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 毫秒
1.
目的:总结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分析3年间收治的9例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患者的临床资料。9例中术前有骨关节疼痛4例, 骨折1例, 泌尿系结石症状3例,有肾病表现1例。所有患者术前血钙均升高,平均3 145 mmol/L,术前PTH平均186 ng/L, 全组病例经术前影像学定位后均行手术治疗。 结果:术后血钙明显下降, 平均血钙为1 775 mmol/L。术中切除甲状旁腺肿物15 min后测血PTH分别下降66%。9例术中均暴露喉返神经,术后无1例出现声嘶。术后8例均随访1个月至3年, 术后临床表现缓解, 骨质疏松改善。结论:甲状旁腺切除术是治疗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的有效方法,经术前影像学定位后,术中PTH检测,行小范围、小创伤的甲状旁腺切除术是可行的。暴露喉返神经行甲状旁腺切除术更安全。  相似文献   

2.
摘要:目的 探讨原发性甲旁亢病理性骨折及其手术时机对甲旁亢手术预后的影响。方法 总结甲旁亢手术后13例患者的随访结果。结果 有病理性骨折者预后比没有者明显差;有病理性骨折的,在旁腺切除的围手术期内骨折矫形者预后较好;因骨质疏松严重、担心矫形后骨折不愈为由、推迟骨折处理时机者预后差。结论 病理性骨折出现前切除旁腺能改善预后外,已有病理性骨折的、应在切除旁腺的同时或旁腺切除术后的围手术期内处理骨折也是改善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摘要:探讨暴发性胰腺炎(FAP)的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近两年来收治的(FAP)并发腹腔高压综合征38例的临床资料。38例均采用早期蝶式引流。治愈29例,治愈率76.3%;死亡9例,病死率23.7%。笔者体会应用早期蝶式引流是治疗FAP并发腹腔高压综合征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大鼠心跳停搏供肝在原位肝移植术中损伤的预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预防和减轻大鼠心跳停搏供肝在原位肝移植术中的损伤,以提高手术成功率。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心跳停搏热缺血30min(N-30)和45min(N-45)两组;,每组分别行原位肝移植术30只次。同时,根据是否对供体手术方法进行改进又分为常规组和改良组。结果:(1)常规组和改良组的冷缺血时间分别为(70.04±1.48)和(70.36±1.42)min(P>0.05),无肝期均为(16.40±0.73)min,肝下下腔静脉阻断时间均为(22.75±1.16)min,受体手术时间均为(90.58±3.76)min。(2)N-30和N-45常规组分别有5和9只受体术后死于原发性移植肝无功能,而改良组仅为1和2只(40%∶12%,P<0.05);(3)N-30和N-45组因术中分别出现供肝损伤致再灌注后供肝大量渗血、无肝期过长、切除受体肝脏时麻醉过深,而各有5和7,2和1,2和2只受体术后死亡。(4)N-30和N-45组术后1周存活率分别为50%和30%(P<0.05)。结论:预防心跳停搏供肝游离时损伤、供肝再灌注后渗血、无肝期过长和切除受体肝脏时麻醉过深是大鼠心跳停搏供肝原位肝移植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小肝癌的射频消融治疗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总结射频消融(RFA)治疗肿瘤直径≤5cm小肝癌的疗效和经验。方法: 从1999年9月-2005年5月期间,采用RFA治疗肿瘤直径≤5cm的原发性或转移性肝癌共130例, 其中原发性肝癌86例,转移性肝癌44例。18例结合肝动脉栓塞化疗,20例同时行RFA联合瘤内无水酒精注射术。结果:1,3年总累积存活率分别为91.3%,77.7%。治疗中7例发生并发症,分别为少量胆瘘、肠瘘、轻度皮肤灼伤,未发现与治疗相关的死亡。结论:RFA对肿瘤直径≤5cm的小肝癌是一种相对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并有可能达到与手术切除相似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17 多级射频消融联合化疗粒子治疗原发性肝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多级射频消融(RF) 联合化疗粒子对肝癌的治疗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原发性肝癌采用B超引导下RF联合化疗粒子的治疗方法和效果。结果:全组无严重并发症或死亡者。50例(96.2%)随访24~48个月,84.7%患者自觉症状明显改善,57.7%的AFP值下降。术后1,2,3,4年生存率分别为 92%, 78%,56%,34%。结论:RF联合化疗粒子是治疗肝癌新的安全可靠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射频消融联合亚砷酸治疗兔肝VX2肿瘤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联合亚砷酸局部治疗对兔肝VX2肿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建立新西兰兔肝VX2肿瘤模型28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7只,分别进行亚砷酸(亚砷酸组)、射频消融(射频组)、射频消融加亚砷酸(联合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治疗。于术前、术后1,3,7d和14d耳缘静脉抽血检查丙氨酸转氨酶(ALT),同时行超声学检查。治疗后第14天处死所有实验动物,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VEGF,并分析其与肿瘤体积的相关性。结果:联合组治疗后仅第1天ALT与术前差异有显著性(P<0.05),第3天下降至接近术前水平;联合治疗能更好地抑制肿瘤生长;亚砷酸组、射频组及联合组肿瘤组织VEGF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射频组低于亚砷酸组(P<0.05),联合组低于其余2组,VEGF表达强度与肿瘤体积呈显著正相关(r=0.78,P<0.01)。结论:联合治疗能通过抑制肿瘤新生血管生成而抑制肿瘤生长,且对肝脏无明显损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及预后影响因素。 方法:对195例原发性肝癌射频治疗有效率行单因素分析,对预后影响因素行Cox回归分析。 结果:射频消融治疗肝癌1,2,3,5年生存率分别为80.5%,67.4%,49.1%,32.7%;其中小于3 cm的小肝癌的1,2,3,5年生存率分别为91.7%,81.2%,60.5%,40.4%;Cox多因素分析显示对患者生存期有独立影响的因素包括肝功能分级、肿瘤直径和RFA时有无合并入肝血流阻断。结论:射频消融治疗肝癌是一种疗效较好的微创治疗方法,尤其对于小肝癌可达到与手术切除近乎相同的疗效。肝功能分级、肿瘤直径和有无合并入肝血流阻断是预后影响的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复发后再次手术治疗的可行性及意义。方法:选取2003年1月—2008年12月间就治和随访的58例第一次手术后复发的原发性肝癌患者,分为再手术组和消融栓塞组,比较1,3年生存率。结果:再手术组23例,均行根治性局部切除加肝动脉化疗泵植入术,术后经肝动脉化疗泵行化疗栓塞。消融栓塞组35例,均行局部射频消融治疗加股动脉穿刺肝动脉插管化疗栓塞。再手术者1,3年生存率分别为100%和82.6%,均显著高于消融栓塞组的82.9%和45.7%。结论:原发性肝癌根治性切除术后复发患者,如条件适宜,掌握好手术时机,再次手术治疗是首选方案。  相似文献   

10.
手助腹腔镜左肝大肿瘤切除:附3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手助腹腔镜左肝大肿瘤切除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对31例病变位于左肝的大肿瘤患者(肝细胞癌19例,肝内胆管细胞癌2例,肝海绵状血管瘤7例,肝转移性鳞癌、肝囊腺瘤和肝梭形细胞瘤各1例)采用手助腹腔镜行规则性或不规则性肝切除术。结果 31例手助腹腔镜肝切除均获得成功,包括肝左外叶切除21例,左半肝切除5例,不规则性肝切除5例。瘤体直径平均8.3cm。术中16例行肝门阻断,平均阻断时间14.3min。平均手术时间为109min,平均出血量112mL,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平均住院日为7.8d。结论 只要病例选择得当,手助腹腔镜左肝大肿瘤切除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肝癌射频消融(RFA)联合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的疗效及必要性。方法:对65例肝癌患者RFA后进行1次以上的TACE治疗。其中男54例,女11例。肿瘤最大长径1.5~10.0 cm,其中≤3 cm者14例, 3.1~5.0 cm者17例,>5.0 cm者34例。按肝功能Child pugh分级,A级51例,B级14例。病理诊断肝细胞癌58例,胆管细胞性肝癌7例。采用RFA肿瘤治疗系统行RFA,并随后常规行CT以评价RFA的疗效,然后行TACE,术后1月行CT检查,以评价肿瘤消融情况,并观察生存率,以评价治疗效果。结果:RFA后完全消融24例,基本消融15例,部分消融26例。RFA+TACE的近期效果为根治性22例、亚根治性13例和姑息性30例。肿瘤消融程度与近期疗效密切相关(r=0.877,P<0.001)。肝癌RFA+TACE治疗后总体1,2,3年生存率为78.2%,65.3%,44.0%。Cox回归模型分析显示消融程度,是最终与生存时间有关的因素,获得完全消融、基本消融或部分消融者3年生存率分别为73.5%,45.0%和0.0%。肿瘤较小的肝癌容易获得完全消融、近期及远期疗效较好;反之预后较差。结论:TACE对RFA后残余的癌灶或微小转移病灶可起治疗作用;中大肝癌RFA后联合TACE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2.
肝脏常见病变磁共振显像的量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量化分析肝脏常见病变磁共振显像(MRI)T1值、T2值和磁共振弥散显像(DWI)表面扩散系数(ADC)的变化规律,以提高MRI诊断肝脏病变的准确性。方法:对100例肝脏常见病变行MRI及DWI,计算病变的T1、T2、ADC,以及肝细胞癌和肝转移瘤的瘤/肝ADC的比值。结果:病变的T1,T2、ADC的均值±标准差分别为:肝细胞癌为(843.92±167.75)ms,(73.90±14.21)ms和(0.99±0.26)×10-3mm2/s;肝转移瘤为(946.89±186.13)ms,(76.39±19.76)ms和(1.17±0.32)×10-3mm2/s;肝血管瘤为(1102.33±213.12)ms, (142.32±28.51)ms和(1.81±0.42)×10-3mm2/s;肝囊肿为(1516.32±617.84)ms,(247.33±112.52)ms和(3.11±0.38)×10-3mm2/s。瘤/肝ADC之比值:肝细胞癌为0.89±0.17,肝转移瘤为1.27±0.21,差异有显著性。结论:综合量化分析病变T2和ADC及瘤/肝ADC比值的变化规律,能准确地判断病变的性质,能使MRI对肝脏病变做出准确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喜树碱增加TRAIL诱导肝癌细胞HepG2和Hep3B凋亡能力的分子机制。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分析TRAIL单独或联合应用喜树碱对肝癌细胞系HepG2和Hep3B细胞凋亡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HepG2和Hep3B细胞在处理前后凋亡信号传导蛋白caspase-8,caspase-3,caspase-9,DR4,DR5,DcRl,c—FLIP,RIP,cytc,Smac和Bid表达的变化。结果喜树碱能增强TRAIL诱导肝癌细胞凋亡的能力,两者联用具有明显的协同作用。喜树碱预先处理能下调c—FLIP及RIP的表达及增加cytc,Smac,Bid的表达,但对DR4,DR5,DcRl的表达无明显影响。结论TRAIL联合喜树碱可以诱导肝癌细胞凋亡;其机制是下调c—FLIP及RIP的表达,活化凋亡发生的死亡受体通路,上调Bid的表达激活线粒体通路。死亡受体的表达不参与这一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14.
肝癌切除术中肝血流控制方法的选择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肝癌切除术中不同肝血流控制方法的合理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94例肝癌患者行肝切除时采用4种不同肝血流控制方法对术后肝功能、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输血量、术后引流量及其并发症的影响。结果:38例(40.4%)行常规第一肝门阻断,34例(36.2%)行选择性半肝阻断,4例(4.3%)行全肝血流阻断,18例(19.1%)未阻断肝门。全部成功切除肿瘤,手术顺利,术后并发症24例次,术后死亡2例(2.1%)。结论:大肝癌切除时肝血流控制方法的选择应根据病变的大小、部位、肝功能、切肝难易程度及术中探查结果等因素综合决定。合理的肝血流控制方法是保证肝切除手术成功、患者术后顺利恢复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