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前置胎盘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7年8月-2012年8月湖南省妇幼保健院100例前置胎盘患者的临床资料,另外选择同期100例正常孕产妇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一般资料,并对前置胎盘出现的危险因素进行评价。结果前置胎盘发病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大、文化程度低、胎次多、流产史、盆腔炎以及子宫瘢痕等(P〈0.05,P〈0.01)。结论前置胎盘发病是由多个因素共同引起的,因此应该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防止前置胎盘现象的出现,并加强对孕产妇的规范化管理,做到早筛查、早诊断以及早治疗。  相似文献   

2.
覃林芳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10):1464-1466
目的:为预防及降低孕产妇及胎儿死亡率提供理论依据,对近3年来确诊的246例完全性胎盘前置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研究。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对246例诊断为完全性胎盘前置的危险因素、妊娠结局进行统计分析。随机选择过去2年妇产科收住的246例非病理性妊娠妇女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结果:反复妊娠、既往宫腔内操作史是发生前置胎盘的主要危险因素;完全性前置胎盘出血患者妊娠结局与非病理性妊娠孕产妇比较有显著差异;出血量的多少对妊娠结局有一定影响。结论:提高对危险因素的认识、适时剖宫产终止妊娠可有效改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前置胎盘发病的相关危险因素,为其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选择42例前置胎盘孕产妇作为病例组,随机抽取同期56例正常孕产妇作为对照组,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方法筛选前置胎盘发病的危险因素。结果前置胎盘的发病率为0.9%。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文化程度、胎次、流产史、引产史、生育史、剖宫产史、子宫畸形史、盆腔炎史、瘢痕子宫等因素对前置胎盘发病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多因素结果显示前置胎盘发病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OR=4.216)、文化程度(OR=3.695)、胎次(OR=3.463)、流产史(OR=6.462)、子宫畸形史(OR=8.457)、盆腔炎史(OR=5.038)。结论年龄大、中学以下文化程度、胎次越多、有流产史、有子宫畸形史及盆腔史均为前置胎盘发病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的危险因素,以及胎盘植入对母婴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对2015年1月-2018年12月温州附属二院340例前置胎盘病例进行回顾性调查,根据其是否发生胎盘植入分为对照组256例和病例组84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法分析影响胎盘植入的危险因素,并比较两组病例的母婴妊娠结局。结果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发生率为24. 71%(84/340);影响胎盘植入的危险因素包括流产史(OR=5. 053)、剖宫产史(OR=6. 092)、产次(OR=4. 821)、瘢痕子宫(OR=2. 643)及中央性前置胎盘(OR=3. 547);病例组的子宫切除率(15. 48%)、产后出血率(47. 62%)及产褥感染率(13. 10%)均高于对照组(3. 13%、14. 84%及2. 34%,P0. 05);病例组的早产发生率(52. 38%)、新生儿窒息率(27. 38%)、围生儿死亡率(11. 90%)及低出生体质量率(34. 52%)均高于对照组(28. 91%、14. 06%、1. 17%及17. 19%,P0. 05)。结论前置胎盘病例中有较高的胎盘植入发生率,影响胎盘植入的危险因素较多,且对母婴妊娠结局产生较大影响,临床上应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35岁以上初产妇不良妊娠结局,并对其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7月至2017年7月于武警后勤学院附属医院分娩的初产妇2 362例的临床资料,根据年龄将研究对象分为高龄组405例(≥35岁),适龄组1 957例(20~34岁)。根据是否发生不良妊娠结局,将高龄组进一步分为不良结局组67例,正常分娩组338例。对可能造成不良妊娠结局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筛选出相关危险因素,对筛选因素再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35岁以上初产妇不良妊娠结局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高龄组妊娠合并症的发生率为42.72%(173/405),适龄组为40.06%(786/1957);高龄组妊娠并发症的发生率为47.65%(193/405),适龄组为44.71%(875/1957)。其中高龄组在妊娠并发贫血、子宫肌瘤、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期糖尿病、前置胎盘的发生率均高于适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高龄产妇不良妊娠结局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可见:妊娠期高血压疾病(OR=2.133,P=0.032)、前置胎盘(OR=4.256,P=0.025)、子宫收缩乏力(OR=7.853,P=0.019)为不良妊娠结局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35岁以上初产妇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高于适龄产妇。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前置胎盘、子宫收缩乏力均为不良妊娠结局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高龄初产妇不良妊娠结局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于2014年1月-2016年10月期间,选择在山东省无棣县水湾中心卫生院分娩的897例初产妇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分析,按照分娩年龄分为两组:高龄组(≥35岁)158例、适龄组(20~34岁)739例,比较两组产妇的不良妊娠结局情况,在此基础上将高龄组产妇分为不良妊娠结局组(39例)、正常分娩组(119例),并分析不良妊娠结局的危险因素。结果高龄组产妇产后出血、早产、新生儿畸形、新生儿窒息、低体重儿、巨大儿、先天疾病及不良妊娠结局总发生率均明显高于适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妊娠结局组产妇流产史、妊娠期高血压、妊娠期糖尿病、前置胎盘、剖宫产、胎盘粘连/植入、心电图异常、凝血功能障碍百分比明显高于正常分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因素回归分析证实流产史、妊娠期高血压、妊娠期糖尿病、前置胎盘、剖宫产、胎盘粘连/植入、心电图异常、凝血功能障碍是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高龄初产妇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明显高于适龄组,流产史、妊娠期高血压、妊娠期糖尿病、前置胎盘、剖宫产、胎盘粘连/植入、心电图异常、凝血功能障碍是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疤痕子宫合并前置胎盘的妊娠结局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吕述彦  曹继蕴 《中国妇幼保健》2009,24(28):3944-3946
目的:探讨有剖宫产史患者再次妊娠并发前置胎盘时的妊娠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9月~2007年9月在我院终止妊娠的前置胎盘85例,既往有剖宫产史23例,其中合并植入性前置胎盘5例;无剖宫产史62例,合并胎盘植入1例。结果:疤痕子宫组中发生产后出血20例,非疤痕子宫组中发生产后出血50例。共有8例行子宫切除,无孕产妇死亡。结论:剖宫产增加了前置胎盘、胎盘植入的发生率;胎盘形成异常是导致产科子宫切除的重要原因,降低剖宫产率是减少前置胎盘及胎盘植入、减少孕产妇及围生儿死亡的重要手段;产前早期诊断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前置胎盘的相关因素及其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5年10月住院待产的前置胎盘产妇79例为研究组,按照1∶2的比例匹配同期住院的158例健康产妇为对照组。对比两组相关因素的暴露情况及妊娠结局。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危险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年龄(OR=2.647,95%CI为1.707~4.105)、流产史(OR=3.245,95%CI为1.661~6.338)、剖宫产史(OR=3.500,95%CI为1.106~11.072)是前置胎盘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文化程度(OR=0.653,95%CI为0.433~0.983)是保护因素。研究组的胎盘粘连植入、产后出血、低体重儿及早产儿发生率分别为11.39%、18.99%、22.78%和16.46%,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90%、5.70%、7.59%和5.7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孕产妇高龄、流产史和剖宫产史是前置胎盘的危险因素,文化程度是保护因素,前置胎盘孕妇的预后差。加强生殖健康宣教活动,减少非意愿妊娠和流产,严格控制剖宫产指征,可降低前置胎盘发生率,从而改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凶险性前置胎盘并发胎盘植入的危险因素,分析其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择2016年1月—2020年10月本院住院治疗的凶险性前置胎盘患者358例,根据是否发生胎盘植入分为植入组(104例)和未植入组(254例)。收集患者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凶险性前置胎盘并发胎盘植入的危险因素,分析前置胎盘类型和胎盘植入者妊娠结局。结果:植入组年龄≥35岁、宫腔操作史、剖宫产次数≥3次、中央性前置胎盘、肌酸激酶≥198U/L、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150IU/ml比例均高于无植入组(P0.05)。回归分析显示,年龄≥35岁(OR=2.050,95%CI:1.925~2.161)、剖宫产次数≥3次(OR=1.828,95%CI:1.765~1.915)、中央性前置胎盘(OR=1.912,95%CI:1.843~2.035)、血清肌酸激酶≥198U/L(OR=1.713,95%CI:1.654~1.843),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150IU/ml(OR=1.749,95%CI:1.679~1.895)均是凶险性前置胎盘并发胎盘植入的危险因素(P0.05)。大出血、子宫切除术、死胎发生率均植入组高于无植入组,穿透性胎盘植入者高于其它类型胎盘植入者,中央性前置胎盘者大出血发生率高于其它类型前置胎盘者(均P0.05)。结论:高龄、剖宫产≥3次、中央性前置胎盘、肌酸激酶和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升高均是凶险性前置胎盘并发胎盘植入的危险因素,胎盘植入可增加不良妊娠结局,尤其是穿透性胎盘植入者。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高龄初产妇不良妊娠结局,并对其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6年12月分娩的初产妇3 103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分娩年龄,研究对象分为高龄组(≥35岁)与适龄组(20~34岁),比较两组的妊娠合并症、妊娠并发症和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并对可能造成不良妊娠结局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高龄组妊娠合并症、妊娠并发症和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分别为48.31%、52.82%和16.35%,均高于适龄组的42.90%、47.22%和8.79%(P值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妊娠期高血压(OR=2.133,P=0.032),前置胎盘(OR=4.256,P=0.025),子宫收缩乏力(OR=7.853,P=0.019)为不良妊娠结局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35岁初产妇妊娠合并症、并发症和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均高于适龄产妇。妊娠期高血压、前置胎盘、子宫收缩乏力为不良妊娠结局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孕中、晚期母体血清甲胎蛋白(AFP)、肌酸激酶(CK)测定及影像学检查对于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8年3月在本院产科行剖宫产术分娩的前置胎盘单胎妊娠孕妇80例,依据术中所见及术后病理组织学结果分为胎盘植入组36例及非植入组44例。另选取有前置胎盘高危因素且分娩方式为剖宫产分娩的单胎妊娠孕妇54例为对照组。比较3组孕中期、孕晚期母体血清AFP、CK值,以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和磁共振(MRI)检查结果。结果:孕中、孕晚期植入组AFP均高于非植入组和对照组(P<0.05);孕晚期CK在各组间均无差异(P>0.05)。经ROC曲线分析,孕中期AFP诊断临界值为55.1μg/L,曲线下面积为0.75;孕晚期AFP诊断临界值为276.5μg/L,曲线下面积为0.81。孕中晚期AFP值、彩色多普勒超声及MRI检查结果联合诊断灵敏度为94.4%,特异度为88.6%,均高于单项检测。结论:在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的诊断中,孕中期及孕晚期母体血清AFP值检测具有一定的意义,影像学联合血清AFP值能提高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优于单项指标检测,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2.
172例前置胎盘的妊娠结局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比较完全性、部分性、边缘性前置胎盘的妊娠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10年来的前置胎盘产妇孕期、产时、产后的临床资料。结果:前置胎盘的发生率为0.38%。完全性前置胎盘的比率为33.1%,部分性前置胎盘的比率为45.3%,边缘性前置胎盘为21.5%。完全性前置胎盘的产前出血发生率3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完全性前置胎盘的产后出血发生率和输血率较部分性和边缘性前置胎盘明显增高(P<0.05)。早产发生率无明显不同(P>0.05)。结论:前置胎盘是威胁母儿生命的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导致妊娠晚期前置胎盘的高危因素,并分析不同类型前置胎盘的围产结局。方法对124例前置胎盘孕妇和同期产检的100例健康孕妇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比较前置胎盘的高危因素以及不同类型前置胎盘的围产结局。结果观察组中〉130岁孕妇比率高于对照组(x2=8.576,P〈0.05),观察组中孕妇孕次、产次、流产次数和剖宫术次数均高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17.815、3.610、24.628、12.176,均P〈0.05)。不同类型前置胎盘问孕妇年龄、孕次、产次、流产次数和剖宫术次数有显著性差异(F值分别为3.415、16.690、5.027、27.505、126.350,均P〈0.05)。完全性前置胎盘组孕妇年龄、孕次、产次、流产次数和剖宫术次数较低置胎盘组升高(F值分别为4.258、7.654、4.366、9.784、22.567,均P〈0.05),部分性前置胎盘组孕妇年龄和剖宫术次数较低置胎盘组升高(F值分别为3.879、11.363,均P〈0.05),边缘性前置胎盘组孕妇孕次、流产次数和剖宫术次数较低置胎盘组升高(F值分别为5.478、9.212、8.854,均P〈0.05)。不同类型前置胎盘问孕妇剖宫产、产后出血、胎盘粘连、新生儿早产、新生儿体重(〈2.5kg)、新生儿5minApgar评分(〈7分)的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x2值分别为54.513、29.279、10.421、30.127、15.328、13.933,均P〈0.05),前置胎盘越严重,不良围产结局发生率越高。结论产科高危因素与前置胎盘形成及类型有关,减少孕次、产次、流产次数和剖宫术次数对降低前置胎盘发生率有重要意义。完全性前置胎盘的妊娠结局较其他类型前置胎盘均严重,临床应重点监测及随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影响高龄孕妇剖宫产发生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40例剖宫产产后出血的高龄孕妇为研究组,同期行剖宫产产后非出血的高龄孕妇460例为对照组。对可能造成术后出血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对于影响显著的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研究组中的妊娠高血压史、流产史、宫缩乏力、巨大儿及前置胎盘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高龄孕妇剖宫产发生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依次为宫缩乏力、前置胎盘、妊娠高血压史、巨大儿、流产史。结论:影响高龄孕妇剖宫产发生产后出血的主要因素为宫缩乏力、前置胎盘、妊娠高血压史,为临床有效预防高龄孕妇剖宫产产后出血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前置胎盘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其期待疗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了解前置胎盘的流行病学特征及期待疗法对围产儿预后的影响。方法 对1992年1月-2002年12月收治的226例前置胎盘患者的病史采集及住院观察。结果 收治住院孕产妇总数为17610例,其中前置胎盘226例,其发生比例为1.28%;胎盘异常85例,占前置胎盘分娩总数的40.86%;流、引产次数与妊娠次数越多,前置胎盘发生率越高;通过期待疗法,尽量延长孕龄,降低了低出生体重儿的发生率。结论 预防前置胎盘的发生从根本上就应减少宫腔手术史;前置胎盘在无明显大出血及并发症情况下,能尽量期待至37周以上再予以分娩为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预防新生儿窒息的措施,以降低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方法:收集该院2006~2008年58例重度新生儿窒息有关临床资料,分析发病的相关高危因素,探讨有效的降低新生儿窒息发生率的预防措施。结果:2006年1月~2008年12月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为4.11%,其中重度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为1.70%,矫正死亡率为6.90%。重度窒息的相关因素前7位依次为:胎儿宫内窘迫(47.44%)、早产(48.28%)、脐带因素———缠绕、脱垂及过短(36.21%)、臀位(27.59%)、重度妊娠期高血压疾病(18.97%)、畸形(8.62%)、胎盘早剥及前置胎盘(8.62%),该组产妇大多数无业,约2/3没有做过产检;有15例在家非法接生不成功后住院。结论:加大孕产妇分级管理的力度,加强孕期保健和产检,及早发现和治疗妊娠期高血压疾病,适时纠正臀位,尽量减少早产,及早发现和正确处理胎儿宫内窘迫,及早发现和处理畸形儿,制止非法接生,是降低新生儿重度窒息的有效措施,并建议重视脐带因素,放宽其剖宫产的指征。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欣母沛对合并有产后出血高危因素的剖宫产孕产妇产后出血的防治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合并有羊水过多、双胎妊娠、巨大胎儿、宫缩乏力、前置胎盘等产后出血高危因素的孕产妇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胎儿娩出后只常规静滴催产素)、肌注欣母沛组(胎儿娩出后常规静滴催产素的基础上,同时三角肌内注射欣母沛)、宫体注射欣母沛组(胎儿娩出后常规静滴催产素的基础上,同时子宫肌层内注射欣母沛)各30例。比较各组术中、产后2 h及产后24 h的出血量、产后出血的发生率以及副反应。结果:肌注欣母沛组和宫体注射欣母沛组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分别为16.7%和13.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6.7%(P<0.01),两组术中、产后2 h和产后24 h平均出血量也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肌注欣母沛组和宫体注射欣母沛组的副反应总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36.7%(P<0.01),肌注欣母沛组的副反应总发生率高于宫体注射欣母沛组(P<0.05)。发生副反应的孕产妇均可自行恢复,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对合并有产后出血高危因素的剖宫产孕产妇术中预防性使用欣母沛,明显减少了术中和产后出血量,降低了产后出血的发生率,两种使用方法均疗效确凿、安全性好,值得各级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18.
汪琼华  颜瑜 《现代保健》2014,(27):141-143
目的:研究探讨妊娠子痫前期患者血清中的胎盘蛋白13(PP13)含量与孕妇妊娠孕周长短的变化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44例子痫前期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分为轻度子痫前期组16例和重度子痫前期组28例;另外选择30例正常健康孕妇设为对照组。采用ELISA检测方法测定孕妇在不同孕周时血清中的PP13的含量。结果:轻、重度子痫前期组血清中PP13的含量均显著高于正常孕妇组(P〈0.05);且重度子痫前期组显著高于轻度子痫前期组(P〈0.05);各组妊娠晚期血清中PP13的含量显著高于妊娠中期(P〈0.05);相对于妊娠中期,子痫前期组妊娠晚期孕妇血清中PP13含量的增加值显著高于正常孕妇组(P〈0.05)。结论:重度子痫前期孕妇血清中的PP13的含量高于轻度子痫前期孕妇,子痫前期患者血清中的PP13的含量高于正常孕妇,随着妊娠时间的延长,孕妇血清内PP13的含量有所增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构建稽留流产(missed abortion,MA)患者在孕早期流产危险因素列线图。方法纳入2017年2月至2019年10月因稽留流产于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职工医院治疗的孕妇125例为研究组,随机纳入同时期正常孕妇126例为对照组,分析两组患者临床基本资料:年龄、环境因素、动物接触史、叶酸使用、文化程度、流产情况、疾病史、激素水平等。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对孕早期发生稽留流产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应用R软件建立孕早期稽留流产预测列线图,并进行验证。结果研究组孕妇年龄、睾酮(testosterone,T)水平高于对照组,而催乳素(prolactin,PRL)、雌二醇(estradiol,E2)、孕酮(progesterone,P)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孕妇年龄(OR=1.809,P=0.003)、吸烟饮酒(OR=78.120、P=0.044)、职业暴露(OR=61.238,P=0.021)、T水平(OR=5.432,P=0.001)是孕早期发生MA的危险因素。PRL(OR=0.376,P=0.003)、E2(OR=0.258,P=0.016)、P(OR=0.396,P=0.005)是孕早期发生MA的保护因素。预测孕早期MA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的C-index为0.912(95%CI:0.874-0.943)。结论列线图中孕妇年龄、环境因素、激素水平能较准确的预测孕早期发生MA的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