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按Rowell等的方法,将氯喹相似物[7-(2-氨基乙基)-4-(4-二乙氨基-1-甲基丁氨基)喹啉1联结于牛血清白蛋白上。参照Boose改良法将此牛血清白蛋白-氯喹结合物再联结于CF-11纤维素粉上。此纤维素即为以氯喹基本化学结构作为特异性吸附基团的吸附剂。将此吸附剂加入感染抗氯喹伯氏疟原虫(Plasmodium berghei ANKA株抗氯喹系)小鼠血清叶中,在4℃搅拌过夜,生理盐水洗涤4次后用甘氨酸-HCl缓冲液解脱。经磷酸缓冲液透析及聚乙二醇浓缩后备用。 粗提液经PAGE电泳、考马斯亮蓝染色后呈现4条蛋白染色带。免疫电泳显示,用这种粗提液免疫家兔所制备的抗血清能与正常小鼠(本实验用昆明株)血清(SM)、感染氯喹敏感伯氏疟原虫(P.b.ANKA株)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观察了抗氯喹株及氯喹敏感株伯氏疟原虫在代谢方面的差异。纯分离的疟原虫经Disk-电泳分离后,用乳酸脱氢酶活力染色,氯喹敏感株疟原虫可见两个主带,抗氯喹株疟原虫只呈现一个主带。经SDS一电泳分离的标本以硝酸银染色后,氯喹敏感株疟原虫的蛋白分带显著多于抗氯喹株疟原虫,提示疟原虫对氯喹产生抗药性后,在代谢方面亦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相似文献   

3.
目的构建遗传减毒伯氏疟原虫ANKA株(Plasmodium berghei ANKA,P.b ANKA),并用此减毒疟原虫株免疫C57BL/6J小鼠观察免疫保护效果。方法分别扩增UIS3基因编码序列两端的非编码区5′UTR和3′UTR及用于筛选的抗性标记h DHFR,然后利用融合PCR原理,扩增全长同源重组片段(5′UTR+h DHFR+3′UTR),最后常规PCR扩增获得大量线性化同源重组片段并纯化。体外培养富集伯氏疟原虫ANKA株的成熟裂殖体,将线性化同源重组片段通过电转的方式导入裂殖体中并接种到小鼠体内,再对转化后的疟原虫进行筛选和鉴定,最后用构建成功的减毒伯氏疟原虫ANKA株免疫小鼠并攻击,观察减毒株的免疫保护效力。结果成功扩增3个独立片段5′UTR、h DHFR和3′UTR,长度分别为798、1 628和759 bp,后经融合PCR反应形成全长重组片段5′UTR+h DHFR+3′UTR,长度为3 185 bp。转化至裂殖体后经筛选鉴定获得遗传减毒伯氏疟原虫ANKA株,将此遗传减毒株免疫小鼠后攻击,小鼠红内期原虫率为0%,脑型疟发生率为0%,存活率为100%,可使其完全抵御野生型疟原虫感染。结论成功构建遗传减毒伯氏疟原虫ANKA株,此减毒株对小鼠的免疫保护率为100%,此模型的建立可为研究红前期疫苗免疫保护机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用不溶性氯喹吸附剂自抗氯喹(CR)伯氏疟原虫ANKA株感染鼠血清中提取了一种54-kDa蛋白质,用针对该蛋白抗血清进行免疫印迹检测,发现CR原虫感染鼠血清中该蛋白含量明显高于氯喹敏感(CS)原虫感染鼠血清;与CS原虫相比,CR原虫溶解液中发现一组15-,16-,和23-kDa蛋白  相似文献   

5.
多重抗药性恶性疟的严重性及分布范围的迅速扩散,给恶性疟的防治带来了极其严峻的问题,寻找新类型的抗疟药实在刻不容缓。酮替芬(Ketotifen)为5—羟色胺(5—HT)类药,常用于抗过敏性疾病。1986年潘星清等发现其对红内期疟原虫有一定的杀灭作用,且能治愈高度抗氯喹株伯氏疟原虫感染,后经临床试用酮替芬合并少量磺胺多辛治疗现症恶性疟和间日疟确有疗效。新近研究表明,酮替芬或同类的赛庚啶(cyproheptadine)单用治疗抗氯喹株伯氏疟原虫较敏感株疗效更佳,与氯喹并用可逆转伯氏疟原虫对氯喹的抗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转染含有绿色荧光蛋白(GFP)和PbfMSP1片段的重组质粒,建立伯氏疟原虫转染技术和表达恶性疟原虫MSP-1 19 000片段(PfMSP1-19)的转基因伯氏疟原虫.方法:构建重组转染质粒PyrFlu/PbfMSP1.伯氏疟原虫ANKA株经培养和分离后用电转化方法转入重组转染质粒,药物筛选转化原虫后进行PCR检测,并于荧光显微镜下检测报告基因GFP的表达.结果:构建了重组转染质粒PyrFlu/PbfMSP1.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到呈绿色荧光的伯氏疟原虫.PCR检测显示转染伯氏疟原虫存在GFP和PbfMSP1基因.结论:重组质粒已成功转染伯氏疟原虫并表达了GFP报告基因,建立了伯氏疟原虫转染技术.  相似文献   

7.
一、抗氯喹恶性疟的概念能在正常杀灭或抑制其同种疟原虫增殖的氯喹浓度中继续存活并繁殖的恶性疟原虫称为抗氮喹株恶性疟原虫,由它引起的疟疾即为抗氯喹恶性疟。这些抗性株的出现,目前认为是由于核基因自发性突变,并在药物作用下自然选择的结果。同位素标记的实验表明,感染疟原虫的红细胞对氯喹有一浓集机制,而感染抗氯喹株恶性疟原虫的病人的红细胞浓集氯喹的浓  相似文献   

8.
在动物实验和人工培养疟原虫中观察了常山提取物对疟疾的疗效。实验结果显示该提取物与氯喹一样具有抗疟作用。常山提取物对于抗氯喹株疟原虫有良好效果,而且对氯喹敏感株和抗氯喹株疟原虫的疗效相同。同时证实对人工培养的恶性疟疟原虫亦有效果。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道感染伯氏疟原虫小鼠血清在琼脂糖凝胶上,单独扩散可形成白色沉淀环的现象。感染伯氏疟原虫ANKA株小鼠血清组及感染该株抗氯喹系小鼠血清组的沉淀环阳性率分别为73.7%(28/38)和86.5%(32/37),其沉淀环的清晰度和致密度在感染疟原虫后第2~6d有逐渐增强的趋势。尢疟原虫感染的正常小鼠血清对照组阳性率仅为25.6%(10/39),其沉淀环均不清晰,也不随时间推移而变化。实验组与对照组沉淀环阳性率比较,相差非常显著(P<0.01)。此现象为研究疟疾早期血清学诊断提供了新的线索。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道血传和蚊传培育成功的伯氏疟原虫ANKA株抗羟基喹哌系。血传培育6代,抗性指数即高达136,鼠-蚊-鼠交替传代培育,第4次蚊传后,抗性指数为121.7。 血传抗羟基喹哌系对喹哌和青蒿酯的抗性指数较高,分别为26.8和10.1;而对氯喹、咯萘啶和硝喹的抗性指数仅为4.1、1.1和0.7。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世界各地不断出现抗氯喹疟原虫株,给疟疾的防治增加了困难,因此寻找新的抗疟药物刻不容缓。我们曾试用常山治疗抗氯喹株疟原虫P.BerghM所致动物疟疾和人工培养的恶性疟疟原虫P.Falciparum取得了满意效果。在实验中并将常山和氯喹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2.
用荧光探针DPH标记伯氏疟原虫膜脂,在荧光显微分光光度计下测其荧光偏振度P值。结果表明抗青蒿酯钠伯氏疟原虫膜的P值大于正常伯氏疟原虫膜的P值。提示抗青蒿酯纳伯氏疟原虫膜的流动性低于正常伯氏疟原虫膜的流动性。  相似文献   

13.
在疟疾实验中,需要使用对疟原虫敏感性较高的小鼠。SMMC/C 系小鼠为本校动物所培育由昆明株小鼠近交繁殖的纯系小鼠。本实验以 SMMC/C 系小鼠为实验动物。对约氏疟原虫(Plasmoclium yaelii)。伯氏疟原虫(Plasmodium berghei)ANKA 株子孢子感染及输血感染的敏感性分别进行了观察。  相似文献   

14.
采用荧光分光光度法和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感染伯氏疟原虫(P.b,ANKA株)小鼠血清中维生素A,C,E含量。感染未治组小鼠血清V.A,V.C含量明显低于酮替芬组、酮替芬+氯喹组及正常组,与氯喹组无显著差异,酮替芬及酮替芬+氯喹组的小鼠血清中V.A,V.C含量与正常组无显著差异。各组V.E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5.
近十几年来世界各主要疟疾流行区不断出现抗药性恶性疟原虫株,为寻找治疗抗药性疟疾的替换新药,我们做了芜荑亲脂性提取物丙(C)的三个组分对于抗药疟原虫株的效应观察,通过动物疟疾模型证实前述三个组分能抑制抗氯喹株鼠伯氏疟原虫的生长发育,是一种有苗头的药物,值得进一步研究,有希望为临床提供一种对于抗药性疟原虫株所致疟疾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16.
使用药物防治疟疾是消灭疟疾综合措施中的重要一环。自从发现奎宁能治疗疟疾以来,曾从奎宁的结构改造方面寻找出氯喹、伯喹等有效抗疟药。1959年在哥伦比亚发现有抗氯喹的恶性疟原虫后,世界各国更致力于寻找新的抗疟药。但迄今还没有找到较理想的新抗疟药。现在常用的抗疟药主要是氯喹、奎宁、伯喹和乙胺嘧啶。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了追踪疟原虫发育及侵染的情况,构建及筛选胞浆稳定表达绿色荧光蛋白(GFP)的伯氏疟原虫。方法:构建含有伯氏疟原虫230p基因和GFP基因的重组质粒pL0035-GFP,质粒线性化后通过电转染转入野生型伯氏疟原虫;基于双交换同源重组原理,利用乙胺嘧啶筛选获得在230p基因处插入GFP的重组疟原虫;有限稀释法筛选表达GFP的单克隆重组伯氏疟原虫;PCR鉴定重组疟原虫基因型,荧光显微镜和流式细胞术检测GFP表达情况。结果:PCR及DNA测序结果表明GFP基因成功整合到伯氏疟原虫基因230p;荧光显微镜可观察到重组疟原虫胞浆呈绿色荧光,流式细胞术检测到绿色荧光信号。结论:成功构建胞浆表达绿色荧光蛋白的伯氏疟原虫。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为了解氯喹敏感和抗性株恶性疟原虫对青蒿琥酯、克林霉素及其二联用的敏感性。方法 运用Rieckmann体外微量法测定原虫对药物的敏感性。结果 氯喹敏感株恶性疟原虫对青蒿琥酯、克林霉素及青/克联用的ID50分别为2.8、3784.7及6.4/2046.6nmol/L;抗性株原虫对上述药物的ID50分别为8.1、1652.1及2.35/1409.4nmol/L。结论 抗氯喹恶性疟原虫对克林霉素无交叉抗性。青蒿琥酯与克林霉素联用在体外测定中,其抗疟作用对抗性株明显优于敏感株。  相似文献   

19.
谷氨酸脱氢酶(GLDH)是疟原虫代谢中的重要酶,不存在于红细胞内,其活力高低,提示疟原虫在宿主血液中的消长。本实验以常山总提取物治疗氯喹敏感株和耐氯喹株疟原虫所致动物疟疾时,GLDH活力分别在治疗中的第5和第7天消失,提示常山总提取物对氯喹敏感株和耐氯喹株疟原虫皆有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20.
10株抗红内期约氏疟原虫的McAb分别注入正常小鼠体内,24小时后接种2~4×10~5感染约氏疟的红细胞,自感染第3天起涂血片,观察原虫血症发展情况。发现2株McAb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