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静脉血与末梢血在使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血常规检测中结果的稳定性。方法将近期于本院就诊的患者及健康体检人员100例随机分为两组,末梢血组采集指尖血,静脉血组采集静脉血,在0、10、30min分别进行检测,比较两组3次检测结果。结果末梢血组30min时白细胞、血小板检测结果与10min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0min时检测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静脉血组3个时间点数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末梢血在血常规检测中结果受检测时间影响,而静脉血检测结果可重复性强,准确性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静脉血与末梢血对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将我院近期体检的50例人员随机分为静脉血组和末梢血组,各25例,静脉血组采用清晨空腹肘静脉,末梢血采用清晨空腹指尖血.结果:静脉组患者的白细胞(WBC)、红细胞(RBC)、红细胞比容(HCT)、平均红细胞比容(MCV)、血小板(PLT)与末梢血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血检测血常规偏差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使用血常规检测方式对静脉血以及末梢血进行检测的效果。方法将50例患者随机分为末梢血组与静脉血组,末梢血组用指尖血检测,静脉血组采集静脉血,在30 min内进行三次检测,研究其对比差异性。结果静脉血组在0 min、10 min、30 min三个时间段的检测结果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梢血组10 min与30 min的血小板以及白细胞结果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0 min与30 min时的检测结果存在较大差异。结论通过静脉血进行血常规检测的准确率、可重复性较为优异,能够避免末梢血的不稳定因素对检测结果带来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用末梢血与静脉血检测糖化血红蛋白(HbA1c)结果的可比性.方法 313例研究对象同时取末梢血与静脉血用Primus PDQ PLUS糖化血红蛋白分析仪检测HbA1c,对检测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和配对t检验.结果 用末梢血与静脉血检测HbA1c的结果数据经统计学分析有显著相关性(健康组、糖尿病组、全体分别r=0.97、0.98、0.99,均P<0.0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健康组、糖尿病组、全体分别P=-0.77,P=0.72,P=0.75).结论 可以用末梢血检测HbA1c,其结果与静脉血检测HbA1c的结果无明显差异,可作为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静脉血以及末梢血,对其在检测血常规的过程中血细胞分析的准确性以及稳定性进行探讨。方法对于今年以来在我院中体检健康人员或者就诊患者96例,将其随机平均分为两个小组,其中一组通过指尖来采集末梢血,另一组通过静脉采集静脉血。在最初采血的时候、采血10min以及30min对其进行多次检测,观察两个小组血常规检测的结果。结果静脉组血小组在这三次测定中其数值不存在显著的差异(P>0.05),而末梢血小组在30min之后其血小板以及白细胞等的检验值和10min的时候虽然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但是和采血最初阶段的检测结果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静脉血在血常规检测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可重复性高,但是末梢血在血常规检测中会受到时间的影响而导致结果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血气分析中动脉血钾、血钠浓度与静脉血钾、血钠浓度有无差异。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3年住院病人50例,同时抽取股动脉血2ml和肱静脉血3ml,分别用血气分析仪和电解质分析仪检测血钾、血钠浓度。结果动脉全血钾浓度低于静脉血清钾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两者存在线性相关(r=0.95)。动脉血钠浓度与静脉血钠浓度相差不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上现常以静脉血钾、血钠浓度为准,血气分析中的血钾浓度可以通过线性回归方程为临床医生做参考,血钠浓度可直接做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将One Touch Ⅱ血糖仪测定末梢血血糖与传统静脉血以氧化酶法测定血糖进行比较,了解两者之间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使血糖测定方法更为方便、简捷。方法:共选住院患者108例,分为非糖尿病组、糖尿病组,所有患者均以末梢血糖法、静脉血糖法同时采取标本。测定空腹血糖,共取标本108对。结果:非糖尿病组直线相关系数r=0.93936(P=0.0001),糖尿病组直线相关系数r=0.97765(P=0.0001),糖尿病+非糖尿病组直线相关系数r=0.98874(P=0.0001)。直线回归方程:糖尿病组为Y=0.974851X+0.057161;非糖尿病组为:Y=0.98211X+0.040692;糖尿病+非糖尿病组为Y=0.972252X+0.087307。结论:两种方法测试血糖的结果表明,非糖尿病组、糖尿病组静脉血血糖与末梢血血糖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且均为直线正相关,而糖尿病+非糖尿病组的静脉血血糖与末梢血血糖结果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但仍为直线正相关,以上结果均显示末梢血糖略高于静脉血糖,可用以回归方程进行校正。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静脉血与末梢血对血常规检测结果的差异及其临床应用效果,为临床提供指导。方法抽取入住我院的98例受检者(2014年6月至2015年12月)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对98例受检者均实施静脉血血常规检测与末梢血血常规检测,分析比较两种检测方法的血常规检测结果。结果两种检测方法比较可得,组间血红蛋白、红细胞、白细胞以及血小板的结果存在差异,P<0.05;但组间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以及红细胞平均体积的结果不存在差异,P>0.05。结论静脉血血常规检测结果与末梢血血常规检测结果存在较大的差异,为提高检验的准确性,应尽量选择静脉血进行血常规检测。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要求检测乙肝表面抗原(HBsAg)者越来越多.以往作这项检查,均采用静脉穿刺取血,这常致部份患者或婴幼儿因静脉取血困难而停检;有的托儿所也常因静脉取血困难致儿童定期体检难以施行.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对已知静脉血HBsAg阳性的100人、阴性25人,在采静脉血检测HBsAg的同时,采用手指末梢血作了对照检测. 方法是按常规毛细血管手指采血法,准确采取末梢血0.04ml,插入事先备好的内装稀释液0.12ml的小试管(0.8×7.5cm)管底,轻轻吹出血液,并用试管内稀释液洗涤吸管数次,混匀,离心或自然沉淀,然后取其上清液,与静脉血标本,在相同条件下,同时采用反向间接血凝法检测HBsAg.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静脉血与末梢血对血常规结果的影响。方法对70例住院患者同时采集其静脉血和末梢血,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测定血常规结果,所得两组数据经统计学分析,比较静脉血和末梢血的差异。另外,选择14例住院患者抽静脉血42份,10例住院患者采末梢血30份,其中每例患者在两周内均采血3次,对得到的静脉血和末梢血8种参数的变异系数(CV)进行分析,比较其结果差异。结果血液分析仪测定静脉血与末梢血血常规结果显示,两组的白细胞(WBC)、红细胞(RBC)、血色素(HGB)、红细胞压积(HCT)、红细胞平均体积(HCV)、平均血红蛋白量(MCH)、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血小板(PLT)等8个参数结果均没有统计学差异;末梢血中WBC、RBC、HCT、HCV、MCH、MCHC、PLT的CV值均大于静脉血。结论血液分析仪测定血常规时,除少数不易抽取静脉血者,最好用乙二胺四乙酸盐(EDTA—K2)抗凝的静脉血。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乙肝免疫球蛋白在妊娠晚期注射阻断乙型肝炎宫内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对68例HBsAg(+)孕妇,其中有18例HBeAg(+),自孕28周开始每4周肌内注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200IU,分娩后新生儿采脐血5ml,检测乙肝病毒标记物(HBVM)。结果68例新生儿脐血HBsAg阳性者占10.3%,其中HBsAg、HBeAg双阳性者占5.9%。50例仅HBsAg阳性孕妇所生新生儿脐血HBsAg阳性率为4%(2/50),18例HBsAg、HBeAg双阳性孕妇所生新生儿脐血HB-sAg阳性率为27.8%(5/18),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HBsAg(+)孕妇孕晚期注射HBIG,阻断宫内HBV感染的效果显著;HBeAg(+)孕妇宫内感染的危险性较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沭阳县人民医院住院患者乙肝感染情况及检验结果模式.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 1年7月至2013年7月我院住院患者中所有检查乙肝定量患者,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测定乙肝五项,0.2 ng/ml<HBsAg<10 ng/ml及HBsAg和HBsAb同时阳性的检测结果用上海科华乙肝定性试剂复核.结果 共检测11 826例,HBsAg阳性者768人,阳性率6.5%; HBsAg检测结果为0.2~1.0 ng/ml、1.1~10.0 ng/ml、10.1~100.0 ng/ml、100.1~225.0 ng/ml、>225.0 ng/ml的人数分别为10人、27人、86人、119人、526人,阳性比率分别为1.3%、3.5%、11.2%、15.5%、68.6%; HBsAg和HBsAb同时阳性者占1.3%(10/768);HBsAg、HBeAg和HBcAb同时阳性者占15.5%(199/768),HBsAg、HBeAb和HBcAb同时阳性者占62.8%(482/768).结论 本次被调查者的患病率比较高,应依据感染模式做到早预防、降低感染率,提高本地区人群的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黄芪注射液治疗银屑病的机制。方法取患者静脉血分离淋巴细胞培养,设为空白对照组(等量培养液);低浓度(125μg/ml)、中浓度(250μg/ml)、高浓度(500μg/ml)黄芪组;分离正常人淋巴细胞作为正常对照组,应用流式细胞仪测定不同浓度黄芪干预下外周血淋巴细胞CD4/CD8的表达。结果空白对照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空白对照组CD4/CD8比值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处理组间的SNK多重比较,得出空白对照组与低浓度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中、高浓度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中、高浓度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黄芪注射液对外周血淋巴细胞CD4/CD8比值有明显调节作用。黄芪注射液对CD4/CD8比值的影响可能是其治疗银屑病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4.
两种采血方法在血常规检验中的临床应用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两种采血方法在血常规检验中的临床应用结果的差异。方法随机选取参加体检的人员共6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给予末梢血采集,对照组给予静脉血采集,均用SYSMEXXS-800i血液分析仪测定血常规,并进行对比实验。结果两组白细胞、红细胞、红细胞比容、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血红蛋白、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血小板等结果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的采血方法产生的检测结果有很大差异性,应采用静脉血取代末梢血检测血常规。  相似文献   

15.
静脉血与末梢血对血常规结果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静脉血和末梢血血常规的检测结果差异,为血常规标准化操作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方法对我院收治的60例住院患者同时采集静脉血和末梢血,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检测血常规,比较分析静脉血和末梢血的差异;另选择13例住院患者采集静脉血,9例住院患者采集末梢血,每例患者的血样在两周内均采血3次,比较得到静脉血和末梢血8种指标的变异系数(CV值)。结果血液分析仪测定结果显示,两组WBC、RBC、HGB、MCV、MCHC、PLT的数值均有明显差异(P〈0.05),且末梢血各参数的CV值大于静脉血。结论血液分析仪测定血常规时选用用乙二胺四乙酸盐加以抗凝的静脉血为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末梢血与静脉血进行血常规检验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83例常规体检者,分别采集并检测其静脉血和末梢血,比较末梢血和静脉血检验的白细胞计数(WBC)、血小板计数(PLT)、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GB)、红细胞比容(HCT)以及红细胞平均体积(MCV)、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水平。结果末梢血检验的血小板计数、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红细胞比容水平与静脉血检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梢血检验的白细胞计数、红细胞平均体积、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分别为(7.4±1.5)×10^9/L、(91.2±4.8)fl、(30.0±2.4)pg、(329.5±13.3)g/L,均高于静脉血检验的(6.1±0.9)×10^9/L、(87.0±3.1)fl、(29.1±2.6)pg、(337.6±6.1)g/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末梢血和静脉血进行血常规检验时检测结果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临床可在诊断过程中根据患者情况对各指标的精确度要求而使用相应的采血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比较末梢血与静脉血在临床血常规检测中存在的差异。方法选取2013年~2015年在我院进行体检和血常规检测的280例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静脉血组和末梢血组,采集静脉血组患者的静脉血检测,末梢血组患者采集末梢血检测血常规;并对比分析室温条件下两组患者0、1、3、6 h四个时间点的检测差异。结果对比分析两组患者血常规检测结果可以发现,末梢血组的白细胞计数(WBC)、血红蛋白(Hb)、红细胞(RBC)、检测值均高于静脉血组,而血小板(PLT)计数值则低于静脉血组,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间细胞(MXD)百分比含量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室温条件下,四个时间点的检测结果比较发现,与0 h检测结果相比,静脉血组3 h内各项指标之间无显著性差异,而6 h后,PLT计数值显著下降,MXD百分比含量则显著升高P<0.05,其他指标则无显著性变化。结论在血常规检验中,与末梢血相比,采集静脉血进行检测更能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及可重复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低病毒载量HBV-DNA与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e抗原(HBeAg)定量及血清学模式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 运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系统定量检测HBsAg、HBeAg,利用超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实时荧光检测技术检测HBV-DNA。结果 在高浓度与低浓度载量标本中,HBsAg浓度与HBeAg浓度差异有显著性(P<0.001)。在低浓度拷贝水平下,HBsAg浓度与HBeAg浓度呈正相关(P<0.001,rs=0.457),HBsAg,HBeAg定量与HBV-DNA检测结果之间不存在相关性。HBeAg的浓度分布以>0~<1组占的百分数最多,达64.28%,≥100组占的百分数最少,仅为2.68%。不同浓度HBeAg组的HBV-DNA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低浓度DNA拷贝下,以HBsAg、乙肝e抗体(HBeAb)、乙肝核心抗体(HBcAb)阳性模式最为常见,以HBsAg、乙肝表面抗体(HBsAb)、HBeAg、HBcAb阳性模式的DNA中位数值最高,但各模式间HBV-DNA差异无显著(P>0.05)。 结论 在低浓度病毒拷贝下,病毒呈低水平复制;HBsAg、HBeAg与DNA拷贝数无相关关系,呈现独特的血清学模式和特点。  相似文献   

19.
乙肝表面抗原CMIA法定量检测的一种复检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CMIA)法定量检测HBsAg阳性结果的复检必要性,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可靠。方法对CMIA法检测14254例样本中HBsAg阳性的1254例,行胶体金法和ELISA法复检,不符合的样本应用CMIA法重检。结果1254例阳性样本中有259例不符合,进一步复检有68例阴性,不符合率26.3%(68/259),其中浓度在0.05~0.5 IU/ml的不符合率为17.4%(45/259);0.5~5.0 IU/ml的不符合率为5.8%(15/259);>5.0 IU/ml的不符合率为3.1%(8/259)。结论CMIA法定量检测HBsAg有必要进行复检,对<5.0 IU/ml的样本尽量用CMIA法重检;>5.0 IU/ml的样本用胶体金法配合CMIA法复检,是较理想的复检模式。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比较静脉血和末梢血对血常规检测结果的差异,总结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8月至2011年8月220例进行血常规检测的受检者,分别采取其静脉血和末梢血标本,观察比较两组血常规检测的结果。结果静脉血和末梢血标本在血常规检测项目中,Hb、WBC、Hct、PLT、RBC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全自动血细胞计数仪检测血常规的项目,选用静脉血检测结果更为理想,能够更好保证血细胞检测的准确性和重复性,为临床提供更为可靠、科学的数据,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