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肝包虫病即肝棘球蚴病[1],系绦虫的蚴或包囊感染所致,在我国新疆、青海、甘肃、宁夏等地区高发.包虫囊肿的囊液破入胸腔或腹腔可产生过敏性休克,且囊液中的头节和子囊继续发育可导致继发性包虫囊肿.手术原则是清除内囊、防止囊液外溢、消灭外囊残腔、防止感染[2].现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8年12月宁夏回族自治区海原县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肝包虫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肝包虫病 (hydatiddiseaseofliver)又称肝棘球蚴病(echinococcosisofliver) ,是犬绦虫 (棘球绦虫 )的囊状幼虫(棘球蚴 )寄生在肝脏所致的一种寄生虫病。本病系由细粒棘球蚴 ,多房性棘球蚴或泡状棘球蚴所引起。肝包虫病有两种类型 ,一种是由细粒棘球蚴所引起的单房性包虫病 (肝包虫囊肿 ) ,另一种是由多房性或泡状棘球蚴感染所致的泡状棘球蚴病 (又称滤泡型肝包虫病)。临床上以单房性包虫病多见。本病是流行于畜牧区的一种常见病 ,多见于我国西北和西南地区。黑龙江省部分地区与内蒙古自治区毗邻 …  相似文献   

3.
肝包虫病多见于我国西北、内蒙古、四川西部及西藏等地牧区 ,是棘球绦幼虫所致的寄生虫病 ,又称棘球蚴病。目前手术仍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同心县人民医院自 1990年 1月至 2 0 0 0年 1月采用带蒂大网膜填塞肝包虫囊肿治疗肝包虫病10 2例 ,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1 1一般资料包虫病患者 10 2例 ,男性 72例 ( 70 6%) ,女性 40例 ( 3 9 4%) ,年龄 10~ 5 6岁。包虫囊肿位于肝右叶 76例 ( 74 5 %) ,肝左叶 2 0例 ( 19 6%) ,肝左右叶 6例 ( 5 9%) ;单发囊肿 74例 ( 72 5 %) ,多发囊肿 3 8例 ( 3 7 5 %)。合并感染 3 7例 ( 3 6 3 %) ,囊内胆瘘…  相似文献   

4.
包虫病又称棘球蚴病,是棘球绦虫的幼虫寄生在人体内引起的疾病.在我国有两种,即细粒棘球蚴引起的囊型包虫病和由多房棘球蚴引起的泡型包虫病.包虫病是我国北方和西南地区危害人畜的重要寄生虫病,属法定丙类传染病[1].2009年3月湖北省宜昌市第一人民医院报告1例肝包虫病临床诊断病例,宜昌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到报告后,立即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脑包虫病的CT表现特征,评价CT检查在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4例手术病理证实的脑包虫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结果:脑包虫囊肿3例,CT表现为境界清楚的圆形、椭圆形囊性低密度影.1例囊内见到子囊,1例囊壁呈较厚的弧形钙化.脑泡状棘球蚴病1例,表现为脑内蜂房状混杂密度肿块.结论:CT检查能明确病变的存在和形态特点,是诊断脑包虫病安全可靠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脑包虫病的CT表现特征,评价CT检查在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4例手术病理证实的脑包虫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结果:脑包虫囊肿3例,CT表现为境界清楚的圆形、椭圆形囊性低密度影。1例囊内见到子囊,1例囊壁呈较厚的弧形钙化。脑泡状棘球蚴痛1例,表现为脑内蜂房状混杂密度肿块。结论:CT检查能明确病变的存在和形态特点,是诊断脑包虫病安全可靠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7.
包虫病系人体感染细粒棘球绦虫的幼虫(棘球蚴)所致的疾病。为了解木垒县英格堡乡少年儿童的肝包虫病情况,我们于1993年9~11月,应用B超对少年儿童进行了腹部肝包虫病超声显像诊断调查。1对散与方法1.是对英格堡乡中小学学生及学前班儿童573名,年龄5~18岁。1.2使用日本产的SOL-32便携式B超,探头频率为3.SMHz。探查时,被查者取仰卧位,暴露腹部,使探头与体表皮肤密切接触进行探查。对出现包囊者详细描述图象特征和记录所测数据,并再次集中核实复查。2结果在573名学生中,确诊17例为囊性肝包虫携带着,最小年龄5岁,最大年龄1…  相似文献   

8.
曾诚 《现代预防医学》2013,(7):1354-1356
目的 对经cytb基因序列分析证实的青南高原棘球绦虫新种一石渠棘球绦虫进行病原形态学观察,并与其他棘球属绦虫进行形态特征对比.方法 收集藏狐肠道石渠棘球绦虫成虫,洋红染色后镜下观察其形态特征.高原鼠兔石渠棘球蚴病理组织用石蜡包埋切片PAS染色后作病理特征检验.成虫及脏器病理组织分别做cytb基因序列分析.结果 青南高原发现的石渠棘球绦虫成虫虫体短小(1.2~1.8 mm),典型发育的成虫头节、成节和孕节组成,节片数少;顶突钩易脱落,大钩长20.0~24.0 μm,小钩长16.0~18.0 μm;成虫虫体大小也是目前已知的棘球绦虫中最小的,头钩数18~36枚;生殖孔位置独特,开口于体侧成节前1/3~1/4处,孕节子宫中虫卵数少,孕节子宫不分支,呈袋状.石渠棘球蚴镜下特征性病理变化为:石渠棘球蚴为单房型,直径约10 mm.囊内含有育囊,牢固附着在生发层上,内含大量原头节;未见子囊,囊的角质层较厚.主要病理变化为慢性增生性炎症.结论 石渠棘球绦虫作为棘球属绦虫的新种在青南高原野生动物中被发现,扩大了对棘球属病原的研究范围.青南高原存在石渠棘球绦虫、多房棘球绦虫、细粒棘球绦虫3种棘球属绦虫;对青南高原石渠棘球绦虫进行的形态学观察,为研究该虫种形态特征、宿主生态分布类型,不同宿主间的循环机制及空间流行病学意义等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道了30例肝包虫病声像图特征,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其符合率为99%,现对其分析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1994~2004年,我们检查的肝包虫病30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其中男12例、女18例,年龄16~58岁,伴有脾包虫两例。1.2仪器方法西门子亚当3 D,探头频率3.5 MHz,作肝脏常规扫查。1.3超声诊断结果1.3.1单房囊肿型16例,占53.33%,其中单房单发者17例,单房多发者11例,多呈球形,直径2~14 cm,囊壁厚薄不一,厚者0.4~0.5 cm,薄者只有0.2~0.3 cm,内壁光滑,呈单层和双层结构,后壁回声增强,囊内透声性好,部分可见细小光点回声,单房多发囊肿者…  相似文献   

10.
采用Roux—y式空肠囊肿吻合内外双引流术治疗巨大假性胰腺囊肿,疗效好,本文报告2例手术方法: 1、入腹后,提起横结肠,于系膜无血管区纵形剪开5~6cm,显露囊肿。切开囊肿吸净囊液,使囊壁切口呈椭圆形长5~6cm。2、将内径0.8~1cm的乳胶管一端剪开3~4个侧孔,插入囊内5~7cm,离囊肿切口10~15cm处的的同根乳胶管上再剪3~4个侧孔备用。3、距Tveitz韧带10~15cm处断离空肠,将乳胶管插入空肠远端,并作囊壁与空肠全层间断吻合,外加空肠浆膜层与囊壁浅层间断缝合。4、在该吻合口30cm  相似文献   

11.
包虫病(echinococcosis)是棘球绦虫的幼虫(棘球蚴)所致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主要包括由细粒棘球蚴引起的囊型包虫病(cystic echinococcosis,CE)和多房棘球蚴引起的泡型包虫病(alveolar echinococcosis,AE)[1].我国囊型包虫病人占大多数,泡型包虫病因类似肿瘤的生长方式及高达94%以上的10年病死率,又被称为“虫癌”[2].包虫病一般多发生于成人,但感染的高峰年龄主要为儿童期.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调查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班玛县肝棘球蚴病的流行情况,旨在为该地区肝棘球蚴病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 2014年7~8月对班玛县所属的5个乡镇中的2~3个自然村(每个乡)4岁及以上的常住居民通过调查问卷进行调查,并进行腹部B超检查。调查结果利用 SPSS 18.0 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共有1 801人接受此次调查,B超检出肝棘球蚴病患者共217例(12.05%),其中囊型棘球蚴病(hepatic cystic enchinococcosis,HCE)47例、泡型棘球蚴病(hepatic alveolar enchinococcosis,HAE)170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4.12,P<0.001)。B超检出肝棘球蚴病男性患者61例,女性患者156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00,P<0.001)。不同职业中牧民检出率最高(19.91%),职业间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1.73,P<0.001)。不同地区之间HCE和HAE的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结论 青海省班玛县存在较为严重的囊型和泡型肝棘球蚴病的流行(尤其在达卡乡人群),该地区50~59岁、女性和牧民是泡型肝棘球蚴病的高危人群。  相似文献   

13.
1984年来,作者采用了一种新腱鞘囊肿的手术方法,治疗了30例腱鞘囊肿(其中12例为复发性)随访4个月以上均未复发。现将手术方法介绍如下: 手术方法;切开囊肿正中皮肤,游离皮下至囊肿边缘,切开囊肿(囊肿较大者可切除部分囊壁),清除囊内潴留物后,将囊壁呈纵形或放射状剪开,形成2~4瓣,在各瓣的边缘外翻缝合一针,各缝线经皮下缝至皮外。缝线穿出皮肤的位  相似文献   

14.
肝包虫病是一种严重的人畜共患的寄生虫病 ,由细粒棘球绦虫 (犬绦虫 )的囊状幼虫寄生侵入肝脏所引起的囊肿病变 ,主要流行于畜牧区 ,尤以我国西北边陲地区常见 ,如甘肃、宁夏、新疆等地。作者曾在甘肃地区工作数年 ,陆续收治了 37例肝包虫病 ( 1995年 6月~ 1997年 7月 )。当地有嗜食羊肉习俗 ,且人畜共用水源。现将有关资料做一回顾性总结 ,供同道交流。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 37例 ,男 2 0例 ,女 17例。年龄15~ 66岁 ,平均 38岁。病变位于右半肝 30例 ,其中位于肝膈顶部 10例 ,左半肝 7例。囊肿直径 6~ 10cm18例 ,11~ 2 …  相似文献   

15.
超声诊断肝包虫病478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提高超声诊断肝包虫病的诊断率.[方法]回顾性分析8年肝包虫病478例.[结果]超声诊断468例系肝包虫囊肿,7例系肝泡球蚴病,3例误诊.[结论]超声对肝包虫病的诊断率较高,并对肝包虫病定位及了解其与周围组织的关系有很重要意义,能对临床提供更多可靠信息.  相似文献   

16.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我院自1985—2005年间共收治输尿管囊肿病人28例,男16例,女12例,年龄16~29岁,平均38.4岁,囊肿位于左侧18例,右侧8例,双侧2例,合并患侧肾结石6例,输尿管结石4例,合并囊内结石12例,病程1个月~9年。主要症状为反复尿路感染,腰部胀痛或隐痛;偶有胃绞痛发作;有镜下或肉眼血尿,严重者伴有凝血块,有排尿不畅,二次排尿现象或反复尿潴留。1.2治疗28例输尿管囊肿病人均行手术治疗,其中囊肿直径≥4cm的4例行开放性输尿管囊肿切除加输尿管膀胱再植术,2例双输尿管畸形者因双输尿管口均开口于同一囊壁上面行囊壁部分切除术,其余22…  相似文献   

17.
肝囊肿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肝脏良性疾病,可分为寄生虫性(如肝棘球蚴病)和非寄生虫性肝囊肿,后者又可分为先天性、创伤性、炎症性和肿瘤性囊肿。多囊肝病临床上不多见,治疗上也较为困难,笔者日前收治1例,报告如下。肝囊肿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肝脏良性疾病,可分为寄生虫性(如肝棘球蚴病)和非寄生虫性肝囊肿,后者又可分为先天性、创伤性、炎症性和肿瘤性囊肿。多囊肝病临床上不多见,治疗上也较为困难,笔者日前收治1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复杂性肝包虫病的诊断和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6年12月手术治愈的24例复杂性肝包虫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方法:内囊摘除+残腔封闭2例、内囊摘除+残腔外引流4例、内囊摘除+纤维囊壁部分切除+残腔封闭7例、内囊摘除+纤维囊壁部分切除+残腔外引流8例、包含囊肿的不典型肝切除3例。结果 24例患者术中无过敏反应发生,术后并发胆瘘11例,均自愈。术后随访6个月至3年,无复发,手术治愈率为100.0%。结论 早期的诊断、完善的术前检查、周全的手术设计和对并发症的正确评估是改善复杂性肝包虫病治疗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本文报告用B超作为辅助手段,对6例包虫病免疫实验全部呈阳性的病人进行探测诊断,其中4例为单纯性囊肿,2例为多子囊型。肝内探及共11个孤立囊肿,呈圆形或椭圆形无回声暗区,早期具有一般囊肿表现,随病程发展囊液内出现散在小光点,光团反射,囊壁逐渐增厚呈双层结构,并附有点状或环形钙化的强回声,声像图颇具特征。动态观察,着重认识肝包虫病程发展状况及不同时期的声像图表现。探讨其特征,有助于了解细粒棘球蚴在人体内的发育过程,旨在对诊断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青海省班玛县人群棘球蚴病感染情况及防治知识知晓情况。方法 2017—2018年采用便携式B超仪对班玛县受检者腹腔脏器进行扫描,依据《包虫病诊断标准》、流行病学史及临床表现予以诊断,对当地重点人群进行棘球蚴病知晓情况调查,内容包括防治知识、态度及日常行为。结果影像学检查28 568人,检出棘球蚴病患者388例,检出率1.36%。不同性别、年龄、居住方式、职业、文化程度、地区间人群棘球蚴病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38.07、166.766、111.691、186.339、81.049、232.562,P均0.01)。2017年棘球蚴病知晓率91.25%(386/423),2018年为94.88%(408/4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66,P=0.037)。2017年与2018年,不同职业(χ~2=14.085、14.047,P=0.015、0.015)及不同文化程度(χ~2=21.480、9.578,P0.01、0.048)人群棘球蚴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班玛县棘球蚴病防治效果较好,但棘球蚴病防治形势依然严峻,今后仍需进一步加强以重点人群为主的教育宣传工作,加大棘球蚴病防治力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