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伟 《中医教育》2006,25(4):55-56
根据教育部下发的非英语专业本科生英语教学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对学生的“翻译”能力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分析了中医药院校英语课程开设的现状,阐述了开设中医药汉译英翻译课程的必要性,说明了开设中医药汉译英翻译课程的可行性,明确了中医药汉译英翻译课程应达到的教学目标,指出中医药汉译英翻译课程的开设是时代的要求、是中医药事业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随着现代医学、免疫学研究的快速发展和中医药研究的不断深入,中医药与机体免疫功能的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同时,由于医学模式的转变和人们崇尚回归自然潮流在全球范围的悄然兴起,中医药通过调整机体免疫状态而在防病治病和养生保健中所起的作用倍受人们关注。我们在教学实践中深感高等中医药院校现用教材中有关中医药与免疫的内容不能满足中医药发展的需要,难以适应高等中医药教育面向21世纪的要求,应当开设一门新的学科——《中医药免疫学》。开设《中医药免疫学》,旨在讲授中医理论及其指导下的中医临床(包括治则、方药、针灸、推拿等)、养生保健等与人体免疫功能的关系及其意义和应用。也可以说,《中医药免疫学》是研究以上诸多内容的学科。  相似文献   

3.
2001年,山东中医药大学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将中医文献专业方向调整为中医药文献与信息工程方向,为此,课程设置在原有课程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些中医药信息化方面的内容。笔者承担了《中医药信息工程学》和《医药信息数据库的设计与应用》中部分内容的教材编写和讲授任务,在此谈一下本人的教学体会。  相似文献   

4.
中医药管理学研究范围涉及到中医医疗卫生服务领域和中医药健康产业领域。建设中医药管理学重点学科,有利于提高中医药事业管理学科水平,促进中医药事业管理的学术发展,提升中医药经济与管理类专业的培养水平。中医药管理学重点学科建设的目标、模式与路径研究是中医药管理学重点学科建设的核心问题,也是中医药院校管理学科特色与优势。本文探讨如何依据中医药院校特点,运用现代管理学理论和方法,借鉴现代经济学的理论与方法,研究中医药健康管理,促进中医药资源和医疗服务技术在中医药管理学研究的各个方向更好地实现医疗保健、养生康复科学管理特色和优势,提升医药管理和团队建设,培养优秀的中医药事业管理高层人才,从而实现学科专业整体水平的全面提升。  相似文献   

5.
《食品工艺学》是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最为重要的主干课程之一,其面之广,其点之多,可谓是本学科的基石。笔者立足中医药院校,结合自身授课体会,从突出中医特色、创新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效率、改革实验与实践等方面,初步探讨《食品工艺学》的教学改革方向和内容,以期为开设具有中医药特色的《食品工艺学》课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开设中医药专业机构和学生情况的相关资料整理及数据处理,以了解机构与学生发展现状及趋势,并进行深入分析。方法采取文献和政策的回顾研究,对《全国中医统计摘编》近10~15年开设中医药专业高等院校的机构数及学生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我国开设中医药专业的高等院校机构数量规模稳定,略有上升;学生数量整体稳定增长,其中中医院校增速较快。结论为保证我国中医药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应合理提升机构和学生数量。  相似文献   

7.
《基础会计》属于管理类本科专业的必修课程,其重要地位在于构建管理类相关专业知识体系的完整性。管理类各专业学生对《基础会计》学习不够重视,片面认为基础会计课程与自己的专业和未来职业无关。较强专业性和技术性的课程特点加深了初学者的学习难度,存在学习难度大,专业术语理解不清,经营活动认识困难的情形。文章阐述《基础会计》在中医药院校管理类专业开设中存在的现实问题,提出课程教学改革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19所中医药高等院校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课程设置情况,为建立中医药特色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法选取国内19所中医药高等院校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作为研究对象,使用网络搜集法查询每所院校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所属二级学院及专业建设情况,应用比较研究法分析每所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和实践教学等,并结合国家政策导向及学科发展动态提出课程体系优化建议。结果:19所中医药高等院校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分别设置在不同二级学院,人才培养类型、主干学科和课程设置均存在一定差异。19所院校共开设通识教育必修课程52门,开设数量在10~23门不等;共开设专业教育必修课166门,开设数量在19~33门不等;共开设专业选修课程235门,每所院校开设数量在5~31门不等;共开设中医药相关课程56门,每所院校开设数量在3~15门不等;实践教学学分占总学分比例在11.4%~43.7%不等。结论:建议通过统一专业教学标准、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完善课程体系、强化实践教学等手段,形成具有中医药特色的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9.
吴嘉瑞  张冰 《中医教育》2012,31(1):46-47
中药不良反应概论课程是由北京中医药大学首创的基于药物警戒理念的高等教育中医药专业公共选修课程.目前,我校本科各专业和中药学研究生均开设此门选修课,同时继续教育学院也将中药不良反应概论课程列为中药学专业专科的必修课程.近年来,全国多所中医药兄弟院校也先后开设了中药不良反应概论课程或名称、内涵与之相似的有关课程.中药不良反应概论课程的开设与普及对于培养中医药学各专业学生的安全用药意识,提高学生临床合理用药水平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曹立娅 《中医教育》2010,29(1):22-24
随着中医药教育国际化的进程日益加快,要实现中医药教育国际化的目标,高等中医药院校本科生中外向型人才的培养迫在眉睫。同时也对应该如何培养中医药专业外向型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在高等中医药院校多年的公共英语教学和专业英语教学的经历,以及对高等中医药院校本科生英语学习状况的了解,对中医药院校外向型人才培养模式作了积极的探索与研究。  相似文献   

11.
《现代中医药》杂志创刊於2001年,是香港地区的中医药专业杂志,定位於中医药高级科普读物。《现代中医药》面向中医药工作者及关注和采用中医药的大众,探讨中医药的文化、学术思想与方法,推进中医药现代化,向大众传播中医药知识。  相似文献   

12.
《现代中医药》杂志创刊於2001年,是香港地区的中医药专业杂志,定位於中医药高级科普读物。《现代中医药》面向中医药工作者及关注和采用中医药的大众,探讨中医药的文化、学术思想与方法,推进中医药现代化,向大众传播中医药知识。  相似文献   

13.
《现代中医药》杂志创刊于2001年,是香港地区的中医药专业杂志,定位于中医药高级科普读物。《现代中医药》面向中医药工作者及关注和采用中医药的大众,探讨中医药的文化、学术思想与方法,推进中医药现代化,向大众传播中医药知识。  相似文献   

14.
《现代中医药》杂志创刊於2001年,是香港地区的中医药专业杂志,定位於中医药高级科普读物。《现代中医药》面向中医药工作者及关注和采用中医药的大众,探讨中医药的文化、学术思想与方法,推进中医药现代化,向大众传播中医药知识。  相似文献   

15.
《现代中医药》杂志创刊於2001年,是香港地区的中医药专业杂志,定位於中医药高级科普读物。《现代中医药》面向中医药工作者及关注和采用中医药的大众,探讨中医药的文化、学术思想与方法,推进中医药现代化,向大众传播中医药知识。  相似文献   

16.
《现代中医药》杂志创刊於2001年,是香港地区的中医药专业杂志,定位於中医药高级科普读物。《现代中医药》面向中医药工作者及关注和采用中医药的大众,探讨中医药的文化、学术思想与方法,推进中医药现代化,向大众传播中医药知识。  相似文献   

17.
目的基于对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的检索分析,阐述了网络课程在中医药各院校和专业的应用现状及特点,并提出"加大网络资源建设"、"加强针对中医药本科生不同专业的差异化教学内容建设"、"加强中医药本科生网络课程互动性建设"和"加强开展中医药本科生网络课程教学质量体系研究"的策略。文章将为网络课程在中医药本科教学中的应用提供有意义的参考。  相似文献   

18.
《现代中医药》杂志创刊於2001年,是香港地区的中医药专业杂志,定位於中医药高级科普读物。《现代中医药》面向中医药工作者及关注和采用中医药的大众,探讨中医药的文化,学术思想与方法,推进中医药现代化,向大众传播中医药知识。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全党和全国人民掀起了学习邓小平理论的新高潮,这对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思想品德课教学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按照中宣部、教育部<关于普通高等学校开设〈邓小平理论概论〉课的通知>要求,我校于1998年秋季开始在中医96、骨伤97两个年级中,开设了邓小平理论概论.我们精心策划,充分准备,恪守目标,执着努力,使这门课受到学生的热烈欢迎,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有力地推进了中医药人才的素质教育.总结这段开课的经验,我们有以下主要体会:  相似文献   

20.
在现代人眼里,计算机是随时随地都用得到的工具,中国的任何一所大学里都开设有计算机知识普及课程,但针对不同领域,计算机课程是有其个性化特点的。文章结合创新教材《中医药信息工程学》《医药信息数据库的设计与应用》的教学体会,提出在中医药信息课程的教学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及采取的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