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血液透析是目前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主要治疗措施之一,建立良好的血管通路是长期维持性血液透析得以顺利实施的首要条件。动静脉内瘘是通过手术将动脉与临近的静脉在皮下吻合,术后该静脉逐渐扩张、肥厚(静脉动脉化),穿刺得到足够的血流量,成为血液透析患者建立体外循环的永久性血液循环通路。动静脉内瘘是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所以保护好动静脉内瘘尽量避免穿刺时异常情况的发生至关重要。由于血液透析患者隔日或每周透析2次,以门诊走透治疗为  相似文献   

2.
血管通路是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1],是保证血液透析患者有效进行血液透析的重要前提之一.自体动静脉内瘘是血液透析患者最常用、最重要的血管通路,经典部位为前臂桡动脉-头静脉途径.2004年1月-2007年4月,我院对多次前臂动静脉内瘘功能不良或前臂血管无法利用的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选择非经典部位建立动静脉内瘘11例.经加强护理,保证了透析治疗的顺利进行,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血管通路是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是保证血液透析患者有效进行血液透析的重要前提之一。白体动静脉内瘘是血液透析患者最常用、最重要的血管通路,经典部位为前臂桡动脉-头静脉途径。2004年1月-2007年4月,我院对多次前臂动静脉内瘘功能不良或前臂血管无法利用的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选择非经典部位建立动静脉内瘘11例。经加强护理,保证了透析治疗的顺利进行,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血液透析是目前治疗终末期肾病的有效方法之一, 建立和维持一个有效的血管通路是血液净化顺利进行的前提.多项研究指南均认为自体动静脉内瘘是透析患者的第一选择.本组总结我院70例头静脉和桡动脉内瘘手术患者,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比较术前、术后头静脉、桡动脉内径及血流量,旨在了解术前超声在选择适宜的吻合动静脉,评价动静脉内瘘血流情况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梁碧燕 《全科护理》2011,(15):1366-1367
血液透析是肾脏功能衰竭者的主要替代疗法之一,建立一条有效的血管通路是血液透析顺利进行的前提[1]。护士应注意保护好血液透析病人的静脉血管,特别是上肢的静脉血管,当预期血液透析治疗超过3个月时应该建议病人制作动静脉内瘘,新的动静脉内瘘在穿刺前的成熟至少为1个月,最好为3个月或4个月,在新的内瘘成熟之前,未建立血管通路前出现各种危  相似文献   

6.
正维持性血液透析是维持终末期肾脏病患者生命的一种有效治疗手段,而血管通路则是患者的生命通道[1]。随着临床研究的深入,目前认为自体动静脉内瘘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的首选,具有寿命长、并发症少等优点[2]。早期失用是自体动静脉内瘘术后较为常见的情况,发生率5%~24%[3],导致内瘘早期失用的主要原因在于内瘘尚未成熟,直接影响到内瘘的使用寿命[4]。本研究对部分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  相似文献   

7.
<正>建立有效的血管通路、保持血液透析通路的通畅是保证患者安全、有效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的重要前提,虽然自体动静脉内瘘是公认的血液透析患者首选血管通路,但对于自身血管条件差、动静脉内瘘尚未成熟的患者,中心静脉置管仍为血液透析患者的重要通路之一,据DOPPs 4研究报道,美国血液透析患者中约25%患者使用长期留置导管作为透析通路。长期留置导管存在2大问题:导管血栓形成及感染。血栓形成是长期留置导管常见的并发症,主  相似文献   

8.
盛娟娟  李梅  俞丽芳  毛丽华   《护理与康复》2016,15(11):1099-1100
正血液透析是治疗尿毒症的常用手段,可以有效维持尿毒症患者的生命。患者在接受血液透析治疗前必须先建立一条血管通路,自体动静脉内瘘成形术是目前临床上应用最广的一种安全、可长期使用的永久性血管通路。通常选择患者的腕部桡动脉与头静脉吻合[1]。目前大部分动静脉内瘘手术在肉眼下操作,术后常会出现血栓、血管狭窄、心力衰竭、窃血综合征等并发症,这些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正>维持性血液透析是肾功能衰竭患者主要肾脏替代治疗方法之一,建立一条有效的血管通路是维持性血液透析顺利进行的前提[1]。90%的中国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采用动静脉内瘘作为血管通路[2]。因此,动静脉内瘘的穿刺是每个血液净化专科护士必须掌握的护理技能之一[3]。为减少动静脉内瘘血管并发症、延长使用寿命、减轻患者的痛苦并达到有效的治疗效果,近年来护理同仁对动静脉内瘘穿刺方法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本文将动静脉内瘘穿刺技术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血液透析是肾衰竭晚期尿毒症维持患者生命的最有效的方法。自体动静脉内瘘(AVF)是目前维持性血液透析时最常用的血管通路,是提高血透质量,改善临床症状的关键。AVF是指通过显微外科手术在皮下吻合建立的一条血管通道,术后静脉逐渐动脉化,可以满足血液透析中需要的足够的血流量。需要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最主要的通路是桡动脉-头静脉吻合内瘘。  相似文献   

11.
尿毒症患者动静脉内瘘形成术后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液透析 (HD)是尿毒症患者主要的替代疗法之一 ,因而永久性血管通路即动静脉内瘘是维持性血液透析 (MHD)患者的必由之路 ,是尿毒症患者得以有效透析而长期存活的基本条件。动静脉内瘘形成术后的护理显得尤为重要 ,细心护理、正确使用内瘘的同时 ,本身可以延长内瘘的使用寿命 ,从而延长透析患者的生命 ,故有动静脉内瘘是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之说[1 ] 。我院自 1 995年 6月开展血液透析以来 ,总计开展动静脉内瘘形成术 1 52人次 ,无一例发生内瘘血栓形成或感染 ,达到了充足的血流量 ,保证了血液透析的顺利进行。总结如下。一、临床资…  相似文献   

12.
血液透析用血管通路的临床应用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血管通路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一个功能良好的血管通路对于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存有重要意义,自体动静脉内瘘、移植动静脉内瘘、中心静脉导管是目前临床常用的3种血管通路类型。  相似文献   

13.
正建立一条有效的血管通路是保证肾脏患者能够顺利进行血液透析的重要前提条件~[1],目前常用的建立血管通路的方法有动静脉内瘘吻合术、深静脉置管术、直接穿刺等~[2],其中动静脉内瘘是目前临床上最为常用的方法~[3]。但在临床实践中,由于血液透析患者多次自体动静脉内瘘术后血管条件变差,或是患者年龄增长、肥胖及其他疾病(例如糖尿病、血管疾病等)使得自体表浅静脉处于较差的状态,所以,动静脉内瘘建立的难度增大,而人工血管的使用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难题  相似文献   

14.
徐玉玲 《全科护理》2011,(17):1543-1544
血管通路是血液透析病人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虽然自体动静脉内瘘是其首选的血管通路,但血管条件差,无法建立内瘘或等待内瘘成熟期的病人,中心静脉留置导管建立血管通路广泛应用于血液透析治疗。感染是中心静脉留置导管最常见的并发症,可导致血液透析病人住院率增高和住院时间增加,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和长期生存率。现对我院用中心静脉导管术进行  相似文献   

15.
<正>血管通路是血液净化治疗患者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虽然自体动静脉内瘘是其首选的血管通路,但血管条件差,无法建立内瘘或等待内瘘成熟期的患者,中心静脉留置导管建立血管通路广泛应用于血液透析治疗。我们在对置管处换药时局部应用盐  相似文献   

16.
1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56岁,入院诊断为慢性肾脏病5期、肾性贫血、双前臂动静脉内瘘术后闭塞。患者6年前开始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曾多次行双前臂动静脉内瘘手术及中心静脉插管手术,1年前在我科行左前臂贵要静脉一桡动脉J型转位术,术后2月拔除股静脉长期导管应用内瘘透析。入院前3日,发现患者内瘘闭塞,患者拒绝取栓治疗,为建立血液透析通路入院。  相似文献   

17.
行动静脉造瘘术的护理需求调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稳定、可靠的血管通路是患者进行血液透析的基本保证。1966年Brescria等开创了皮下动静脉吻合内瘘技术,使血液透析可以顺利地进行。大量临床实践证实,动静脉内瘘是一种安全而简便的永久性血管通路。目前国内外关于动静脉内瘘的护理,主要集中在术前准备、术后内瘘护理、内瘘的使  相似文献   

18.
正血液透析血管通路是尿毒症患者的"生命线",决定着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存状态和生活质量。目前常采用桡动脉-头静脉吻合建立透析通路,但是对于术后动静脉内瘘失功,多次手术导致头静脉过短、头静脉过细等患者,血管资源不足往往让医生感到棘手。我们在2010年2月~2015年2月对17例肾衰竭患者选择大隐静脉移植行前臂的动静脉内瘘人工成型术,术后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  相似文献   

19.
<正>自体动静脉内瘘是终末期肾病患者首选的血管通路,其中上肢自体内瘘是血液透析患者最常用的血管通路[1]。伴随上肢自体血管资源耗竭以及中心静脉病变,下肢血管通路的建立也逐渐增加,但下肢人工血管通路其感染及血栓的风险较高[2]。利用下肢踝部血管建立自体动静脉内瘘的方法则很少作为血液透析患者的血管通路选择[3]。本研究对4例上肢血管资源耗竭的血液透析患者建立踝部自体动静脉内瘘术,并成功穿刺使用,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崔立文  徐金升 《临床荟萃》2011,26(7):608-610
自体动静脉内瘘是终末期肾脏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赖以生存的血管通路之一,优先于人工血管通路及中心静脉置管。内瘘血栓形成是内瘘失功的主要原因,血栓形成不仅影响患者的透析质量,而且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