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观察Spinocath导管鞘内连续给药和腰硬联合阻滞分娩镇痛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初产妇165例,随机分A组25例,B、C组各70例。A组和B组蛛网膜下腔分别注射8μg及6μg舒芬太尼,待产妇VAS≥3分时启用自控PCA泵维持镇痛;A组鞘内用药为0.4μg/ml的舒芬太尼,B组硬膜外腔用药为0.143%甲磺酸罗哌卡因+0.3μg/ml的舒芬太尼,C组按产科常规处理不给任何镇痛药物。观察A、B组的镇痛起效时间、鞘内首次给药镇痛持续时间、运动阻滞、镇痛满意度等,观察3组的各时间点VAS评分、产程时间、出血量、新生儿Apgar评分、分娩方式、不良反应等。结果:A组鞘内首次给药镇痛持续时间长于B组(P<0.05),A组的产后头痛发生率高达60%。结论:微量舒芬太尼Spinocath导管鞘内连续给药和以舒芬太尼为主要药物的腰硬联合阻滞这两种分娩镇痛方法具有起效快、镇痛效果良好、能缩短产程、运动神经无阻滞、降低剖宫产率、对新生儿无不良影响,Spinocath导管鞘内连续给药分娩镇痛产后头痛发生率高且费用略显昂贵。  相似文献   

2.
林红  张东梅 《中国妇幼保健》2013,28(10):1659-1661
目的:探讨在分娩中使用Spinocath导管鞘内注药的分娩镇痛法对产妇镇痛效果、分娩方式及产妇产后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在南宁市妇幼保健院住院、年龄22~30岁,无椎管内阻滞禁忌证,无明显产科病理因素,足月头位单胎拟行阴道分娩的初产妇54例,对采用Spinocath导管鞘内注药分娩镇痛的54例产妇的术后情况进行随访。结果:失访5例,50例产妇中对镇痛效果满意46例,基本满意3例,不满意1例。总满意率达98.00%(49/50)。术后不良反应包括:轻度头痛6例,占11.11%(6/54),给予天麻素治疗1~3天后好转;腰胀痛4例,占7.41%(4/54);穿刺针眼疼痛1例,占1.85%(1/54)。无尿潴留、皮肤瘙痒、恶心、呕吐等反应。出院后3例产妇诉偶有腰胀,但不影响日常活动及工作。结论:产程中使用Spinocath导管鞘内注药分娩镇痛效果明显,术后产妇不良反应少,无不良远期并发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不同诱导方式、相同剂量的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用于分娩镇痛的效果.方法 将120例无产科和硬膜外麻醉禁忌证的单胎足月拟经阴道分娩的初产妇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每组40例.蛛网膜下隙-硬膜外联合麻醉(CSEA)组鞘内注射舒芬太尼5μg后硬膜外置管接患者自控镇痛(PCA)泵,硬膜外麻醉(EP)组单纯硬膜外穿刺给药后接PCA泵,对照组未行任何镇痛处理.观察三组的镇痛起效时间、最大作用时间、镇痛效果、不良反应、产程、分娩方式、使用缩宫素等情况.结果 CSEA组镇痛起效时间、最大作用时间[(3.31±0.47)、(6.73±0.92)min]均短于EP组[(5.34±0.60)、(13.21±0.86)min,P<0.01].CSEA组和EP组镇痛后视觉模拟评分(VAS)均显著低于镇痛前(P<0.01),CSEA组镇痛后10min VAS显著低于EP组[(1.95±0.69)分比(4.90±1.17)分,P<0.01].CSEA组、EP组活跃期明显短于对照组(JP<0.01);EP组第二产程长于CSEA组和对照组(P<0.01).三组新生儿Apgar评分和体重、使用缩宫素率、产后出血量、分娩方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EP组改良Bromage评分1分者明显多于CSEA组和对照组(P<0.01),CSEA组皮肤瘙痒者明显多于EP组和对照组(P<0.01).结论 以舒芬太尼鞘内注射诱导后接PCA泵行分娩镇痛能提供良好的镇痛效果,具有起效迅速、镇痛强、可明显缩短活跃期的优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PCEA-LP与PCEA-LCP两种给药方式对产妇自控硬膜外分娩镇痛及分娩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6年9月在该院进行分娩镇痛的120例产妇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和B组,每组各60例。两组均行硬膜外导管镇痛泵自控镇痛,A组用PCEA-LP模式给药,负荷后自控量为4 ml/次,锁定时间15 min;B组用PCEA-LCP模式给药,在负荷后0.5 h,持续进行4 ml/h的输注,自控量为4 ml/次,锁定时间15 min;镇痛药物均使用0.894%的罗哌卡因和50μg的舒芬太尼。比较两组产妇各产程时间、宫口开放3 cm、5~6 cm、10 cm时视觉模拟评分(VAS)以及剖宫产、胎儿窘迫、新生儿Apgar评分≤7分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产妇在第一产程、第二产程、第三产程时间和镇痛前VAS评分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宫口开放后,VAS评分较镇痛前显著降低(P<0.05),两组在宫口开放3cm、5~6cm、10cm时,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剖宫产、胎儿窘迫、新生儿Apgar评分≤7分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产妇均无呼吸抑制、低血压、心动过缓等现象发生,A组恶心、呕吐、瘙痒、背痛总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 PCEA-LP和PCEA-LCP两种给药方式均具有令人满意的镇痛效果,对胎儿影响较小,PCEA-LP模式由于用药量较少,可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分析采用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进行分娩镇痛对产妇和婴儿的影响。方法选取2009-2012年于泰安市第四人民医院妇产科进行阴道分娩的产妇100例,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其中对照组不采用任何镇痛,研究组采用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进行麻醉镇痛,比较两组分娩时疼痛程度,新生儿脐静脉和产妇桡动脉血气分析,比较新生儿Apgar评分和产妇分娩后2h和24h的失血量,随访12个月对婴儿进行智力和运动能力评估,采用智力发展指数(MDI)和运动发展指数(PDI)进行评估。结果研究组生产疼痛明显低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pH值以及胎儿的氧分压高于对照组,PaCO2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俨〈0.05);研究组新生儿Apgar评分和产妇分娩后2h、24h失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2个月,对婴儿进行智力和运动评估,采用MDI和PDI评分,两组婴儿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进行分娩镇痛,能够减轻产妇的痛苦、安全有效,对产妇和新生儿的氧合状态具有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无痛分娩应用舒芬太尼PCEA镇痛泵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妊娠足月产妇90例,随机分为3组(n=30),舒芬太尼1μg组(A组)、舒芬太尼1.5μg组(B组)及舒芬太尼2μg组(C组)、行L2-3腰硬联合穿刺,鞘内注射相应剂量舒芬太尼,硬膜外腔置管。接PCEA泵。记录鞘内给药前、后产妇血压(BP)、心率(HR)、呼受频率(RR),观察镇痛起效时间,应用视觉模拟镇痛评分(VAS)评估疼痛效果,采用MMT肌力分级标准评价双下肢运动阻滞情况,记录产妇出现不良反应情况。结果:①三组产妇鞘内给药起效时间、有效作用时间及最高感觉阻滞平面的比较:与A组比较,B、C组产妇镇痛起效时间缩短,最高感觉阻滞平面上移,B、C组首次PCEA给药时间延长(P<0.01);②三组产妇鞘内给药后不同时点有效镇痛情况的比较:与A组比较,B、C组产妇鞘内给药后5~30min时有效镇痛率升高(P<0.05);③三组产妇MMT肌力分级标准评分及不良反应情况比较:各组产妇MMT肌力分级标准评分均为5分。A组无产妇发生不良反应,B组产妇发生皮肤瘙痒1例,C组产妇发生皮肤瘙痒8例。与A、B组比较,C组皮肤瘙痒发生率高于A、B组(P<0.01)。结论:分娩镇痛采用舒芬太尼PCEA镇痛泵剂量以1.5μg为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同镇痛方式对分娩的镇痛效果及其对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间,于温岭市妇幼保健院自愿要求分娩镇痛的140例自然分娩产妇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分娩镇痛方式分为观察组(70例)与对照组(70例)。对照组给予罗哌卡因与舒芬太尼联合硬膜外自控分娩镇痛;观察组给予瑞芬太尼静脉自控分娩镇痛。比较两组镇痛前、镇痛后10min和镇痛后60min数字疼痛分级法(NRS),镇痛时间和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不同产程时间,新生儿出生1min和5min的Apgar评分。结果两组镇痛前NRS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t=0.280,P>0.05);观察组镇痛后10min和镇痛后60min的NR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16.058、8.212,均P<0.05)。观察组镇痛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镇痛泵的有效按压次数显著少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8.977、11.630,均P<0.05)。两组第一产程时间、第二产程时间和第三产程时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t值分别为0.565,0.363、0.639,均P>0.05)。两组新生儿出生1min和5min的Apgar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t值分别为0.446、0.942,均P>0.05)。观察组产妇对分娩镇痛总满意率(95.71%)显著高于对照组(80.00%)(χ2=8.101,P<0.05)。结论瑞芬太尼静脉自控分娩镇痛法对分娩产妇镇痛效果优于罗哌卡因与舒芬太尼联合硬膜外自控分娩镇痛法,且产妇对瑞芬太尼静脉自控分娩镇痛法的满意度高,且两种方式间的分娩结局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鞘内不同剂量布比卡因复合舒芬太尼腰硬联合阻滞在分娩镇痛中的作用。方法:选择初产妇150例,随机分五组:C组、B1组、B2组、B3组、B4组,采用双盲对照观察,各组均为蛛网膜下腔给药后硬膜外留管产妇自控镇痛。C组鞘内药物仅为舒芬太尼2.5μg;B1~B4组为布比卡因复合舒芬太尼2.5μg,布比卡因剂量分别为0.5 mg、1.0 mg、1.5mg、2.0 mg。各组硬膜外维持用药相同。比较各组鞘内给药后5 min、10 min、15 min、30 min的视觉模拟评分、镇痛维持时间、运动阻滞情况、各产程时间、出血量、新生儿1 min和5 min Apagr评分。结果:起效时间C组>B1组>B2组>B3组>B4组,维持时间C组0.05)。结论:舒芬太尼2.5μg混合0.5~2.0 mg布比卡因的鞘内注射均可提供安全、有效的分娩镇痛效果,其中鞘内舒芬太尼2.5μg混合1.0 mg布比卡因的分娩镇痛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椎管内分娩镇痛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HIE)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9年4月新疆哈密第十三师红星医院收治的足月单胎头位初产妇患者100例,分为无痛分娩组和常规分娩组各50例。无痛分娩组采用舒芬太尼配伍罗哌卡因椎管内分娩镇痛,常规分娩组未采取任何镇痛措施。观察两种分娩方式对产妇及新生儿的影响。结果两组新生儿娩出后脐动脉血气分析、血电解质、血糖检测,新生儿脑电图、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检查及新生儿神经行为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分娩组剖宫产中转率为10.0%,高于无痛分娩组的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芬太尼配伍罗哌卡因椎管内分娩镇痛对新生儿有较高的安全性,且不会增加新生儿HIE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序贯法测定舒芬太尼鞘内注射用于分娩镇痛的最小有效剂量。方法:选择要求分娩镇痛、ASAI~Ⅱ级、单胎、头位、足月妊娠的初产妇29例,产前无服用镇痛催眠药史。根据序贯法,按等比1.2倍的阶梯增减给药,以上一例产妇的镇痛效果确定下一例产妇所用舒芬太尼的剂量,初始舒芬太尼剂量为3.5μg。序贯给药后记录相应的观察指标,镇痛效果以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进行评估,VAS≤3分为有效。按Dixon and Massey序贯分配试验法公式,计算舒芬太尼ED50及95%可信区间。结果:舒芬太尼鞘内注射分娩镇痛的ED50值是2.3μg,95%可信区间为1.7~2.9μg。结论:序贯增减法简便、高效、结果可信,适于测定舒芬太尼鞘内注射用于分娩镇痛的最小有效剂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舒芬太尼与芬太尼用于腰硬联合阻滞麻醉分娩镇痛中镇痛效果, 对产程及母婴影响及其副作用。方法: 将180例产妇随机分为三组: 舒芬太尼组(S组)、芬太尼组(F组)、无镇痛组(N组) 各60例。S组和F组镇痛方法均采用腰硬联合阻滞(CSEA) +可控性镇痛(PCA) 模式。镇痛药物S组: 鞘内用舒芬太尼5μg+生理盐水至2 5ml, 硬膜外维持用舒芬太尼0 2μg/ml+0 1%罗哌卡因+生理盐水共100ml。F组: 鞘内用芬太尼20mg+生理盐水至2 5ml, 硬膜外维持用芬太尼1 5mg/ml+0 1%罗哌卡因+生理盐水共100ml。N组不行镇痛, 按产科常规处理。观察镇痛组鞘内给药5、10、30、60、90minVAS评分, 首次加药时间及各组产程时间、分娩方式、产后出血量、催产素使用情况、新生儿娩出后脐静脉血气分析、新生儿Apgar评分等。结果: 三组间产程时间、分娩方式、产后出血量、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催产素使用镇痛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但与无镇痛组有显著性差异。两镇痛组间, 5min和90minVAS评分及首次加药时间有显著性差异, 其余时段两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舒芬太尼用于腰硬联合阻滞麻醉分娩镇痛能提供良好的镇痛效果, 与芬太尼相比, 起效更快、镇痛更强、持续时间更长, 且不延长产程, 对母儿均无不良影响, 是一种较理想的分娩?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硬膜外联合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应用于分娩镇痛对产程、分娩方式、母婴合并症的影响。方法选择采川蛛网膜下腔联合硬膜外阻滞麻醉(CSEA)的甲胎、初产、足月、无其他合并症的产妇213例作为试验组,随机选择同期条件相似,未进行任何镇痛处理的产妇213例作为对照组。分别记录两组的产程时间、新生儿体重、剖宫产和阴道助产指征、胎儿冉内窘迫、新生儿窒息、产后出血、胎膜残留、尿潴留情况。结果镇痛后A组的第一产程活跃期和第二产程均缩短(P〈0.05),与B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第一产程潜伏期、第三产程和总产程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分娩镇痛与非镇痛比较可使第一产程活跃期和第二产程缩短,不影响总产程,不增加剖宫产和阴道助产儿率,对母婴均较为安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潜伏期腰硬联合阻滞麻醉分娩镇痛的可行性。方法:选择初产妇90例,A组(潜伏期宫口开张0.5 cm组)30例、B组(潜伏期宫口开张1.0~2.0 cm组)30例、C组(对照组,未采用分娩镇痛)30例。A组、B组均采用蛛网膜下腔给药后硬膜外腔留管产妇自控镇痛(CSE+PCA),两组的蛛网膜下腔给药和硬膜外腔维持用药相同。观察记录镇痛时间、镇痛起效时间、不同时间的VAS评分、运动阻滞、各组产程、出血量、新生Apgar评分、镇痛满意度、分娩方式、不良反应等指标。结果:A组潜伏期时间比B组、C组的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潜伏期时间比A组、C组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剖宫产率和缩宫素使用率比B组、C组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宫口开张1.0~2.0 cm的产程潜伏期施行腰硬联合阻滞分娩镇痛,镇痛效果满意,不良反应少,能缩短产程,对产妇和新生儿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4.
宁丰  韦凤莲  周霓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34):5606-5609
目的:探讨拉玛泽分娩法联合腰硬联合阻滞分娩镇痛在分娩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400例初产妇,分为拉玛泽联合腰硬联合阻滞分娩镇痛组(A组)、拉玛泽组(B组)、腰硬联合阻滞分娩镇痛组(C组)和导乐陪伴组(对照组D组),每组100人,观察产妇产时疼痛程度、产程时间、分娩方式、剖宫产指征、缩宫素使用、产后出血、新生儿Apgar评分等。结果:A组产妇与其他3组比较,产时疼痛程度明显减轻,产程时间缩短,自然分娩率上升,剖宫产率下降,缩宫素使用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Apgar评分、产后出血量在4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拉玛泽分娩法联合腰硬联合阻滞分娩镇痛能有效减轻分娩疼痛,缩短产程,提高自然分娩率,降低剖宫产率,不影响产后出血及新生儿Apgar评分,但会增加缩宫素的使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导乐陪伴联合硬膜外麻醉用于分娩镇痛的效果。方法:选择80例无明显头盆不称,无妊娠并发症和妊娠合并症的初产妇,宫口开大2-3cm时施行导乐陪伴及硬膜外麻醉镇痛,记录镇痛效果、产程、分娩方式、产后出血及新生儿Apgar评分等。结果:所有产妇镇痛效果良好,阴道自然分娩率高,总产程缩短,新生儿窒息率低,无不良反应。结论:导乐陪伴联合硬膜外阻滞镇痛分娩,可显著减轻产时疼痛,降低剖宫产率,缩短产程,减少出血量,但不增加新生儿窒息率,对母婴无副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李凡民 《职业与健康》2004,20(2):129-130
目的观察罗吡卡因复合小量芬太尼对分娩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60例足月妊娠ASA(流产研究协会)Ⅰ-Ⅱ级初产妇,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30例.A组采用病人自控硬膜外镇痛泵注入0.125%罗吡卡因 0.001 6%芬太尼,负荷量5 ml,持续量4 ml/h,每次病人自控镇痛(PCEA) 2 ml,锁定时间20 min.B组为对照组,分娩过程未用任何镇痛措施.结果 A组VAS(视觉模拟评分)评分明显低于用药前,与B组同期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两组孕妇的产程、剖宫产率、尿潴留发生率、出血量等比较,无差异.两组新生儿出生即刻和生后5 min的Apgar评分差异无显著性.结论罗吡卡因复合小量芬太尼采用自控方法分娩镇痛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