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目的:探讨目前国内男护士群体在临床护理的工作现状和面临的问题,提出解决办法,促进男护士群体的发展。方法:综合分析国内外男护士的发展情况,研究不同科室男护士的案例和文献资料》结果:目前国内的男护士分布部门比较集中,发展中面临不少来自社会、行业、自身的压力和阻力。结论:促进男护士群体的发展是推动护理行业专业发展的必然趋势,需要从改善社会环境、加强行业培养、提高自身素质入手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2.
随着医学模式的发展,护理分工和制度的的健全,社会要求大量男护士进入医院后,传统的护理的管理模式已不适应男护士,本文就男护士的管理工作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男护士职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探讨相应的解决对策。方法:采用问卷方式,调查40名2015~2017级专科男护士生的择业观念、专业认知度及对护理专业的看法等。结果:护理专业并非大部分男护士的第一志愿,容易就业为其主要择业动机,传统观念及社会偏见是影响男护士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大部分男护士认为应加强特色专科课程以及特色专科实习,且对专业不满意。结论:应对男护士进行针对性的专业思想教育,提高其对护理专业的信心,同时呼吁社会加强对男护士的理解与支持,提高男护士的就业率以及发挥其在医院岗位中的优势。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护理学专业发展的需要,男护士逐渐走到护理岗位上。但男护士自身存在的因素,严重制约着男护士在护理岗位上自我价值的发展。为了更好的肯定男护士在护理行业的自我价值,适应护理行业的发展,就需要男护士自身确定事业发展方向,定位自己人生目标,实现自我价值。1对象与方法1.1调查对象:采用方便取样,选取无锡市四所三级甲等医院男护  相似文献   

5.
随着护理学科发展和社会需求增长,男护士数量近年有所提高,但占护士总数的比例仍然较低。本文将对男护士职业发展规划进行研究,分析男护士的优势和职业需求,并探讨其职业规划现状。在此基础上,探讨男护士的职业发展方向,包括临床护士、全科护士、特殊职能护士、护理管理及护理教学等。  相似文献   

6.
一直以来,男护士短缺现象在我国一直存在。男护士本身具有女护士所不具有的优势,却因为医疗体制、传统观念、对护理工作的认识等多方面的原因,缺位于护理岗位。笔者根据以上原因,从医疗体制教育制度改革、加强宣传教育、树立正确的医护观念、调整医院对医护人员的政策四个方面提出了对策,以期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7.
黄宝琴  陈琴  孙珂 《内蒙古中医药》2010,29(22):109-110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护理学专业发展的需要,男护士开始逐渐走上护理岗位。而随着被社会认可度的扩大,医院对男护士的需求逐年增多,男护生数量也1年多于1年。由于产房服务对象的特殊性,给男护生的临床实习带来了一定的困难,针对目前的现状,我们把PBL教学法应用到临床,取得满意效果,现将带教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俞洁 《内蒙古中医药》2012,31(8):118-119
在现代护理发展过程中,护理工作始终是以女性为主导的职业,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民众对健康的需求日益增加以及护理事业的发展,以单一女性为特色的护理队伍格局也在人性化护理的新观念下发生了改变。医院对男护士有迫切的需求,基于这种原因男护士的数量近年来在世界各地迅速增长,这一群体已经开始作为护理事业不可缺少的力量,活跃在临床护理的各个工作岗位上。男护士的出现在社会公众舆论中褒贬不一,他们的角色心理和角色定位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新入职男护士心理状况,以便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防范男护士的流失,并提高男护士的职业认同感。方法:采用质性研究的现象学方法,对20名新入职男护士进行深入访谈,将获得的资料进行分析、整理、提炼主题。结果:社会舆论和传统观念、婚姻家庭的困扰和薪金待遇低、人际环境差、缺乏职业成就感和升职机会少、科室基础设施建设不够完善和获得外部工作的可能性较大是导致医院男护士心理压力较大,职业归属感不强的主要原因,故男护士将护士职业作为过渡职业的想法较多。结论:应多方面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来改变男护士的处境和现状,以挽留住男护士。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男护士离职的原因,以便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男护士的流失。方法:采用面对面、网络对话及电话访谈的方法,对19名离职男护士进行深入访谈,对所获资料进行分析、整理。结果:缺乏职业成就感、社会舆论和传统观念、婚姻家庭和薪金待遇是导致男护士离职的主要原因。结论:对男护士进行职业价值观教育,改变传统观念,提高薪金待遇等措施使其立足本专业,并为之努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男护士在院前急救及院内急救护理工作中的优势。方法:以发放问卷的形式对南昌市第三医院115名急救患者或家属进行护士性别倾向调查。结果:63%的被调查者认为急救车上配备男护士比配备女护士更合理,但在院内急救中,男护士与女护士的性别倾向比例分别为35%和36%,85%的患者或家属认为男护士更有耐力,86%的患者或家属认为男护士更有胆量,但更多的患者或患者家属认为在行医疗过程中,女护士能够更仔细的为病人服务。结论:男护士在急救工作中更受患者及家属的欢迎,急诊科需要扩大男护士的队伍。  相似文献   

12.
<正>随着现代社会人们健康意识水平的提高及健康需求的增加,医院临床护理工作的重要性越来越突显,男性护理人员相对于女性的工作优势也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突出,因此临床上对于男护士的需求量大增。然而目前在我国,一方面是接受护理专业教育的男护生数量不  相似文献   

13.
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国内外对护士的需求也不断增加,在一些特殊领域,对男护士的需求也逐年上升。尤其在急诊科这样一个工作任务重,劳动强度大,突发事件较多,纠纷较多的科室,男护士的优势更充分地得以彰显。为了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应积极采取应对措施,留住人才,使男护士在急诊科更加充分的发挥自身优势。  相似文献   

14.
男护生专业思想教育的思考和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是推动科技发展与社会进步的重要源泉,是培养社会需求人才的基地.男护生在我国一直是社会和医学高等教育关注的热点问题,但其现状一直没有得到明显的改进,难以满足我国医疗机构对男护士的需求.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之一是男护生的专业思想不够稳定,存在着十分突出专业思想问题.专业思想是指学生对所学专业和学科的理性认识和态度,是一种从信念情感到行为的稳定的综合心理品质,它包括学生对所学专业及对今后所从事的与专业相关的职业所持的观点和态度[1].专业思想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2].  相似文献   

15.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对于自身健康的需求逐步深化,对于疾病防控的认识水平也在逐渐提高。目前社会公共医疗保健工作已经从传统的个体特征向群体医疗转变,因此,寻求建立一种面向群体大众的社区公共卫生服务供给体系显得尤为重要,迫在眉睫。城市化又称为城镇化,指的是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社会生产力、产业结构、社会形态向现代化城市型社会转变的历史过程。其转变进程要有社会产业结构的转变,人口职业的转变、社会形态、土地以及地理空间的变化。在城市化发展进程中,应保障社会公共卫生服务资源的合理、有效供给,否则将难以适应城镇化的推进,阻碍城市化进一步发展。本研究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公共卫生服务供给与城市化进程联动发展进行探讨和分析。  相似文献   

16.
“十一五”时期,我国大力推行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大力发展生物产业,这给中药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中药经济的发展面临两方面的约束:一是需求约束,人们卫生保健的需求中,一部分是对中药的需求;二是中药资源约束,中药资源是一种自然资源,中药经济的发展必然对资源进行消耗。从我国中药发展的现状来看,中药资源的约束越来越突出。从经济角度而言,资源永远是稀缺和有价的,它是生产函数的基本变量,中药资源的禀赋及供给情况决定了一个国家中医药事业的长远大计及中药企业的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7.
文章梳理了我国乡村治理体系的发展历程,认为现行"乡政村治"模式面临着基层政权治理能力弱化、其他新型农村治理主体涌现的新形势,并从推进实用型乡村规划出发,开展乡村治理体系与公共物品供给和乡村规划改革研究。文章将乡村治理领域划分为公、共、私三大范畴,重点讨论如何借助新兴"乡村组织"实现基于"共"的公共物品供给,以及据此改变乡村规划中公共服务中心配置的具体策略和途径。  相似文献   

18.
袁静  汤少梁 《中草药》2018,49(14):3452-3456
利用1994—2016年我国中药出口数据预测未来几年我国中药出口的走势,并从供需角度分析我国中药出口现状。基于时间序列ARIMA模型研究方法,通过序列平整性检验、模型识别、验证、预测等步骤,建立最优模型。ARIMA(3,2,3)模式是预测中药出口趋势的最优模型,利用该模型得出我国2017—2020年的中药出口额的预测额分别是36.87、43.63、48.50、49.65亿美元。最后分析我国的中药出口供给份额、结构上存在的问题,我国的中药供给没有正确认识国际市场的需求,并提出我国的中药出口应抓住"大健康"环境与"一带一路"倡议的机遇。  相似文献   

19.
要解决三农问题首要的就是要解决和农民健康息息相关的公共卫生问题,这就需要完善现有的供给制度.文章对我国农村公共卫生供给中现存的突出问题进行了简要分析,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相关制度设计.  相似文献   

20.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思维为高等中医药院校通识教育改革研究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从通识教育供需互动平衡的角度看,无论是供给理念,还是供给内容、供给渠道、供给方式、供给保障等方面,都还不能有效满足和适应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和学生成长成才的需求变化。浙江中医药大学2016年开始实施新一轮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加强了通识教育的顶层设计,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思维为指导,重视突出供需地位平等、沟通理解以及双向互动,致力于构建供需互动平衡的通识教育模式,从而克服"供给决定论"或"需求决定论"两种模式所带来的种种弊端,为高等中医药院校通识教育的改革和创新作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