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早期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患者体内1,25-二羟维生素D3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变化,观察1,25-二羟维生素D3对早期DN患者相关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 2型糖尿病患者238例中无蛋白尿者100例为DM组,初诊早期DN者138例为DN组,DN组再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9例。在血糖、血压稳定1周后治疗组给予常规治疗+骨化三醇胶丸,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2组疗程均为3个月。比较各组患者1,25-二羟维生素D3、24h尿蛋白定量及相关炎性因子的变化。结果治疗前DN组1,25-二羟维生素D3水平低于DM组(P〈0.05),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及尿结缔组织生长因子水平均高于DM组(P〈0.05);治疗后DN治疗组上述炎性因子水平及24h尿蛋白定量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1,25-二羟维生素D3水平升高(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DN患者1,25-二羟维生素D3缺乏,炎性因子水平高,补充骨化三醇胶丸可改善患者炎症状态。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早期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患者体内1,25-二羟维生素D3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变化,观察1,25-二羟维生素D3对早期DN患者相关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 2型糖尿病患者238例中无蛋白尿者100例为DM组,初诊早期DN者138例为DN组,DN组再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9例。在血糖、血压稳定1周后治疗组给予常规治疗+骨化三醇胶丸,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2组疗程均为3个月。比较各组患者1,25-二羟维生素D3、24h尿蛋白定量及相关炎性因子的变化。结果治疗前DN组1,25-二羟维生素D3水平低于DM组(P<0.05),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及尿结缔组织生长因子水平均高于DM组(P<0.05);治疗后DN治疗组上述炎性因子水平及24h尿蛋白定量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1,25-二羟维生素D3水平升高(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DN患者1,25-二羟维生素D3缺乏,炎性因子水平高,补充骨化三醇胶丸可改善患者炎症状态。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清1,25-二羟维生素D。水平在糖尿病肾病(diabeticnephropathy,DN)进展中的作用。方法131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单纯糖尿病组(DM组)30例、早期DN组(EDN组)32例、临床DN组(CDN组)35例与DN终末期组(ESDN组)34例,选择体检健康者30例为对照组,各组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1,25-二羟维生素D3和25-羟维生素D。水平。结果糖尿病及DN各组血清1,25-二羟维生素D3及25-羟维生素D。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且随DN逐渐进展二者水平均逐渐降低(P〈0.05);糖尿病患者血清1,25-二羟维生素D3水平与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呈负相关(r=0.452,P=0.034),与肾小球滤过率呈正相关(r=0.390,P=0.006)。结论血清1,25-二羟维生素D3水平检测可能有利于DN的早期发现和病情判断。  相似文献   

4.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12):2694-2695
回顾性分析2014年1~12月我院收治的80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1,25-二羟维生素D3、相关炎性因子的变化。结果所有患者治疗后U-CTGF、PAI-1、TGF-Α、IL-6、hs-CRP等指标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治疗后1,25-二羟维生素D3指标水平显著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25-二羟维生素D3对临床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相关炎性因子影响较大,故临床治疗时应着重补充1,25-二羟维生素D3,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骨化三醇胶丸对糖尿病肾病(DN)患者尿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DN患者86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3例.对照组采用控制血压、血糖及血脂等基础治疗,观察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口服骨化三醇胶丸,治疗持续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及患者治疗前后的白蛋白排泄率(uAER)、血肌酐(SCr)和肾小球滤过率(eGFR)及尿蛋白/肌酐比值(UAlb/Cr)变化.[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uAER、SCr及UAlb/Cr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但观察组治疗后降低更明显,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eGF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收缩压(SBP)、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明显下降(P<0.05),1.25二羟基维生素D3[1,25(OH)2D3] 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较治疗前明显上升(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FPG、HbA1c明显低于对照组,1,25(OH)2D3显著高于对照组,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治疗后的1,25(OH)2D3水平与临床疗效、治疗后的uAER、UAlb/Cr及血压有显著相关性(P<0.05).观察组有效率为83.72%(36/43),显著高于对照组62.79%(27/43),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807,P<0.05).[结论] 骨化三醇胶丸可有效改善DN患者的肾功能,并降低尿蛋白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1,25-二羟维生素D3(骨化三醇)联合厄贝沙坦治疗IgA 肾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45 例IgA 肾病随机分为骨化三醇(VD3)组、厄贝沙坦(ARB)组和联合治疗(ARB+VD3)组,观察8 周.检测治疗前后尿蛋白、肾功能、血钙.结果:治疗后ARB 组尿蛋白较基线下降(P < 0.05);联合治疗组尿蛋白较基线明显下降(P < 0.01),较之ARB 组及VD3 组其下降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所有患者均无明显不良反应,未发生高钙血症.结论:骨化三醇联合厄贝沙坦可以有效降低IgA 肾病患者尿蛋白,疗效优于单独用药,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清1,25-二羟维生素D3与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联合检测对早期Ⅱ型糖尿病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我院住院的T2DM患者及同期健康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检测24h尿蛋白排泄率(urinary albumin excretion rate,UAER),从而将所有病例分为3组:对照(Control)组,单纯糖尿病组(simple diabetes,SD组),早期糖尿病肾病组(early diabetic nephropathy,EDN组)。分别测量各组身高、体重、收缩压和舒张压。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分别检测各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血肌酐(Scr)以及血尿酸(UA)含量。同时,分别检测各组血清中hs-CRP和1,25-二羟维生素D3水平。结果结果表明,各组间基线均衡一致,可比性较好。同时,与Control组比较,SD组和EDN组血清1,25-二羟维生素D3含量降低,而hs-CRP含量增加(P0.05)。与SD组比较,EDN组血清1,25-二羟维生素D3含量降低,但是hs-CRP表达增加(P0.05)。结果表明,hs-CRP和血清1,25-二羟维生素D3呈负相关(r=-0.37,P0.05)。结论血清1,25-二羟维生素D3和hs-CRP联合检测有利于糖尿病肾病组(diabetic nephropathy,DN)病情严重程度的判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1,25-二羟维生素D3辅助布地奈德对支气管哮喘儿童血清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白细胞介素10(IL-10)的影响。方法 102例支气管哮喘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单纯布地奈德(布地奈德组,n=51)和布地奈德联合1,25-二羟维生素D3(布地奈德加1,25-二羟维生素D3组,n=51)两种方法进行治疗。另选同期51例健康体检儿童为对照组。比较两治疗组临床疗效及三组儿童血清MMP-9和IL-10水平。结果布地奈德加1,25-二羟维生素D3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布地奈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治疗组IL-10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MMP-9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1,25-二羟维生素D3联合布地奈德治疗哮喘较单纯布地奈德更为有效;1,25-二羟维生素D3联合布地奈德更有效地提高了布地奈德促IL-10分泌的能力,降低MMP-9的活性;此方法从抗炎和改善气道重塑两个方面有效地治疗了儿童支气管哮喘。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血清1,25-二羟维生素D_3[1,25(OH)_2D_3]水平在糖尿病肾病(DN)进展中的作用。方法方法将157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照临床诊断分为4组,分别为早期糖尿病肾病(EDN)组、临床糖尿病肾病(CDN)组、糖尿病肾病终末期(ESDN)组和单纯糖尿病(DM)组,分别为38、42、41、36例;另选择36例健康体检者纳入对照组。采用ELISA法对各组研究对象的1,25(OH)_2D_3和25-羟维生素D3_[25(OH)D_3]水平进行检测。结果与对照组相比,DN及DM患者的1,25(OH)_2D_3和25(OH)D_3水平明显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糖尿病病情进展两者水平逐渐降低(P0.05);糖尿病患者血清1,25(OH)2D3水平与肾小球滤过率呈正相关(r=0.389,P=0.001),与尿微量清蛋白排泄率呈负相关(r=0.450,P=0.001)。结论检测血清1,25(OH)_2D_3水平对早期发现DN及其病情判断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99锝-亚甲基双膦酸盐联合碳酸钙D3及活性维生素D3治疗乳腺癌术后骨质疏松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乳腺癌术后骨质疏松症患者130例均给予99锝-亚甲基双膦酸盐+碳酸钙D3+活性维生素D3治疗,比较治疗前及治疗1 a后患者骨密度值及血清钙、磷、碱性磷酸酶、骨钙素、Ⅰ型胶原交联羧基末端肽、1,25-二羟维生素D3等水平变化.结果 治疗后腰椎(L1-4)及左髋股骨颈、大转子及小转子骨密度均较治疗前增加(P<0.05);血清骨钙素水平较治疗前增高(P<0.05),Ⅰ型胶原交联羧基末端肽较治疗前下降(P<0.05);血清钙、磷、碱性磷酸酶及1,25-二羟维生素D3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9锝-亚甲基双膦酸盐联合碳酸钙D3及活性维生素D3治疗乳腺癌术后骨质疏松症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