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肠外营养的并发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肠外营养(total parenteral nutrition,TPN)的概念是上世纪60年代引入临床的。几十年来,肠外营养在危重患者的救治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已成为现代医学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但肠外营养也会引起一些并发症,了解这些并发症的危害、发生机制和防治策略有助于提高肠外营养治疗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2.
危重患者肠外肠内营养支持疗法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危重患者肠外、肠内营养支持方法及其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 120例危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80例)和对照组(40例):治疗组采用肠外和肠内营养支持序贯的方法,对照组完全采用肠内营养支持;治疗L4 d后,观察患者体重变化,测定血浆清蛋白含量、血红蛋白含量,观察临床疗效及感染发生情况,并作统计分析.对于营养支持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并发症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结果 第14 d时,治疗组体重、血浆清蛋白、血红蛋白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而总感染率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 应用肠外、肠内营养支待序贯的方法在危重患者的营养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能保证营养支持疗法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危重患者术后肠外营养护理的效果。方法对5例妇科危重患者行NRS筛查,给予肠外营养及护理。观察护理效果。结果5例患者术后切口均愈合良好,贫血及低蛋白血症得到纠正,痊愈出院。结论术后在胃肠功能恢复之前,给予肠外营养治疗,能改善患者预后及营养状况,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早期应用肠外营养(PN)治疗在外科危重患者治疗中的疗效。方法选择40例外科危重患者在营养支持前后,对体重、白蛋白、血红蛋白、淋巴细胞总数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营养支持前后除体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外,其余白蛋白、血红蛋白、淋巴细胞总数均高于营养支持前,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外科危重患者早期应用肠外营养治疗,可明显改善其营养状况,是重要的治疗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5.
肠内营养的临床护理体会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肠内营养是用管饲的方法经肠道提供营养素的临床营养支持方法。研究显示,肠内营养可改善肠粘膜屏障功能,提供谷氨酰胺等肠粘膜组织所需要的特需营养,促进肠粘膜功能恢复,供给肠内营养。近年来,肠内营养有了迅速的发展,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我院在开展肠内营养以来,为肠瘘、肿瘤、危重、大手术前后围手术期患者提供营养支持,  相似文献   

6.
肠外营养支持是维持因各种原因不能进食或经肠道摄入能量不足患者生命需要的必要手段,通过对危重病人肠外营养的一般护理及常见并发症护理,使危重病人获得了生命所需的营养物质及能量,让他们能够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我科在机械通气置管后24h-48h内实施EN,能改善营养摄取,EEN降低危重病人死亡率,降低感染发生率,在积极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缩短机械通气的时间。方法 2007年4月至2012年4月在我科行机械通气治疗的40位患者,随机、均衡的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每组20名,一组给予肠外营养,一组予留置鼻饲管给予肠内营养。结果机械通气患者选择肠内营养较选择肠外营养者撤机早。  相似文献   

8.
肠内营养具有更符合人体生理、更安全、方便等优点,越来越广泛应用于危重病人的营养支持。作者通过对15例胰腺炎、肠外瘘病人应用经肠全营养(大元素)进行肠道营养支持,热能8368kJ/d,营养支持时间平均28.2d。应用体会:①经肠全营养(大元素)与能全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谷氨酰胺强化的肠外营养在危重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比分析单纯肠外营养与谷氨酰胺强化的肠外营养的疗效,评估谷氨酰胺强化在肠外营养治疗中的临床意义。结果 7d后谷氨酰胺强化组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均有显著升高,各种免疫球蛋白均明显升高,而第7d、第14d肝肾功能、血糖水平均无明显变化。结论 谷氨酰胺强化的肠外营养,能显著促进患者恢复正氮平衡,提高机体免疫力。  相似文献   

10.
为了普及和提高肠外肠内营养的基础理论和临床治疗水平,进一步促进北京及全国肠外肠内营养的学术交流,北京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专业委员会将于2010年10月16日在北京举办2010年北京肠外肠内营养学术年会。届时国内外临床营养学界著名专家将对我国临床营养发展及进步、肠外肠内营养治疗理念、肥胖及糖尿病患者手术及综合治疗、老年患者营养支持、肿瘤患者营养支持、  相似文献   

11.
全营养混合液在84例危重病人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通过肠外全营养混合液(TNA)支持,改善危重病人的全身营养状况,提高抢救的成功率。方法 对内,外科13种疾病84例危重病人进行肠TNA支持,最长的为61天,最短的为5天,平均20.5天,结果 13例术前严重营养不良的结肠癌病人,经营养支持后顺利地接受了手术治疗,36例机械通气病人,31例一次脱机成功,一次脱机成功率高达86.1%,其余病人营养状况明显改善,结论应用肠外TNA支持是治疗危重病人  相似文献   

12.
鼻空肠管与鼻胃管在危重患者早期肠内营养的应用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危重患者经鼻空肠管与经鼻胃管实施早期肠内营养的临床应用效果,选择一条更有效的肠内营养途径。方法对37例危重患者采用经鼻空肠管早期肠内营养,观察开始实施时间、达到预计能量需要时间以及并发症等,并与经鼻胃管进行比较,评价经鼻空肠管早期肠内营养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危重患者早期肠内营养的开始时间及达到预计能量所需时间与营养管途径有关,经鼻空肠管肠内营养的开始时间与鼻胃管比较U=4.497,P<0.01;达到预计能量所需时间比较U=4.040,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并发症比较χ2=5.572,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危重患者早期肠内营养经鼻空肠管途径比经鼻胃管更为安全有效,并能将实施肠内营养的时间显著提前。  相似文献   

13.
肠外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n,PN)是从静脉内供给营养作为手术前后及危重患者的营养支持,全肠外营养部营养从肠外供给称全胃肠道营养(total parenteral nutrtion,TPN).肠外营养的途径有周围静脉营养和中心静脉营养.肠外营养(PN)是经静脉途径供应病人所需要的营养要素,包括热量(碳水化合物、脂肪乳剂)、必需和非必需氨基酸、维生素、电解质及微量元素.肠外营养分为完全肠外营养和部分补充肠外营养.目的是使病人在无法正常进食的状况下仍可以维持营养状况、体重增加和创伤愈合,针对严重创伤、感染、脏器功能障碍和大手术后的危重患者,此类患者病情重、病程长、分解代谢亢进.危重患者营养状况的优劣,直接关系到患者的抗感染能力和术后恢复[1].幼儿可以继续生长、发育.静脉输注途径和输注技术是肠外营养的必要保证.目前TPN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对提高危重患者的耐受力及救治成功率,改善手术患者的疗效和生活质量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胃癌术后患者早期肠内营养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胃癌根治术后经鼻肠营养管早期肠内营养(eady enteml nutnion EEN)的临床疗效.方法:70例胃癌患者,在行胃癌根治术中放置鼻肠营养管.术后第2天开始经鼻肠营养管实施EEN,第八日观察营养状况指标及免疫功能指标变化、肠功能恢复情况、不良反应等.结果:经鼻肠营养管实施EEN,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早,营养状况指标及免疫功能指标较术前显著提高.不良反应少.结论:胃癌根治术后,经鼻肠营养管实施EEN,可以显著促进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提高患者免疫力,不良反映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简单易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临床医学工程》2017,(1):57-58
目的研究肠内营养结合肠外营养治疗重症胰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5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68例重症胰腺炎患者,采用随机分组法分为两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全胃肠外营养治疗,观察组采用肠外营养联合肠内营养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的前7 d,两组血清白蛋白、尿淀粉酶和血淀粉酶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 d后,观察组的血清白蛋白、尿淀粉酶和血淀粉酶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症状缓解时间、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肠内营养结合肠外营养治疗重症胰腺炎患者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能稳定患者的营养状况,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随着医学的发展,人们对营养支持更为重视,目前已成为临床对危重症病人生命支持和治疗不可缺少的手段之一。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病情危重,病死率极高,术后采取早期肠内营养(EEN)或肠外营养(PN)支持治疗,可有效地挽回病人的生命[1]。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在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中的作用。方法:收集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46例,24例接受肠内营养+肠外营养治疗,22例接受全肠外营养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住院天数、住院费用的差异。结果:肠内+肠外营养经济,可降低肠道功能紊乱的发生,对胰腺炎治疗效果明确。比全肠外营养症状体征改善明显,生化指标恢复及住院时间显著缩短,住院费用明显减少。结论:EN+PN是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的重要手段,合适的肠内+肠外营养能有效降低SAP患者感染性并发症的发生和病死率,治疗费用明显减少,缩短了住院天数,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鼻空肠管与鼻胃管在危重患者早期肠内营养的应用比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比较危重患者经鼻空肠管与经鼻胃管实施早期肠内营养的临床应用效果,选择一条更有效的肠内营养途径。方法对37例危重患者采用经鼻空肠管早期肠内营养,观察开始实施时间、达到预计能量需要时间以及并发症等,并与经鼻胃管进行比较,评价经鼻空肠管早期肠内营养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危重患者早期肠内营养的开始时间及达到预计能量所需时间与营养管途径有关,经鼻空肠管肠内营养的开始时间与鼻胃管比较U=4.497,P〈0.01;达到预计能量所需时间比较U=4.040,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并发症比较χ^2=5.572,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危重患者早期肠内营养经鼻空肠管途径比经鼻胃管更为安全有效。并能将实施肠内营养的时间显著提前。  相似文献   

19.
慢性重症肝炎患者营养支持及疗效评价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评价慢性重症肝炎患者营养状况、营养支持及疗效。方法: 143例慢性重症肝炎患者,入院后进行SGA评估,明确营养状况。分三组,肝病综合治疗和肠内营养+肠外营养;综合治疗+肠外营养;综合治疗+肠内营养。监测0~6 w肝功能及营养指标变化,最后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90%以上患者存在中重度营养不良。综合治疗+肠内和肠外营养方案改善肝功能(ALT、Tbil)及营养指标(TP、TC)效果最好,显效率明显高于另两组(P<0.05)。肠内营养略好于肠外营养方案。结论: 慢性重症肝炎患者多数存在营养不良。综合治疗的同时肠内+肠外营养支持疗效最好,应鼓励患者适量进食。  相似文献   

20.
肠内和肠外营养支持在危重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3  
目的:研究ICU危重病人肠内和肠外营养支持效果.方法:对ICU中56例危重病人的营养支持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其中肠内营养支持组32例,肠外营养支持组24例.结果:本组病人52例康复,4例死于原发病.经肠内营养支持后,血清前清蛋白明显升高(P<0.01),血清清蛋白和血红蛋白亦有升高(P<0.05);而肠外营养支持后,各指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两组对比,肠内营养支持组病人血清前清蛋白和清蛋白均高于肠外营养支持组(P<0.05),上臂肌围和肱三头肌皮皱厚度无显著差异.结论:ICU危重病人救治中,应根据疾病的不同情况,选择合适的营养支持方式,肠内营养有更好的代谢效应及营养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