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同治疗方法对初发2型糖尿病胰岛B细胞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贵言  魏锋 《山东医药》2010,50(13):45-46
目的观察不同治疗方法对初发2型糖尿病胰岛B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60例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在饮食运动治疗的基础上A组给予胰岛素强化治疗,B组给予口服磺脲类药物治疗,疗程2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分泌指数(HOMA—I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体质量指数(BMI)及静脉注射精氨酸0、2、3、4、5min时血糖(PG)及c肽(CP)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FPG、2hPG、HbA1c、HOMA-IR较治疗前降低(P均〈0.01);HOMA-IS及精氨酸刺激后CP分泌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均〈0.01)。治疗后A组HOMA-IR较B组明显降低(P〈0.05),A组HOMA—IS及CP峰值较B组明显升高(P均〈0.05)。结论胰岛素强化治疗与口服磺脲类药物治疗均能改善新诊断2型糖尿病的胰岛B细胞功能,但胰岛素强化治疗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心脑血管危险因素的干预作用。方法 选取426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予胰岛素、磺脲类或α-糖苷酶抑制剂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二甲双胍降糖治疗,血糖稳定正常水平,随访3年,比较两组的体重指数(BMI)、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胰岛素(FINS),血压、血脂、血液流变学、尿素氮(BUN)、血肌酐(Cr)、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结果治疗组BMI、FPG、2hPG、HbA1c 、FINS、血脂、血液流变学、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均有明显下降(P〈0.05)。结论 二甲双胍可改善患者的胰岛素抵抗、降低血糖、血压、血脂、改善纤溶系统.延缓糖尿病心脑血管病变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将120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成对照组60例继续使用合适剂量的磺脲类、二甲双胍、磺脲类+二甲双胍、胰岛素;治疗组60例在使用原剂量药基础上加服罗格列酮(文迪雅)4mg/d共用三个月,,观察前后空腹血糖(FPC)、餐后血糖(P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胰岛素(FINS)、血甘油三脂(TG)、高密度蛋白质(HDL)、低密度蛋白质(LDL)、体重指数(BMI)以及胰岛素敏感指数(ISI)。结果治疗组治疗后FPG、PPG、HbA1c、FINS、TG、LDL均有明显下降,HDL、ISI显著上升(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上述指标均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 胰岛素增敏剂罗格列酮能安全有效地改善血糖水平,提高胰岛素敏感指数,降低胰岛素抵抗,改善胰岛B细胞分泌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二甲双胍(商品名:美迪康)与胰岛素联用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26例2型糖尿病患者使用二甲双胍与胰岛素联合治疗12周,观察患者治疗前后餐前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变化。结果二甲双胍联合胰岛素治疗12周后FBG、2hBG水平明显改善,HbA1c由7.8%降至6.1%,HbA1c达标率为71.3%。治疗后共有7例次发生低血糖反应,未发生其他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二甲双胍与胰岛素能有效治疗2型糖尿病,并能减少胰岛素的用量,降低低血糖的发生,且较为安全,价格合理,适合基层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罗格列酮和二甲双胍对新诊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apelin和内脂素水平的影响。方法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分别用罗格列酮和二甲双胍治疗,疗程12周。比较治疗前后两组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糖化血红蛋白(HbA1 c)、内脂素、apelin、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等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apelin明显升高、罗格列酮组内脂素明显下降(P均〈0.05)。apelin与HbA1 c、HOMA-IR呈负相关(r分别为-0.22、-0.28,P均〈0.05),内脂素与HbA1 c、hs-CRP、HOMA-IR呈正相关(r分别为0.26、0.41、0.33,P均〈0.05)。结论罗格列酮和二甲双胍均可影响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清apelin及内脂素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胰岛素或磺脲类药物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T2DM)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初发T2DM患者87例,按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为A组44例、B组43例.两组均控制饮食、餐后适当运动,在此基础上,A组采用人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B组采用磺脲类口服降糖药联合二甲双胍治疗,疗程均为3年.治疗前后检测两组的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 h PG)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治疗期间观察其糖尿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治疗1个月与治疗前比较,FPG、2 hPG、HbA1c均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A组治疗1、3年与B组同期比较,FPG、2hPG、HbA1c均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A组糖尿病并发症发生率较B组降低(P<0.05).结论 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对初发T2DM患者的血糖、HbA1c有良好的控制作用,并能减少其糖尿病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分析二甲双胍、达格列净联合强化胰岛素治疗新诊断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8年1月—2021年12月在宜兴市第二人民医院治疗的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用药方案不同分成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应用二甲双胍+胰岛素强化治疗,观察组应用二甲双胍+达格列净+胰岛素强化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血糖水平、胰岛素分泌有关指标、治疗安全性。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糖各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β细胞功能(HOMA-β)、胰岛素分泌指数均高于对照组,胰岛素敏感指数(HOMA-IR)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二甲双胍、达格列净联合胰岛素强化治疗的效果更好,不仅可以降低患者血糖水平,还可以调节患者胰岛素分泌情况,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8.
不同强化方案对初诊2型糖尿病治疗效果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使用胰岛素、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和单纯口服降糖药联合强化治疗对患者血糖、血脂、B细胞功能和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方法将2005年3月至2006年4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48例空腹血糖(FBG)7.0~11.0 mmol/L的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3组,第1组(12例)实行单纯胰岛素治疗,第2组(20例)采用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第3组(16例)接受格列美脲和二甲双胍联合治疗,分别在诊断初和强化治疗3个月时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并测定FBG、餐后血糖(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以及血脂,15例患者加测静脉葡萄糖耐量试验(IVGTT)。结果治疗后,患者的血糖、血脂及B细胞功能均明显改善;单纯胰岛素治疗组HbA1c降低更为显著。结论3个月后3组强化治疗方案均可以改善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的糖脂代谢、B细胞功能以及胰岛素敏感性,单纯使用胰岛素治疗方案使糖代谢异常的改善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9.
观察地特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观察62例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地特胰岛素每日一次注射,联合口服二甲双胍12周,分别于治疗前后测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餐后2小时血糖(2hPG),并观察低血糖事件。结果与治疗前比较,HbA1C、FPG、2hPG均有降低,有显著性差异(P〈0.05);低血糖发生率低,为3.22%。结论地特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对于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HbA1c〉9%的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进行甘精胰岛素或格列美脲联合二甲双胍的短期强化治疗,探讨两种强化方案的疗效。方法36例新诊断的T2DM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8例,分别使用甘精胰岛素或格列美脲联合二甲双胍治疗,疗程12周,对其在治疗前后血糖控制情况及胰岛β细胞功能进行自身及组间比较。结果治疗后两组FPG、2hPG、HbA1c均显著下降(P均〈0.01),HOMA-IR下降(P〈0.05),HOMA-β升高(P〈0.01)。FPG、2hPG、HbA1C治疗前后的差值及治疗12周后早餐前后血糖差值,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甘精组血糖达标更迅速。结论HbA1c〉9%的新诊断的T2DM患者两种短期强化方案疗效均佳,且胰岛素组降糖更显著、迅速。  相似文献   

11.
目的采用胰岛素泵联合马来酸罗格列酮强化治疗2型糖尿病(T2DM)以评价其临床疗效。方法将246例T2DM患者随机分为胰岛素泵(CSⅡ)联合马来酸罗格列酮治疗组(CSⅡ+罗格列酮)组80例、单纯CSⅡ治疗组84例和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MDⅠ)组82例,均连续2周。比较三组治疗前后血糖、HbA1c、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用量、Fins、C肽(C—P)水平及HOMA-IR、胰岛素敏感指数(IAI)。结果CSⅡ+罗格列酮和单纯CSⅡ均能显著降低患者血糖和HbA。c(P〈0.01);与MDI比达标时间短(P〈0.01),节省胰岛素用量(P〈0.01)。CSⅡ+罗格列酮组胰岛素用量更少(P〈0.05);与单纯CSⅡ和MDI比HOMA-IR明显降低、IAI明显增加(P〈0.05),且无心、肝、肾功能损害发生。结论胰岛素泵联合马来酸罗格列酮强化治疗T2DM更能有效地控制血糖、节省胰岛素用量、减轻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罗格列酮和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心血管病变(CHD)危险因素的干预效果。方法68例口服磺脲类药物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一组加服罗格列酮,一组加服二甲双胍,进行为期12周的用药观察。结果与基线期相比,治疗12周后两组患者空腹血糖(FBG)、餐后2小时血糖(2h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C反应蛋白(CRP)、甘油三酯(TG)均下降,而高密度脂蛋白C(HDL-C).升高。空腹胰岛素水平(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IRI)下降,罗格列酮降低FINS和IRI效果优于二甲双胍。结论两种胰岛素增敏剂都可降低2型糖尿病心血管病变危险因素,罗格列酮效果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3.
将口服磺脲类降糖药血糖控制不满意的2型糖尿病患者9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8例,治疗组在磺脲类降糖药物的基础上加服吡格列酮30mg,1次/Et,对照组加服二甲双胍0.5g,3次/日,疗程均为3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的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胰岛素(FINS),餐后2h胰岛素(2hINS),稳态胰岛素评价指数(HOMA-IR),体重指数(BMI),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脂(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前FPG,2hPG,HbA1C,FINS,2hINS,HOMA—IR,BMI,TG,T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两组FPG,2hPG,HbA1c,FINS,2hINS,HOMA—IR,BMI,LDL-C,TG,TC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FPG,2hPG,HbA.C,FINS,2hlNS,HOMA—IR,LDL—C,TG降低更为明显,并有HDL—C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吡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不但能改善胰岛素抵抗,降低血糖,还能改善脂质代谢紊乱,延缓糖尿病的发展及降低发生血管并发症的危险,从而改善患者的远期预后,治疗过程中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周尊海  李荣华 《山东医药》2010,50(33):83-84
目的观察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强化控制血糖对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血脂的影响。方法对新诊断的60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2周胰岛素强化治疗,后继续用胰岛素控制13周,检测控制前后血糖、血脂、血压、HbA1c、UAER的变化。结果胰岛素强化治疗在使患者血糖得到良好控制的同时,也使血脂及UAER、HbA1c降低(P〈0.05或〈0.01)。结论胰岛素强化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在控制血糖的同时,可使血脂、UAER、HbA1c水平下降。  相似文献   

15.
将46例T2DM患者分为诺和锐30组和磺脲类药物组,分别给予诺和锐30联用二甲双胍或磺脲类药物联用二甲双胍治疗12周,观察各组患者治疗前后和两组患者治疗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C肽、血脂等指标的变化。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小时血糖(2hPG)、HbA1c、甘油三脂(TG)、低密度脂蛋白(LDL-c)、HbA1显著下降(P〈0.05-0.001),高密度脂蛋白(HDL-c)显著升高(P〈0.05-0.01)。结论诺和锐30或磺脲类药物联用二甲双胍均能有效的改善T2DM患者的高血糖状态,并能改善脂代谢紊乱。在控制高血糖方面诺和锐30组优于磺脲类药物组。  相似文献   

16.
将46例T2DM患者分为诺和锐30组和磺脲类药物组,分别给予诺和锐30联用二甲双胍或磺脲类药物联用二甲双胍治疗12周,观察各组患者治疗前后和两组患者治疗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C肽、血脂等指标的变化。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小时血糖(2hPG)、HbA1c、甘油三脂(TG)、低密度脂蛋白(LDL-c)、HbA1显著下降(P〈0.05-0.001),高密度脂蛋白(HDL-c)显著升高(P〈0.05-0.01)。结论诺和锐30或磺脲类药物联用二甲双胍均能有效的改善T2DM患者的高血糖状态,并能改善脂代谢紊乱。在控制高血糖方面诺和锐30组优于磺脲类药物组。  相似文献   

17.
选择新诊断糖化血红蛋白(HbA1c)≥9.0%的2型糖尿病40例,予米格列奈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12周,比较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餐后2小时血糖(2hPG)、HbA1c及空腹C肽(FC-P)、餐后2小时C肽(2hC-P),同时观察肝肾功能的变化。结果:治疗后所有患者血糖及HbA1c均明显下降(P〈0.01),空腹及餐后2小时C肽均较治疗前增加(P〈0.01),期间发生低血糖事件2例次,肝肾功能无明显变化。结论:米格列奈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能有效、安全控制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且胰岛功能得到部分恢复。  相似文献   

18.
40例门诊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给予二甲双胍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12周后对比HbA1c、FPG、2hPG、低血糖发生;结果:二甲双胍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12周后HbA1C、FPG、2hPG均较前显著降低(P〈0.01),低血糖发生少。结论:对新诊断的血糖较高的2型糖尿病患者给予二甲双胍联合甘精胰岛索治疗可提供良好的血糖控制,患者依从性好,是有效而简便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9.
曾智玲 《内科》2012,7(1):7-8
目的 探讨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及血尿酸的影响.方法 对36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为期2周的胰岛素强化治疗,比较治疗前后血尿酸(UA)、空腹血糖(FPG)及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胰岛素敏感指数.结果 经胰岛素强化治疗后,患者UA、FPG、2hPG、HbA1c、胰岛素抵抗指数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均<0.01),胰岛素敏感指数明显升高(P<0.01).结论 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可显著改善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抵抗,降低血UA水平.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糖尿病病理生理变化对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的指导意义。方法按照精氨酸刺激试验的结果,将322例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一相胰岛素分泌正常组和低下组,将前者随机分配至瑞格列奈、罗格列酮及二甲双胍治疗组,后者随机分配至瑞格列奈、罗格列酮及格列吡嗪治疗组。结果(1)各药物治疗组,用药后3个月、6个月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及HbA1C均较基线明显降低(均P〈0.01)。治疗后6个月HbA1C控制理想的总体达标率为63.5%。(2)在一相胰岛素分泌正常组,罗格列酮治疗后血糖校正后的精氨酸试验胰岛素曲线下面积(AUC)明显增加,胰岛素原显著减少(P〈0.01),二甲双胍治疗后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较基线显著降低(P〈0.05)。(3)在一相胰岛素分泌低下组,瑞格列奈或格列吡嗪治疗后的精氨酸试验的2、4、6min真胰岛素均值与空腹真胰岛素的差值(△TI)、血糖校正后精氨酸试验的结果(ATI/PG)、AUC及真胰岛素(TI)明显增高(P〈0.05或P〈0.01),罗格列酮组治疗后的ATI/PG与AUC显著增加,而HOMA—IR及胰岛素原较治疗前明显减少(均P〈0.01)。结论(1)基于糖尿病病理生理变化正确评估的药物治疗,可有效控制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的糖代谢紊乱。(2)瑞格列奈及格列吡嗪可增加2型糖尿病患者的一相胰岛素分泌及真胰岛素水平。(3)罗格列酮不仅可以增加机体的胰岛素敏感性,减少胰岛素原的分泌,尚可改善一相胰岛素分泌低下者的一相胰岛素分泌功能。(4)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的有效控制,主要与机体胰岛素分泌功能的改善及胰岛素敏感性的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