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CD_4~+CD_(25)~+调节性T细胞(CD_4~+CD_(25)~+ regulatory T cells, CD_4~+CD_(25)~+ Tregs)可抑制机体对肿瘤的免疫应答,导致不利于肿瘤患者的对肿瘤的免疫耐受.以降低CD_4~+CD_(25)~+Tregs作用,增强对肿瘤的免疫应答为新策略的肿瘤免疫治疗探索已有初步进展.方法 包括去除CD_4~+CD_(25)~+Tregs、单克隆抗体、蛋白分子转移、阻断Tregs的迁移和分化、逆转Tregs的分化、阻断Tregs的功能、疫/瘤苗、将Tregs调控与其他治疗模式相组合、提升抑制效应细胞的阈值. 相似文献
2.
《中华中医药学刊》2017,(2)
目的:比较中西医结合治疗(包括免疫抑制剂和以补中益气汤为主的辩证加减联合治疗)和单纯免疫抑制剂治疗重症肌无力两种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和免疫调节细胞CD_4~+CD_(25)~+Tr的影响研究。方法:选择2006年1月—2008年1月在石家庄市第一医院住院治疗的明确诊断220例重症肌无力全身型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A组和B组,各组均有110例患者。A组治疗方法为免疫抑制剂(甲泼尼松龙和硫唑嘌呤)配伍中药重剂补中益气汤治疗;B组治疗方法为单纯免疫抑制剂(甲泼尼松龙冲击配伍硫唑嘌呤)治疗,监测两组患者治疗后6个月和18个月的乙酰胆碱受体抗体(AchRAb)值和免疫调节细胞CD_4~+CD_(25)~+Tr百分比的动态变化,同时用许氏评分法的相对临床计分来判定治疗后6个月和18个月的临床疗效。结果:(1)治疗后6个月:因各种原因没有完成治疗的出组患者A组3例,B组5例;(2)治疗前两组患者乙酰胆碱受体抗体(AchRAb)浓度值和CD_4~+CD_(25)~+Tr百分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分别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6个月的乙酰胆碱受体抗体(AchRAb)浓度值、CD_4~+CD_(25)~+Tr百分比、临床相对计分,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两组患者治疗后18个月,A组患者的乙酰胆碱受体抗体(AchRAb)浓度值明显低于B组,且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1);A组患者的CD_4~+CD_(25)~+Tr百分比明显高于B组,且差异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A组患者的临床相对计分50%以上的患者人数高于B组,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免疫抑制剂配伍重剂补中益气汤辨证加减治疗重症肌无力可使乙酰胆碱受体抗体(AchRAb)值下降更明显、CD_4~+CD_(25)~+Tr免疫调节细胞值明显升高,患者的临床完全缓解率高,且稳定而不易复发。 相似文献
3.
4.
复方[自身清]治疗活动性SLE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根据滋阴益气,清热解毒法,采用复方“自身清”为主治疗活动性系统性红斑狼疮30例。结果:治疗3个月后,患者AI评分,Chubick记分及血沉、抗dsDNA抗体均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血小板也有一定程度的增高;患者控制病情平均所需激素量,在治疗6个月后较3个月后及治疗前均明显减少;显效率为43.33%,总有效率达86.67%,而临床副作用轻微。说明本疗能控制,缓解SLE活动,改善临床症状,降低活动性炎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的表达,在毛细支气管炎发生发展机制中的作用。方法用流式细胞术检测48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及19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中CD4+CD25+Treg的表达水平。结果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外周血CD4+CD25+Treg占CD4+T细胞的百分比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结论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外周血CD4+CD25+Treg数量减少,这种细胞免疫功能失调可能与其免疫学发病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6.
《辽宁中医杂志》2013,(6):1065-1067
目的:探讨恶性阻塞性黄疸患者术后给予利胆扶正颗粒治疗对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Lymphocytes,Treg)的调节作用及意义。方法:30例恶性阻塞性黄疸一般治疗组,30例恶性阻塞黄疸中药治疗组,30例良性阻塞性黄疸组和30例健康对照组。在胆道梗阻解除后采用流式细胞术对外周血Treg数量进行检测,观察Treg数量与CD4+和CD8+T细胞的关系。结果:(1)与健康对照者比较,阻塞性黄疸患者(包括良性、恶性患者)Treg水平显著上升(均P<0.05);恶性阻塞性黄疸患者Treg水平较良性为高(P<0.05);(2)恶性阻塞性黄疸中药治疗组与一般治疗组比较Treg水平有所下降(P<0.05),CD4+和CD8+T细胞水平有所上升(P<0.05)。结论:恶性阻塞性黄疸患者外周血Treg数量明显升高,存在免疫调节紊乱。利胆扶正颗粒对机体细胞免疫有重要的辅助作用,具有一定的免疫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狼疮方对体外扩增小鼠CD4+CD25+调节性T细胞数量的影响。方法:免疫磁珠法分离狼疮方治疗组与未治疗组小鼠CD4+CD2+5T细胞;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CD4+CD25+T细胞Foxp3表达情况;用抗CD3和抗CD28包被的微珠来进行刺激,体外扩增小鼠的CD4+CD25+调节性T细胞;用CFSE法检测CD4+CD25+调节性T细胞体外抑制CD4+CD2-5T细胞的增殖情况。结果:经抗CD3和抗CD28包被的微珠刺激后,在TGF-β1和IL-2存在的环境中CD4+CD25+T细胞数量明显升高,扩增后的CD4+CD25+T细胞高表达Foxp3。与此同时,经狼疮方处理后的小鼠CD4+CD25+T细胞扩增后数量增加133.3±18.9倍,未经狼疮方处理的对照细胞数量增加104.7±10.8倍,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狼疮方治疗组与未治疗组中分离的CD4+CD2+5T细胞和扩增的CD4+CD25+T细胞对CD4+CD2-5T细胞的增殖皆有明显抑制作用,荧光强度分别为32.1±4.8,33.1±4.9,30.1±3.8,32.9±4.2。结论:狼疮方有助于提高小鼠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扩增效率,扩增的CD4+CD25+调节性T细胞表达Foxp3,具有体外免疫抑制功能。 相似文献
8.
9.
目的:研究复方“自身清”配合西药治疗SLE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CD4+CD25^+调节性T细胞及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43例气阴两虚、毒热内扰证轻中活动度SLE患者,随机分为用中药复方“自身清”为主治疗的治疗组22例和单纯西药治疗的对照组21例.观察2组患者临床症状、病情活动积分和外周血中CD3^+、CD4^+、CD8^+、CD4^+CD25^+Tr细胞比率及IL-2、IL-10治疗前后变化。结果:治疗组在改善病情活动积分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且所需激素用量明显少于对照组。治疗后2组患者低下的CD3^+T细胞和CD4^+T细胞比率、CD4/CD8比值、IL-2/IL-10比值、细胞因子IL-2均明显升高,而异常升高的细胞因子IL-10、CD3^+T细胞比率则明显下降;治疗后2组患者CD4^+CD25^+Tr细胞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升高,其中治疗纽升高更为明显。结论:复方“自身清”可能通过上调CD4^+CD25^+Tr细胞水平来提高SLE患者的免疫耐受能力,纠正CDJCD8比例倒置来调整细胞免疫紊乱.降低细胞因子IL-10分泌的同时促进细胞因子IL-2的分泌而调整Th1/Th2细胞因子谱的偏移.最终达到控制并缓解病情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异基因脐血干细胞(h UCBSCs)穴位移植对类风湿关节炎大鼠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CD4+CD25+Treg)的干预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先进行脐血CD34+细胞分选,将10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对照组、h UCBSC尾静脉注射治疗组、h UCBSCs外关穴注射治疗组、甲氨喋呤(MTX)灌胃治疗组,每组20只。采用邓安梅法建立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IA)大鼠模型。于大鼠免疫后第31天(除正常组及模型组用等体积蒸馏水)向外关穴、尾静脉注射0.5 m L氯化钠注射液和0.5m L h UCBSCs悬液(含干细胞2×107/m L),4周后采用流式细胞仪,对外周血CD4+CD25+细胞的百分含量及其在CD4+T淋巴细胞中所占的比例进行检测。结果:h UCBSCs外关穴注射治疗组外周血CD4+CD25+细胞的百分含量及其在CD4+T淋巴细胞中所占的比例与甲氨喋呤组比较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 UCBSC尾静脉注射治疗组与甲氨喋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h UCBSCs外关穴穴位注射治疗可能通过上调CD4+CD25+调节性T细胞水平,抑制关节炎症和关节骨破坏吸收,有助于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 相似文献
11.
CD_4~+CD_(25)~+调节性T细胞在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涂亚兰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16(11):1454-1455
目的探讨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表达及意义。方法用流式细胞术检测27例ITP患儿和21例健康儿童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比例,以及CD4+T淋巴细胞表面CD25、FasL和Fas的表达率。结果ITP患儿CD3、CD4、CD4/CD8比值与对照组比较显著降低,CD4+CD25+调节性T细胞明显减少,CD4+CD25-细胞无明显改变,CD4+FasL+增多,CD4+Fas+减少。结论儿童ITP患者CD4+CD25+调节性T细胞显著减少,破坏自身免疫耐受,在ITP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复方自身清对轻中度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女性患者性激素六项指标(包括雌二醇(E2)、睾酮(T)、泌乳素(PRL)、孕酮(P)、促黄体生成素(LH)、促卵泡激素(FSH))的影响。方法:将60例轻中度活动性SLE患者随机分为复方自身清结合激素以及硫酸羟氯喹组(治疗组)和单纯西药组(对照组),观察治疗前后性激素变化情况以及其他临床症状、实验室指标的变化。结果:疗程结束后,治疗组与治疗前相比,T明显上升,E2显著下降,均具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治疗组的E2下降值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组T的上升值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E2/T比值治疗前后明显下降,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的E2/T比值比较也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和对照组的FSH、LH均有上升趋势,治疗组P治疗前后有下降趋势,对照组P治疗前后有上升趋势,但是均无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尚可以改善疗效性指标,降低ds-DNA抗体、升高C3、C4,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或者P<0.01)。结论:复方自身清可以通过调整患者异常的性激素水平,从而双向调节患者的免疫紊乱。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CD4+CD25+调节性T细胞在肺部感染患者免疫机制中的作用。方法:20例肺部感染患者(肺部感染组),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血CD4+、CD4+CD25+,计算CD4+CD25+/CD4+比值,同时测定免疫球蛋白(IgG、IgA、IgM)含量并与30例健康人(健康对照组)比较。结果:肺部感染组CD4+CD25+调节T细胞数量及比例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肺部感染组IgA含量显著少于健康对照组(P<0.05)。结论:CD4+CD25+调节T细胞数量及比例升高,可能与肺部感染患者免疫功能紊乱有关。 相似文献
14.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9)
目的探讨维吾尔族和汉族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CD127~-调节性T细胞(Treg)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58例Ⅲb、Ⅳ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和20例健康人外周血中CD4~+CD25~+CD127~-Treg的水平并进行比较,并进一步比较分析维吾尔族和汉族肺癌患者间外周血中CD4~+CD25~+CD127~-Treg的水平。结果肺癌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CD127~-Treg占CD4~+T细胞的百分率显著高于健康人(P0.05)。维吾尔族与汉族肺癌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CD127~-Treg占CD4~+T细胞的百分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癌患者中异常增高的Treg细胞抑制了机体正常的抗肿瘤免疫效应,并与肺癌的进展有关,但在不同民族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尚未观察到Treg细胞水平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具有免疫抑制作用的CD4+CD25+T细胞的数量以及相关因素雌激素与妊娠期高血压病子痫前期发生的关系。方法:流式细胞技术分析,测定CD4+CD25+T细胞的数量,放射免疫测定血清雌激素。结果:妊娠期高血压病子痫前期患者,其CD4+CD25+T细胞的数量减少,且血雌三醇水平有不同程度的降低。结论:①CD4+CD25+T细胞数量的改变在妊娠期高血压病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的作用。②雌激素能帮助维持免疫耐受。 相似文献
16.
犀角地黄汤对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模型大鼠外周血CD4~+ CD25~+调节性T细胞及Th17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犀角地黄汤对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模型大鼠外周血CD4~+ CD25~+调节性T细胞(Treg)、Th17细胞及相关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将48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醋酸泼尼松组及犀角地黄汤低、中、高剂量组,每组8只。除正常组外,其余组均采用腹腔注射兔抗大鼠血小板血清(APS)建立ITP模型,于造模开始后第7天开始,各给药组灌胃给予相应剂量药物,连续14 d。采用血细胞计数仪检测造模前、灌胃前、灌胃结束后各组大鼠外周血中血小板数目;灌胃结束后,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大鼠Treg、Th17细胞比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淋巴细胞Foxp3 mRNA相对表达量,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17(IL-17)、IL-35水平。结果灌胃结束后,与模型组比较,犀角地黄汤各剂量组大鼠血小板数目明显上升(P均0.05),外周血淋巴细胞中Treg所占比例、Foxp3 mRNA相对表达量及IL-35水平均明显上升(P均0.05),而Th17细胞所占比例及IL-17水平均明显下降(P均0.05),且具有剂量依赖性;犀角地黄汤高剂量组各指标与醋酸泼尼松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犀角地黄汤可能通过上调ITP大鼠外周血中Treg细胞表达,下调Th17细胞表达,维持Treg/Th17平衡,进而调节相关细胞因子IL-17、IL-35的表达发挥抗血小板减少作用。 相似文献
17.
CD_4~+CD_(29)~+T细胞在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CD4+CD2+9T细胞在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按照年龄及性别构成无统计学差异的原则,将临床观察对象入选分为正常组(n=32)、单纯湿热组(n=18)、非湿热型UC组(n=29)及湿热型UC组(n=16)共4组;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健康组(n=10)、单纯湿热组(n=10)、非湿热型UC组(n=10)及湿热型UC组(n=10)共4组,采用高脂、高糖饲料联合人工气候箱法造出大鼠湿热型模型,再结合三硝基苯磺酸(TNBS)灌肠法制作湿热型UC模型,非湿热型UC组单独用TNBS法。使用流式细胞分析仪检测以上各组患者和大鼠外周血CD4+CD2+9T细胞所占的百分比。结果:单纯湿热组、非湿热型UC组和湿热型UC组患者和大鼠外周血中CD4+CD2+9T细胞的表达均显著升高(P<0.05),其中以湿热型UC组表达最高。结论:CD4+CD2+9T细胞在湿热型UC患者和大鼠中表达显著升高,可能参与了湿热型UC的发病。 相似文献
18.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36)
目的研究瘦素(Leptin)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中表达情况及与疾病活动度、临床和实验室指标及CD4~+CD25~+Foxp3~+Tregs的关系,探讨Leptin对Treg调节作用及对SLE发病的影响。方法选择47例女性SLE患者作为SLE组,另选择年龄、体质量指数与实验组相当的健康体检者25例作为健康组,采用ELISA方法和流式细胞学技术(FACS)测定2组血浆Leptin水平及外周血Tregs百分率,比较SLE组不同疾病活动度患者Leptin水平并分析Leptin与疾病活动评分(SLEDAI)、临床表现、实验室指标及外周血Tregs的相关性。分离SLE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FACS分析在有/无抗Leptin条件下体外培养40h及80h Tregs百分率。结果 SLE组血浆Leptin水平显著高于健康组(P0.05);SLE患者中度活动组及重度活动组血浆Leptin水平均高于健康组(P均0.05),且重度活动组Leptin水平明显高于中度及轻度活动组(P均0.05);SLE患者血浆Leptin水平与SLEDAI呈正相关(r=0.316 2,P=0.030 4),而与外周血Tregs呈明显负相关(r=0.288 8,P=0.049 0);健康组血浆Leptin水平与外周血Tregs则无明显相关性(r=0.121 9,P=0.561 5)。体外实验中抗Leptin处理后Tregs数量显著增加(P0.05)。结论 SLE患者血清Leptin水平显著升高,在某种程度上疾病活动程度越高,其血清Leptin水平越高;Leptin可能通过抑制Tregs增殖参与SLE发病。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针灸治疗对H_(22)荷瘤小鼠CD4~+CD25~+Treg细胞(CD4~+CD25~+regulatory T cells)体外增殖的影响和针灸血清刺激下的CD4~+CD25~+Treg细胞的体外增殖变化,探讨针灸及其血清对荷瘤小鼠免疫调节细胞的干预作用。方法:48只小鼠随机分为电针治疗组、艾灸治疗组、肿瘤对照组、正常对照组。采用H_(22)肿瘤细胞移植性实体瘤模型,电针和艾灸"大椎"治疗后,磁珠分离CD4~+CD25~+Treg细胞,氚标记胸腺嘧啶核苷掺入法观察不同组小鼠CD4~+CD25~+Treg细胞体外增殖能力和针灸血清对CD4~+CD25~+ Treg细胞体外增殖的影响。结果:肿瘤对照组CD4~+CD25~+Treg细胞增殖水平比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电针治疗组和艾灸治疗组CD4~+CD25~+Treg细胞增殖水平与肿瘤对照组比较均明显降低(P<0.01)。电针治疗组和艾灸治疗组1:1、1:8稀释度血清刺激正常小鼠CD4~+CD25~+Treg细胞体外增殖,较正常对照、肿瘤对照组血清显著增高(P<0.05),各组1:16、1:32稀释度血清对Treg细胞作用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治疗能下调荷瘤小鼠CD4~+CD25~+Treg细胞体外增殖能力。不同浓度针灸血清体外刺激CD4~+CD25~+Treg细胞增殖表现出不一致的效应。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升血小板胶囊对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外周血CD+4CD+25Treg细胞计数和分泌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66例,以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对照组常规泼尼松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服用升血小板胶囊,对比临床疗效;并分别于治疗前后抽取患者空腹静脉血,以流式细胞法测定CD+4CD+25Fox P3+Treg细胞计数,以ELISA试剂盒测定IL-10及TGF-β1血清含量。结果: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无显著差异,但观察组的整体临床疗效和显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外周血CD+4CD+25Fox P3+Treg细胞计数比和血清IL-10、TGF-β1血清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各项指标均有不等程度的升高,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CD+4CD25调节性T细胞数量减少或功能缺陷可能参与了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发病进程,升血小板胶囊可能能够通过该环节发挥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