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九味羌活汤方由羌活、防风、苍术、细辛、川芎、白芷、生地黄、黄芩、甘草组成,出自张元素《此事难知》,主治外感风寒湿邪,兼有里热证,证见恶寒发热、肌表无汗、头痛项强、肢体酸楚疼痛、口苦微渴、舌苔白或微黄、脉浮。方中羌活辛苦温,入太阳经,散表寒、袪风寒、利关节、止痹痛,为本方之君药。防风辛甘性温,长于祛风除湿、散寒止痛,为风药中之润剂;苍术辛苦温燥,功可发汗祛湿;两药相合,  相似文献   

2.
张保国  刘庆芳 《中成药》2007,29(10):1498-1500
九味羌活汤方出自张洁古《此事难知》,又名冲和汤。由羌活、苍术、防风、细辛、川芎、白芷、生地黄、黄芩、甘草九味药物组成。功能发汗祛湿,兼清里热,为外感风寒湿邪所致疾病常用方剂。特别对于风寒外束,寒重热轻无汗,取效甚捷。近年来该方的药效学及临床运用有明显的研究成果。1药效学研究1.1解热作用邱赛红等[1]用7%酵母混悬液按3 mL/kg给大鼠皮下注射,造成大鼠体温升高模型,然后分别给九味羌活袋泡剂10、5 g/kg、九味羌活丸10 g/kg灌胃,给药1 h后就降温至注射酵母前的水平。许俊杰[2]采用五联疫苗或酵母所致家兔发热动物模型,将九味羌…  相似文献   

3.
羌活的药理作用及临床新用概述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羌活为伞形科植物羌活及宽叶羌活的干燥根、茎,其性味辛温微苦,具有解表散寒、祛风、除湿、止痛之功效,民间常用于治疗外感风寒、风湿痹痛、跌打损伤等病症.现将其药理作用研究及临床新用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张艳艳  姜萍 《河南中医》2014,(7):1211-1212
张仲景认为痹证的病因是外感、内伤,即感受风寒湿邪为发病的外在因素,正气不足为发病的内在因素,治疗的关键在于辨证论治。其治疗痹证的方法有:祛风解表、透邪于外法;散寒除湿、通经活络法;清热燥湿、化痰逐瘀法;调和营卫、宣痹通阳法;补血荣筋、扶正祛邪法。  相似文献   

5.
倪诚 《中医杂志》2004,45(2):147-149
3 变通解表 3.1 解毒清热:适应证候为表寒里热证.由于表寒里热病机不尽相同,因此临证当分辨之,如表寒较重兼郁热烦躁,治宜峻发其汗,兼清热除烦,代表方如大青龙汤;表寒郁热轻证,治宜微发其汗,兼清郁热,代表方如桂枝二越婢一汤;风寒挟湿兼有里热者,治宜发汗祛湿,兼清里热,代表方如九味羌活汤;太阳经表寒未解,入里化热,初传阳明经,形成二阳经络同病甚或三阳经络同病者,治当辛凉解肌,兼清里热,代表方如柴葛解肌汤.  相似文献   

6.
头痛一、外感头痛方1.九味羌活汤、羌活胜湿汤、败毒散,均治外感风寒湿之头痛。九味羌活汤兼清里热,适用于外感风寒湿头痛项强,兼见口苦而渴者;羌活胜湿汤祛风止痛力强,适用于风寒湿在表之头痛如裹者;败毒散又能扶助正气,适用于虚人外感风寒湿之头痛项强者。  相似文献   

7.
<正> 5.外感风寒湿邪证 (1)风寒湿邪束表型:[临床表现]主症:恶寒,发热,寒多热少,头痛,无汗,肢体酸痛。从症:口苦微渴。 [分析]本证与一般表证基本相同,鉴别点在于肢体酸痛一症,此为湿郁体表之故。口苦微渴,说明兼有里热,但较轻。 [治法]解表除湿。 [方药]方取九味羌活汤(《此事难  相似文献   

8.
1、解表剂中有辛温解表、辛凉解表、滋阴(养血)解表、助阳(益气)解表、理气解表、化饮解表、透疹解表等,试述其主要方剂及其功用。辛温解表的主要方剂有:麻黄汤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大青龙汤发汗解表,清热除烦;九味羌活汤发汗祛湿,兼清里热;桂枝汤  相似文献   

9.
九味羌活汤出自元代王好古的<此事难知·易老解利法>.方中羌活辛苦温,散表寒,祛风湿,利关节,止痹痛,为治疗风寒湿邪在表的要药,故以之为君药;  相似文献   

10.
加减“九味羌活汤”治疗急性荨麻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九味羌活汤”出自元代王好古《此事难知》,用以主治外感风、寒、湿邪,内有蕴热。我们应用此汤加减治疗急性荨麻疹152例,获得较好的疗效。方药组成、主治和服法:羌活10克,防风6克,炒苍术6克,北细辛1.5克,川芎6克,白芷6克,生地黄10克,炒黄芩6克,甘草6克,生姜2片,葱白头3枚。水煎服,每日1剂。儿童用量酌减。本方对风寒型、风热型伴湿邪之荨麻疹皆有效。随症加减:无寒热,去生姜、葱白头;风热,去北细辛;因  相似文献   

11.
6.细辛:长于散寒,兼温肺。阳虚外感主配麻黄、附子(麻黄附子细辛汤),风寒头痛多配羌活,寒饮咳喘主配干姜、半夏。7.生姜:长于发汗,兼温中止呕。风寒表证辅配于辛温解表药之中;胃寒呕吐主配半夏(小半夏汤)。麻黄、桂枝同能发汗解表,主治外感风寒。但前者发汗力强,宜用于表实证。兼平  相似文献   

12.
正九味羌活汤首载于元代王好古的《此事难知》中,一般认为该方为解表而设,现代方剂学教材中认为其主治外感风寒湿邪、内有蕴热证,以发汗祛湿、兼清里热为主要功用[1]。陈潮祖老先生在《中医治法与方剂》中则提到该方主治外感风寒湿邪、恶寒发热、肌表无汗、头痛项强、肢体酸楚疼痛、口苦微渴[2]。本文从王氏原书出发,辨析"解利"之含义,查考张仲景之《伤寒论》,寻找九味羌活汤解利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九味羌活汤出自于张元素的《此事难知》。近年来九味羌活汤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科,对于证属外感风寒湿邪,兼有里热的患者常可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本文就三例临床医案对其在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周围性面瘫及荨麻疹的应用加以介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痹证的中医治法及常用治痹中药的功效与运用比较。方法:①总结前人对痹证病因与治法的论述;②选择常用治痹中药32味,按祛风止痛、散寒止痛、胜湿止痛、舒经通络、养血活血、益肝柔筋、健脾补肾和补火助阳等不同功效分成12组进行比较。结果:治风痹以祛风为主,兼以散寒除湿。佐以养血活血;治寒痹以散寒为主,兼以疏风燥湿,佐以补火助阳;治湿痹以除湿为主,兼以祛风散寒,佐以健脾益气;治顽痹在祛风散寒除湿的基础上参以活血祛瘀,补肝益肾。结论:中医药治疗痹证颇具优势。  相似文献   

15.
九味羌活丸与袋泡剂药理作用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九味羌活丸由羌活、防风、细辛、苍术等药物组成,功能解表除湿,为四时感冒风寒湿邪的常用方剂[1]。其水泛丸在各版中国药典中均有收载。因水泛丸的生物利用度低,服药体积大,欲将其改变为袋泡剂。为了解新剂型的药理作用,本文对九味羌活丸与袋泡剂的药理作用进行了...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湿邪的来源、特点及其所致皮肤病的特点着手,探讨祛湿法在皮肤病中的应用。表现有典型的湿邪病症的皮肤病,从病因病机上辨别湿邪的来源,采用散寒除湿、祛风燥湿、清热利湿、健脾除湿的方法辨证治疗,能够缩短病程,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7.
<正> 九味羌活汤出自《此事难知》引张元素方,本方具有发汗祛湿,兼清里热的功效。主治外感风寒湿邪而内有蕴热者。我们在临床中以辨证为主,灵活运用取得了较好疗效,现介绍如下。 1 眼睑下垂 某男,35岁,矿工。自半年前感觉右眼上睑下垂,确诊为:重症肌无力,初用新斯的明治疗症状好转。后又逐渐加重,再用新斯的明治疗无效。刻诊:眼球上动良好,视力:左眼1.0,右眼0.8。右上睑下垂,局部有紧缩感,项背部及右肩部肌肉拘急不适按之疼痛,时恶风寒,口微苦,不渴,舌质红,苔薄白,脉沉弦,证属外感风寒湿邪,壅闭经络,渐趋化热。治当疏散风寒,祛湿通络兼清郁热。以九味羌活汤加味:羌活、防风、苍术各12g,白芷、川芎、全蝎各  相似文献   

18.
九味羌活汤又名“羌活冲和汤”,方自张元素,主治四时感冒而出现恶寒壮热、头痛身强、项痛脊痛、呕吐口渴、无汗等症状其功效为辛温发汗、散寒除湿,因而笔者临床用治外感则凡见恶寒头痛、周身酸楚、鼻塞喷嚏、发热或热不甚者效果甚佳,一、二剂即获显效,此当于风寒或夹湿之证最宜  相似文献   

19.
消风散出自明·陈实功的《外科正宗》,由当归、生地、防风、蝉蜕、知母、苦参、胡麻仁、荆芥、苍术、牛蒡子、石膏、甘草、木通等药物组成.全方以祛风为主,荆芥、防风、牛蒡子、蝉蜕疏风散邪,共为君药;苍术祛风燥湿,苦参清热燥湿,木通渗利湿热,石膏、知母清热泻火,共为臣药;当归、生地、胡麻仁养血活血,共为佐药.以此使风邪得散、湿热得清、血脉调和.临床上历代医家主要使用本方治疗皮外科疾病,导师在继承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将其治疗妊娠期疾病,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九味羌活丸出自《此事难知》,药物组成有:羌活、苍术、防风、细辛、川芎、白芷、生地、黄芩、甘草(另加生姜、葱白)。其功效是:发汗祛湿,兼清里热。主治:外感风寒湿邪。症见恶寒发热,头痛无汗,肢体痠痛,口苦微渴,苔白而滑,脉浮紧等。临床应用:治疗四时感冒风寒湿邪的常用成药。并对流感、风湿性关节炎有恶寒发热、头痛无汗、肢体痠楚疼痛、口苦微渴等见症者,有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