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比较茵栀黄颗粒、茵栀黄注射液辅助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方法 新生儿黄疸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分为茵栀黄注射液组53例和茵栀黄颗粒组59例,测定患儿肝功能,观察两组治疗后总胆红素下降水平.结果 茵栀黄注射液组治疗3d及5d胆红素下降幅度分别为(105.7±48.4)umol/L和(150.7±30.3umol/L,茵栀黄颗粒组治疗3d及5d胆红素下降分别为(119.6±45.8)umol/L和(139.6±35.6)umol/L,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茵栀黄颗粒与茵栀黄注射剂辅助治疗新生儿黄疸疗效无明显差异,可以用口服制剂代替注射剂辅助治疗新生儿黄疸.  相似文献   

2.
孙浩 《中国医疗前沿》2010,(11):46-46,29
目的比较茵栀黄颗粒、茵栀黄注射液辅助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方法新生儿黄疸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分为茵栀黄注射液组53例和茵栀黄颗粒组59例,测定患儿肝功能,观察两组治疗后总胆红素下降水平。结果茵栀黄注射液组治疗3d及5d胆红素下降幅度分别为(105.7±48.4)umol/L和(150.7±30.3umol/L,茵栀黄颗粒组治疗3d及5d胆红素下降分别为(119.6±45.8)umol/L和(139.6±35.6)umol/L,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茵栀黄颗粒与茵栀黄注射剂辅助治疗新生儿黄疸疗效无明显差异,可以用口服制剂代替注射剂辅助治疗新生儿黄疸。  相似文献   

3.
口服茵栀黄及妈咪爱辅助治疗新生儿黄疸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应用茵栀黄颗粒及妈咪爱散剂口服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从而及早有效的降低血清胆红素,防止胆红素脑病的发生.方法 对收治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197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除正常治疗外加用茵栀黄颗粒口服3mg,每天3次.同时口服妈咪爱散剂0.5g.每日2次.结果 治疗组胆红素日均下降值为(51.23±24.38)μmol/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8.12±26.4)μmol/L,治疗组胆红素降至102.6μmol/L以下天数为(4.3±2.7)d,较对照组的(6.1±4.2)天明显缩短(P<0.01),观察第1日胆红素下降值有差异(P<0.05).结论 茵栀黄及妈咪爱治疗新生儿黄疸可迅速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明显缩短治疗时间.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茵栀黄口服液联合金双歧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3月至2014年6月就诊的68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34例患儿仅给予蓝光照射等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34例患儿在蓝光照射的基础上,同时进行茵栀黄口服液联合金双歧口服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疗效。结果:治疗7 d后经皮黄疸仪测定胆红素(TBIL)水平,对照组为(154.37±15.53)μmol/L,治疗组为(112.81±13.42)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18%,高于对照组73.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茵栀黄口服液联合金双歧对于辅助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使用蓝光联合茵栀黄颗粒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临床效果.方法 依据纳入排除标准共选取90例患儿并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蓝光治疗,研究组给予蓝光治疗+茵栀黄颗粒口服液治疗;比较两组患儿客观指标情况(治疗前胆红素浓度、治疗后胆红素浓度、胆红素下降幅度情况、平均退黄时间)、临床疗效.结果 研究组患儿治疗后胆红素浓度为(73.4±12.1)μmol/L、胆红素下降幅度为(224.6±26.3)μmol/L、平均退黄时间为(4.1±1.2)d,胆红素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退黄时间较对照组快,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6%),高于对照组(7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使用蓝光联合茵栀黄颗粒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临床效果较佳,既可有效降低患儿血清胆红素浓度,缩短退黄时间,又可显著提高治疗有效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茵栀黄颗粒和宝乐安(化学名:酪酸梭菌活菌散)治疗新生儿母乳性黄疸的疗效。方法 88例母乳性黄疸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45例,对照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茵栀黄颗粒和宝乐安,2组均不停止母乳喂养。观察2组患儿日均总胆红素水平及黄疸消退时间变化。结果治疗组日均胆红素下降值为(58.61±26.52)μmol/L,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9.12±25.41)μmol/L;黄疸消退时间治疗组为(4.25±2.68)d,显著短于对照组的(6.42±2.74)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茵栀黄颗粒联合宝乐安治疗母乳性黄疸,可迅速降低胆红素水平,缩短治疗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褚明慧 《当代医学》2016,(4):132-132
目的:探讨茵栀黄颗粒联合布拉酵母菌辅助蓝光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20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2组患儿均给予蓝光治疗及茵栀黄颗粒口服,观察组加用布拉酵母菌散剂口服,均治疗5 d,比较2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黄疸消退时间为(3.68±0.87)d明显短于对照组(5.21±1.04)d(P<0.01),血清胆红素对照组治疗前为(273.10±50.25)μmol/L、治疗后为(134.92±34.78)μmol/L,观察组治疗前为(268.15±54.77)μmol/L、治疗后为(108.84±26.05)μmol/L,2组治疗后血清胆红素水平明显较治疗前下降(P<0.01),观察组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下降更明显(P<0.01);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高于对照组83.33%,治疗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茵栀黄颗粒联合布拉酵母菌辅助蓝光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疗效肯定,可明显缩短退黄时间。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联合茵栀黄治疗新生儿黄疸疗效.方法 将经皮胆红素≥226μmol/L的足月新生儿120例,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和茵栀黄口服液口服,对照组予茵栀黄口服液口服,连服4 d.观察两组患儿经皮胆红素的变化.结果 实验组治疗1 d后经皮胆红素开始下降,对照组2 d后开始下降,同一天两组值相比实验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联合茵栀黄口服液治疗新生儿黄疸疗效优于单纯服用茵栀黄者.  相似文献   

9.
四磨汤和茵栀黄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76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随机分为四磨汤与茵桅黄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对照组),治疗前后分别监测血清胆红素水平。结果显示治疗组胆红素日均下降值(51.21±24.3μmol/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8.95±22.58μmol/L(P<0.01)。提示四磨汤和茵栀黄用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治疗,可迅速降低胆红素水平,明显缩短时间。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茵栀黄颗粒、苯巴比妥、维生素B2这三种药物联合常规的蓝光照射治疗早产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10月~2012年3月我科收治的早产并发生高胆红素血症的早产儿60例,按奇偶数法随机分成两组。两组患儿入院后均给予常规治疗,包括保暖、抗感染、纠正酸中毒、补充液体及热量等综合治疗措施。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蓝光照射,12h/d;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给予联合口服用药:茵栀黄颗粒,每包3g,1g/次,3次/d;苯巴比妥5mg/(kg.d),2次/d;维生素B25mg/次,2次/d。三种药物均服用5d。每天用经皮胆红素测量仪测黄疸指数,以动态观察黄疸进展情况。静脉采血检测患儿治疗前及治疗5d后血清胆红素水平。观察并记录患儿的黄疸消退时间(经皮测胆红素降至6mg/dl以下的天数)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黄疸消退时间为(6.0±1.9)d,对照组黄疸消退时间为(7.8±2.5)d,两组时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胆红素下降值为(156.24±42.36)μmol/L,对照组胆红素下降值为(99.65±40.58)μmol/L,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茵栀黄颗粒、苯巴比妥、维生素B2这三种药物联合蓝光照射治疗早产儿高胆红素血症,疗效显著,有效缩短黄疸的持续时间,降低早产儿胆红素脑病的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同时可减少静脉给药穿刺血管引起的痛苦,并且患儿家长易于接受。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应用茵栀黄口服液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2015年1月到2016年6月我院儿科收治的新生儿黄疸患儿99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9例患儿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50例患儿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茵栀黄口服液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96%,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患儿治疗后血总胆红素水平分比为(104.35±9.28))μmol/L、(172.03±4.61)μmol/L,观察组患儿胆红素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采用茵栀黄口服液辅助治疗新生儿黄疸,能有效改善患儿的症状,同时提高治疗总有效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茵栀黄注射液佐治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韦翠芬 《右江医学》2008,36(1):42-43
目的观察茵栀黄注射液佐治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治疗效果。方法将62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分为两组,茵栀黄组31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茵栀黄注射液治疗。对照组31例仅以常规治疗。结果茵栀黄组总有效率为93.55%(29/3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7.74%(21/31),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应用茵栀黄注射液佐治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可明显提高疗效,且未有不良反应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妈咪爱和茵栀黄辅助干预新生儿黄疸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新生儿黄疸使用妈咪爱和茵栀黄前后血清胆红素的变化,观察其临床疗效。方法:在常规治疗同时,加用妈咪爱散剂口服和茵栀黄注射液滴注,对132例新生儿黄疸患儿随机分为妈咪爱与茵栀黄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对照组),对其疗效进行比较研究。结果:两组患儿胆红素下降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妈咪爱和茵栀黄用于辅助干预新生儿黄疸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李玮 《中国医学创新》2006,3(9):120-120
目的 探讨中药茵栀黄注射液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方法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者36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8例,采用酶诱导剂、蓝光照射等常规治疗;治疗组18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用茵栀黄注射液10ml·d-1,疗程均为10天,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胆红素水平.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胆红素下降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茵栀黄注射液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母乳性黄疸的病因和治疗方法.方法:我院就诊的正常足月儿晚发性母乳性黄疸64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金双歧、茵栀黄,观察两组每日胆红素平均下降幅度及下降至110.9μmol/L的天数,记录并统计学处理.结果:治疗组中每日胆红素平均下降幅度、胆红素下降至110.9μmol/L的天数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双歧菌、茵栀黄对晚发性母乳性黄疸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6.
胡允 《当代医学》2013,(10):41-42
目的观察微生物制剂枯草杆菌、肠球菌二联活菌多维颗粒剂(妈咪爱)联合茵栀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病理性黄疸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蓝光照灯,肝酶诱导剂,抗感染等对症的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口服妈咪爱联合茵栀黄可口服液,连续治疗5d后,监测血清总胆红素,并进行疗效比较。结果观察组显效14例,有效1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显效8例,有效10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为60.00%,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7d中,观察组血清总胆红素数值平均每天下降(45±16)μmol/L,对照组下降(14±3)μmol/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生物制剂妈咪爱联合茵栀黄治疗新生儿黄疸,较单用西医常规治疗的疗效佳,且无明显的副作用和不良情况,用药简单方便,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茵栀黄、四磨汤佐治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方法 :42例常规治疗 ;5 6例患儿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 ,加用茵栀黄静脉注射 ,四磨汤口服。结果 :观察组治疗第 4天其胆红素下降值 (186 .12± 6 2 .5 3μmol/ L )及退黄天数 (5 .10± 1.5 2天 )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12 4.5 2± 38.5 2 μm ol/ L)及 (6 .40± 1.76天 ) ,(P<0 .0 1)。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效果满意 ,可避免发生胆红素脑病  相似文献   

18.
区晓毅 《求医问药》2014,(21):249-250
目的:探讨分析应用茵栀黄口服液联合蓝光照射疗法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3月至2011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患有新生儿黄疸的患儿6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甲组(32例)和乙组(30例),应用茵栀黄口服液联合蓝光照射疗法为甲组患儿进行治疗,单纯应用茵栀黄口服液为乙组患儿进行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并将对比的结果及两组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甲组患儿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0.63%,乙组患儿治疗的总有效率为66.67%,甲组患儿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乙组患儿,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甲组患儿的治疗显效时间为(2.71±0.32)d,住院天数为(8.12±1.05)d;乙组患儿的治疗显效时间为(7.18±2.01)d,住院天数为(14.36±2.17)d。甲组患儿的治疗显效时间及住院天数均明显短于乙组患儿,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在治疗前,甲组患儿的胆红素水平为(207.5±12.4)μmol/L,乙组患儿的胆红素水平为(210.0±11.3)μmol/L,二者之间的差异不显著(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甲组患儿的胆红素水平为(150.6±12.3)μmol/L,乙组患儿的胆红素水平为(200.3±13.6)μmol/L,两组患儿的胆红素水平较治疗前均有明显的下降,且甲组患儿的下降幅度更为明显,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在治疗的过程中,两组患儿均出现了一些轻微的不良反应,如躁动、发热、皮疹、呕吐等,均未发生任何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应用茵栀黄口服液联合蓝光照射疗法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茵栀黄辅助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42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观察中药茵栀黄注射液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以各种不同原因引起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8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以茵栀黄注射液5ml.d-1静脉滴注5~7d。观察两组72h血胆红素值及痊愈天数。结果治疗组72h血胆红素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痊愈天数明显缩短(P<0.05)。结论茵栀黄注射液静脉滴注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茵栀黄联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及对患儿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渭南市中心医院接诊的100例新生儿黄疸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茵栀黄口服液联合蓝光照射。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清转铁蛋白(TRF)、胆红素的变化,对黄疸消退时间进行记录,比较治疗后临床疗效及生长发育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TRF水平高于对照组[(1.96±0.28)g/L比(1.62±0.22)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观察组胆红素水平低于对照组[(94±16)μmol/L比(116±21)μmol/L],黄疸消退时间短于对照组[(2.9±0.8)d比(4.4±1.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6.0%(48/50)比78.0%(39/50)],体质量、身长、头围发育情况均高于对照组[(4583±189)g比(3943±132)g,(63.6±2.6)cm比(57.2±2.0)cm,(43.6±1.4)cm比(38.1±1.3)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茵栀黄联合蓝光照射在新生儿黄疸患儿中疗效显著,可以有效降低胆红素水平,消除黄疸,促进患儿的正常生长发育,值得在临床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