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宫腔镜电切术联合米非司酮对子宫内膜息肉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宫雪梅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25):3974-3975
目的:观察宫腔镜电切术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疗效。方法:2009年该院92例子宫内膜息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6例采用宫腔镜电切术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对照组46例采用传统刮宫术治疗,比较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对月经量的影响及复发情况。结果:两组的手术成功率均为100%,而观察组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6个月及12个月月经量均较术前明显减少(P<0.05)。观察组术后6个月及12个月月经量均明显小于同期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宫腔镜电切术联合米非司酮对子宫内膜息肉进行治疗,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及复发率低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宫腔镜下刮宫术与电切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疗效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王云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27):4272-4273
目的:比较宫腔镜下刮宫术与电切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疗效,探讨提高手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临床疗效的最佳方法。方法:选择临床诊断术后病理证实为子宫内膜息肉的患者196例,根据自愿的原则,87例患者采用宫腔镜下刮宫术治疗,109例患者采用宫腔镜下电切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及术后的临床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术中一般情况及术后3个月宫腔粘连、颈管狭窄病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月经量改变情况及术后3个月症状缓解、子宫内膜息肉复发病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手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时,应首选宫腔镜下电切术治疗的方式,可提高临床疗效,减少术后复发。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比分析宫腔镜下电切术与刮宫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不孕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5月-2013年4月在新乡市第二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子宫内膜息肉不孕患者86例,按照手术方式将所有患者分成两组,行宫腔镜下电切术的52例患者为试验组,行刮宫术的34例患者为对照组。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比两组手术方式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在住院天数、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率试验组患者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月经量变化,对照组患者在术后3、6个月的月经量较术前均有所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2个月后恢复正常,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在术后3、6、12个月的月经量均明显少于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子宫内膜息肉不孕患者,虽然宫腔镜下电切术治疗与刮宫术均有较好疗效,但宫腔镜下电切术复发率低,更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宫腔镜电切术对子宫内膜息肉患者子宫内膜厚度、血清VEGF水平及月经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4月-2019年2月收治的100例子宫内膜息肉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宫腔镜下刮宫术治疗,术后随访12个月比较两组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子宫内膜厚度、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月经失血图(PBAC)评分以及复发和妊娠情况。结果: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比较无差异(P>0.05)。术后3、6、12个月随访,两组子宫内膜厚度、血清VEGF水平、PBAC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2月内,观察组3例(5.9%)复发,30例(60.0%)妊娠;对照组10例(20.0%)复发,28例(56.5%)妊娠,观察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妊娠率与对照组无差异(P>0.05)。结论: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效果更佳,对患者子宫内膜厚度、VEGF及PBAC评分改善程度优于宫腔镜下刮宫术,复发率更低。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宫腔镜下子宫内膜电切联合刮宫术在多发性子宫内膜息肉中的临床治疗情况。方法:以本院2015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80例多发性子宫内膜息肉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宫腔镜下子宫内膜电切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宫腔镜下子宫内膜电切联合刮宫术治疗。结果:2组的手术时间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子宫内膜息肉复发率以及子宫出血复发率均比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腔镜下子宫内膜电切联合刮宫术治疗多发性子宫内膜息肉,具有出血量少且复发率低的特点,临床疗效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6.
宫腔镜手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疗效。方法:定期随访2000年1月~2007年12月126例宫腔镜电切术后的子宫内膜息肉患者。结果: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手术时间(18.48±0.34)min,出血量(10.39±0.53)ml,住院时间5~7天,术后月经量正常者76例(60.31%),月经量明显减少者44例(34.92%);经期缩短者68例(53.96%),除3例失访外,其余患者无复发。结论:宫腔镜电切术无术中、术后并发症,可降低手术的风险。  相似文献   

7.
林洁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2):2974-2976
目的探讨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的临床疗效。方法 100例子宫内膜息肉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给予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治疗,记录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并于术后3、6、12个月门诊随访月经量,术后12、24个月门诊随访息肉复发情况。结果两组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成功率100%。治疗组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719,10.180,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术后6、12个月经量与术前比较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885,10.827;8.164,7.775;13.062,11.874,P﹤0.05);治疗组术后6个月、12个月经量与对照组比较比较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527,10.046,P﹤0.05);治疗组术后12、24个月复发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984,7.473,P﹤0.05)。结论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临床疗效好,具有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和术后复发率低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宫腔镜子宫内膜电切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不孕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06~2018-12我院子宫内膜息肉不孕患者70例2017-06~2018-12作为研究对象,依照手术方案不同分组,各35例。对照组行传统刮宫术治疗,观察组行宫腔镜子宫内膜电切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前及术后3mo月经量、术后6mo复发率、术后6mo自然妊娠率。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低(P0.05);术后3mo,观察组月经量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6mo,观察组复发率(5.88%)较对照组(23.53%)低(P0.05);术后6mo,两组自然妊娠率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宫腔镜子宫内膜电切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不孕患者,能减少术中出血量,改善月经量,降低复发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宫腔镜下电切术联合刮宫术对多发性子宫内膜息肉患者复发率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180例多发性子宫内膜息肉患者,分为对照组(100例,采用宫腔镜刮宫术治疗)与观察组(80例,采用宫腔镜下电切术联合刮宫术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指标、子宫内膜息肉及子宫内出血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P <0.05)。两组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随访1年,观察组的子宫内出血、子宫内膜息肉复发率分别为2.50%、 1.25%,均低于对照组的12.00%、 10.00%(P <0.05)。结论宫腔镜下电切术联合刮宫术治疗多发性子宫内膜息肉患者的效果确切,可有效降低术后复发率。  相似文献   

10.
盛艳杰 《智慧健康》2023,(18):108-111
目的 探究宫腔镜下电切术(TCRP)治疗子宫内膜息肉后对预防宫腔粘连的效果。方法 将本院妇科于2021年10月-2022年10月收治的98例子宫内膜息肉患者,通过随机抽样法平均分为两组,每组各49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宫腔镜后定位诊刮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电切术治疗。手术过程中记录手术时间、出血量及住院时间。治愈出院后,对两组患者进行为期12个月的随访,并且记录两组患者的月经情况。在第12个月召集所有的患者于月经期过后的第4~7d进入医院复查妇科彩超及宫腔镜,观察子宫内膜厚度,宫腔恢复情况(是否有粘连),并对手术结果进行疗效判定。结果 就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而言,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显著减少;出血量显示,观察组小于对照组;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月经量明显更少,且观察组患者的月经周期规律性明显更优,数据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12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子宫内膜厚度明显更低,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数据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第12个月的子宫粘连仅有2例,少于对照组8例,对比结果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治愈有效总和较对照组高,结果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患者,可有效改善患者的手术指标,提升患者日后的生活质量,减少手术并发症宫颈粘连的发生,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本文通过对我院子宫内膜息肉患者进行对照试验,探讨宫腔镜下电切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子宫内膜息肉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一共80例,随机分组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组为45例,对照组采用宫腔镜下刮宫术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宫腔镜下电切术进行治疗。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月经量、复发率和妊娠情况。结果:(1)两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没有明显的差异,P0.05。(2)与对照组对比,观察组术后1月和术后3个月的月经量明显更少,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与对照组对比,观察组复发率(5%)明显更低,妊娠成功率(75%)明显更高,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腔镜下电切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疗效显著,安全性良好,值得临床广泛应用以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不同治疗方法对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效果及减少其复发的有效措施。方法:选择107例子宫内膜息肉患者,随机分为三组,A组35例行宫腔镜定位息肉摘除术,B组36例行单纯宫腔镜电切术,C组36例行宫腔镜电切术加术后短期服用小剂量米非司酮,观察各组疗效及复发情况。结果:三组术后3、6、12个月月经量均较术前明显减少,组间同时间月经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术后6个月、12个月的月经量均小于A、B两组。复发率则A组最高,C组最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腔镜电切术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最有效的方法,术后加用米非司酮可抑制子宫内膜的增生及子宫内膜息肉的形成,降低子宫内膜息肉的复发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应用宫腔镜下刮宫术与电切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不孕患者,比较手术状况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3月该院收治的应用手术治疗的子宫内膜息肉不孕患者96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患者实行宫腔镜下刮宫术治疗;研究组患者实行宫腔镜下电切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状况,评估患者术后性生活满意度,并观察患者术后1、3个月月经量及自然妊娠结局。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为(28.57±10.43)ml,低于对照组的(33.64±11.32)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及复发总发生率为2.08%,低于对照组的1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性生活满意度和自然妊娠率分别为87.50%和60.42%,均高于对照组的75.00%和45.8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术后1个月和3个月月经量分别为(229.72±41.33)ml和(173.72±41.33)ml,均低于对照组的(265.36±47.20)ml和(205.36±47.20)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宫腔镜下刮宫术与电切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具有手术时间短、损伤小等优势,电切术术中出血量更少、术后恢复更好,能够有效提高患者性生活满意度及自然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4.
潘凌云  顾红  袁巧玲  温雯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25):3890-3892
目的:探讨宫腔镜下电切术与刮宫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不孕患者的疗效。方法:共纳入160例子宫内膜息肉不孕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平均分为两组,A组给予宫腔镜下刮宫术治疗;B组给予宫腔镜下电切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术中及术后的情况。结果:术中两组患者比较结果显示:A组(刮宫术组)与B组(电切术组)相比,平均手术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及平均术中出血量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月经量比较结果显示:与A组(刮宫术组)患者相比,B组(电切术组)患者术前月经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月经量比较,均低于A组(刮宫术组)患者,且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比较结果显示:A组(刮宫术组)与B组(电切术组)相比,术后两组患者复发人数分别为18例(22.5%)VS 6例(7.5%),妊娠人数分别为40例(50.0%)VS 66例(82.5%),差异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EP不孕的患者,虽然宫腔镜下电切术与刮宫术均可以得到较好的疗效,但宫腔镜下电切术治疗患者的预后效果更确切,不仅预后复发率少,且其术后的妊娠率更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宫腔镜下电切术+米非司酮的临床效果,对子宫内膜息肉患者阴道异常流血持续时间、月经恢复时间、月经量变化以及预防复发情况进行分析,评估该措施的有效性。方法 选取山东省聊城市高唐县人民医院2020年1月—2021年1月收治的子宫内膜息肉患者72例,依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6例。对照组实施宫腔镜下电切术,研究组实施宫腔镜下电切术+米非司酮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月经恢复时间、月经量变化、阴道异常流血持续时间以及预防复发情况等,对联合治疗措施的可行性进行分析。结果 研究组治疗后月经量少于对照组,月经恢复、阴道异常流血持续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6、12个月疾病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宫腔镜下电切术+米非司酮治疗效果良好,在子宫内膜息肉疾病治疗中发挥了明显优势,可以帮助患者减少月经量,缩短月经恢复时间、阴道异常流血持续时间,推广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宫腔镜下子宫内膜电切联合刮宫术治疗多发性子内膜息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7月—2013年9月收治的130例进行多发性子宫内膜息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5例。观察组采用宫腔镜下子宫内膜电切联合刮宫术治疗。对照组给予患者单纯的宫腔镜下子宫内膜电切治疗。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术后对患者进行为期一年的随访,观察子宫内膜息肉复发和子宫异常出血复发的情况。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分别为(21.83±1.67)min、(30.96±2.78)ml,对照组分别为(22.93±1.71)min、(33.92±2.94)ml,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710、5.898,均P0.05)。观察组子宫内膜息肉复发1例,复发率1.54%;子宫出血复发1例,复发率1.54%。对照组子宫内膜息肉复发8例,复发率12.31%;子宫出血复发8例,复发率12.31%。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298、4.298,均P0.05)。结论宫腔镜下子宫内膜电切联合刮宫术治疗多发性子宫内膜息肉,疗效显著,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术后患者疾病的复发风险,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宫腔镜冷刀分离术联合术后药物序贯治疗对重度宫腔粘连患者的宫腔形态改善及预后效果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3年6月谯城兴华医院收治的85例中重度宫腔粘连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治疗方案不同将其分为电切组(41例,宫腔镜下电刀分离术)和冷刀组(44例,宫腔镜下冷刀分离术)。两组患者均于术后接受3个月的雌激素序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宫腔形态疗效,围术期指标,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子宫体积、子宫内膜厚度、子宫内膜容积、月经量,治疗3个月后并发症发生、月经改善及宫腔再粘连发生情况。结果 冷刀组宫腔形态疗效有效率高于电切组;与电切组比,冷刀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及膨宫液吸收量更少,一次性成功率更高;与治疗前比,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者子宫体积、子宫内膜容积均增大,冷刀组更大;子宫内膜厚度加厚,冷刀组更厚;月经量增多,冷刀组更多;与电切组比,冷刀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月经改善率高,宫腔再粘连发生率低(均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宫腔镜下冷刀分离术联合术后药物序贯治疗中重度宫腔粘连对于宫腔形态的恢...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宫腔镜手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80例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手术患者根据切除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行常规的刮宫术,观察组在宫腔镜下子宫内膜电切术,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经期时间和月经量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复发2例,复发率5.0%;对照组复发9例,复发率22.5%。观察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腔镜下息肉电切除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复发率低,疗效确切,值得肯定。建议临床根据患者年龄、生育需求选择适宜的宫腔镜切除方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辅助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临床疗效。方法:选近年来于本院就诊接受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电切术的患者132例,将患者分成两组,观察组82例行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电切后置1枚曼月乐节育器(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对照组50例行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电切术后服用优思明(屈螺酮炔雌醇片)。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子宫内膜息肉复发率及子宫内膜厚度。结果:以月经失血图(PBAC)评分为指标评估,自随访6个月起观察组月经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子宫内膜厚度也明显变薄(P<0.05);此外,联合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治疗观察组术后子宫内膜息肉复发率分别为8.5%,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是子宫内膜息肉治疗的首选方式,但术后为降低息肉复发率,联合放置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辅助治疗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索宫腔镜下电切术与刮宫术对子宫内膜息肉不孕症患者的疗效对比。方法:本次回顾性分析了87例2016年4月~2018年5月在本院治疗的子宫内膜息肉不孕症患者。患者被归类为宫腔镜下电切术组(观察组):44例患者采用宫腔镜下电切术方案治疗;宫腔镜下刮宫术组(对照组):43例患者采取宫腔镜下刮宫术方案治疗。分析组间相关指标变化意义。结果:①经过治疗发现宫腔镜下电切术组术后复发对比宫腔镜下刮宫术组具有明显优势,P<0.05。②经过治疗发现宫腔镜下电切术组术后阴道出血并发症发生对比宫腔镜下刮宫术组具有明显优势,P<0.05。③经过治疗发现宫腔镜下电切术组治疗后妊娠对比宫腔镜下刮宫术组具有明显优势P<0.05。结论:采用宫腔镜下电切术的方法诊治子宫内膜息肉不孕症患者情况更好,病因检出率比采用宫腔镜下刮宫术的方法更高,临床治疗效果更为理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