be limited to the features, evaluation and management of voiding dysfunction.  相似文献   

12.
对31例有排尿困难的女性患者行尿动力学检查,结果显示,单纯膀胱收缩乏力11例(占35%).尿道压力增高14例(占45%)。膀胱收缩乏力并尿道压力增高6例(占13)。P-Q图提出膀胱出口梗阻14例(占45%)。尿动力学检查对女性排尿困难患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14.
尿道记忆合金支架在骶髓损伤后排尿功能障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琚建军 《安徽医学》2005,26(3):208-209
目的介绍尿道记忆合金支架治疗骶髓损伤后排尿功能障碍的方法,并评价其疗效。方法对3例骶髓损伤后排尿功能障碍的男性患者,应用尿道记忆合金支架置入于尿道外括约肌附近,并配合Crede手法挤压下腹部排尿,运用残余尿测定、膀胱容量及肾功能的改变和B超检查等指标评估其疗效。结果3例患者置入支架后,运用Crede手法均能顺利挤压排尿,残余尿量明显下降。最长随访20个月,患者均无尿路感染、膀胱结石的发生,肾功能均正常。结论尿道记忆合金支架置入术治疗骶髓损伤后排尿困难疗效确切,能明显地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Objective: We have previously described an electronic voiding diary, “Compu-Void” (Copyright, 1990) developed to automate recording of bladder symptoms (Rabinet al., 1993). Our objectives in this, the second phase of this study, were to examine a group of subject and control patients' preference and compliance with regard to the “Compu-Void” (CV) compared to the standard written voiding diary (WD), to compare the two methods with respect to the amount and type of information obtained and to determine whether or not the order of use of each recording method influenced results in the subject group.Methods: Thirty-six women between the ages of 20 and 84 with bladder symptomatology were compared to a group of 36 age-matched women.Results: In 100% of subjects and 95% of control patients, CV entries exceeded the number made with the WD in voiding events and in subjects, in incontinent episodes recorded (p<0.0005 andp<0.005, respectively). Over 98% of subjects and over 80% of control patients preferred CV over the WD (p<0.0005). The order of use of each recording method in subjects mad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ith regard to the volume of information obtained (p<0.407), number of urinary leakage events recorded (p<0.494), and fluid intake patterns (p<0.410). Patient impressions of, and compliance with each method were not affected by order of use. The only difference regarding order of use was that most subjects who used the CV first also found the WD to be tedious (61% vs 14%).Conclusions: Our results suggest increased volume of data and of patient compliance in reporting bladder symptoms and events using CV, and that order of use is not an important factor in determining patient impressions of the two methods. The majority of subject and control patients preferred CV over traditional methods. An updated version of the software and hardware is also included.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在神经源性膀胱排空障碍患者中应用α-1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阿夫唑嗪,观察其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对109例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口服阿夫唑嗪药物治疗进行临床观察.服药方法是口服阿夫唑嗪每日1次,每次10 mg,睡前服用,共治疗12周.其中同时服用肌松药如巴氯芬和/或地两泮有44例.通过对治疗前后进行影像尿动力学检查获得的平均最大尿道压力(MUP),平均残余尿量(MRUV),平均膀胱颈开放程度(MBNO)-后尿道直径等数据进行分析,评价阿夫唑嗪治疗神经源性膀胱排空障碍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 服药12周后,109例患者有8例(7%)因头晕、体位性低血压不能耐受退出观察;其余101例患者最大尿道压力从(69.20±22.97)cmH2O下降到(57.18±19.41)cmH2O,膀胱颈开放程度从(6±5)mm增加到(7.67±4.89)mm、残余尿量从(120±30)ml降低到(96.0±25.5)ml,治疗前后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单独服药与联合用药2组间数据比较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口服α-1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阿夫唑嗪可以降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尿道压力,减少残余尿量,改善排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女性排尿功能障碍患自由尿流率和压力-流率测定的结果。方法:对50例女性排尿功能障碍患者自由尿流率测定和压力流率测定的各项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发现女性排尿功能障碍患者自由尿流率测定时的最大尿流率、平均尿流率、残余尿量和排尿时间与压力流率测定时相应的指标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排尿量、尿流时间和达最大尿流时间2者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压力流率测定的影响因素很多,应改进措施,保证其准确性,提高其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8.
膀胱测压及括约肌EMG检查小儿膀胱功能障碍结果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了解尿动力学检查在诊断小儿膀胱功能障碍中的意义。方法 :正常对照组 1 64例 (男 1 0 9例 ,女 55例 ) ,其中 <2岁 52例 ,2~ 1 3岁 1 1 2例。患儿组 2 54例 (年龄 1月~ 1 4岁 ) ,其中神经源性膀胱 61例 (包括脊柱裂 46例 ,骶会阴和腹会阴肛门成型术后患者 1 5例 ) ,遗尿 1 1 2例 ,后尿道瓣膜 1 8例 ,尿频、尿急和尿失禁 2 5例 ,膀胱输尿管返流 1 8例 ,泌尿系感染 2 0例。检查使用仪器为DanTech膀胱测压和肌电图记录仪。其中 35例进行了电视监视下的膀胱测压。结果 :正常对照组小儿残余尿 <1 0ml,少数新生儿膀胱残余尿可以较多 ,最大膀胱容量随年龄增加 ,新生儿为 (33± 2 4 )ml,1 3岁时达 (350± 54)ml。 57%新生儿表现为非协调性排尿或间断性排尿。协调性排尿过程中最大逼尿肌排尿压为 (6 .77± 2 .1 6)kPa。神经源性膀胱主要表现为逼尿肌无反射、顺应性降低、或反射亢进(非抑制性收缩 ) ,逼尿肌括约肌活动不协调 (DSD)、膀胱容量增加或减少等 ;60 %遗尿患者发现不同程度的膀胱功能异常 ,分别表现为DI、膀胱容量小、DSD等。不明原因尿频、尿急、尿失禁和膀胱输尿管返流 50 %发现有DI并有DSD。泌尿系感染患者主要表现为DSD和DI。结论 :无排尿异常症状小儿膀胱多可完全排空 ,但新生儿可见较多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无明显排尿症状女性小儿的膀胱功能的尿动力学表现。方法 :对无明显神经损害和排尿症状 ,因上尿路或其他疾病需进行手术治疗的 4 0例女性小儿 (婴幼儿 10例 ,2d~ 2岁 ;儿童 30例 ,2~ 12岁 )进行膀胱压力容积测定。其中 10例婴幼儿进行影像膀胱压力测定。结果与结论 :在无明显下尿路症状的女性婴幼儿中 ,逼尿肌不稳定 (DI)发生率为 1/ 10 ,逼尿肌括约肌协同失调 (DSD)发生率为 4 / 10 ,可表现为间断排尿 ;残余尿量为 (6±3)ml,变化范围较大。儿童残余尿量为 (6± 4 )ml,最大逼尿肌排尿压为 (5 .5± 1.4 )kPa ,DI发生率为 6 .6 % (2 /30 )。婴幼儿和儿童的膀胱容量均随年龄增加而增加 ,范围为 18~ 35 0ml,但小于预测的数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骶神经电刺激(Sacral nerve stimulation,SNS)治疗顽固性排尿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1例确诊为顽固性排尿功能障碍患者行骶3孔神经电刺激治疗。结果 电刺激治疗8d后及拔除电极后第1、4、8周,B超测定剩余尿量完全消失,尿失禁、尿频、尿急、每次排尿量等临床症状均明显改善或正常。结论 骶神经电刺激能有效地治疗顽固性排尿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