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老年糖尿病及糖尿病肾病血清一氧化氮和内皮素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红梅  丁群芳 《临床医学》2000,20(10):12-13
目的:了解一氧化氮(NO)与内皮素(ET)在老年糖尿病(DM)及糖尿病肾病(DN)的发生和发展中的变化规律,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硝酸还原法和放射免疫法对62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30例正常健康老年人分别测定血清NO和ET的水平。结果:糖尿病组血ET和NO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但ET/NO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DN组血ET和ET/NO明显高于NDN组(P〈0.05),  相似文献   

2.
一氧化氮(nitricoxide,NO)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舒张血管物质,具有多种生物学特性,内皮素(endothelin,ET)具有强烈收缩血管的活性。糖尿病肾病(DN)是2型糖尿病(DM)微血管并发症之一,其发生机理可能与内皮损伤及血小板功能异常有关,Trachtman等认为肾血流动力学紊乱可能是DN发生发展的直接原因,DN的确切发病机制及影响因素至今尚未完全阐明。  相似文献   

3.
一氧化氮(nitricoxide,NO)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舒张血管物质,具有多种生物学特性,内皮素(endothelin,ET)具有强烈收缩血管的活性。糖尿病肾病(DN)是2型糖尿病(DM)微血管并发症之一,其发生机理可能与内皮损伤及血小板功能异常有关,Trachtman等认为肾血流动力学紊乱可能是DN发生发展的直接原因,DN的确切发病机制及影响因素至今尚未完全阐明。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比较福辛普利、福辛普利联合卡维地洛、福辛普利联合美托洛尔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型糖尿病合并早期糖尿病肾病115例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福辛普利组、福辛普利+卡维地洛组、福辛普利+美托洛尔组。分别治疗20周,观察治疗前后各组24 h尿白蛋白、肾功能(肌酐)、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血脂(总胆固醇、甘油三酯)、收缩压、舒张压、心率。结果各组在治疗前后SBP、DBP、24h尿白蛋白均有所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福辛普利+卡维地洛组24 h尿白蛋白下降程度、血糖变化值较其他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率变化值在联合用药与单一用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卡维地洛联合福辛普利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具有较好的疗效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缬沙坦、依那普利对糖尿病肾病患者尿蛋白和血清一氧化氮水平的影响。方法:随机将70例患者分为缬沙坦组和依那普利组。观察治疗前后血压、尿蛋白、血肌肝及血清一氧化氮水平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均能明显降低血压(P〈0.01)、尿蛋白(P〈0.05)及血肌肝(P〈0.05),但降低尿蛋白及血肌肝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缬沙坦组能明显升高血清一氧化氮水平(P〈0.05)。结论:缬沙坦和依那普利均能有效降低血压,减少蛋白尿,降低血肌肝,减少尿蛋白、血肌肝的作用前者强于后者;且缬沙坦能明显升高血清一氧化氮水平。  相似文献   

7.
丹参对糖尿病早期肾病患者血浆内皮素和IV型胶原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目的观察丹参对糖尿病早期肾病患者血浆内皮素 ( ET-1 )、IV型胶原 ( CIV)的影响。方法将 6 6例患者随机分为丹参治疗组 ( 3 6例 )和常规治疗组 ( 3 0例 ) ,另选 2 1例健康人作正常对照。常规治疗组给糖尿病饮食 ,正规皮下注射胰岛素 ;而丹参治疗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用丹参注射液 2 0 ml静滴 ,每日 1次 ,于治疗 4周后测定血糖 ( FBS) ,糖化血红蛋白 ( Hb AIC)、ET-1、CIV和 2 4小时尿白蛋白排泄率 ( UAER)水平。结果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浆 ET-1、CIV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 ( P<0 .0 1 ) ;随着血糖的控制 ,ET-1、CIV和 2 4小时 U AER水平均不同程度降低 ,丹参治疗组下降更明显 ( P<0 .0 5 )。结论血浆 ET-1、CIV水平的升高可能是促进糖尿病肾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 ,而丹参可抑制 ET-1产生和 CIV的合成 ,对糖尿病肾病的早期防治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8.
血浆内皮素测定对糖尿病病情分析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了40例正常人与99例糖尿病患者血浆内皮素水平。结果显示:糖尿病患者无并发症患者血浆内皮素水平与正常人无显著性差异,但有并发症者显著增高,并随糖尿病病情的加重,病程的延长而依次递增,因此测定内皮素,有助于了解糖尿病患者血管损伤程度,对早期发现其并发症,及判断预后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尿内皮素(UET)与糖尿病肾损害的可能关系和作用。方法 用放免法同时检测30例正常人和60例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患者尿内皮素。结果 患者组UET显著高于正常人组(P<0.001)。患者组UET与微量白蛋白(MA)、及α1微球蛋白(α1-MG)呈显著的正相关,且UET的升高幅度最大。结论 提示UET测定是预测糖尿病早期肾损害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0.
研究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和分类计数与2型糖尿病患者肾病发生、发展之间的关系。方法:826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其尿蛋白水平和血清肌酌水平分为尿蛋白正常组、微量白蛋白组和明显肾病组。所有对泉均进行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和分类计数分析,并测定空腹血脂、血糖、肌酐水平,结合其他临床指标进行线性回归分析。结果:外周血总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计数随肾病严重程度增加显著升高,而淋巴细胞计数则下降。多元线性回归分祈结果表明,外周血总白细咆、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计数均与糖尿病肾病呈显著独立相关关系。结论:外周血白细胞作为一种非特异性炎症标志物在2型糖尿病患者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研究发现急性心肌梗死(AMI)后自主神经系统的平衡发生紊乱,心率变异(HRV)变小,室颤及猝死的危险性增高,住院期间死亡率较高[1]。β受体阻滞剂可降低心肌梗死病人猝死发生率,但这种作用与HRV的关系及对HRV的影响报道甚少。本文旨在观察AMI患者应...  相似文献   

12.
氯沙坦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血、尿内皮素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ngⅡRA)氯沙坦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血、尿内皮素的影响。方法:54例2型糖尿病伴肾病患者,维持原糖尿病治疗不变,分A、B、C、D四组观察氯沙坦治疗3个月前后平均动脉压(MAP)、24h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及血、尿内皮素(ET)等指标的变化。结果:54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尿ET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治疗后,伴或不伴高血压的糖尿病肾病患者的UAER及尿ET均显著降低(P<0.01)。结论:氯沙坦对糖尿病肾脏有保护作用,可能与其降低血、尿内皮素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β受体阻滞剂慢性作用对心肌梗死大鼠心肺复苏的影响.方法 采用气管插管,结扎冠脉前降支制作急性心肌梗死(简称心梗)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45)、心梗未喂药组(n=45)、心梗喂药组[美托洛尔20 mg/(kg·d),n=45].窒息法制作大鼠心肺复苏模型.心脏停跳后给予肾上腺素,三组各分为低、中、高剂量三个亚组(肾上腺素0.02、0.04、0.06 mg/kg),同时胸外按压及呼吸机辅助呼吸.结果 ①自主循环恢复率和心电活动恢复率:心梗未喂药组与假手术组比较,低、高剂量组明显下降(P=5.06×10-5,P=0.033),中剂量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心梗喂药组与心梗未喂药组比较,中剂量组降低(P=0.022),而高剂量组增高(P=0.043).心梗喂药组组内比较,高剂量组较中剂量组明显提高(P=0.0006).②肾上腺素用量:同组内低、中、高剂量亚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假手术组、心梗未喂药组、心梗喂药组三组同等剂量肾上腺素用量亚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自主循环恢复时间:各亚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β受体阻滞剂慢性作用影响心肌梗死大鼠的心肺复苏,增加肾上腺素剂量有可能提高自主循环恢复率.  相似文献   

14.
β-受体阻滞剂对心力衰竭心室重构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充血性心力衰竭 (chronic congestive heart failure,CHF)是由于心脏收缩和舒张功能障碍使心排血量绝对或相对不足 ,引起机体循环和代谢功能障碍及神经内分泌过度激活的临床综合征。现在认为 ,CHF是由于心肌能量不足 ,造成基因表达异常而引起的一种超负荷性心肌病。因心脏储备力耗竭 ,它是心脏病患者死亡的主因。CHF治疗过去一直强调以改善血流动力学为主 ,2 0世纪 90年代以来 ,心力衰竭 (简称心衰 )治疗主张改善心肌细胞生物学性能。近年来强调改善心衰时的心室重构 [1 ,2 ] 。本文重点从心室重构方面说明心衰发展及治疗原则 ,重点讨论…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β受体阻滞剂对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血清K^+浓度变化的影响。方法:将86例发病后〈10h入院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三组:观察组36例(发病前未服用β受体阻滞剂),服β1受体阻滞剂(倍他乐克)组35例,卡维地洛组15例;并选择40例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作对照组。抽静脉血查血清K^+、血糖、肌酐,并行心电监护记录心率、心律。结果:(1)观察组与对照组、卡维地洛组、β1受体阻滞剂组相比.血清K^+浓度有显著差异(P〈0.01);卡维地洛组与β1受体阻滞剂组相比血清K^+较高(P〈0.05);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各组之间血肌酐差异无显著性。(3)直线相关分析,观察组血K^+与血糖、心率呈显著负相关,前者r=-0.14(P〈0.05).后者r=-0.19(P〈0.05),其他各组相关系数r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新一代β受体阻滞剂卡维地洛有较好地防止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血K^+降低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高压氧对糖尿病大鼠血浆内皮素及一氧化氮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研究糖尿病大鼠血浆一氧化氮(NO) 及内皮素(ET) 的变化规律,探讨高压氧(HBO)治疗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作用机理。方法 观察糖尿病大鼠HBO 作用前,1 ,2 疗程后血浆NO及ET 的变化。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糖尿病大鼠对照组早期NO 升高,ET 降低,晚期NO降低,ET升高,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均P< 0.01。糖尿病大鼠HBO作用组2 疗程后NO 为(7 .45±0.45)μmol/L,均较作用前(10 .31 ±0.83)μmol/L及1 疗程后(9.93 ±0.82)μmol/L 明显降低,均P<0.01,ET(89.58±18.88)ng/L 较作用前(50 .69 ±12 .94)ng/L及1 疗程后(53 .14±16.11)ng/L均明显升高,均P< 0.01。结论 糖尿病大鼠旱期出现高NO低ET,晚期出现低NO高ET,致糖尿病血管并发症发生,HBO 通过延缓晚期低NO 高ET 病程,平衡血浆NO及ET 的含量而达到治疗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目的,且多疗程治疗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7.
心血管领域之中,高血压、冠心病、心律失常、心肌病以及心功能不全的治疗中β受体阻滞剂是经常使用的药物之一。β受体阻滞剂的重要性在于心血管疾病中,尤其是高血压、心肌缺血和(或)心力衰竭都有交感神经系统(SNS)、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过度激活,以及内皮功能等神经体液和细胞因子参与。  相似文献   

18.
尿转化生长因子β1对老年人早期糖尿病肾病的诊断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检测尿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对诊断老年人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价值.方法检测53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及27名正常老年人的尿TGF-β1、尿微量白蛋白、尿α1-微球蛋白、β2-微球蛋白、空腹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正常白蛋白尿DM组尿TGF-β1为(21.2±7.32)ng/mmolCr,微量白蛋白尿DM组尿TGF-β1为(58.79±25.93) ng/mmolCr,两组间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均明显高于正常老年对照组的(7.79±3.58) ng/mmolCr(均P<0.01).相关分析表明,尿TGF-β1与尿微量白蛋白(r=0.5415)、尿α1-微球蛋白(r=0.6282)、尿β2-微球蛋白(r=0.3248)呈显著正相关(均P<0.01),与糖化血红蛋白无相关性(r=0.2304,P>0.05).结论尿TGF-β1测定似可作为老年2型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的一项敏感可靠的指标.  相似文献   

19.
依那普利和控释片硝苯地平对糖尿病并高血压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依那普利和控释片硝苯地平对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血压及尿白蛋白排泄率 ( UAER)的影响。方法将 4 4例患者随机分为 2组 :依那普利组 ( 10 mg,2次 / d,2 2例 ) ;控释片硝苯地平组 ( 3 0 mg,1次 / d,2 2例 )。疗程 6个月 ,观察治疗前后血压及 UAER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均能明显降低血压 ( P<0 .0 1)及 UAER由 90 .2和86.0分别降至 67.4和 70 .8,下降 2 9.1%和 2 3 .5 % ,P值均 <0 .0 1,但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 P>0 .0 5 )。两组治疗后UAER下降幅度与收缩压、舒张压下降幅度之间比较无显著相关性 ( P值均 >0 .0 5 )。结论依那普利和硝苯地平控释片均能有效降低血压 ,减少尿蛋白的排泄 ,保护肾脏功能  相似文献   

20.
王爱芬 《临床荟萃》2015,30(1):113-116
遗传性长 QT 综合征(LQTS)是一种原发性遗传性心律失常综合征,易产生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TdP)和心室颤动,发生心律失常性晕厥和猝死(SCD)。LQTS 的实际发病率接近1∶2000。遗传性 LQTS 目前可以分为15个亚型,但绝大多数患者为3个基因突变所致(KCNQ1/ KCNH2/ SCN5A)。这3个基因各编码1个对心室复极化有重要作用的心脏离子通道,由此产生的基因亚型分别是 LQT1、LQT2和 LQT3。LQT3患者约占 LQTS的10%左右。由于 LQT3患者多在休息或睡眠中发病,故病死率高于 LQT1和 LQT2患者。β-受体阻滞剂在 LQTS治疗中显示出优势,明显改善了症状,减少了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但对于 LQT3表型的患者来说β-受体阻滞剂备受争议。最近的一些基础及临床研究显示,普萘洛尔对 LQT3可能有独特的作用,能够减少 LQT3患者恶性心律失常、猝死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