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压宁定治疗急性左心衰竭32例,并与硝普钠治疗40例结果进行对比,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临床资料:72例急性右心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2例,男25例,女7例,平均年龄55±11.2岁,心功能(NYHA分级)Ⅲ级者20例,Ⅳ级者12例。病因:冠心病12例(其中急性心肌梗死4例),高血压心脏病10例,风湿性心脏病6例,扩张型心肌病4例。对照组40例,男26例,女14例,平均年龄56±12.1岁,心功能Ⅲ级者21例,Ⅳ级者19例。病因:冠心病18例(其中急性心肌梗死8例)高血压心脏病12例,风湿性  相似文献   

2.
53例经心电图证实为双束支传导阻滞,年龄60~91岁,平均70.54岁,男女之比为3.82∶1,其中完全性双束支传导阻滞(CRBBB或CLBBB LAH)者33例,不全性双束支传导阻滞(CRBBB或CLBBB Ⅰ°或Ⅱ°A-VB)者20例。 53例双束支传导阻滞中器质性心脏病与非器质性心脏病发生率比较(见表):器质性心脏病44例,占83.02%;33例完全性双束支传导阻滞中,器质性心脏病28例,占84.85%,20例不全性双束支传导阻滞中,器质性心脏病16例,占80%。说明老年人无论是完全性双束支传导阻滞还是不全性双束支传导阻滞均是临床诊断器质性心脏病可靠依据之一。 44例老年人双束支传导阻滞中器质性心脏病病因构成依次为冠心病28例(63.64%)、高血压病5例(11.36%)、肺心病与风心病各4例(9.09%)、心肌病3例(6.82%)。其中28例完全性双束支传导阻滞中器质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少见急性肠梗阻的临床特征,为制订诊疗对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SPSS12.0统计软件包,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01/2006-08少见急性肠梗阻(病因构成比<3.0%)发病情况及诊治情况,病例分成3组:儿童组(0岁-,组Ⅰ),青少年与成年组(14岁-,组Ⅱ)和老年组(60岁-,组Ⅲ).结果:在338例急性肠梗阻病例中,少见急性肠梗阻是122例(36.1%).在少见急性肠梗阻中:男94例(77.0%),女28例(23.0%),病因36种(急性肠梗阻总病因数是41种),组Ⅰ31例患者,13种病因:组Ⅱ62例,26种病因:组Ⅲ29例,14种病因.组Ⅰ,Ⅱ,Ⅲ患者就诊时间分别为:2.3±1.5 h,60.0±43.2 h和84.0±67.2 h,有显著性差异(P=0.000);组Ⅰ,Ⅱ,Ⅲ患者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分别为:2.5±1.8分,5.5±3.6分和17.8±5.8分,有显著性差异(P =0.000),3组患者的总手术治疗率为65.6%,病死9例,病死率为8.0%,组Ⅰ,Ⅱ,Ⅲ患者治愈率分别为100.0%,95.0%和79.3%,差异有显著性(P=0.000).结论:少见急性肠梗阻诊断困难,易延误治疗时机而造成高病死率;病情(局部病变与全身状况)的准确判断和有效的治疗(手术治疗与非手术治疗)是少见急性肠梗阻诊治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冠心病合并间歇性完全性束支传导阻滞2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较为常见,合并间歇性完全束支传导阻滞较少见,国内杂志偶有报道。我们自从1987年至1993年收治了冠心病合并间歇性完全束支传导阻滞22例,报告如下: 一、临床资料 按1978年世界卫生组织的冠心病诊断标准。22例患者中,男13例,女9例;年龄55岁至81岁,平均68±13岁。心绞痛合并间歇性完全左束支传导阻滞3  相似文献   

5.
冠状动脉造影及冠心病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242例冠状动脉造影(CAG)形态特点及冠心病相关危险因素,为冠心病诊断、治疗及预防提供依据。方法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分析CAG病例年龄、性别、发病情况、冠状动脉(冠脉)病变特点及可能发病易患因素。结果242例中冠脉异常164例(占68%),包括:冠心病151例(62·40%)、心肌桥14例(5·79%)、冠脉畸形4例(1·65%),正常冠脉78例(32%)。151例冠心病共有271支冠脉受累(平均每例1·8支),病变血管依次为左前降支115支、右冠77支、左回旋支74支、左主干5支;冠心病心电图正常13例(8·61%),ST-T改变100例(66·23%),仅心律失常(房早、室早、房颤、传导阻滞等)38例(25·17%);心肌桥平均年龄60·36岁±13·40岁,男女差别不大,较少合并高血压病、糖尿病;心悸胸闷待诊68例中冠心病20例(29·41%),心律失常待诊33例中冠心病15例(45·45%);冠心病合并急慢性炎症83例(慢性炎症69例、急性炎症14例),占冠心病总数54·97%,合并慢性炎症种类越多则冠心病患病率越高,但合并慢性炎症检出率(61·06%)与未合并慢性炎症冠心病检出率(62·79%)无明显区别,而合并急性炎症19例中检出冠心病14例(73·68%),检出率较高。结论冠心病最常累及左前降支,其次是右冠、左回旋支和左主干。临床症状结合心电图ST-T改变及心律失常可检出大多数冠心病,CAG有助区分冠心病、冠脉畸形及心肌桥。慢性炎症可能与冠心病发生有关,尤其合并多种慢性炎症时,合并急性炎症病例易诱发急性冠脉事件发生,提示及时处理急慢性炎症可减少冠脉疾病及急性冠脉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6.
青壮年脑梗塞临床有增多趋势,由于其病因、治疗、预后等与老年者有众多不同。现将我院自1986年2月1996年8月收治的106例40岁以下之青壮年脑梗塞报道分析如下。一、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男性59例,女性47例。年龄13~40(平均29)岁。本组106例占我科同期收治脑梗塞病例的86%(106/1232)。2发病原因:能查出原因者75例(708%),原因不明者31例(292%)。见附表。附表 106例脑梗塞病因或诱因分析发病诱因例数%发病诱因例数%早发性动脉硬化16151妇娠产褥期、口服避孕药1094风心病房颤438饮酒985细菌性心内膜炎109系统性红斑狼疮438扩张型心肌病657烟雾病2…  相似文献   

7.
高血压病患者脉压与冠脉病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高血压病患者24h平均脉压与冠心病之间的关系,探讨冠心病新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966例高血压病患者,男570例,女396例,所有患者均进行了24h动态血压监测(ABPM)及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术(SCA),根据SCA结果分为冠心病组(A组)及非冠心病组(B组),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者24h平均脉压(PP);根据脉压结果分为PP>40mmHg组及PP≤40mmHg组。结果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具有可比性;PP:A组(56.6±10.3)mmHg,显著大于B组(35.1±9.8)mmHg,P<0.01;PP>40mmHg组共有767例患者(79.4%),其中有610例冠心病患者(79.5%),PP≤40mmHg组共有199例患者(20.6%),其中有73例冠心病患者(36.7%),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脉压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高血压病患者脉压增大高度预测冠心病的发生,尤其在脉压>40mmHg时。  相似文献   

8.
目的:本文通过对年龄<40岁的青年女性冠心病患者的易患因素,冠状动脉造影特点及血运重建进行回顾性研究,进而对病因及临床特点进行探讨。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的方式,入选2005年1月至2011年12月入院,年龄为20~40岁,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冠心病的107例青年女性患者,对其冠心病易患因素,冠状动脉造影特点,血运重建治疗特点进行研究,并与同时期住院的20~40岁的320名青年男性患者进行对比。结果:患者平均年龄(37.53±3.11)岁。其中急性心肌梗死占20.6%,最常见的冠心病易患因素为高血压(51.4%),其次为高脂血症(40.2%),糖尿病患者占20.8%。冠状动脉造影示病变以单支病变为主占59.4%。绝大多数合并前降支病变(81.1%)。左主干病变占12.3%,3支病变为9.3%。糖尿病或合并有2种以上易患因素者患多支病变的比例明显增加。71.7%的患者接受PCI治疗,平均置入(1.4±1.1)枚支架,17.9%的患者接受外科手术治疗。13例可能为非传统易患因素所致冠状动脉疾病,其中多发性大动脉炎4例,系统性红斑狼疮2例,1例患者为川崎病,1例患者为马方综合征出现主动脉夹层累及右冠状动脉,2例为产后自发性冠状动脉夹层。结论:青年女性冠心病患者易患因素及临床表现有其特殊性,需要建立多中心的大样本研究以增进青年女性冠心病病因及临床特点的理解。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40岁以下青年男性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造影的特点,并对其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湘西自治州人民医院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行冠状动脉造影的85例青年(40岁以下)冠心病患者的资料,与同期62例青年对照组和151例老年冠心病患者的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其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并应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青年和老年冠心病的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青年冠心病组以单支病变为主,占71.8%(61例),其中前降支占77.0%(47例),左主干病变仅占2.3%(2例);老年冠心病组以三支病变为主,占36.4%(55例),且左主干病变占8.6%(13例)。青年冠心病组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冠心病家族史(OR=3.136,P=0.049,95%CI:1.00~9.80)、肥胖(OR=3.166,P=0.020,95%CI:1.20~8.34)、吸烟(OR=11.399,P=0.000,95%CI;3.95~32.87)、高胆固醇血症(OR=3.121,P=0.001,95%CI;1.60~6.07)是青年冠心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青年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造影特点以单支病变为主,常累及前降支。青年冠心病发病的重要因素是冠心病家族史、肥胖、吸烟、高胆固醇血症。青年冠心病的防治在于积极控制体质量、戒烟和改善饮食结构。  相似文献   

10.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改变的临床特点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人群心脑血管疾病发病和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近年国外研究显示高同型半胱氨酸是无心肌梗死患者发展为慢性心力衰竭(心衰)的独立危险因素。1资料与方法选择我院心内科住院的慢性心衰患者(心衰组),共40例,其中冠心病26例(按照世界卫生组织冠心病诊断标准),扩张型心肌病4例,高血压病24例。采用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心功能分级标准(NYHA),心功能Ⅱ级8例,心功能Ⅲ级20例,心功能Ⅳ级12例,左心室射血分数为(35.22±10.13)%。其中男22例,女18例,年龄(69.15±10.99)岁。30例心功能正常的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心脏病心功能正…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医院感染患者临床资料,并提出预防措施。方法选取2014—2016年在达州市中心医院发生的多重鲍曼不动杆菌医院感染患者95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基础疾病、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抗生素使用情况、所在科室及感染部位。结果 95例患者中男55例(57.9%),女40例(42.1%);年龄:40岁10例(10.5%),40~50岁8例(8.4%),51~60岁30例(31.6%),60岁47例(49.5%);基础疾病:高血压30例(31.6%),冠心病20例(21.1%),糖尿病20例(21.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20例(21.1%),脑血管意外5例(5.3%);平均住院时间(13.9±6.9)d;平均机械通气时间(9.3±6.1)d;抗生素使用情况:第三代头孢菌素60例(63.2%),碳青霉烯类抗生素20例(21.1%),β内酰胺酶抑制剂15例(15.8%);所在科室:ICU 29例(30.5%),呼吸内科6例(6.3%),其他60例(63.2%);感染部位:呼吸道60例(63.2%),创口25例(26.3%),其他10例(10.5%)。结论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医院感染好发于年龄60岁、住院时间较长、机械通气时间较长、使用第三代头孢菌素及入住ICU的患者,且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主要感染部位是呼吸道,应引起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高血压病患者24 h平均脉压与冠心病之间的关系,探讨冠心病新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966例高血压病患者,男570例,女396例,所有患者均进行了24 h动态血压监测(ABPM)及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术(SCA),根据SCA结果分为冠心病组(A组)及非冠心病组(B组),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者24 h平均脉压(PP);根据脉压结果分为PP>40 mm Hg组及PP≤40 mm Hg组.结果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具有可比性;PP:A组(56.6±10.3)mm Hg,显著大于B组(35.1±9.8)mm Hg,P<0.01;PP>40 mm Hg组共有767例患者(79.4%),其中有610例冠心病患者(79.5%),PP≤40 mm Hg组共有199例患者(20.6%),其中有73例冠心病患者(36.7%),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脉压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高血压病患者脉压增大高度预测冠心病的发生,尤其在脉压>40 mm Hg时.  相似文献   

13.
目的:量化≤45岁青年患者冠状动脉计算机断层摄影术成像(CCTA)的冠心病检出率,并初步探讨其影像学特征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择我院接受CCTA检查的≤45岁青年患者2 099例,分析≤45岁青年人群中冠心病发病的危险因素,并且对≤20岁、21~30岁、31~40岁及41~45岁4组不同年龄段患者冠心病发病率及病变特征进行分析比较,观察图像并记录有无冠状动脉斑块及其性质和狭窄程度。结果:2 099例患者中,男性、吸烟、血脂异常、高血压、糖尿病及家族史在冠心病阳性患者中所占比率均高于冠心病阴性患者(P均0.05~0.001)。CCTA检出冠心病患者229例,总检出率为10.9%(229/2 099);其中≤20岁检出率为3.1%(1/32),21~30岁检出率为6.2%(11/177),31~40岁检出率为9.7%(79/818),41~45岁检出率为12.9%(138/1 072),随着年龄的增加,发病率逐渐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1.4,P0.001)。单支病变患者发生率72.5%(166/229)显著高于多支病变患者发生率27.5%(63/2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323支病变血管中,非钙化斑块183支(56.7%),其中低密度斑块39支(12.1%);混合斑块54支(16.7%);钙化斑块86支(26.6%),其中斑点状钙化斑块72支(22.3%)。重度狭窄及其以上158支(49.0%)。结论:青年≤45岁疑似冠心病患者CCTA图像上冠心病的检出率为10.9%,其影像学特征多表现为单支病变和非钙化斑块。对于临床怀疑冠心病的≤45岁青年患者,尤其具有吸烟、高血压、高血脂等危险因素且相关症状典型的30~45岁男性患者,可建议行CCTA检查。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左束支传导阻滞(LBBB)患者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及临床特点。方法分析112例具有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的LBBB患者的临床资料,冠状动脉至少1支主要分支管腔狭窄>50%为冠心病的诊断标准。结果 112例患者中,46例符合冠心病诊断标准(41.1%),其中24例为冠状动脉单支病变(52.2%),14例为冠状动脉2支病变(30.4%),8例为左主干病变或者3支病变(17.4%)。LVEF>40%的92例患者中,有左主干病变或者3支病变的仅为5例(5.4%);20例LVEF≤40%的患者中,则有3例(15.0%)为左主干病变或者3支病变。结论冠心病为LBBB的第1位病因,依次为高血压、糖尿病、扩张型心肌病及单纯LBBB;诊断为冠心病的LBBB患者中以冠状动脉单支病变为主,因此,冠心病的严重程度与LBBB没有直接关系。LBBB伴有左心室收缩功能不全的患者中左主干或者3支病变的发生率明显高于不伴有左心室收缩功能不全的患者。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我国主动脉瓣机械瓣置换术后永久性起搏器植入(PPI)发生率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纳入1986例主动脉瓣机械瓣置换术患者,其中有61例患者因严重心律失常行PPI,为PPI组,男性27例(45%),平均年龄(53.6±9.03)岁;1925例患者未行PPI为非PPI组。换瓣术后随访时间为(4.47±4.36)年。结果:换瓣术后PPI总体发生率为3.07%,30天内PPI发生率为0.55%,中期(30天~1年)PPI发生率为0.03%,远期(1年)PPI发生率为2.22%。PPI组患者的年龄、房颤患者所占比例高于非PPI组(P0.05)。在进行PPI的病因中以高度房室传导阻滞居多,占70.5%(包含心房颤动伴长间歇30例,高度房室传导阻滞12例,完全性左束支阻滞1例),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窦性停搏/窦性心动过缓占14.8%。结论:我国机械瓣置换术后PPI发生率处于较低水平,远期发生率高于近、中期发生率;高龄和心房颤动可能是PPI的高危因素,换瓣术后起搏器植入的临床适应证主要是高度房室传导阻滞。  相似文献   

16.
笔者就观察的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病窦)49例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1.1.1 一般资料:1996年1月至1998年8月,住院病窦病人共49例,其中男30例,女19例;年龄29~67岁,平均43.2岁;病程3个月至14年。29~39岁9例,占18.3%,40~50岁33例,占67.4%,>60岁7例,占14.2%。1.1.2 诊断:全部病人均按1977年北京会议制定标准诊断,49例病人阿托品试验均呈阳性,其中31例做了经食道心房调搏窦房结功能测定,均符合病窦诊断。1.1.3 病因:冠心病28例(57.1%),高血压病7例(14.2%),风心病3例(6.1%),心肌病9例(18.3%),原因不明2例(4.0%)。1.1.4 心律失常类…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高龄老年病人行永久起搏器植入的安全性。方法本研究共纳入154例高龄老年人(年龄≥80岁),分析其临床特征、植入电极参数及围术期并发症。结果高龄老年人起搏器植入以病窦综合征为主(104例,68%),其次为房室传导阻滞(50例,32%);合并高血压134例(87%),合并冠心病94例(61%),合并2型糖尿病31例(20%),合并脑梗死30例(19%)。心房电极起搏阈值为0.67 V±0.31 V,感知3.70 m V±1.67 m V,阻抗566.7Ω±109.7Ω;心室电极起搏阈值为0.55 V±0.31 V,感知10.5 m V±4.1m V,阻抗757.9Ω±207.8Ω。3例病人发生围术期并发症,2例为气胸,其中1例保守治疗后吸收,1例行胸腔穿刺引流后好转;1例为心房电极脱位,行电极复位术。结论高龄老年人行永久起搏器植入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8.
心电图常是反映老年人心房纤颤(房颤,Af)病因、病机和病变程度的重要线索。本文总结了40例老年Af病人的心电图特点,及与其它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效果对比的资料,现报道如下:1 资料方法住院及门诊患者40例,男性38例,女性2例,年龄65~89岁,平均73.8±9.8岁,房颤病程0.5~28年,平均8.5±5.6年,其中<1年者3例(7.5%);1~10年者26例(65%),>10年者11例(27.5%)。根据WHO诊断标准,诊断冠心病者26例,高血压性心脏病者11例,心肌病者3例。患者常规做平静全导心电图,动态心电图,摄χ光心脏片,超声心动图测心功能。观察临床症状体征。2 结 果2.1 房…  相似文献   

19.
绝经后妇女冠心病患者性激素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8,他引:1  
目的 :探索与绝经后妇女冠心病发病有关的体内性激素 (SH)变化规律。方法 :测定 30例绝经1年以上的女性冠心病患者 ( 组 ,平均年龄 6 0 .8± 0 .82岁 )、 35例绝经 1年以上无冠心病的患者 ( 组 ,平均年龄 6 1.6± 0 .79岁 )的血清雌二醇 (E2 )、促卵泡刺激素 (FSH)、促黄体生成素 (L H)及血脂谱。结果 : 组 E2 水平明显降低 ,为 组 E2 水平的 53% ; 组 FSH、 L H水平较 组显著增高。结论 :绝经后妇女冠心病患者存在着严重的性激素失调 ,E2 水平显著降低 ,可能为绝经后妇女冠心病发病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我院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合并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特征,以提高临床认识.方法:回顾分析2002-01至2010-06期间我院近8年住院的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其临床和实验室指标特点.结果:76 457例次冠心病患者中合并SLE患者26例次(17例),占住院率0.03%.其中有15例患者先诊断SLE合并冠心病且资料完整被纳入分析,女男比2/1,SLE发病年龄(40.8±2.3)岁,冠心病首发病年龄在女性(55.60±9.10)岁,男性(55.00±13.67)岁.女性闭经年龄(47.4±5.7)岁(36~55岁).其它主要合并症:心肌梗死14例(急性心肌梗死4例,陈旧性心肌梗死10例),高血压7例,高脂血症13例,心力衰竭7例,尿蛋白阳性7例,血沉快7例.冠状动脉(冠脉)造影/计算机断层摄影术(CT)示:三支病变7例,冠脉闭塞10例.超声心动图示:心脏瓣膜关闭不全者8例,中量反流3例均为二尖瓣.心包渗出(积液)1例.X线胸片示:主动脉结宽10例,肋膈角变钝者6例.4例行介入治疗,2例失败,4例择期行搭桥术,其中脑复苏困难1例.结论:SLE合并冠心病患者的冠脉病变广泛、严重,闭塞率高,易合并心功能不全.SLE女性绝经早,发生冠脉病变年龄早,多有心脏瓣膜关闭不全、肺、胸膜、肾脏、神经系统累及.SLE活动可能是患者发生心脏事件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