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中药毒副作用的病例时有报道,特别是新马禁用黄连事件、日本柴胡事件、巫丹事件、比利时中药减肥事件的发生,使中药毒性反应的危害已经成为国际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中药的毒副作用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相似文献   

2.
中药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历来因“效果好、不良反应”而被广泛称赞。近年来,随着中药的广泛应用,其不良反应事件时有报道。毒性中药是指毒性强,安全范围小,应用不当或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容易发生毒性反应的中药。据统计,《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年版)共收录毒性中药83种,其中标识有大毒的中药10种,有毒中药42种,小毒中药31种。文章通过查阅中国知网、维普、万方等数据库,对近年来有关毒性中药及其所致的脏器毒性(肝毒性、肾毒性、心毒性等)、物质基础、临床表现、作用机制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毒性中药的毒性研究及临床合理应用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随着中药的广泛使用和中药产品的多样化,中药毒性反应的报道呈逐年上升趋势,严重影响了中药的发展进程。总结中药引起毒性反应的状况,分析毒性反应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其发生机制,提出预防毒性反应的措施,以期为临床安全使用中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刘名波 《光明中医》2009,24(1):134-136
中药毒性是目前国内外关注的热点问题,也是影响到中医药进一步迈出国门、走向世界的壁垒之一.本文通过对中药毒性理论和当前中药毒性事件不断发生的主要原因进行解析,提出"科学、辩证看待中药毒性"的观点,旨在启发医药工作者进一步思考中医药,推进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5.
超量使用中药是中药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之一。旨在探讨超量使用中药与不良事件的相关性,分析不良反应/事件、超量用药、副作用与偏性、毒性等基本概念,总结超量使用中药的原因及不良事件,提出中药排病反应与不良事件的异同。在此基础上,指出现阶段安全性研究的不足,建议在中医中药理论的指导下,以临床上行之有效、用之安全为最终目的 ,系统开展针对单药及复方的剂量相关安全性研究,建立系统的剂量相关的安全性评价方法学体系,最终构建具有中医特色的方药剂量相关的安全性监测平台。  相似文献   

6.
中药的毒性是中药的基本特性,产生中药毒性的原因主要有:有毒中药炮制不规范,有毒中药用量过大,有毒中药配伍不当,个体差异等。针对中药毒性产生的原因,掌握减毒方法,树立科学的中药毒性观念,既不能盲目相信中药无毒,也不能夸大中药毒性,以证立法,以法设方,以方遣药,减少或避免毒性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7.
中药的毒性是中药的基本特性,产生中药毒性的原因主要有:有毒中药炮制不规范,有毒中药用量过大,有毒中药配伍不当,个体差异等。针对中药毒性产生的原因,掌握减毒方法,树立科学的中药毒性观念,既不能盲目相信中药无毒,也不能夸大中药毒性,以证立法,以法设方,以方遣药,减少或避免毒性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8.
在近些年来国内外学者对中草药肾毒性报道基础上,对致肾毒性的常见中草药、动物药、矿物药及中药汤剂、中成药进行汇总,对致肾毒性的主要成分进行初步介绍,对中药致肾损伤的病理特点与临床表现进行详细阐述,并对中药肾毒性发生的原因进行初步分析,结合临床实践提出一些针对中药肾损伤的预防措施,以期引导临床医师、药师等相关从业人员规范使用可能导致肾损伤的中草药及其制剂,达到安全合理用药的目的,避免严重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中药师在指导临床使用毒性中药过程中起关键作用,通过对毒性中药的学习与应用实践,总结毒性中药的临床使用规范,制定合理的毒性中药使用方案,并对医护药人员进行临床培训。通过规范使用可以减少毒性中药的不良反应事件,促进毒性中药在临床上的安全、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10.
半夏毒性及其解毒方法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佟欣 《中医药信息》2009,26(3):12-15
随着中药应用领域和范围的不断扩大,中药所致毒性与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也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中药无毒”的神话已被彻底打破,致使中药国际化进程受阻;又由于有毒中药的毒性物质基础不明,毒性机制不清,缺少有效措施,使中医药跨向现代化的步伐减慢。因而,有毒中药毒性机制的阐明,以及有效制毒方法的建立是目前应尽快解决的实际问题。半夏生品的毒性表现为对黏膜的强烈刺激作用,近年来仍有因误服生半夏中毒致死的报道。在对半夏毒性本草学考察的基础上,从历年实验研究和临床实践角度对半夏的毒性及其解毒方法进行评价,为明确半夏致毒靶器官,毒性发生机理和毒性物质基础提供研究思路,也为后期科学有效的评价有毒中药的毒性本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张立东 《中华中医药学刊》2006,24(10):1946-1947
中药的有毒与无毒不是绝对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正确认识有毒与无毒的含义,确定药物有毒与无毒的依据、划分有毒中药的种类,导致药物毒性反应的原因以及如何防止药物毒性反应的发生。作为每一个医药工作者,掌握中药的有毒与无毒理论,将中药的有毒反应减少到最低限度。  相似文献   

12.
对主要中药毒性物质基础及其毒理作用进行了回顾探讨,认为要预防中药中毒事件的发生,需正确认识和合理控制中药的毒性物质基础;加强药政管理,规范中药材品名,强化质量控制;加强毒性中药的物质基础和药效学研究、安全性评价及药代动力学研究,逐步明确各种毒性药物的安全剂量、中毒剂量、毒性反应及解救措施,使有毒中药的使用规范化。  相似文献   

13.
中药在香港的应用已有几个世纪的历史。实际上,大约60%的香港人使用中药。然而,近年来,关于中药中毒致死的报道越来越多。误用有毒的或具有潜在毒性的中药可以导致严重的中毒反应。从该角度出发,本文综述了发生在香港的中药中毒事件,对中药的毒性和副作用以及质量控制也给出了深入的见解。通过提高对中药毒性的认知,可以更好地研究中药毒性成分、机理及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温经活络中药局部熏洗防治化疗所致周围神经毒性反应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数字随机法对肇庆市第二人民医院2018年1月至2018年6月收治行化疗所致周围神经毒性反应患者86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行西药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行温经活络中药局部熏洗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体力状态(ECOG)评分以及周围神经毒性发生率以及周围神经毒性发生反应时间、持续时间。结果:观察组治疗后ECOG评分、周围神经毒性持续时间明显小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治疗后周围神经毒性反应发生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周围神经毒性分级反应发生率为53.49 %低于对照组的72.09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温经活络中药局部熏洗防治化疗所致周围神经毒性,可降低周围神经毒性发生反应时间,提高机体体能,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5.
中药毒性探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正颖 《光明中医》2008,23(9):1352-1353
中药在我国使用广泛,与国民健康关系密切,近年来中药不良反应事件逐年增多,本文就中药毒性、分级及发生原因做了简要论述,并提出了一些解决建议。  相似文献   

16.
毒性是中药的基本特性。毒性中药虽然有毒,只要按照传统的中医理论,以证立法,以法设方,以方遣药,考虑到证型、配伍、剂量、剂型、煎煮、炮制、体质等因素,完全可以减少或避免毒性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17.
基于机体状态的中药毒性理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药毒性理论是最基础的中药药性理论之一,是指导临床安全用药的重要依据。文章在重温中医传统理论对中药毒性认识的基础上,回顾现代中药毒性研究现状及进展,分析当前中药应用所出现的安全性问题,结合中药实际应用特点和中药毒性发生的机体状态背景,切入中药毒性发生与机体状态的相关性,提出中药毒性发生是基于其所含化学成分,与机体状态密切相关的生物学效应表达的状态毒性理念,进而对中药毒性发生与机体状态相关理念进行剖析,旨在推动中药毒性作用的现代研究,发扬和完善传统中药毒性理论,为中药在临床的安全、合理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中药毒性发生的因素进行分析,探究中药毒性与体质的关系,为防范中药毒性的发生提供新思路。归纳中药毒性发生的原因,并分析发生于中药毒性背后的体质与其的关系,同时也要考虑以下方面,(1)使用中药的主要原因是疾病,是人的病理状态,病理状态对相应中药的需求可能会多,而中医治病历来有"有病病受之,无病人受之",这也是药证对应的重要体现,正常动物怎样反应病理状态下的毒性;(2)病理状态的人、特别是病程较长时,其肝肾功能可能已有异常,如何区分因肝肾功能低下时中药毒性发生的原因;(3)长期的疾病状态也会导致机体肠道菌群的紊乱,肠道菌群与中药的相互作用而受到的影响如何在中药毒性发生中体现;(4)情绪及心理因素虽在中药毒性发生中所占比重小,但也有影响,疗效与预期相关,毒性与背景也有关;(5)人与动物虽然有高度相似性,但还是有种属的差异(如巴豆又称肥鼠子),人的临床毒性如何与动物的研究毒性相统一。目前中药毒性更多关注的是中药本身的因素(品种、质量、炮制等)、中药应用的因素(配伍、药证对应、剂量、疗程等),但这是中药毒性产生的外因;机体的生理状况、病理状态、肠道菌群、情绪及心理因素等是内因。机体体质因素则是中药毒性产生的内因,外因要通过内因发挥作用。同时人与动物存在本质的差异,动物的毒理实验仅供临床做参考。通过剖析中药毒性发生与机体体质因素相关理念,相应地推动中药毒性作用的现代研究,也完善传统中药毒性理论,为中药在临床的安全、合理应用提供科学依据;当然还应加强病理状态下动物模型的研究来推进中药毒性研究,从而加深人们对中药毒性的认识和理解。  相似文献   

19.
张立东 《中医药学刊》2006,24(10):1946-1947
中药的有毒与无毒不是绝对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正确认识有毒与无毒的含义,确定药物有毒与无毒的依据、划分有毒中药的种类,导致药物毒性反应的原因以及如何防止药物毒性反应的发生。作为每一个医药工作者,掌握中药的有毒与无毒理论,将中药的有毒反应减少到最低限度。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国内外频繁发生的一系列中药安全性事件,使中药安全性问题成为人们讨论的热门话题,有人(包括医务人员和普通群众)坚持"中药安全无毒论",有人宣扬"中药毒性严重泛滥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