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早期康复干预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影响。 方法共选取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康复组及对照组。2组患者均给予急性期常规治疗,包括抗血小板聚集、改善微循环、神经营养剂以及并发症对症处理等;康复组患者于生命体征稳定后介入系统康复训练。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3,7,14 d时检测各组患者血清NSE含量,同时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对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进行评分,并比较各组间差异。 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血清NSE水平及NIHSS评分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rt;0.05);治疗后2组患者病情均较治疗前有一定程度好转,并且以康复组的改善幅度相对较显著,如康复组治疗7 d时血清NSE水平及治疗14 d时NIHSS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早期康复干预有助于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NSE含量,减轻脑损伤程度,进而促进患者受损神经功能康复,这可能也是早期康复干预促进急性脑梗死患者功能恢复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被认为是神经元损伤的特异标志.检测了45例急性脑梗死(ACI)患者发病3 d内以及5、7、10、14 d血清NSE的含量,观察其与病情严重程度、发展及预后的关系,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被认为是神经元损伤的特异标志。检测了45例急性脑梗死(ACI)患者发病3d内以及5、7、10、14d血清NSE的含量,观察其与病情严重程度、发展及预后的关系,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肖粉玲  闫圣菊 《临床荟萃》2001,16(14):654-654
对 5 0例急性脑梗死 (ACL)患者 ,采用放射免疫测定法 ,监测其血清、脑脊液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NSE) ,观察其含量变化及与临床症状康复的关系。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随机选择符合 1991年脑梗死 (修订稿 )诊断标准 ,并经CT证实的ACL患者 5 0例 ,其中男 2 9例 ,女 2 1例 ,年龄46~ 62岁 ,平均 (5 4± 8)岁 ;入院时发病均在 2 4小时内 ,其中左基底节梗死 2 4例 ,右基底节 2 5例 ,1例左侧大面积脑梗死 (颞、顶、额均有梗死灶 )。对照组 2 7例 ,为同期住院非神经系统疾病患者 ,年龄、性别与病例组相近 ,其中男 15例、女 12例 …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炎症因子和脂联素水平的影响。方法 7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案进行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阿托伐他汀方案进行治疗。比较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前后HDL、TG、TC等血脂水平指标变化及hs-CRP、IL-6、IL-8等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和血清抵抗素、脂联素变化。结果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的TG、TC等血脂指标水平、IL-8等血清炎性因子水平以及脂联素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改善,且研究组患者的血脂水平、血清炎性因子水平以及脂联素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可以显著降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炎症水平,提高脂联素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观察电针对急性期脑梗死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含量及神经功能缺损的影响,探讨电针对脑梗死的治疗作用和治疗时间窗。方法选择发病3d内的急性期脑梗死患者3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药物治疗)和电针组(常规药物治疗加电针治疗2周),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对患者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NSE含量及NIHSS评分的变化。结果治疗前,2组血清NSE含量及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电针组NSE含量及NIHS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电针组NSE含量及NIHSS评分间存在显著相关性(r=0.781,P<0.01)。结论电针能够促进受损神经元的修复及神经功能缺损的恢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急性期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NSE)的动态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临床确诊的脑梗死患者 75例 ,测量并计算其脑梗死体积 ,采集其发病后不同时间的静脉血 ,凝固后立即 3 0 0 0r/s离心 1 5min ,取血清 ,置 - 80℃保存 ,共 2 4 8份标本 ;对照组为同年龄组健康成人 ,共 30例 ,采集标本 30份。采用NSE酶联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清中NSE浓度。数据用均数±标准差表示 ,各组间比较用方差分析和t检验及相关分析法。结果 ①脑梗死组和对照组NSE浓度分别为 (7 2 5± 2 1 4 )ng/mL和 (3 97± 1 1 2 )ng/mL ,具有显著差异 (P <0 0 1 ) ;②血清NSE浓度与脑梗死体积呈正相关 ,梗死体积越大 ,NSE值越高 ,各组间比较 ,均P <0 0 5 ;③脑梗死后NSE呈现动态变化 ,发病 4h内变化不明显 ,6h后开始升高 ,2 4h后明显升高 ,2d时达高峰 ,并可持续到第 5~ 7天 ,1 4d时基本恢复到正常水平 ;④血糖水平与NSE之间有一定相关性 ,血糖水平高者 ,其NSE值亦高。⑤血清NSE水平与脑梗死患者的预后相关 ,NSE高的患者 ,其 2周时的预后较差。结论 脑梗死后患者血清NSE升高并呈现一动态变化 ,它与脑梗死的体积及患者的预后相关 ,且其变化早于影像学变化 ,可以作为脑梗死程度的依据之一 ,对确定临床治疗方案具有一  相似文献   

9.
<正>神经节苷脂(ganglioside,GM1)作为一种具有神经保护和修复双重作用的神经修复剂,在国内上市以来,已较广泛应用于颅脑神经损伤的临床治疗。目前在治疗急性脑卒中方面也逐渐受到重视。本院自2008年12月将GM1应用于急性脑卒中患者,通过对61例急性脑卒中患者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观察急性颅脑损伤后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的变化,探讨其与伤情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2004-04/08因急性颅脑损伤收入武装警察8730部队医院外科,解放军广州军区总医院神经外科住院的50例连续病例为颅脑损伤组。对照组为同期受伤在武装警察8730部队医院外科住院的15例单纯四肢骨折,无失血性休克患者。50例脑损伤患者按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分为轻型9例,中型17例,重型24例。按入院时CT检查所见分为无脑挫裂伤10例,单纯脑挫裂伤18例,脑挫裂伤合并颅内血肿22例;根据中线移位情况,无移位12例,移位<1cm20例,移位≥1cm18例。按照格拉斯哥预后评分将Ⅰ~Ⅲ级(死亡,植物生存,严重致残)为预后不良19例;Ⅳ~Ⅴ级(轻~中度致残和完全恢复)为预后良好31例。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50例各型颅脑损伤患者6~12,24,72,120h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根据不同的颅脑损伤程度、颅内血肿情况、有无脑挫裂伤、CT检测情况、患者预后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50例患者血样检测结果全部进入统计分析,其中4例分别于伤后1~3d死亡,只取其入院时数据。①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脑损伤组伤后6~12h明显高于对照组犤(32.4±11.7)(9.6±4.1)μg/L,t=7.376,P<0.01犦,伤后24h有所减低,而后又再次升高且维持在一个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水平对病情变化及临床预后的意义,为患者诊疗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120例作为观察组。同期选择100例健康体检人群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血清NSE、D-二聚体(D-dimer,DD)、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Hcy水平,比较不同病灶面积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患者血清NSE、Hcy、DD、CRP水平差异,分析上述4项指标与病灶面积、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血清Hcy、NSE、DD、CR P水平为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 5);小梗死灶组患者的血清Hc y、 N S E、DD、CRP水平均明显低于中梗死灶组、大梗死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梗死灶组患者的血清Hcy、NSE、DD、CRP水平明显低于大梗死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组患者的血清Hcy、NSE、DD、CRP水平均明显低于中度组、重度组,中度组患者的血清Hcy、NSE、DD、CRP水平均明显低于重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Hc y、NSE、DD、CRP水平与梗死面积呈正相关(r1=0.371,r2=0.408,r3=0.329,r4=0.510,P0.05);血清Hc y、NSE、DD、CR P水平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呈正相关(r1=0.551,r2=0.427,r3=0.291,r4=0.316,P0.05)。结论:血清Hcy、NSE、DD、CRP水平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梗死面积、神经功能缺损密切相关,四者可作为评估急性脑梗死病情进展及预后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急性颅脑损伤后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的变化,探讨其与伤情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2004-04/08因急性颅脑损伤收入武装警察8730部队医院外科,解放军广州军区总医院神经外科住院的50例连续病例为颅脑损伤组。对照组为同期受伤在武装警察8730部队医院外科住院的15例单纯四肢骨折,无失血性休克患者。50例脑损伤患者按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分为轻型9例,中型17例,重型24例。按入院时CT检查所见分为无脑挫裂伤10例,单纯脑挫裂伤18例,脑挫裂伤合并颅内血肿22例;根据中线移位情况,无移位12例,移位&;lt;1cm20例,移位≥1cm 18例。按照格拉斯哥预后评分将Ⅰ-Ⅲ级(死亡,植物生存,严重致残)为预后不良19例;Ⅳ-Ⅴ级(轻-中度致残和完全恢复)为预后良好31例。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50例各型颅脑损伤患者6-12,24,72,120h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根据不同的颅脑损伤程度、颅内血肿情况、有无脑挫裂伤、CT检测情况、患者预后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50例患者血样检测结果全部进入统计分析,其中4例分别于伤后1~3d死亡,只取其入院时数据。①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脑损伤组伤后6。12h明显高于对照组[(32.4&;#177;11.7)(9.6&;#177;4.1)μg/L,t=7.376,P&;lt;0.01],伤后24h有所减低,而后又再次升高且维持在一个次高水平。②颅脑损伤组重型患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明显高于中型和轻型损伤患者[(46.6&;#177;15.3),(21.5&;#177;6.21),(11.7&;#177;5.09)μg/L,t=3.86,t=6.65,P&;lt;0.01]。③单纯脑挫裂伤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高于无脑挫裂伤患者[(20.6&;#177;7.15),(12.7&;#177;5.37)μg/L],而脑挫裂伤合并颅内血肿患者显著高于前两者[(49.5&;#177;16.4)μg/L,t=6.88,t=6.94,P&;lt;0.01]。④预后不良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明显高于预后良好患者[(54.1&;#177;18.6),(18.1&;#177;8.22)μg/L,t=7.61,P&;lt;0.01]。对重型伤患者连续检测伤后6-12,24,72,120h发现预后不良患者明显高于预后良好患者[(55.8&;#177;17.3),(31.2&;#177;11.4)μg/L;(25.5土8.3),(14.0&;#177;5.2)μg/L;(39.6&;#177;13.3),(18.2&;#177;6.0)μg/L;(39.4&;#177;12.8),(11.5&;#177;4.2)μg/L,t=3.68~4.52,P&;lt;0.01]。结论:通过对不同严重程度脑损伤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进行检测,发现轻型、中型和重型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存在明显差异,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与脑损伤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急性血管病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NSE)的变化及与神经功能的关系。方法 脑出血 36例 ,脑梗死 4 1例 ,正常对照 19例。患者分别在发病后 4 8小时和 2周时采集血样 ,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测定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方法 (ELISA)。神经功能缺损评定按照全国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生活状态评分进行。结果 脑出血、脑梗死组 4 8小时及 2周时血清NSE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 ,并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呈正相关 (P <0 .0 1)。结论 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清NSE明显升高 ,并能反映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中的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血尿酸(UA)的浓度变化,了解NSE、UA在急性脑梗死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在入院当天把急性脑梗死患者按影像学检查提示的梗死病灶面积大小分为大面积梗死组(50例)、小面积梗死组(64例),以健康对照组(100例)为对照,分别测定各组研究对象的血清NSE、UA;按神经功能缺损分为轻度损伤组、中度损伤组、重度损伤组,分别测定各组NSE、UA浓度,对所测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中NSE、UA浓度在大面积梗死组与小面积梗死组、健康对照组间两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SE、UA浓度与入院时的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存在正相关。结论通过测定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中的NSE、UA浓度变化可判断梗死面积的大小,同时NSE、UA浓度与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对急性脑梗死的早期诊断及病情的正确评估有指导性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针刺对急性脑梗死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将 3 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和对照组 ,每组各 16例。针刺组接受针刺 (每周 5次 ,共 3周 )和常规治疗 (静脉滴注丹参及对症支持治疗等 ) ,对照组仅接受常规治疗。两组患者均在治疗前、后采用改良爱丁堡 斯堪的维亚脑卒中评定量表(MESSS)评估神经功能 ,检测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 (MEP)、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 (SLSEP) ,并测定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NSE)和髓鞘碱性蛋白 (MBP)含量。结果 治疗 3周后 ,针刺组患者MESSS评分、血清NSE及MBP含量明显降低 ,且MEP中枢运动传导时间 (CMCT)、SLSEP中枢感觉传导时间 (N13~ 2 0 IPL)明显缩短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结论 针刺能促进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的康复 ,其机制可能与其保护神经元受损、调节中枢运动及感觉传导通路的兴奋性有关  相似文献   

17.
测定脑梗死患者血清神经元烯醇化酶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血清神经元烯醇化酶(NSE)与脑梗死灶大小和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电化学发光法对39例脑梗死患者起病第1、3、7天血清NSE水平进行了动态测定。[结果]脑梗死患者血清NSE浓度在起病第1、3天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第3天达峰值,峰值浓度与梗死灶大小及临床预后有显著相关性。[结论]血清NSE水平测定对判断脑梗死病变的严重程度、估计预后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脑出血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与出血部位、出血量、神经功能缺损及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发病在24 h内老年急性脑出血患者105例,选93例同期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法测定两组NSE浓度,按SSS标准评定神经功能缺损及预后,出血量以入院时CT显示计。结果急性脑出血组血清NSE水平与出血部位无明显关系(P>0.05)。急性脑出血组血清NSE水平[少量出血(13.81±3.95)μg/L、中量出血(18.74±4.32)μg/L、大量出血(25.19±3.07)μg/L]显著高于对照组[(8.62±2.64)μg/L],P<0.05。急性脑出血组血清NSE水平与出血量成正比(P<0.05)。急性脑出血组血清NSE水平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呈正相关(r=0.926,P<0.05)。结论血清NSE能够反映神经组织的损害程度,可作为老年急性脑出血病情判断及预后评估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9.
白蓉  晁志文  张博爱 《临床荟萃》2004,19(23):1331-1332
目的 探讨去纤酶治疗急性脑梗死时,患者血液及脑脊液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浓度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利用ELISA方法检测32例脑梗死患者治疗过程中血液及脑脊液中NSE的浓度,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入院时和去纤酶治疗14天时血液和脑脊液中NSE浓度皆明显高于对照组。而入院时脑脊液中NSE浓度明显高于血液中NSE浓度。去纤酶治疗14天血液及脑脊液中NSE浓度差异已无统计学意义,但仍高于对照组。随着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下降,NSE浓度也明显降低。结论 血液和脑脊液中NSE浓度变化可以作为去纤酶治疗脑梗死时疗效判定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20.
急性脑外伤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的连续测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1)研究急性脑外伤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含量变化。(2)探讨中一重型脑损伤血清NSE改变的时间过程与预后的关系。地用ELISA法测定51例急性脑外伤病人血清NSE水平。对部分中一重型病人进行连续测定。结果 轻型组血清NSE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升高(P〉0.05)。中型组和重型组均高于轻型组(P〈0.001),重型组亦高于中型组(P〈0.05);中型组和重型组中的存活者首次血清NSE值即为峰值,以后逐渐下降,中型组伤后第2天、重型组伤后第4天接近正常;伤后近期死亡者NSE首次测定并非峰值,以后进行性增高,直至死亡。结论 急性脑外伤后血清NSE测定可用于早期评估脑损伤的严重程度和病人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