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3 毫秒
1.
2.
对通海县1989-1998年10年间婴儿死亡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0年间通海县婴儿死亡率呈下降趋势;婴儿死亡中新生儿死亡所占比例较大;婴儿死亡、新生儿死亡的前3位因素均为肺炎、窒息、早产。综合分析结果提示:降低婴儿死亡率关键在于降低新生儿死亡。进一步提高围产儿及新生儿保健服务质量,应当成为通海县今后妇幼工作的重点;肺炎干预应多角度介入;提高产前检查质量和产时监测水平,减少窒息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婴儿死亡率是反映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经济、文化、卫生等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为了解嵊泗县妇幼保健工作质量 ,为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现将本县 10年的婴儿死亡监测资料总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来源1994~ 2 0 0 3年嵊泗县 5岁以下儿童生命监测上报的 相似文献
4.
孕产妇死亡率和婴儿死亡率的高低是代表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及卫生工作好坏的重要指标之一,并列入90年代中国妇女和儿童发展纲要的重要指标,也是妇幼卫生工作的重要指标。为了解我县孕产妇及儿童系统管理工作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进一步降低孕产妇及婴儿死亡率提供科学依据,本文通过对略阳县近五年的孕产妇死亡及婴儿死亡情况,与1992年卫Ⅵ基调数据进行了比较,现将近五年来的结果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掌握哈尔滨市婴儿死亡特点、死因顺位及变化趋势,降低婴儿死亡率。方法:按照《中国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方案》的要求进行资料的收集和整理。死亡诊断和分类依据国际疾病分类标准(ICD-10)进行分类和评价。结果:①2001~2010年婴儿死亡率变化趋势:婴儿死亡率总体呈下降趋势(P<0.05);②2000~2010年11年间早期新生儿占新生儿死亡82.95%,新生儿占婴儿死亡77.73%,婴儿死亡占5岁以下儿童死亡85.10%,10年间这种构成状况无明显变化;③早产低体重是婴儿死亡的首位原因。④婴儿死亡前5位死因:早产低体重、先心病、新生儿窒息、先天异常和肺炎。2000~2010年新生儿窒息死亡构成比由14.88%下降到9.24%。结论:①婴儿死亡率总体呈下降趋势,早产低体重仍是首位死亡原因,先心病从2006年起连续5年均居第二位。新生儿窒息10年来虽然一直排在婴儿死因顺位的前三位,但死亡构成比呈明显下降趋势;②减少新生儿死亡,尤其是早期新生儿死亡是降低婴儿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连州市婴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为降低婴儿死亡率提供依据。方法 对1998-2003年的婴儿死亡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活产数为27548人,死亡数为590人,平均婴儿死亡率为21.42‰,婴儿死亡依次为早产、新生儿窒息、肺炎、畸形、先天性心脏病。结论加强围产期保健,进一步提高产、儿科医疗服务质量,规范管理,加强妇幼保健知识的宣传教育等是降低婴儿死亡率的根本措施。 相似文献
8.
肇庆市1998~2002年婴儿死亡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婴儿死亡率是衡量社会进步和国民健康的重要指标,受社会经济文化及卫生保健等多种因素影响。为了降低婴儿死亡率,提高婴儿的健康水平,掌握肇庆市婴儿死亡情况,作者对1998~2002年婴儿死亡的情况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10.
11.
北京市1999~2003年儿童死亡状况分析 总被引:8,自引:5,他引:8
目的:了解北京市1999~2003年婴儿及5岁以下儿童死亡状况,寻求相应干预措施。方法:对北京市1999~2003年儿童死亡的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①儿童死亡主要发生在婴儿期;②北京市婴儿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呈下降趋势;③主要死因无明显变化;④意外死亡儿童增多,较多的先天畸形死亡仍是重要问题。结论:提高产前诊断技术,加强围产保健宣教,提高安全意识是降低婴儿及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掌握罗湖区婴儿死亡及死因分布状况。方法 :对 1993~ 2 0 0 2年辖区婴儿死亡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10年间婴儿死亡率下降显著 ,从 1993年的 17.7‰下降到 2 0 0 2年的 8.4‰ ,但暂住流动人口婴儿死亡率高于常住人口。第 1位死因1993~ 1998年为早产和低出生体重、新生儿破伤风 ;1999~ 2 0 0 2年为先天性心脏病。结论 :应制定有关措施 ,不断提高对先天性心脏病、早产和低出生体重、肺炎、出生窒息的预防、监测和治疗及早期诊断技术 ;加强暂住流动人口的妇幼保健 ,可避免新生儿破伤风的发生和死亡 相似文献
13.
目的:针对武汉市近3年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提出干预措施,以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2007年武汉市的孕产妇死亡资料。结果:武汉市近3年的孕产妇死亡率逐年下降,分别为26.50/10万、23.14/10万、18.41/10万;外来流动孕产妇死亡数逐年上升,分别占同期死亡总数的37.50%、60.00%、57.14%。孕产妇死亡前3位原因为产科出血、羊水栓塞、妊娠合并心血管疾病。死亡孕产妇的首诊地点、分娩地点、死亡地点逐渐由个体诊所和乡镇卫生院移至省级医院。结论:广泛开展健康教育,提高全民保健意识,实行贫苦救助,加强基层医疗保健机构医师的培训,适时转诊,多科合作,构建产科危重症的救治中心,能降低孕产妇死亡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白银市各级医疗卫生机构消毒效果进行监测,全面掌握我市近几年各级医疗卫生机构消毒现状,分析消毒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对策,预防和控制医源性感染事故的发生。方法:按照《消毒技术规范》(2002版)进行测定。结果:对2006年-2010年监测的医疗卫生机构监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发现,不同级别的医疗卫生机构消毒质量存在显著性差异(χ2=15.14,P<0.01);不同监测样品的合格率不同,差别有统计学意义(χ2=35.57,P<0.01)。结论:各级医疗卫生机构消毒质量整体逐年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但消毒质量仍存在不少问题,应加强对医疗卫生机构医务人员消毒知识的培训,加大消毒监督监测力度。 相似文献
15.
2000~2005年太原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情况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掌握太原市5岁以下儿童死因分布状况。方法对2000~2005年太原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6年间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8.02%o,农村(11.55‰)高于城市(6.41‰),死因前五位依次为先天畸形(38.39%)、窒息(13.34%)、早产低体重(12.57%)、肺炎(11.13%)和意外(4.70%)结论制定相关措施,不断提高预防监测和早期诊断技术,可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合肥市2010年婴幼儿听力筛查初筛、复筛情况。方法:利用瞬态耳声发射(TEOAE)对合肥市婴幼儿进行听力初筛、复筛,对全市各级医疗保健机构上报的婴幼儿听力筛查信息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10年合肥市婴幼儿听力筛查初筛38 982例,初筛率80.77%,初筛未通过率8.69%;听力复筛1 178例,复筛未通过率为17.40%。男性婴幼儿初筛未通过率高于女性婴幼儿,左耳初筛未通过率高于右耳,复筛未通过率无性别和耳别差异。结论:TEOAE筛查能早期发现婴幼儿听力损失,对于初筛、复筛未通过者,需听力检测治疗机构转诊和接诊进一步明确并定期随访复查。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我区医院患者恶性肿瘤的死亡情况,为全区做好肿瘤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整理分析我区2010—2012年监测医院的恶性肿瘤死亡情况,按年龄、性别、不同疾病等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结果2010年西湖区标化死亡率为142.49/10万,2011年西湖区标化死亡率为138.27/10万,2012年西湖区标化死亡率为139.00/10万。50岁以上居民的死亡率明显上升,男性恶性肿瘤死亡率高于女性,肺癌、肝癌、胃癌、肠癌和白血病是西湖区居民恶性肿瘤的前五位死因,其中肺癌是西湖区居民最主要的恶性肿瘤死亡原因。结论实现肿瘤的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降低恶性肿瘤的死亡率,从而提高人群的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8.
婴儿期的死亡率特征和死因特征与健康保护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对婴儿生命统计资料进行观察,可以得出结论:传染病、呼吸系病和感染性疾病引起的婴儿死亡已大幅度递减,但生存环境等社会性因素对婴儿生命与健康的损害仍然居高不下,并越来越占主导地位。这个结论表明,随着经济和卫生事业的发展,社会性因素和先天性因素(最终也可追溯到社会性因素)已经成为损害婴儿生命与健康的主要因素。因此,对婴儿实施有效全面的健康保护,不但要继续巩固预防保健成果,而且要对婴儿实行社会化保护,即以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思路规划婴儿健康保护工作。爱婴行动正是对婴儿实施社会化保护的内容之一,它突破了单纯从医学角度实施婴儿健康保护的界限,是以社会为舞台进行婴儿健康保护的伟大实践 相似文献
19.
我国恶性肿瘤死亡率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目的分析我国恶性肿瘤死亡率的流行病学特征,为肿瘤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1973—2005年我国恶性肿瘤死亡率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973—1974年我国恶性肿瘤死亡率为80.79/10万人,1990—1992年我国恶性肿瘤死亡率为106.76/10万人,2004~2005年我国恶性肿瘤死亡率为128.63/10万人,恶性肿瘤死亡率呈上升趋势;1973~1974年我国恶性肿瘤死亡率前3位为胃癌、食管癌和肝癌;1990~1992年我国恶性肿瘤死亡率前3位为胃癌、肝癌和肺癌;2004—2005年我国恶性肿瘤死亡率前3位为肺癌、肝癌和胃癌。目前,肺癌为我国男性和女性恶性肿瘤的头号杀手。结论我国恶性肿瘤死亡率呈上升趋势,应大力开展有针对性的肿瘤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