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生儿窒息引起缺氧、缺血造成多器官损伤,其损伤程度与窒息程度成正比,窒息程度越重,多器官功能损伤越重。因此,依照临床医学的要求,为减轻重度窒息新生儿复苏后发生多器官功能损害,我科于2004-2006年收治新生儿重度窒息56例,采用小剂量多巴胺、酚妥拉明早期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窒息新生儿多种微量元素的检测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新生儿窒息可引起多器官功能损害和水、电解质紊乱,是导致新生儿致残及死亡的主要原因,及时发现处理,对多器官功能恢复和减少致残率和病死率十分有利.临床观察和实验研究已证实多种微量元素与人类的生长、发育、疾病的发生、发展和预后关系重大.本研究旨在对我院新生儿科收治60例足月顺产窒息新生儿,行末梢血微量元素铜(Cu)、锌(Zn)、钙(Ca)、镁(Mg)、铁(Fe)等检测,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探讨新生儿窒息后微量元素变化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新生儿窒息继发多器官损伤的高危因素。方法收集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海南省人民医院146例窒息新生儿临床资料,通过临床体征、实验室指标及影像学检查评估新生儿器官损伤情况,根据窒息程度分为轻度组(107例)和重度组(39例),分析影响窒息新生儿继发多器官损伤的危险因素。结果 146例窒息新生儿中继发多器官损伤85例,占58.22%。重度组新生儿总器官损伤发生率及多器官损伤发生率均高于轻度组,其中重度组患儿心脏、肾脏、肺、胃肠道及脑损伤发生率均高于轻度组(P<0.05)。重度组患儿心脏、肺部及脑部重度损伤发生率均显著高于轻度组(P<0.05)。早产、低出生体重、宫内窘迫、重度窒息、新生儿5min Apgar评分<5分、羊水污染与窒息新生儿多器官损伤的发生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胎龄<37周、宫内窘迫、重度窒息、Apgar评分<5分是导致窒息新生儿多器官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窒息新生儿常存在多脏器损伤,预防早产、宫内窘迫和加强围产期保健对降低窒息新生儿脏器损伤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新生儿窒息后器官损害与围产因素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勇  陈宝芳 《临床医学》1999,19(5):24-25
新生儿窒息是新生儿死亡和后期致残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通过对新生儿窒息的回顾性研究,总结新生儿窒息后器官损害的发生率及临床特点,探讨围产因素和器官损害之间的关系,以便能迅速判断新生儿窒息后发生多器官损害的可能性,及时制定出监护和防治措施。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选择:研究对象选自1993~1997年在我科新生儿病房住院患儿,其中有186例符合新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降低新生儿窒息后器官功能损害的发生率、致残率、病死率,探讨围产因素与窒息后器官功能损害的关系,提出干预措施。方法对本院2007年110例窒息新生儿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窒息后器官损害的发生率为87.27%,脑损害为67.27%,心脏损害为38.18%,肺损害为23.63%,胃肠损害为7.27%,肾损害为4.54%。②多器官损害的发生率与胎龄、重度窒息、5min Apgar评分45分相关,而与出生时新生儿体质量、羊水污染程度及宫内窘迫关系不大。结论重视新生儿窒息的三级预防:防早产;防窒息,推广新法复苏技术,争取早期复苏;早发现早处理器官功能损害,降低病死率及致残率。  相似文献   

6.
新生儿窒息所引起各种器官的病理和功能改变是造成新生儿死亡和致残的主要原因。本文回顾性分析1997年12月至2000年12月收治的98例新生儿窒息发生多器官功能损害42例的临床资料,探讨多器官功能损害与新生儿窒息的关系。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发生多器官功能障碍的窒息新生儿中,早产儿22例,足月儿20例。出生体重2500克~3000克16例,1500克~2500克17例,<1500克9例。5分钟阿氏评分4~7分22例,0~3分20例。母亲妊娠合并症7例,宫内窘迫18例,胎粪羊水污染17例,异常产(胎头吸引、产钳)15例。  相似文献   

7.
窒息是新生儿最常见的病理症状,也是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其发生率及病死率可占活产率的20%~30%。窒息可致血流动力学的紊乱,易发生多器官功能受损,且窒息程度越重,脏器受损的发生率越高,预后越差。心率变异性(HRV)是反映心脏自主神经功能及其平衡的良好指标。本研究拟通过探讨HRV和新生儿窒息程度的关系来分析窒息对新生儿自主神经功能所造成的影响,并为进一步了解患儿病情及预后的评估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新生儿窒息心肌酶谱检测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生儿窒息是新生儿的常见病,由于缺氧引起的严重低氧血症和酸中毒可导致多器官功能损害,特别是心脏受损较常见。本文对68例窒息患儿和30例正常新生儿作了AST、LDH、CK、CK-MB测定,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窒息新生儿心肌酶谱变化与病情程度的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窒息新生儿心肌酶变化与窒息程度、器官损害程度的关系。方法 :对 4 2例窒息新生儿进行心肌酶测定 ,分别按窒息程度、器官损害程度分组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与轻度窒息组、单器官损害组比较 ,重度窒息组、多器官损害组心肌酶各项指标明显升高 ,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1)。结论 :心肌酶谱测定有助于判断新生儿窒息程度和器官损害情况。  相似文献   

10.
李艺 《临床医学》2021,41(2):121-124
新生儿窒息能导致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代谢性酸中毒、缺血缺氧性脑病,是新生儿致病、致残甚至死亡的主要诱因.严重者出现多器官功能障碍或衰竭甚至死亡.新生儿心肺复苏是目前公认新生儿窒息复苏的基本和关键环节.新生儿窒息复苏后治疗能减少并发症,改善窒息预后与结局,减少致残率和死亡率.及时、有效的新生儿窒息的诊疗对于降低新生儿发...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窒息新生儿血小板参数变化及其与窒息程度、器官损害程度的关系。方法对50例窒息新生儿进行血小板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测定,分别按窒息程度、器官损害程度分组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与轻度窒息组、单器官损害组比较,重度窒息组、多器官损害组PLT显著降低,MPV与PDW明显增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血小板参数测定有助于判断新生儿窒息及器官损害程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Apgar评分联合脐动脉血pH、碱剩余(BE)在诊断新生儿窒息并发多器官损害的临床价值。方法根据是否并发多器官损害将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171例新生儿窒息患儿分为多器官损害组(78例)、非多器官损害组(93例),所有患儿均接受Apgar评分、脐动脉血气分析。结果多器官损害组患儿出生后1min Apgar评分,脐动脉血pH、BE均明显低于非多器官损害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生后1min Apgar评分,脐动脉血pH、BE诊断新生儿窒息并发多器官损害的最佳截断值分别为4分、7.00、-12.00mmol/L,其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49、0.772、0.876。将出生后1min Apgar评分,脐动脉血pH、BE分别作为自变量X1、X2、X3,是否并发多器官损害作为因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并进一步得到三项指标联合诊断新生儿窒息并发多器官损害的最佳截断值为0.41,其ROC曲线下面积为0.934,诊断新生儿窒息并发多器官损害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94.60%、86.46%。结论 Apgar评分联合脐动脉血pH、BE预测新生儿窒息并发多器官损害有较好的应用价值,值得临床使用。  相似文献   

13.
史洁丽  刘桂芬  林森然  焦春秀 《系统医学》2022,(10):134-137+141
目的 分析动脉血乳酸水平和早期乳酸清除率早期评估窒息新生儿多器官损害的价值,为窒息新生儿多器官损害的早期识别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1年8月上海市松江区妇幼保健院分娩的新生儿窒息患儿172例。根据是否存在多器官损害,将患儿分为多器官损害组(n=37)和非多器官损害组(n=135),分析两组患儿动脉血pH、BE、乳酸和早期乳酸清除率的差异。分析窒息新生儿不同乳酸水平和早期乳酸清除率的多器官损害发生率、预后不良率和病死率的情况。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乳酸浓度及早期乳酸清除率对窒息新生儿多器官损害的预测效能。结果 多器官损害组出生后血乳酸水平明显高于非多器官损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229,P<0.001);乳酸清除率低于非多器官损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3.701,P<0.001)。以乳酸浓度9.78 mmol/L作为诊断高乳酸的最佳界值,高乳酸组多器官损害发生率明显高于低乳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5.603,P<0.001)。以乳酸清除率18.0%作为低乳酸清除率最佳诊断界值,高乳酸清...  相似文献   

14.
新生儿窒息是围产期常见的急症,窒息缺氧导致多脏器功能损害是引起死亡的重要原因,而胃肠道在其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被认为是多脏器功能衰竭的始动器官,胃肠功能障碍的出现常提示病情加重,预后不良。因此早发现、早处理是防止病情发展、减少死亡的关键。我们对46例窒息新生儿胃液pH值进行动态监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新生儿疾病     
94019。新生儿窒息研究进展和护理/陈护理杂志一1993,9(5)一33~35降//实用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新生儿窒息作了许多研究,丰富、更新了知识。如对新生儿窒息原因及其预防;新生儿窒息致多器官功能改变及智力障碍等多有新的观点,文中都作了详细阐明,同时要求医务人员熟练掌握复苏抢救技术及护理,如复苏步骤;人工呼吸器的正确应用;如何掌握给氧时间及注意事项;抢救时患儿体位、保暖及喂养的要求.以防止感染及并发症的发生。参22(陈餐,940191新生儿雾化吸人窒息的急救护理/毛艳霞//实用护理杂志一1993,9(5).一28 立即停止雾化吸入,行人工胸外挤…  相似文献   

16.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肾损害及处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樊绍曾  曾纪骅 《新医学》1999,30(7):380-381
1引言目前.围产保健工作虽然日益受到重视,对胎儿监测的生物物理、生物化学手段亦取得进展,但新生儿缺氧缺血(HI引起的器官损伤)仍然是新生儿期的主要疾病,是我国新生儿的第一位死因和致残原因。因此,必须引起临床工作者的高度重视。窒息经氧缺血可引起器官损害。据研究。窒息导致体内器官损害的机率以肾脏最高。Penman分析35例窒息新生儿器官受损情况,肾损害57%.占首位,缺氧缺血性脑病37%.心肌损害28%,肺部损害23%;分析我院50例窒息新生儿资料合并氮质血症占38%,肾小管功能受损达58%,急性肾功能衰竭14%.而该组病…  相似文献   

17.
新生儿窒息心肌酶谱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窒息是新生儿的常见病,由于缺氧引起的严重的低氧血症和酸中毒可导致多器官功能损害,特别是心脏受累较常见,为了对窒息儿心肌损害作出早期诊断,作对124例窒息新生儿和38例正常新生儿作了血清谷草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肌酸磷酸激酶(CK)及肌酸磷酸激酶(CK-MB)测定.并作了心电检查,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HIE是新生儿科的常见危重症,严重威胁新生儿的生命及生存质量。新生儿窒息是指新生儿出生时无呼吸或呼吸抑制者,可引起肝、肾、胃肠道、中枢神经、心、脑等缺氧和酸中毒,导致多器官功能损害,其中心肌损害较常见,  相似文献   

19.
周向明 《临床荟萃》2001,16(18):830-831
新生儿重度窒息可因缺氧、缺血及再灌注损伤 ,引起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SIRS)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MODS)。现对1998年 5月至 2 0 0 0年 5月 ,我院儿科新生儿加强医疗病房(NICU)收治的 72例重度窒息新生儿进行回顾性分析 ,旨在了解重度窒息后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的发生、预后及影响因素。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 新生儿窒息患儿 2 2 0例 (均为外院转入 )。重度窒息 (排除合并多种器官畸形 ,如先心病等 )占 72例 ,其中男39例 ,女 33例 ;胎龄 2 8~ 42周 ,出生体重 10 0 0~ 45 0 0 g ,平均2 82 4g。日龄最短 1小时 ,…  相似文献   

20.
宋淑萍  杨萍 《临床荟萃》2012,27(3):236-237
新生儿窒息是指新生儿出生时无呼吸或呼吸抑制者(出生时无窒息而数分钟后出现呼吸抑制者也属窒息),这是最常见的新生儿危象,也是导致新生儿死亡、脑瘫和智力低下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发生率可高达3%~10%[1].窒息时缺氧缺血所致的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可引起机体多器官功能损害,其中以肾损伤的发生率最高,占50%[2],及时有效地抢救窒息儿,缩短窒息时间,对改善新生儿预后极其重要.其发生与妊娠期的保健、分娩时的产科及新生儿处理质量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为降低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和围产儿病死率,寻找预防新生儿窒息的措施,现就我院近2年来住院分娩的59例新生儿窒息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