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笔者治疗慢性胃炎有所体会,介绍如下。1 肝邪犯胃,安胃必先制肝 肝邪(包括胆)犯胃,症见胃脘胀痛,时而牵连胁背,常因郁怒而痛甚,食少,嗳气频频,或泛吐酸苦水,叹息则舒,苔薄脉弦。治宜舒肝理气,和胃降逆。常用柴胡、赤芍、白芍、枳实、香附、郁金、蒲公英、炙甘草等。若肝气上逆,嗳气较频,可加沉香、旋覆花、代赭石;胃痛甚者,加延胡索、川楝子、苏梗、乌药、香附、豆蔻等。用药宜通灵轻巧,疏通气机,令其调达,而致和平,而不宜用阴柔滋腻之品。若肝郁日久化火,则痛势急迫,心烦易怒,嘈杂吐酸,口干,口苦,烦热,舌红苔黄、脉弦数,应慎用香燥之品,…  相似文献   

2.
复胃胶囊对大鼠实验性慢性胃炎的作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用乙醇及去氧胆酸钠联合诱发大鼠实验性慢性胃炎模型,观察了复胃胶囊的治疗作用,结果复胃胶囊显减轻胃粘膜的炎症程度,明显增大粘膜腺体层与粘膜肌层厚度比值,改善胃粘膜萎缩病变,对胃窦粘膜淋巴细胞聚集与胃体腺体囊状扩张病变动物数亦有减少的趋势,能显提高胃液胃液游离酸度,抑制胃液胃蛋白酶活性,减少胃液游离粘液量,降低血清胃泌素含量,表明复胃胶囊对该模型具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3.
病机结合、常变互用诊治慢性胃炎河北省中医院(050011)张俊贤,杨倩中医诊治慢性胃炎,多强调辨证论治而不注重辨病。笔者根据多年经验,发现慢性胃炎既有固定不变的疾病病机,又有随证而变的征候病机,总结出辨病与辨证结合,常法与变法互用的诊治方法。一、辨病...  相似文献   

4.
曹顺明 《中医杂志》1999,40(10):581-581
羌活,历来归属于解表药或祛风湿药,具有祛风解表、搜风胜湿之功。笔者据其风药性燥能胜湿,性动能升发的特点,运用于食伤脾胃、湿困中焦、气滞肝脾等脾胃病中,虽非主药,但在某些证型的脾胃疾病中加入羌活,常可取得事半功倍之功。现举2例如下。杨某某,男,48岁。主诉院腹胀满,食欲差3年。人体日瘦,精神委软倦怠。胃镜检查及病理报告均提示为“慢性浅表性胃炎”。经中西药治疗2年余,无显著疗效,见其舌质淡,苔白厚腻,满布舌体。笔者先后投芳香化湿、淡渗利水、苦  相似文献   

5.
从中医经典及现代医学对慢性胃炎病机的认识入手,认为该病基本病机为脾胃虚弱,应立足于脾胃,攻补兼施进行治疗,但由于各医家见解不同,辨证分型及施治亦有各自特点,辨证论治标准仍不统一,影响临床规范化研究及辨证治疗.因此,在今后的研究中应进一步明确中医药的具体作用靶点和机制,从而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现代医家继承发展古人经验,形成慢性胃炎的基本病机为脾胃气虚,气机失调的定则,同时认为瘀血阻滞为慢性胃炎的常见病机,而随着现代科学发展,幽门螺杆菌得以发现,胃黏膜得以直观,现代医家进一步发展了慢性胃炎的病因病机,认为脾胃湿热,胃阴不足乃慢性胃炎不可忽视的病机之一。  相似文献   

7.
张杰  吕明安 《中医杂志》2005,46(9):656-657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是消化系统常见病,本病一般属于中医"痞满"、"胃脘痛"、"胃胀"、"嘈杂"、"纳呆"等范畴.现将我们在CAG的诊治中的经验,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8.
腰椎间盘突出、颈椎病病因病机琐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愈性腰椎间盘突出颈椎病 ,在临床治疗的过程中 ,之所以久治不痊、缠绵难愈 ,究其原因 ,乃是对本病之发病机理有所未明。腰椎间盘突出、颈椎病可归属“腰腿痛”、“痹症”的范畴 ,众所周知 ,属“本虚标实”之症。从历代医家所揭示的病因中也不外乎肾虚、风、寒、湿、气滞、血瘀、痰饮、湿热、跌扑闪挫、劳损等。笔者从多年的临床实践中发现 ,腰椎间盘突出、颈椎病这种退行性骨病的成因与胃肠功能密切相关 ,所谓的“内伤脾胃、百病由生”。余宗金元医家李东垣之法 ,散其阴精、升其中气 ,则效若桴鼓 ,今将多年心得体会 ,拙笔成文 ,公诸于世 ,…  相似文献   

9.
《陕西中医》2016,(1):54-55
目的:观察温脾养胃汤联合西药对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的疗效及对幽门螺杆菌、胃黏膜的影响。方法:将纳入研究的165例患者抽签分为治疗组(85例)和对照组(8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使用奥美拉唑抑酸,存在幽门螺杆菌(HP)感染者给予克拉霉素、阿莫西林各1周,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自拟温脾养胃汤。治疗1个月,观察治疗前后相关症状、体征变化情况以及HP根除情况、胃黏膜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29%,对照组总有效率77.50%,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HP根除率82.28%,对照组为68.00%,两组HP根除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胃黏膜充血、糜烂、水肿以及胆汁反流改善情况较对照组更为明显,两组有效率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的治疗中常规使用西药的同时联合应用温脾养胃汤可显著改善疗效,提高HP清除率并有助于胃黏膜的恢复,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我国居民日常生活水平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快速发展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高血压病患病率呈现显著的升高状态,并表现出低龄化、年轻化趋势。高血压病作为慢性病的一种,是目前国内受到大众广泛关注的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同时也是造成心脑血管系统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根据高血压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可将其归为中医学“眩晕”“头痛”等范畴,亦见于“耳鸣”各论中。其发病与肝、脾、肾三脏密切相关,病位责之于肝,历代医家治疗时虽有侧重不同,但大多从肝肾入手。然而脾胃作为人体的气血生化之源,同时对气机升降起着枢纽作用,故脾胃调和保证了循环血量充足以及对血液推动有序,从而使血压水平稳定在正常范围内。脾胃气化有司,则五脏得以安和,进而气血调和。文章从中医学角度出发,对中青年高血压病的发病机制进行浅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半夏泻心汤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的作用机制。[方法]在复制大鼠慢性胃炎的基础上 ,使其感染幽门螺杆菌 ,分别给予辛开剂、苦降剂、辛开苦降剂、半夏泻心汤 ,同时设正常对照组和西药 (“三联”)对照组 ,测定各组大鼠血清及胃粘膜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丙二醛(MDA)含量。[结果]各治疗组血清SOD均有所升高 ,其中三联组、苦降组、半夏小剂量组 (半小组 )差异显著 (P<0.05)。半夏大剂量组 (半大组)差异非常显著(P<0.01) ;半小组、半大组胃粘膜SOD升高显著(P<0.05,P<0.01)。各治疗组血清MDA均有所下降 ,其中苦降组、辛开苦降组、半大组差异显著 (P<0.05);各治疗组胃粘膜MDA亦有下降 ,其中辛开组、苦降组、辛开苦降组、半小组差异显著 (P<0.05) ;半大组差异非常显著 (P<0.01)。[结论]半夏泻心汤可增强SOD活力 ,减轻或阻断组织的脂质过氧化反应 ,从而减少自由基对胃粘膜的损伤  相似文献   

12.
汤海霞 《中医药学刊》2003,21(10):1678-1680
就近10年来高催乳素血症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杜来福 《光明中医》2012,27(6):1139-1140
目的 探讨中风病的脾胃论发病机制和对症治疗.方法 2011年1月至2011年10月期间,我院诊治的40例中风患者,从气化失常、升降逆乱;脾虚为本、痰瘀为标;培植脾土、畅利中焦等脾胃机能失调方面,对其发病机制进行探讨,并制定出针对性的治疗方法.结果 服用9剂后,患者精神较前有所好转,身体较前有力.舌质淡红,舌体恢复正常,苔白腻较前有所好转,脉弦.继续服用10剂后,患者可以拄拐杖行走,食欲增加,语言明显流利.服用一个月后,患者可以独立行走,精神饱满,言语清晰.经过相应治疗后,40例中风患者全部治愈出院,没有出现任何严重后遗症,治愈率达到100.0%.结论 对于中风患者,给予脾胃辨证中医治疗,明显提高其临床疗效,而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4.
偏头痛多为内伤头痛,在其发病机制中,肝郁是最核心的病机。肝郁则肝阳上亢,上犯清空,发为本病;肝郁则升降失司,清气遏而不升,浊气逆而不降,最易气滞血瘀,加上脾失健运,化源缺乏,气血生成不足,出现瘀血头痛、血虚头痛。偏头痛急性期多为痰瘀互结,夹杂肝气郁结、肝阳上亢、肝火上炎等,治疗多以化痰活血为主,结合疏肝行气、平抑肝阳、清泻肝火、息风止痉、疏风止痛;慢性偏头痛多为气血亏虚、肝肾不足,治疗多以补血养肝、补气健脾、柔肝止痛、补益肝肾为主。  相似文献   

15.
刍议胸痹的命名、病位、病性、病机及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胸痹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古今医者对其论述颇多。笔者温习经典,查阅今文,验于临床,再谈胸痹的命名、病位、病性、病机及治疗,以就正于方家。 1 命名 “胸痹”一词始见于《灵枢·本脏》:“肺大则多饮,善病胸痹、喉痹、逆气”,然对其内涵并无明确启示。迨至汉·张仲景在《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篇中始指出:“胸痹之病,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气,寸口脉沉而迟,关上小紧数”,并指出其病机为“阳微阴弦,即胸痹而痛”。然据其所述脉证与病机,与现代医学所称“冠心病”却不尽吻合。若冠心病患者,不合并慢性  相似文献   

16.
张彦洪 《光明中医》2020,(22):3554-3557
目的研究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慢性胃炎效果及对GAS、MTL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19年9月就诊的82例慢性胃炎,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半夏泻心汤治疗,均治疗4周。比较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血清GAS、MTL水平的变化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5. 12%,高于对照组的80. 49%;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2组腹痛、嗳气、泛酸、食欲不振及肢体畏寒中医症状积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2组血清MTL、GAS水平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 76%,低于对照组的26. 83%(P <0. 05)。结论半夏泻心汤加减可有效改善慢性胃炎患者的临床症状,调节胃肠激素水平,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慢性乙型重型肝炎具备"毒邪"致病的共同特征,"毒"是本病的主要病因,"毒、瘀与正虚交织"是其病机特点;基于"毒、瘀、虚"病因病机理论,治疗主张分期治疗:疾病进展期治以凉血解毒化瘀,疾病恢复期治以清泄余邪、活血柔肝、调理肝脾、滋补肝肾.  相似文献   

18.
血栓性浅静脉炎的病因病机及其证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9.
程永 《天津中医药》2012,29(6):552-555
[目的]探讨肩周炎的经筋病机实质与治疗方法。[方法]从《黄帝内经》原文及现代相关文献出发,分析经筋与肩关节的生理解剖联系、肩周炎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法。[结果]生理上,肩关节与手六经之经筋和足少阳、足太阳经筋相联属;病理上,分为瘀沫期、经筋拘急期、筋结病灶形成期,但三病理过程相互杂揉与绞结;治疗上,宜遵循以痛为俞、采用粗银质针温针治疗,是解除瘀、沫、筋结病灶的重要手段与方法,临床疗效显著。[结论]认真探讨中医生理、解剖学,有利于中医理论的深入理解及拓展临床治疗思路。  相似文献   

20.
多年来,笔者运用清热解毒、宣降蕴热法治疗风热内郁型上呼吸道感染,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