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医学认为,人的舌体与整体的健康有着密切关系.人体的脏腑、经络、气血、津液的变化,均可从舌体上反映出来.中医常通过舌诊,以候脏腑之虚实,气血之盛衰.故常运舌体,能使邪火不生,五脏平安,气血顺畅.  相似文献   

2.
黄根柱 《气功》2009,(5):420-421
中医学认为.人的舌体与整体的健康有着密切关系。人体的脏腑、经络、气血、津液的变化,均可从舌体上反映出来。中医常通过舌诊,以候脏腑之虚实,气血之盛衰。故常运舌体,能使邪火不生,五脏平安,气血顺畅。  相似文献   

3.
中医学认为,人的舌体与整体的健康有着密切关系。人体的脏腑、经络、气血、津液的变化,均可从舌体上反映出来。中医常通过舌诊以候脏腑之虚实,气血之盛衰。中医学家认为,健运舌体可使邪火不生、五脏平安、气血顺畅,有利于祛病健身,  相似文献   

4.
脏腑按摩源于中国传统医学,它吸取了脏腑学说和经络学说之精华,体现了中医学的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思想.从脏腑治疗着手,调理脏腑气血,恢复脏腑机能,通过对人体某些部位辨证施治,对症酌定,对症对人施用手法,起到了对内脏功能有明显的调整阴阳平衡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气、血、阴、阳是脏腑生理活动和病理变化的物质基础. 脏腑学说是中医学理论的核心,脏腑学说认为机体的一切生命活动都是以脏腑为中心,并在其主导下体现的;气、血、阴、阳是脏腑生理活动和病理变化的基础,人体脏腑生理活动都是能过气、血、阴、阳进行;人体脏腑的病理变化亦通过气、血、阴、阳的改变而反映.脏腑与气血阴阳的关系有如一经一纬,一纵一横紧密地交织在一起.每个脏腑都有各自的气血阴阳,而气血阴阳在各脏腑中却又有其特点和意义.因而在生理上表现出脏腑的各具功能,在病理上表现出脏腑的各自病证.  相似文献   

6.
贾俊海 《西部中医药》2007,20(10):34-34
创伤病机的基本特点是:损伤气血,阻滞经络,累及脏腑,机体阴阳失衡.正如<整体类要·序>中说:"肢体损于外,则气血伤于内,营卫有所不贯,脏腑由之不和."人体在瞬间遭受外伤暴力,不论伤及任何部位,均可引起气血损伤."气血伤,或流失体外,或瘀积体内,或滞留脏腑,或阻塞经络",从而引起机体的一系列症状.  相似文献   

7.
中风之通法举隅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风病是临床上常见的急危重症之一,中医学称之为偏枯、中风,本病起病急骤,见证多端,变化迅速,病情多凶险,常留有后遗症,往往难以速愈。为了提高中风病的临床疗效,减少致残率和死亡率,必须积极探讨中风的病因病机,确定其治法治则。纵观历代医家对中风病的论述,横览当今各家之方论,我们认为,通法在中风病的治疗中运用广泛且作用重大,现将体会介绍如下。1通法运用的理论依据及其内涵中医学认为,人体以气血流通为贵,正常情况下,人体气血宣通,经脉道通行全身并能濡养筋骨,通利关节。故而气血和平,邪气无所犯。《灵枢.本藏》曰:“人之血气精神者,所以奉生而周于性命者也。经脉者,所以行血气而营阴阳,濡筋骨,利关节者也。”反之,人体一旦气血运行不畅,壅滞于脉道,则津液不行,脏腑功能不调,经络循行不利,最终将导致人体阴阳失调,正气虚弱,疾病蜂起。正如金.朱丹溪所云:“气血冲和,万病不生。一有怫郁,诸病生焉。故人身诸病,多生于郁。”这里的郁,即滞而不通之义;中风病发病机制亦多为气血失和,甚则逆乱,继而或瘀血内生,或血溢脉外,因旧血不去,遂新血难生,久则气血双亏;气血不运,正气日衰,脏腑功能失调,气血津液亦阻滞不行,痰湿横生;加之劳倦内伤、忧思恼...  相似文献   

8.
肝藏象的免疫学机制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医学中的免疫一词 ,最早见于明代《免疫类方》 ,但有关免疫的资料却在先秦文献中已屡见记载。中医学中虽没有现代免疫学的理论 ,但类似免疫的概念却处处反映在脏腑、气血、津液、阴阳虚实等基本理论中。脏腑、气血和津液既是维系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 ,又是某些功能的具体反映 ,其中也体现了现代医学所谓的免疫系统和免疫功能。《内经》中有“正气存内 ,邪不可干”、“邪之所凑 ,其气必虚”等论点 ,中医所谓的正气 ,应当是指人体的机能活动 ,包括脏腑、经络、气血等的功能和抗病康复能力。广义而言 ,正气还应当是指机体的正常组织结构和…  相似文献   

9.
缺血性中风基本病机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中风发病必根于气虚中医学认为 ,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动力。“气者 ,人之根本也”(《难经 .八难》)。人体各脏腑组织器官的正常生理活动均依赖于气的滋养和激发功能。正气充足 ,脏腑功能正常 ,阴平阳秘 ,在表可抵御六淫外邪侵袭 ,在内则无内生五邪之忧 ,疾病无以发生。正所谓“正气存内 ,邪不可干”。如若正气不足 ,脏腑功能低下 ,则人体阴阳失调 ,气血不和 ,外易感受六淫之邪 ,内易滋生痰湿、瘀血等病理产物 ,导致疾病发生 ,亦即“邪之所凑 ,其气必虚。”《灵枢 .百病始生》篇亦谓 :“风雨寒热 ,不得虚 ,邪不能独伤人 ,卒然逢疾风而不病…  相似文献   

10.
祖国医学"和法"又称和解法,是运用和解疏泄的方法,祛除病邪,调整机体,扶助正气,使表里、上下、脏腑、气血、阴阳和调的治疗大法.《灵枢·终始》说:"阴盛而阳虚,先补其阳.后泻其阴而和之.阳盛而阴虚,先补其阴.后泻其阳而和之."《素问·缪刺论篇》谓:"凡刺之数,先视其经脉,切而从之,审其虚实而调之."针灸的治疗作用主要是通过调和人体的阴阳、气血、经络、脏腑的功能而获得.笔者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运用"和解法"指导针灸临床工作,取得了较好疗效,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论中医痰病学术研究的现代意义和目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论中医痰病学术研究的现代意义和目标潘桂娟,金香兰,魏雅川,彭锦(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北京100700)中医学所说的痰,多指人体脏腑气血失和,津液运化失常的病理产物而言。其中包括可咳吐而出的肺胃之痰,可以触见的疾病、痰核等外在之痰,停积干脏腑、...  相似文献   

12.
林英豪 《世界中医药》2009,4(4):208-209
中医学认为肝属木,为阴中之阳,在皮肤科临床诊疗中,常见到因肝之功能失调而导致的皮肤病。肝与皮肤病的关系突出表现在肝藏血、主疏泄的功能上。若气血充盈,气机畅达,则可协调气血运行和水液代谢,促进消化吸收,调节精神情志,从而维持整个人体脏腑经络阴阳气血的协调平衡,皮肤则红润有光泽;若气血亏虚,气机郁滞,人体脏腑经络阴阳气血的协调失衡,轻者表现为皮肤病变,重则累及脏腑。女子以肝为本,故女性皮肤病更应重视从肝论治。笔者在临床实践中治疗各种皮肤病,多从肝论治,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杨湘红 《光明中医》2010,25(12):2341-2342
中医学认为"七情"是人体对外界客观事物的反应。如"七情过度,五志过极"可能致人体"阴阳失调、气血不和、经络受阻、脏腑功能紊乱"等病理变化从而引起各种疾病。同时认为"药之所治只有一半,另一半完全不是药而在心教也"。所谓"三分吃药七分养"即反映了心身护理在疾病治疗中的重要性。我们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结合应用中医学的基本理论,针对病人各种不同心理采取"护患情感、以理疏导、静心安神、多方配合、释疑解惑、暗示治疗"等方法对患者进行良好的心理调节,使患者性格开朗,情绪稳定,达到"心平气和",为恢复人体"阴阳平衡、气血调和、经络通畅、脏腑功能平稳"创造良好的机体环境,以利于机体的康复。  相似文献   

14.
王莎莎  沈鹰 《河北中医》2012,34(4):631-633
痹证是指由于人体营卫气血失调、脏腑功能紊乱,风、寒、湿、热及戾气等外邪侵袭肌表、经络,内外合邪,导致气血经络为病邪闭阻,气血运行不畅而出现肌肤、筋骨、关节痠痛、麻木、重着、屈仲不利或关节肿大、灼痛、僵直、畸形,甚或累及脏腑为特征的一类病证的总称.中医学对其病因病机及治法有深刻认识,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5.
颜德馨教授长期从事心血管病研究,认为冠心病多为气血失衡所致,主张采用气血辨证,从调畅气血出发,用“衡法”治疗冠心病,在临床上针对冠心病心绞痛、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患者,疗效显著.现将其治疗冠心病经验总结如下.1 气血辨证的理论基础中医学认为气血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且主要通过脏腑组织机能活动来反映人体的生理、病理现象.《素问?八正神明论》云“血气者,人之神,不可不谨养也”.不论何种疾病,均首先干扰气血的正常功能,导致气血紊乱,进而引起阴阳失调,经脉瘀阻不通,气血循行失常,疾病随之而起.  相似文献   

16.
钟玉梅  陈瓞  成博  李慧  李晨依 《光明中医》2016,(20):2929-2930
不寐乃人体脏腑阴阳气血失调,阳不入于阴,神不守舍而致入睡困难、时醒时寐或寐而不酣等。任督二脉行于人体前后正中,为人体一身阴阳之总纲。任督二脉与十二经脉均交汇相通,与心脑之神、肝肾经、俞募穴关系密切,为全脏腑气血阴阳转输之枢纽,调节任督二脉之经气可使气血调达、阴平阳秘、五脏调和、神志得安。现从中医整体观念的治病特点和治病求本的思想出发,简要论述不寐与任督二脉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气、血、阴、阳是脏腑生理活动和病理变化的物质基础。脏腑学说是中医学理论的核心,脏腑学说认为机体的一切生命活动都是以脏腑为中心,并在其主导下体现的;气、血、阴、阳是脏腑生理活动和病理变化的基础,人体脏腑生理活动都是能过气、血、阴、阳进行;人体脏腑的病理变化亦通过气、血、阴、阳的改变而反映。脏腑与气血阴阳的关系有如一经一纬,一纵一横紧密地交织在一起。每个脏腑都有各自的气血阴阳,而气血阴阳在各脏腑中却又有其特点和意义。因而在生理上表现出脏腑的各具功能,在病理上表现出脏腑的各自病证。对病理而言,气血阴阳…  相似文献   

18.
刘玲  孙维峰 《光明中医》2010,25(1):91-92
《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篇说:“以一日分为四时,朝则为春,日中为夏,日人为秋,夜半为冬”。即人身之气血,清晨渐长,日间旺盛,薄暮时渐衰,夜间极衰少;而子午流注亦认为十二经脉中的气血在不同的时辰运行至不同的经脉、脏腑,即在某一时辰,相应的经脉、脏腑之气血流至而使该脏腑气血旺盛;若该脏腑气血本不足,此时气血当旺而不旺则该脏腑病变亦在此时发作;相反,若该脏腑气血过剩,此时气血更旺,则易乘己所胜而侮己所不胜,引发他脏病症发作。  相似文献   

19.
内风是中医学中独特的病理学概念,气血是人体物质和功能的集中体现,内风的产生与气血有密切的联系。该文以脏腑为切入点阐述内风与气血的内在联系;指出脏腑功能失调,气血运行不畅即血行瘀滞、筋脉失养是产生内风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20.
一、中医基础理论的主要内容与研究重点中医学的基础理论至少应包括这样一些内容: 1.人体自身的统一性与动态平衡。如“形气相得”,脏腑,经络,气血等之自动调节与控制等。2.人与周围环境的关系,人类有机体与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