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潘庆珍 《中外医疗》2012,31(13):141-141
目的分析血液检验标本出现误差的原因,以传证血液检验结果的质量,为临床治疗工作提供可靠依据。方法以我院2010年1-6月份血液检验科的50份存在误差的血液检验标本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地分析误差形成之因,并制定相应的解决对策。结果50份存在误差的血液检验标本形成之因包括:(1)患者因素占50%(25/50);(2)标本采集因素16%(8/50);(3)标本送检因素占24%(12/50);(4)标本检验因素占10%(5/50)。结论在检验血液标本的过程中,导致误差的原因较多,所以应规范检验科各项工作的操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临床检验标本采集的影响因素并分析其相应措施。方法选取2010年3月-2012年3月我院的检验分析误差案90例以供研究,统计选取样本在采集前、采集中、采集后三个过程的失误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结果.采集前的失误率(68.89%)显著高于采集中(16.67%)和采集后(14.4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临床检验标本采集的主要因素为标本采集前因素、采样的合理操作及采样后的储存和运送。结论临床检验标本采集误差的发生原因复杂,在采集前、采集中、采集后三个过程分别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像,护理人员应主要针对该三方面严加监控、规范操作,以确保标本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临床血液常规检验标本的不合格现象进行分析。方法:随机选择医院检验科2013年1月~2013年8月的500例临床血液常规检验标本,作为对照组,统计不合格检验标本比率,对不合格原因展开分析,提出相应的优化对策;再随机选择检验科2014年1月~2014年8月500例临床血液常规检验标本,作为观察组,均加强血液标本检验管理;回顾性分析与比较两个阶段血液标本不合格发生率。结果:对照组共有36例(7.20%)血液检验标本不合格,不合格原因主要为标本采集量不足或过多、溶血、凝块、采集时间不恰当等。观察组针对血液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给予相应的优化与加强措施,观察组共4例(0.08%)血液检验标本不合格;观察组临床血液常规检验标本不合格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采集临床血液常规检验标本时,必须要规范操作流程,严格按照标准流程采集、检验,才能保证血常规检验的准确性,为临床诊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生化检验血液标本的来源是整个分析过程的先决条件和保证,它是指从病人准备抽取标本到送至检验科的过程是否延长。有人统计约占整个分析过程的57.3%,而不适当的标本采集,往往是导致结果误差的主要因素。生化检验约90%以上是血液标本,血液标本大多由临床护士采集,因标本采集不属临床治疗,由于不了解标本采集前的要求,造成血生化  相似文献   

5.
李海林  刘国忠 《当代医学》2014,(32):149-150
目的探讨血液检验标本不合格的原因。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3年6月在吉安市中心人民医院接受检验的60例送检血液不合格标本作为研究对象,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血液标本不合格的原因主要有采集量不足或过多(38.3%)、采集时间不当(233%)、抗凝标本出现凝块(167%)、标本溶血(8.3%)、其他(133%)。结论在血液标本的采集操作中,需谨慎对待和控制每个操作环节,才可有效保证送检标本的质量,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对血液标本分析前的所有注意事项分析,减少血液检验结果的误差,正确规范保证血液质量,为提供准确的化验结果给临床诊断和判断预后提供重要依据.方法 对血液标本分析前病人的准备工作、采血部位、分析前标本状态、标本放置及送检时间多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通过分析发现标本分析前各种因素对检验结果有重要影响.结论 为了提高检验结果准确性,应严格规范保证血液标本分析前质量.  相似文献   

7.
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FIT)、纤维蛋白原定量(FIB)、凝血酶时间(TT)是目前实验室常用的检测凝血系统是否存在缺陷的首选试验,但其检验前质量控制易被忽视,有文献报道,实验前误差占70%,即使最好的仪器设备也难以弥补标本采集过程中的误差和错误,合格的标本是保证血液检验质量的先决条件。笔者检测了60例溶血标本FIB,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朱江丽 《大家健康》2014,(8):243-243
目的:对血液检验标本出现误差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加以解决。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6月至2013年12月期间,经检验科做出明确标记存在误差的50例血液标本的情况。结果:造成血液检验标本出现误差的因素很多,其中居于首位的因素为送检因素,19例(38%),占第二位的因素为采集量不符合检验要求,13例(26%),第三位的是标本溶血,11例(22%),因检验因素引起的误差为4例(8%),因患者因素引起误差的为3例(占6%)。结论:导致血液检验标本出现误差的原因存在多样性,为了降低血液检验标本出现误差的机率,必须加强标本的采集、存放、检验等整个过程的质量控制,增强各环节操作者的业务能力和责任心。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影响静脉采血检验结果准确性的相关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控制措施。方法:收集我院2011年5月至2012年1月期间门诊及住院患者的静脉血液标本1400份,及2012年2月至11月期间采取控制措施后收集的静脉血液标本1600份进行分析,并对比实施控制措施前后血液不合格标本的发生情况。结果:采取控制措施前收集的1400份静脉血液标本中有45份(3.21%)不合格的血液标本,采取控制措施后收集的1600份静脉血液标本中有11份(0.69%)不合格的血液标本,两者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探讨并分析影响静脉采血检验结果的相关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控制对策,可以确保送检标本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并能大大提高血液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液标本临床检验不合格原因和相应优化对策。方法对重庆市永州区中医院2012年1~6月收集的4658份血液标本质量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本组4658份血液标本中,不合格标本有256份,占5.5%;血液标本不合格常见原因有样本量少(27.7%)、抗凝不全(20.3%)、溶血(12.9%)、凝血(11.3%),还有容器不当(6.6%)、输液同侧采集(6.3%)、送检不及时(6.3%)、受检者准备不足(5.1%)、标签不当(3.1%)、标本污染(0.4%)。标本血液比例不当,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r)测定值显著增加,凝血酶时间(’丌)、纤维蛋白原(Fib)测定值偏低;标本溶血后生化检测指标总胆红素(TBIL)显著降低,间接胆红素(DBIL)、血糖(GLU)测定值偏低,谷草转氨酶(AST)、钾浓度(1(+)测定值偏高;标本有凝块致血小板(PLT)测定值显著降低,血红蛋白(Hb)、红细胞(RBC)测定值偏低,白细胞(WBC)测定值偏高(P〈0.05)。结论为保证临床检验标本准确性,科室需建立完善质量控制体系,同时提升相关工作人员的责任感、职业道德、专业技能等,最大限度降低样本不合格风险性,提高临床检验准确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临床医学检验质量控制措施,以为提高临床医学检验的准确性,使临床医学检验为更好地服务于临床、患者奠定良好的基础。方法回顾性分析随机选取的100份血液标本,对血液标本检验质量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对临床医学质量控制管理措施进行分析。结果诸多因素对血液标本质量造成影响,100份血液标本中发生结果误差的共28份,所占比例为28.0%。检验前、中、后均有对血液标本检验质量造成影响的因素,如血液标本采集时未做到一针见血,血液标本的采集血管和输血血管未分开,血液标本采集前患者未空腹或者服用过禁忌药物,血液标本采集后未及时送检或未合理规范留置,血液标本检验时和检验后质量控制不过关等。结论要进一步强化临床医学检验质量控制力度,保证检验质量和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以保证临床医学检验为临床提供可靠有效的信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液检验中血液标本误差产生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选取我院血液检验过程中,存在误差的100份血液标本作为研究对象,对产生血液标本误差的原因进行分析,同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结果血液检验标本发生误差的原因中,送检不当37例(37%),患者自身原因24例(24%),标本采集原因22例(22%),检测原因17例(17%)。结论血液检验标本产生误差的主要原因是送检及患者自身原因,因此,应该加强对血液标本采集人员的培训,详细对患者宣教,将标本误差控制在最低限度,提高血液检验结果准确度,从而为临床疾病的诊断提供可靠准确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分析血液生化检测各阶段质控影响因素。方法:对我院80例进行血液生化检测的患者进行临床资料分析,对血液生化检测骨各阶段的质控影响因素进行探讨。将数据带入spss17.0进行统计学分析,从而找出血液生化检测各阶段质控影响因素。结果:影响血液生化检测各阶段质控的因素中,年龄差异(52.50%)远高于标本采集处理(37.50%)、检测仪器(31.25%)、性别(26.25%)、药物相互作用(25.00%)、使用试剂的不同(12.50%)和网络管理程序(12.50%),受检者经过严格管理后,准确率(93.75%)明显高于管理前结果准确率(62.50%),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结论:明确血液生化检测各阶段质控的影响因素,可有效提高血液生化检测分析前,中,后阶段质量,以及提高血液生化生化检测结果的准确率,降低误差发生率,为临床治疗血液方面疾病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建议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4.
正确采集血液标本,减少检验分析前误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各类标本的采集是临床护士的一项基本功,检验标本采集的是否规范直接关系到检验标本数据的准确性,对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有着重要的意义。据统计,国内外临床检验中误差分析显示,检验分析前误差占实验室总误差的50%~80%。分析前误差是指标本采集、保存及运输过程中导致的分析误差。不规范的采集、储存和运送标本,是导致标本检验结果失真的最主要原因之一,严重干扰临床医生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甚至可造成错诊和误诊,不但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同时又浪费了卫生资源。为了减少分析前误差,必须保证送检的标本符合分析要求。为此,护士在临床工作中应确保检验标本的正确采集,避免和减少不合格标本的数量。  相似文献   

15.
临床化学检验质量控制始终贯穿于分析前、分析中和分析后等环节[1],尤其生化检验室前质控是整个分析过程的先决条件和保证.标本误差系指被检标本在取送及保存过程中引入的误差,这类误差在标本正式检验之前即已存在.就影响血液生化检验质量的标本误差因素结合临床的具体情况,做以下分析.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分析血液检验标本误差的原因分析及预防策略。方法选取血液检验科发现误差的70份血液检验标本作为研究对象,统计分析误差原因并将结果反馈到相应科室,与科室医护人员共同分析结果并提出相应对策。结果血液标本误差原因主要包括检测原因、采集原因、送检原因和患者自身原因等,其中送检时间过长、血液量过少、患者抽血前没有禁食、采集后没有及时检测所占比例较大。70例标本中,由于各种原因43份发生溶血,将发生溶血的标本与43份正常血液标本进行对比,结果发现溶血标本的ALT、AST显著高于正常标本,而r-GT显著低于正常标本,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各科医护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应予以足够重视,尽量避免各种可能导致血液检验标本发生质量变化的操作,也要及时嘱咐、提醒患者在采血前严格遵循各项注意事项,才能有效保证标本质量的合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液检验标本误差的影响因素,进一步提高血液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3月~2012年3月血液检验科血液标本20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出现40例血液检验误差标本,相关资料完整,对其误差形成的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提出改进意见。结果:通过患者准备、标本采集、标本送检等,是血液检验标本误差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加强检验前、检验中的质量因素控制,对常见的质量影响因素进行针对性预防,是减少血液检验标本误差,提高检验结果准确性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液检验标本误差的影响因素,进一步提高血液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3月~2012年3月血液检验科血液标本20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出现40例血液检验误差标本,相关资料完整,对其误差形成的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提出改进意见。结果:通过患者准备、标本采集、标本送检等,是血液检验标本误差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加强检验前、检验中的质量因素控制,对常见的质量影响因素进行针对性预防,是减少血液检验标本误差,提高检验结果准确性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9.
李云英 《当代医学》2013,(28):39-40
目的探讨凝血检验过程中对检验结果的影响因素,并提出凝血检验标准化的对策,以不断提高凝血检验工作的质量与水平。方法选取2008年9月-2012年9月门诊及住院患者的血液标本200例为研究对象,分析影响凝血检验标准的各项因素,作出统计分析。结果住院患者175例,标本合格率为8800%(154/175);门诊患者25例,合格率为92.00%(23/25)。不合格标本有23例,标本量偏少的18例为78.26%,标本量偏多4例为17.39%,1例标本(占4.35%)有凝块出现;检验结果可疑的38例标本(1900%)进行调查回访,有18例患者正值吃药时采集血液标本占4737%;5例患者抽血时出现不顺利占1316%;2例标本放置的时间比较长占526%;1j例患者均未发现有其他影响因素的存在占3421%。不同仪器检测:PT检验值CA7000为(12.23±067)8,C2000-4为(1354±0.77)9,数据比较t=3.056,P〈001{APTT检验值CA7000为(3j46±341)8,G2000-4为(30.64±3.25)s,数据比较t=-5598。结论提出相关建议对凝血检验标准化及规范化,利于提高凝血检验的准确率及科学性。  相似文献   

20.
段芳赛 《基层医学论坛》2013,(32):4286-4287
目的探讨血液检验标本采集的不舍格因素。方法对2012年3月-6月19868例次血液标本中不舍格标本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血液标本总的合格率为99.33%,门诊合格率为99.03%,住院合格率为99.56%。因采集标本不合格占52.6%,主要问题依次为采血量不足、溶血、标本送检不及时、采血时间不对。结论加强检验前阶段的质量控制是保证检验结果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