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了解近5届大学新生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携带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的异常及变化情况,为学生乙肝的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我校2003-2007年本科新生HBsAg和ALT的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5届29376名新生中HBsAg总的阳性率为6.78%,ALT异常率为5.45%,HBsAg阳性伴ALT异常检出率为0.80%;男生HBsAg阳性率为7.34%,女生HBsAg阳性率为4.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05,P<0.01);男生ALT异常率为6.48%,女生ALT异常率为1.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0.31,P<0.01)。5届新生的HBsAg阳性率不完全相同,2003年最高,为7.24%,2007年最低,为5.97%,并呈逐年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79,P<0.05);5届新生的ALT异常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7.70,P<0.01)。结论我校新生的HBsAg阳性及ALT异常情况不容乐观,男生的HBsAg阳性率和ALT异常率均明显高于女生,应给予更多关注。  相似文献   

2.
咸宁学院1991-2000年新生HBsAg和ALT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掌握咸宁学院入学新生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携带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异常情况,为高校医疗保健和预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现况调查对1991-2000年入学新生进行HBsAg(RPHA)和ALT(改良赖氏法)检测。结果 10年间4506名新生中HBsAg总阳性率为9.9%、ALT总异常率6.55%、HBsAg阳性伴有ALT异常率为0.80%;城镇新生HBsAg阳性率为8.8%,农村新生阳性率为10.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新生阳性率为11.4%,女性新生阳性率为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男性新生ALT异常率为6.57%,女性新生ALT异常率为6.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城镇新生ALT异常率为5.49%,农村新生ALT异常率为6.8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省内外新生ALT分别为6.97%和10.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校新生入学检测HBsAg和ALT,对做好大学生乙肝防治和医疗保健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乙型肝炎流行现状及趋势.不同性别争城乡学生的感染状况.为制定预防对策提供依据。方法对重庆工商职业学院2005—2008年入学新生的HI;V感染状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近4年HBsAg阳性率为6.3:1%,2008年阳性率高于其它各年份,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男生HBsAg阳性率为8.54%.女生阳性率为5.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0.64,P〈0.01),来自城市新生的HBsAg阳性率为4.91)%,采自农村学生的阳性率为7.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1.11.P〈0.01);HBsAg阳性者有11.43%出观ALT升高;HBsAg阳性者血清模式以大小三阳为主,分别占43.32%和38.57%。结论该大学新生的HBV阳性率男生高于女生.农村学生高于域市学生。应有针对性的做好乙型肝炎的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4.
某大学新生乙肝表面抗原抗体及转氨酶检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洪利  马萍  黄鹤 《中国校医》2008,22(6):687-688,690
目的调查某高校新生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情况及对乙型肝炎疫苗的免疫接种情况,结合转氨酶分析HBV感染者的肝功能情况。方法应用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HBsAg)快速胶体金法检测北京某高校2007年度7370名新生的HBsAg和HBsAb,同时利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谷丙转氨酶(ALT)。结果HBsAg阳性检出率为3.3%,本科生与博士生研究生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男生与女生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HBsAg阳性率为72.0%;ALT(ALT≥60IU/L为异常)在所有新生中异常率为6.1%,在HBsAg阳性与HBsAb阴性同学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高校新生应加强传染病相关知识的宣传,继续加强乙型肝炎疫苗的接种。预防HBV的传播。  相似文献   

5.
某大学新生乙肝表面抗原抗体及转氨酶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某高校新生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情况及对乙型肝炎疫苗的免疫接种情况,结合转氨酶分析HBV感染者的肝功能情况。方法应用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HBsAb)快速胶体金法检测北京某高校2006年度6984名新生的HBsAg和HBsAb,同时利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谷丙转氨酶(ALT)。结果HBsAg阳性检出率为4.4%,本科生与研究生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生与女生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BsAb阳性率为72.4%;ALT在所有新生中异常率为5.1%,在HBsAg阳性与HBsAg阳性同学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高校新生应加强传染病相关知识的宣传,继续加强乙型肝炎疫苗的接种。预防HBV的传播。  相似文献   

6.
潘文峰 《中国校医》2008,22(3):320-321
目的为了解免费师范生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情况及其差异性,为制定乙型肝炎防治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西南大学首届免费师范生共2850人的乙肝5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HBsAg总阳性率为7.0%,男生为8.9%,女生为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BsAg阳性率城镇学生为6.2%,农村学生为7.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HBV感染类型中男生在HBsAg(+)和HBsAg(+),HBeAg(+),HBcAb(+)两种类型高于女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此届学生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率有所下降,男女之间有显著差异。学校应加强乙型肝炎防治知识宣传。  相似文献   

7.
钟萍  王春兰  李萍 《中国校医》2012,26(3):208-209
目的了解大学新生HBsAg携带和ALT的异常及变化情况,为大学生乙肝的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某高校2007—2009年大学新生HBsAg和ALT的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三届新生中乙肝标志物五项全阴模式占44.44%,HBsAb阳性模式占49.81%。HBsAg总的阳性率为4.90%,男生HBsAg阳性率为6.8%,女生HBsAg阳性率为4.0%,男生HBsAg阳性率高于女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32,P<0.01)。ALT异常率平均为1.19%,其中男生异常检出率为1.87%,女生为0.86%,各届男生ALT异常率明显高于女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7.12,P<0.01)。三届新生HBsAg阳性伴ALT异常检出率占总人数的0.78%;在HBsAg阳性新生中ALT异常率为15.94%。结论高校医疗保健中心要经常对高校学生的进行健康教育,加强对乙肝病毒携带者的防治和保健、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显得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大学新生血清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携带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的异常及变化情况,为校园疾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本市某高校2009年新生HBsAg和ALT的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5310名新生中HBsAg总的阳性率为4.33%,ALT异常率为1.47%,HBsAg阳性伴ALT异常检出率为0.24%;男生HBsAg阳性率为5.00%,女生HBsAg阳性率为3.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17,P0.05);男生ALT异常率为2.42%,女生ALT异常率为0.4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7.989,P0.05)。结论:对新生入学体检时,常规血液筛查过程中先检测ALT,取消乙肝项目检测;对ALT异常者,再进一步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9.
某高职校新生乙肝感染及疫苗接种情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高职校新生乙肝疫苗接种及HBV感染情况,为预防乙肝提供参考。方法对某高职校2007级新生2432人进行乙肝疫苗接种情况的问卷调查,同时用ELISA法检测每个新生的血清HBsAg和抗-HBs,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72.00%的新生接种过乙肝疫苗,城市学生接种率高于农村学生(p〈0.05),女生接种率高于男生(P〈0.05)。HBsAg阳性率2.34%,男生为5.34%,女生为1.06%,男生HBsAg阳性率高于女生(p〈0.05);农村学生HBsAg阳性率3.28%,城市学生为0.68%,农村学生HBsAg阳性率高于城市学生(p〈0.5)。抗-HBs阳性率为74.38%,女生抗HBs阳性率85.83%,男生为47.74%,女生抗-HBs阳性率高于男生(p〈0.05);城市学生抗-HBs阳性率92.80%,农村学生64.00%,城市学生抗-HBs阳性率高于农村学生(p〈0.05)。结论高职校新生仍须注意乙肝预防;农村生源和男生抗-HBs阴性者为重点预防对象,接种乙肝疫苗为有效预防手段。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榆林学院人学新生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情况,为大学生乙肝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2006~2008年新生合计9862人,对全部新生进行肝功能与HBsAg检测,再对HBsAg阳性者运用酶联免疫法进行乙肝“两对半”测定。[结果]HBsAg阳性者667例,阳性率为6.67%,男、女生阳性率分别为7.98%、4.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感染模式以“大三阳”、“小三阳”为主,男、女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LT升高96例,男、女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为预防和控制HBV在高校内传染,应加强新生中HBVM及ALT的检测,采取以疫苗接种为主的综合性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佛山口岸出入境人员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情况及丙氨酸转氨酶(ALT)的异常情况,以加强对出入境人员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监测和管理。方法对2006—2007年佛山口岸出入境人员进行抗-HCV和ALT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2919名受检者中检出抗-HCV阳性15例,检出率为5.14‰,入境人员阳性率1.38%,明显高于出境人员阳性率0.15%,两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X^2=15.86,P〈0.05);其中入境人员中劳务、商务人员分别占总阳性数的66.67%和33.33%。抗-HCV阳性者AIJ异常率为66.67%,抗-HCV、HBsAg阴性者ALT异常率为8.22%,HB—sAg阳性者ALT异常率为23.67%,抗-HCV阳性者ALT异常率与后两者异常率比较分别为(x^2=57.81,P〈0.05)和(x^2=11.81,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抗-HCV阳性者ALT异常情况更明显。应加强管理抗-HCV阳性的出入境人员,做好宣传教育并提供有效的医疗服务,以减少丙型肝炎通过频繁的国际交往而传播的机会,有效保障出入境人员的健康。  相似文献   

12.
赵春梅 《职业与健康》2009,25(2):141-142
目的了解噪声对纺织女工健康的影响。方法对某纺织厂接触噪声的403名工人进行一般性健康检查和听力测试,听力测试采用经检测的丹麦产AD226型纯音测听诊断仪。结果长期接触噪声听力损失非常严重。接噪组不同性别比较,异常心电图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33,P〈0.05),血常规异常检出率女性也高于男性(X^2=8.62,P〈0.01);接噪组女职工异常心电图检出率高于对照组(X^2=4.09,P〈0.05),血常规异常检出率也均高于对照组(X^2=5.23,P〈0.05)。结论纺织噪声可引起听力损伤。女职工心电图、血常规异常改变均有增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北京市顺义农村地区中学生的心理卫生知识、态度及行为的现况,为进一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北京市顺义区两所中学初、高中的49个班级,2215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此地区中学生心理卫生知识平均得分(6.12±1.54)分;男女生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69,P〈0.05),女生优于男生。需求最强的心理健康服务内容是人际关系(41.55%),获取心理卫生知识的首要途径是媒体(26.68%),心理困扰求助的首要对象是朋友(43.78%)。在心理卫生知识需求、心理咨询的求助对象上男女生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29.803和58.039,P〈0.01),在心理咨询的求助态度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880,P〈0.05);高中生与初中生在心理卫生知识需求、心理咨询求助对象、心理咨询的求助途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75.006、77.745和26.073,P〈0.01);在心理咨询方式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472,P〈0.05)。结论北京农村地区中学生心理卫生知识知晓程度不高,知晓水平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抑郁症个体反事实思维的特征及其与抑郁症状形成的关系。方法采用Zung编制的自评抑郁量表对被试进行筛选,获得21例有抑郁症状个体,并随机选择21名正常被试作为无抑郁组;用自我报告法让被试报告个人经历中让自己感到内疚或羞愧的事件,以指导语诱发被试的反事实思维;根据Niedenthal等的研究对被试的反事实思维进行归类。结果2组被试整体的反事实思维归类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3.31,P〈0.01)。抑郁组和无抑郁组被试反事实思维的自我策略分别为73.8%、47.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01,P〈0.01);情景策略分别为8.3%、27.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97,P〈0.01);行为策略分别为17.9%、24.7%,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09,P〉0.05)。结论抑郁症个体对负性生活事件的反事实思维存在自我偏向,这可能是导致抑郁症状形成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湖南省某高校大学生疲劳性亚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采取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用自行编制的调查表和疲劳量表(FS-14)对某高校800名不同年级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某高校大学生疲劳性亚健康发生率为35.35%;疲劳性亚健康的发生在不同年级(X^2=28.257,P〈0.01)、月消费水平(x。=7.101,P〈0.05)、睡眠时间(X。:50.532,P〈0.01)、周体育锻炼次数(X^2=7.013,P〈0.05)以及恋爱(X^2=73.911,P〈0.01)等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体育锻炼次数少(OR=8.079)、月消费水平低(OR=3.091)、睡眠时间不足(OR=1.574)以及恋爱(OR=2.570)等因素是大学生疲劳性亚健康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湖南省某高校大学生疲劳性亚健康状况发生率较高,各高校应加大对大学生进行健康教育干预力度,引导大学生正确预防和消除疲劳性亚健康。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广西壮族自治区隆安县HBsAg携带者血清乙型肝炎病毒(HBV)DNA、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情况。[方法]对广西隆安县30~55岁HBsAg携带者组成的研究队列采空腹静脉血,利用套式聚合酶链激反应(nPCR)检测血清HBV DNA,利用赖氏法测血清ALT,根据HBV DNA检测结果将研究对象分为两组,HBVDNA(+)组和HBVDNA(-)组。比较人群ALT异常率。[结果]HBsAg携带者HBV DNA阳性率为53.34%(1008/1855),ALT异常率为17.41%(323/1855),男性HBVDNA阳性率(56.69%,589/1039)、ALT异常率(22.14%,230/1039)均高于女性(51.35%、419/816,11.40%、93/816)(均P〈O.05),HBVDNA(+)组ALT异常率(23.21%)高于HBVDNA(-)组(10.51%)(Pd0.01);40~岁年龄组ALT异常率(19.18%)最高,各年龄组ALT异常率的差异无统计学(P〉0.05)。[结论]该地区HBsAg携带者高HBV复制率、肝功能受损是肝癌高发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高校学生休学原因,为做好在校大学生的卫生保健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4年9月-2008年12月我校在校大学生的学籍资料及学生休学登记表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在校大学生共55677人,因病休学270人,休学率4.85‰;休学原因居前2位的是精神心理疾患(占45.19%)和传染病(占30.74%);男生休学率高于女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3.43,P〈0.01)。理工科学生休学率高于文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95,P〈0.01)。结论大学生因病休学状况令人担忧,加强心理健康和传染病防治是降低大学生休学率的重点。  相似文献   

18.
陈琦  梁小冬  朱克京 《中国健康教育》2007,23(3):170-172,176
目的科学评价健康教育干预活动在控制小学生被动吸烟“知识、信念、行为”方面的效果,为控制小学生被动吸烟科学决策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为流行病学干预实验研究,采用调查问卷方式进行,随机抽取珠海市4所小学的3、4、5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两所小学为干预组,两所小学为对照组,先开展基线调查,然后开展健康教育干预活动,一年后再进行评估调查,比较干预前后及干预组与对照组小学生被动吸烟“知识、信念、行为”方面的变化。结果干预组小学生对被动吸烟知识的知晓率从基线调查时的55.5%(286/515)上升到评估调查时的84.5%(452/535),对被动吸烟危害健康的肯定认识率从基线调查时的70.3%(362/515)上升到评估调查时的83.4%(446/535),对有人在自己面前吸烟时提出反对意见的提意见率从基线调查时的66.1%(302/457)上升到评估调查时的75.3%(305/405),以上这些改变经统计学X^2检验,差异有显著性;由于本研究设立了平行对照,因此,可以推断小学生被动吸烟知信行方面的提高是与健康教育干预活动有关的。但干预组小学生被动吸烟率从基线调查时的49.1%(253/515)下降至评估调查时的43.4%(236/482),差异没有显著性(x。=3.505,P=0.061)。结论健康教育干预活动可以有效提高小学生对被动吸烟的知晓率和被动吸烟危害健康的认识率,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采取积极的措施避免被动吸烟的发生,但对降低小学生被动吸烟率的发生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昆明地区2003-2007年儿童嗜肺军团菌1型(LP1)感染所致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ALRI)的状况进行临床及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方法选择2003-2007年在昆明市儿童医院住院治疗的12083例ALRI患儿为研究对象,应用间接荧光测定法(IFA)进行血清LP1-IgM检测,对2003-2007年ALRI患儿的 LP1感染阳性率的性别、年龄及季节差异进行比较,分析 LP1感染的临床特征及流行概况(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昆明市儿童医院人体试验委员会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结果本研究结果为:①2003-2007年 ALRI患儿的 LP1感染总阳性率为11.3%(1365/12083);5年间的LP1感染呈阳性患儿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6,P<0.05)。②LP1感染呈阳性患儿的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5,P>0.05);0~1岁、>1~3岁、>3~6岁及>6岁各年龄段 LP1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1.5,P<0.01),LP1感染率有随年龄增长而呈增高的趋势。③LP1感染的临床特点包括:感染早期均以发热、咳嗽多见,临床无特异表现,可伴混合感染及肺外器官和系统损伤,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治疗对其有效。④2003-2007年 LP1在一年的4个季节的感染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0.0,P<0.05),且春季 LP1感染率均低于夏、秋、冬季,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31.1,34.2,18.6;P<0.05);除2006年外,每年不同季节 LP1感染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6,10.5,14.5,10.7;P<0.05)。结论 LP1感染是昆明地区年长儿 ALRI 的重要病原体,LP1感染儿童性别比较无差异;临床以发热、咳嗽多见,可伴混合感染及肺外器官和系统损伤;昆明地区2003-2007年春季LP1感染率较其他季节 LP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