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某护校女生人格特征与父母养育方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父母养育方式与护校女生人格特征的关系。方法 采用“父母养育方式问卷”和“艾森克人格问卷”对97名护校学生进行测定,并对父母养育方式与人格特征进行相关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 相关分析显示父亲的偏爱(FF4),母亲的情感温暖(MF1)与护校学生的内外向(E)呈正相关。差异有显性;母亲的情感温暖,理解(MF1)与护校学生的精神质(P)呈负相关,差异有显性;父亲的拒绝否认(FF5)与护校学生的精神质(P)呈正相关,差异有显性;父母的情感温暖,理解(FF1,MF1)与护校学生的神经质(N)呈负相关,差异有显性;父亲的严厉惩罚(FF2)和父亲的拒绝否认(FF5,MF3),母亲的过分干涉与保护(MF2)与护校学生的神经质(N)呈正相关,差异有显性;父亲的严厉惩罚(FF2)和母亲的过分干涉与保护(MF2)与护校学生的掩饰(L)呈正相关,差异有显性,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护校学生的E特质受父亲化程度(FC),父亲的偏爱(FF4),父亲的过度保护(FF6)的影响;护校学生的P特质受母亲的情感温暖,理解(MF1),父亲是否健在(FL)的影响;护校学生的N特质受母亲的情感温暖,理解(MF1),父亲的拒绝否认(FF5),母亲的偏爱(MF5)的影响;护校学生的L特质受父亲的严厉惩罚(FF2),母亲的偏爱(MF5),家庭类型(TF),母亲的过分干涉及保护(MF2)的影响。结论 父母养育方式对护校女生人格特征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356名医学生的父母教养方式与其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父母教养方式与医学生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为家庭教育提供指导.方法应用EMBU与SCL-90结合表,对某校356名医学生进行父母教养方式和心理健康调查.结果男女生的父亲惩罚严厉及偏爱被试差异有显著性;独生与非独生子女的父母情感温暖、惩罚严厉、过干涉过保护因子及母亲拒绝否认差异有显著性(P<0.05).父亲情感温暖与SCL-90得分呈负相关性,父亲过度保护、母亲惩罚严厉、母亲拒绝否认与SCL-90得分呈正相关性.结论父母教养方式与子女心理健康之间存在密切关系,不良的教养方式可增加子女心理卫生问题发生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哮喘儿童父母养育方式对患儿行为和心理健康的影响,为实施心理干预、采取综合治疗方案提供参考.方法 应用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Rutter儿童行为问卷父母问卷、汉密顿焦虑量表和抑郁状态问卷,调查了在山东大学第二医院就诊的44例哮喘患儿,并与34例健康儿童对照.结果 哮喘组焦虑、抑郁、行为问题评分,哮喘组行为问题阳性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P<0.01).抑郁与父亲情感温暖与理解、母亲情感温暖与理解呈负相关.行为与父亲过分干涉、父亲拒绝否认、母亲拒绝否认呈正相关.母亲情感温暖与理解与父亲情感温暖与理解、父亲过分干涉呈正相关;母亲过干涉过保护与父亲情感温暖与理解、父亲惩罚严厉、父亲过分干涉、过度保护呈正相关;母亲拒绝否认与父亲惩罚严厉、父亲拒绝否认呈正相关;母亲惩罚严厉与父亲惩罚严厉、父亲拒绝否认、父亲过度保护呈正相关.结论 哮喘儿童较健康儿童存在更多心理行为问题,父母养育方式对患儿行为和心理健康有一定影响,父亲养育方式与母亲养育方式之间有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4.
父母养育方式对儿童行为和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父母养育方式对儿童行为和心理健康的影响,以便能对儿童的心理咨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gma Minnen av Bardndosnauppfor stran,EMBU)、儿童行为量表(Child Behavior Checklist,CBCL)、症状白评量表(SCL-90)对181名小学六年级学生(其中男79名、女102名)进行测评。【结果】男女生父母养育方式各因子比较发现父亲的惩罚严厉(F2)、过分干涉(F3)、拒绝否认(F5)和过度保护(F6),母亲的情感温暖与理解(M1)、惩罚严厉(M2)、过分干涉和过度保护(M3)因子差异有显著性(分别为P〈0.05和〈0.01),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为16.6%,进一步相关和逐步回归分析均表明.父母养育方式与儿童行为和心理健康水平关系密切;父母养育方式量表的惩罚严厉(F2)对儿童行为问题具有预测作用,拒绝否认(F5)对心理健康问题具有预测作用。【结论】某些不适当的父母养育方式特别是父亲的严厉和拒绝对儿童行为和心理健康具有不利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情绪障碍儿童的亲子关系与其父母养育方式的关系。方法采用对照研究,将68例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诊断标准的儿童情绪障碍患者作为病例组,选取与情绪障碍患儿年龄、性别和年级相同的正常儿童作为对照组。使用亲子关系诊断量表(Parent-child relationship Test,PCRT)和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gma Minnen av Bardndosna Uppforstran,EMBU)作为评定工具,分别对病例组和对照组儿童进行评定。结果病例组PCRT的拒绝、支配和服从量表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EMBU中,父亲的拒绝否认、惩罚严厉和情感温暖理解因子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母亲的惩罚严厉和过度保护干涉因子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父母的否认、拒绝和惩罚严厉因子分与PCRT的拒绝量表分呈正相关,情感温暖、理解和偏爱被试因子与PCRT的拒绝量表分呈负相关;父母的惩罚、严厉、过分干涉、过度保护因子和情感温暖、理解与PCRT的支配量表分呈正相关;父母的过分干涉、过度保护、偏爱被试和情感温暖、理解因子与PCRT的保护量表分呈正相关,惩罚、严厉因子与保护量表分呈负相关;父母的偏爱被试和情感温暖、理解因子与PCRT的服从量表分呈正相关,拒绝、否认和惩罚、严厉因子与服从量表分呈负相关。结论情绪障碍儿童的亲子关系和其父母的养育方式存在一定问题。情绪障碍儿童的亲子关系与父母养育方式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非意愿妊娠青少年父母教养方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非意愿妊娠青少年父母教养方式。方法:采用"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对621名到青春期生殖健康服务门诊就诊的青少年进行了测评。结果:妊娠组与非妊娠组青少年在父亲的情感温暖与理解、惩罚严厉、拒绝否认因子上差异显著(P<0.05~0.001),妊娠组青少年的父亲表现出较少的情感温暖与理解关心,过多的惩罚严厉及拒绝否认;两组在母亲的情感温暖与理解、过干涉过保护、拒绝否认、惩罚严厉因子上差异显著(P<0.05~0.001),妊娠组青少年的母亲表现出较少的情感温暖与理解关心、过干涉过保护、过多的拒绝否认及惩罚严厉。结论:青少年非意愿妊娠的发生与不良的父母教养方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身心健康状况与父母养育方式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大学生身心健康状况与父母养育方式之间的相关性.为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干预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整群抽样,使用自测健康评定量表(SRHMS)、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调查江苏省某高校在校大学生305名。结果女生父亲情感温暖理解因子分高于男生,而父亲惩罚严厉、父亲拒绝否认、父亲过度保护、母亲拒绝否认、母亲惩罚严厉因子分均为男生高于女生(P〈0.05或〈0.01)。男生生理健康子量表分高于女生(P〈0.01),心理健康子量表分、社会健康子量表分及自测健康评定量表总分,男、女生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大学生身心健康状况与其家庭养育方式具有不同程度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有暴力攻击行为的青少年的父母教养方式,为预防暴力伤害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运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对社区青少年的父母教养方式进行调查。共调查案例组81例,对照组304例。结果案例组的父亲FF1(情感温暖与理解)、FF2(惩罚、严厉)、FF5(拒绝否认)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案例组的母亲MM2(过度干涉过度保护)、MM3(拒绝、否认)、MM4(惩罚、严厉)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父母共有的5个主因素的一致性比较,每一组父母在情感温暖与理解、惩罚严厉、过分干涉、拒绝否认等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结论社区青少年的暴力攻击行为与父母教养方式存在关联。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大学生良性竞争态度与家庭教养方式的相关关系。[方法]采用父母教养方式问卷(EMBU)、竞争态度量表(中国版)对某校251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在父亲的教养方式中一睛感温暖因子与良性竞争态度得分呈显著正相关,惩罚和严厉因子、拒绝否认因子与良性竞争态度得分呈显著负相关。在母亲的教养方式中,情感温暖和理解因子与良性竞争态度得分呈显著正相关,拒绝否认因子、惩罚和严厉因子与鼬陛竞争态度得分呈显著负相关。父亲否认拒绝和母亲惩罚严厉对良性竞争态度有预测作用。[结论]父母教养方式与良性竞争态度之间存在一定联系,父母教养方式的某些因子对良性竞争态度有一定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0.
儿童行为问题与父母养育方式之间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儿童行为问题与父母养育方式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Rutter儿童行为问卷父母问卷(Rutter)、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gma Minnen av Bardndosnauppforstran,EMBU)对山东省淄博市某小学一至五年级在校学生652人进行调查。【结果】儿童行为问题总阳性检出率为14.35%。有行为问题者的父亲惩罚严厉、父亲偏爱、父亲拒绝否认、母亲过分干涉过分保护、母亲惩罚严厉、母亲偏爱因子分显著高于无行为问题者,而父亲情感温暖理解、母亲情感温暖理解因子分显著低于无行为问题者。Rutter总分与父亲情感温暖理解、母亲情感温暖理解因子分呈显著负相关,与父亲惩罚严厉、父亲偏爱、母亲过度干涉过度保护、母亲惩罚严厉、母亲偏爱因子分呈显著正相关。【结论】儿童行为问题与父母养育方式密切相关,妥善的养育方式可以减少行为问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韩煊  吴汉荣 《中国校医》2010,24(5):338-340,344
目的探讨中小学生心理健康与学生人格、父母人格及养育方式的关系。方法用学生心理健康诊断测验手册(MHT)筛查学生心理问题,应用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及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对416名学生及其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和评估,根据筛查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正常组与问题组学生人格分布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学生家长的人格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学生的父亲在情感温暖、理解,惩罚、严厉,过分干涉,拒绝、否认,过度保护因子得分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学生的母亲在情感温暖、理解,惩罚、严厉,过分干涉,偏爱被试因子得分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存在不同心理问题的学生需要进行针对性干预。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适应能力与父母养育方式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史莲萍  寇增强 《中国校医》2005,19(4):370-372
目的探讨大学生的适应能力与父母养育方式的关系。方法应用大学生适应量表、父母养育方式问卷、个人及家庭一般情况调查表对426名在校本科生进行测试,在SPSS11.50的支持下作相关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大学生适应因子与父母情感温暖因子、父母亲惩罚严厉因子、父母亲拒绝、否认等因子显著相关,其中母亲情感温暖因子、父亲过度保护因子、父亲情感温暖理解因子、联系程度、母亲拒绝否认因子、母亲教育程度等6个因子进入回归方程。结论大学生适应能力与父母养育方式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父母教养方式与医学生心理健康的中介因素(如个性、自尊、应对方式和心理控制感)之间的关系,从而为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干预研究提供整合性研究依据.方法 选取786名医学生进行父母教养方式[EMBU]、个性(16PF)、自尊量表(SES)、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心理控制感(IPC)等问卷测试.结果 医学生组与中文修订版组相比,医学生组的父母教养方式各因子分均低于修订版中文组;父母教养方式对医学生的个性、自尊、应对方式和心理控制感都存在显著性的相关;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父母的情感温暖理解(FF1、MF1)、父亲的过度保护(FF6)、母亲的拒绝否认(MF3)和惩罚严厉(MF4)对医学生的个性、自尊、应对方式和心理控制感的影响最大.结论 父母教养方式对医学生的个性、自尊、应对方式和心理控制感有较好的预测效应.  相似文献   

14.
张莉琴  赵彦军  吴蕊 《现代预防医学》2014,(7):1249-1251,1254
目的为了解父母教养方式与大学生挫折应对能力的关系,为促进大学生健康行为教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本研究采用应对方式量表(CSQ)、父母教养方式量表(EMBU),对300名大学生进行测量。结果 (1)自责、幻想、退避、合理化等应对方式均与父亲惩罚-严厉、过分干涉、拒绝-否认、过度保护等教养方式的因子呈正相关;与母亲的过分干涉-过保护、拒绝-否认、惩罚-严厉等教养方式的因子呈正相关。(2)求助的应对方式与父亲、母亲的偏爱被试的教养方式因子均呈正相关。(3)父亲惩罚-严厉、过分干涉、拒绝-否认等教养方式上存在性别差异;母亲过分干涉-过保护、拒绝-否认等教养方式上存在性别差异。结论 (1)大学生挫折应对方式与父母教养方式有关,在培养学生挫折应对方式的同时应结合父母教养方式来综合考虑;(2)父母教养方式存在性别上的差异,对于不同性别子女应采取不同教养方式;(3)求助应对方式上存在性别差异,不同性别大学生应对挫折的方式不同。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西双版纳傣族与汉族初中生父母养育方式。方法 采用岳东梅等翻译、修订的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对143名初中生进行测查。结果 在傣族和汉族父母养育行为,积极情感均占主要地位;在父母养育方式的情感温暖、拒绝否认、惩罚严厉3因子上存在明显的民族差异;傣族父母对男孩的情感温暖、过分干涉与保护、拒绝否认、惩罚严厉行为明显多于女孩,而汉族只有父亲对男孩的惩罚严厉行为多于女孩;傣族和汉族父母教育方式存在较为一致的4种类型。结论 两个民族的父亲与母亲所执行的养育方式类型均存在较不一致的现象。傣、汉族初中生父母养育方式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6.
高中生网络成瘾与父母养育方式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父母养育方式与高中生网络成瘾行为的关系,为进一步采取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利用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和修订的中文网络成瘾量表,对452名高中生进行调查。结果网络成瘾与非网络成瘾高中生父母养育方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主要表现在父亲惩罚严厉、母亲惩罚严厉、父亲拒绝否定、母亲拒绝否定、父亲过分干涉、父亲过度保护和母亲过分干涉保护等方面。结论网络成瘾高中生父母养育方式均存在问题。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儿童的父母养育方式及血中微量元素水平,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评定160例ADHD患儿(实验组)和160例健康儿童(对照组)的父母养育方式,测定血中微量元素水平。【结果】实验组患儿父母"情感温暖、理解"因子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父亲惩罚、严厉"、"父亲拒绝、否认"、"母亲过分干涉、过度保护"、"母亲惩罚、严厉"、"母亲偏爱被试"因子分和血铅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父亲惩罚、严厉"、"母亲惩罚、严厉"、血铅水平、"父亲拒绝、否认"是预测ADHD的重要因素。【结论】父母养育方式和患儿血铅水平是预测ADHD发病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汉族与蒙古族大学生父母养育方式的差异。方法 采用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问卷,对汉族与蒙古族共328名大学生进测查。结果 两个民族的男性大学生比较,父亲的FF2、FF3、FF6因子上有显性差异,母亲的MF2、MF3、MF4因子上有显性差异;女性大学生比较,父亲的FF4因子上有显性差异,母亲的MF2、MF3、MF4因子上有显性差异。相关分析显示:母亲的MF4与父亲的FF1呈负相关,与父亲的FF2、FF5呈正相关。结论 蒙古族的父母比汉族的父母在子女教养上态度更宽容,有利于子女的成长。  相似文献   

19.
犯罪青少年心理健康与家庭因素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探讨犯罪青少年心理健康状部及与家庭背景、父母养育方式的关系。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父母养育方式问卷(EMBU)以及自拟家庭情况问卷分别为240名犯罪青少年和240名一般青少年进行了集体测查。结果:犯罪青少年SCL-90总均分和各因子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犯罪组家庭结构不完整较多,父母化程度偏低;犯罪青少年父母给予子女较少情感温暖,理解,较多地偏爱和采取惩罚严厉、拒绝否认等方式;父母养育方式中除FF1和MF1(父母情感温暖、理解)外,基余各因子均与SCL-90所有因子呈高度正相关。结论:犯罪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偏低,其父母养育方式失当,家庭环境和父母养育方式对犯罪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有着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初中生人际信任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方法采用人际信任量表(ITS)、父母教养方式量表(EMBU)和一般情况调查量表对福州市558名初中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人际信任在性别、学校类型、是否为班干部方面差异具有显著性;男女生在父母惩罚、严厉,父亲过分干涉及拒绝、否认因子上差异具有显著性;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在父母情感温暖、理解及偏爱被试、父亲过度保护因子上差异具有显著性;人际信任与父母情感温暖因子呈负相关,与惩罚、严厉,过分干涉,拒绝、否认,过度保护等因子呈正相关。结论家庭教养方式是影响初中生人际信任的重要心理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