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6 毫秒
1.
目的 探讨HIV/AIDS合并非结核分枝杆菌(nontuberculosis mycobacteria, NTM)肺病的临床特点,以提高诊疗水平. 方法 对我院2009—2012年97例HIV/AIDS合并NTM肺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97 例中咳嗽 93 例(95.88%),咳痰88例(90.72%),气喘71例(73.20%),发热70例(72.16%),消瘦69例(71.13%),乏力58例(59.79%),胸痛 47 例(48 . 45%),腹泻36例(37.11%). HIV感染途径为性乱史64例(65.98%),静脉吸毒史26例(26.80%),输血史2例(2.06%),不详5例(5.15%). 胸部影像学表现以双肺中下叶多见,多为左下肺受累,形态多种多样,并容易形成空洞及支气管扩张样改变,可见胸膜病变. 结论 HIV/AIDS合并NTM肺病的临床症状、胸部影像学表现、痰涂片、PPD试验和结核抗体检查酷似肺结核,在痰培养结果未回报前,临床上二者鉴别诊断非常困难.患者通常合并多处浅表淋巴结肿大,反复痰涂片抗酸杆菌阳性. 痰培养药物敏感性试验提示对一线抗结核药物耐药率高,应引起临床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2.
3.
2017年, 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艾滋病学组和中华医学会热带病与寄生虫学分会艾滋病学组共同制订并发布了第1版《HIV合并结核分枝杆菌感染诊治专家共识》。2021年, 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协会HIV合并结核病专业委员会组织相关专家对第1版共识进行了修订和更新。新版共识更新了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艾滋病患者的结核病预防性治疗、结核病的分子诊断、耐药结核病的治疗、抗反转录病毒治疗启动时机与方案、结核相关免疫重建炎症综合征的诊断及处理、不良反应等方面的进展。本共识将根据最新临床研究证据定期进行更新。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血培养结核分枝杆菌阳性AIDS患者的临床资料,为AIDS合并结核病的诊治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114例血培养结核分枝杆菌阳性AIDS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14例中男95例,女19例,从出现临床症状到就诊的中位时间为36d.临床表现主要有发热(102例)、消瘦(97例)、咳嗽(78例)、咳痰(63例)、盗汗(51例)、腹泻(45例)和浅表淋巴结肿大(45例).CD4+ T淋巴细胞为4~501个/mm3,其中<100个/mm3有105例(92.1%).结核病耐药41例(36.0%),其中单耐药11例(9.6%),耐多药及广泛耐药14例(12.3%).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肿大44例(38.6%).胸腔积液31例(27.2%),心包积液18例(15.8%).胸片检查异常99例(86.8%).经治疗后,35例(30.7%)死亡,其中33例(94.3%)CD4+T淋巴细胞<100个/mm3.结论 血培养结核分枝杆菌阳性多见于CD4+ T淋巴细胞<100个/mm3的男性AIDS患者,病程约1个月,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消瘦、咳嗽、咳痰及淋巴结肿大,可有胸腔积液,大部分患者肺部有病灶.结核病耐药发生率高,晚期患者病死率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HIV感染/AIDS者结核感染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于2017年1—7月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江苏省常州地区3家社区医院,以其10年累计登记的HIV感染/AIDS者作为研究对象,最终纳入475例,平均年龄(44.44±13.85)岁,其中,男378例(79.58%),女97例(20.42%);HIV感染者273例(57.47%),AIDS患者202例(42.53%)。收集研究对象的社会人口学信息及临床相关信息;采集研究对象外周静脉血,检测HIV病毒载量,并选取CD4 +T细胞计数>200个/μl者采用QuantiFERON ®-TB Gold (QFT)检测结核感染情况;分析研究对象结核感染情况,并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核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 研究对象中CD4 +T细胞计数>200个/μl者有429例,结核感染率为10.02%(43/429)。单因素分析显示,CD4 +T细胞计数>200个/μl者中有结核病接触史者结核感染率(30.30%,10/33)高于无接触史者(8.33%,33/396);CD4 +T细胞计数>500个/μl者结核感染率(13.15%,33/251)高于CD4 +T细胞计数为200~500个/μl者(5.62%,10/17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 2分别为16.30、6.55,P值均<0.05)。进一步的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D4 +T细胞计数>200个/μl的HIV感染/AIDS者中,有结核病患者接触史者结核感染风险是无接触史者的4.61倍[调整OR值(95%CI值)为4.61(2.00~10.63)];CD4 +T细胞计数>500个/μl的HIV感染/AIDS者结核感染风险是CD4 +T细胞计数200~500个/μl者的2.47倍[调整OR值(95%CI值)为2.47(1.17~5.21)]。结论 免疫水平低下的HIV感染/AIDS者结核感染检出率低;结核病患者接触史、免疫水平是HIV感染/AIDS者结核感染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6.
7.
目的 利用分枝杆菌液体培养法联合菌种鉴定技术诊断HIV与分枝杆菌双重感染,以了解目前华北地区HIV与分枝杆菌双重感染的情况。 方法 对2009-2011年收治的53例疑似HIV与分枝杆菌双重感染患者的可疑感染部位标本进行分枝杆菌液体培养及菌种鉴定。收集所有经确诊为HIV与分枝杆菌双重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影像学及相关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分析与总结。 结果 53例疑似HIV与分枝杆菌双重感染的患者中,病原学证实存在分枝杆菌感染的患者为19例,11例(57.9%)为单纯肺脏累及,2例(10.5%)为肺外累及,4例(21.1%)为分枝杆菌血症, 2例(10.5%)为肺脏累及和分枝杆菌血症并存。16例患者为结核分枝杆菌感染,3例患者为鸟胞内分枝杆菌复合体感染。15例(78.9%,15/19)患者CD4+ T淋巴细胞计数<100个/μl。 结论 联合应用液体培养法与菌种鉴定技术对于诊断HIV与分枝杆菌双重感染是有效的,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异烟肼预防性治疗对HIV/AIDS患者结核感染的预防性效果。方法对湖北省随州市2006年符合预防性治疗标准的HIV/AIDS患者进行9个月的异烟肼预防性治疗,随访观察其治疗结果并与2005年的相关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对HIV总人群来说,异烟肼预防性治疗对预防结核的发生(P=0.18)及病例的死亡无显著影响(P=0.06),但对PPD(+)的HIV患者的死亡(P=0.03)与结核发病有明显的保护作用(P=0.00),且不良反应轻微。结论 PPD(+)的HIV患者实施9个月的异烟肼预防性治疗是切实可行的,具有明显的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9.
脊柱结核并发HIV感染/AIDS患者因免疫功能低下,治疗的难度成倍增加。为规范脊柱结核并发HIV感染/AIDS患者的诊疗流程,使更多同行了解此类疾病治疗细节,并在治疗时有可靠依据,中国防痨协会骨关节结核专业分会、中国西部骨结核联盟、中国华北骨结核联盟、《中国防痨杂志》编辑委员会共同制定了《脊柱结核并发HIV感染/AIDS患者诊断及治疗专家共识》。本共识从脊柱结核并发HIV感染/AIDS患者的流行病学背景开始论述,对其常见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标准、药物及手术治疗方法、手术治疗过程中的职业暴露和注意事项,以及研究方向等方面做了深入的阐述与讨论。  相似文献   

10.
目前,脊柱结核并发HIV感染/AIDS患者逐年增多。临床工作者对该疾病缺乏统一认识,对该疾病最新诊治手段也缺乏了解。作者就该疾病诊断的新技术、新的抗结核治疗药物及治疗方案、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进展、手术方式进展,以及脊柱结核并发HIV感染/AIDS患者手术时的术中防护、最新研究方向等进行简要概述,以期在一定程度上统一认识,提高对该疾病的诊疗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手工MGIT液体培养系统(manual mycobacteria growth indicator tube system, M-MGIT)检测分枝杆菌的效果进行评价。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3年2月北京市朝阳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结核病门诊初诊患者526例,收集首次痰标本526份,分别对同份标本进行罗氏(Lowenstein-Jensen,L-J)固体培养、全自动BACTEC MGIT 960 系统培养(A-MGIT)和M-MGIT系统培养,统计学分析采用χ2检验和t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526份标本中,3种分离培养方法共分离出261株分枝杆菌菌株,检出率为49.6%;M-MGIT法、A-MGIT法和L-J法阳性检出率分别为48.7%(256/526)、49.0%(258/526)和41.3%(217/526)。M-MGIT和A-MGIT培养法检出率均高于L-J培养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5.84、6.45,P值均<0.05),但M-MGIT和A-MGIT培养法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2,P>0.05)。M-MGIT法、A-MGIT法和L-J法阳性菌株平均报告时间分别为13d[(13±6)d]、12d[(12±6)d]和24d[(24±9)d],M-MGIT和A-MGIT法阳性报告时间明显短于L-J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5.84、18.32,P值均<0.05),M-MGIT和A-MGIT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89,P>0.05)。M-MGIT法、A-MGIT法和L-J法污染率分别为4.6%(24/526)、4.9%(26/526)和4.1%(43/105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4,P>0.05)。结论M-MGIT液体培养系统能快速检测分枝杆菌,检出率高,阳性报告时间短,成本低廉,适合基层结核病实验室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2006年~2015年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病原培养分枝杆菌阳性的艾滋病患者结核分枝杆菌(MTB)与非结核分枝杆菌(NTM)的构成及耐药情况。方法 收集2006年1月~2015年12月入住我院且存在临床相应感染症状并具有分枝杆菌培养阳性结果的艾滋病患者816例,收集其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耐药检测和NTM分型结果并进行分析。结果 816例分枝杆菌感染患者中男679例,女137例,中位年龄40岁。MTB感染患者364例(44.6%),NTM感染患者377例(46.2%)。判定为MTB感染且有耐药检测资料患者共275例,对链霉素及异烟肼的耐药率均为24.0%(66例),对乙胺丁醇的耐药率为17.1%(47例),对利福平的耐药率为16.7%(46例);耐多药结核病为42例(15.3%)。判定为NTM感染且有耐药检测资料患者共124例,对异烟肼的耐药率为91.1%(113例),对链霉素的耐药率为83.9%(104例),对利福平的耐药率为47.6%(59例),对乙胺丁醇的耐药率38.7%(48例)。共102例NTM患者有分型资料,其中鸟-胞内分枝杆菌33例(32.3%),戈登分枝杆菌29例(28.4%),堪萨斯分枝杆菌25例(24.5%)。结论 对于分枝杆菌培养结果阳性的艾滋病患者,NTM比例明显高于普通人群,治疗上需根据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适当调整用药。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昆明地区结核病患者和疑似结核病患者中Mtb培养检测情况和耐药情况。方法 收集1928例结核病患者和疑似结核病患者2046份标本,包括痰、支气管刷检物或肺泡灌洗液、胸腹腔积液、脑脊液、尿液、脓液、其他标本(淋巴液、心包积液、分泌物、穿刺液等)。使用BACTEC MGIT 960全自动分枝杆菌快速培养仪和中性罗氏培养基进行培养,分别记录初始抗酸涂片结果,BACTEC MGIT 960全自动分枝杆菌快速培养仪、中性罗氏培养基报告阳性后的涂片结果。分别对培养时间、培养阳性率、培养污染率及5种一线抗结核药物(S、INH、RFP、EMB和PZA)的耐药情况作统计分析。结果 BACTEC MGIT 960全自动分枝杆菌快速培养仪和中性罗氏培养基阳性率分别为38.2%(782/2046)和32.6%(666/2046);结核诊断率37.3%(719/1928);抗结核一线药耐药率为41.9%(212/506),耐多药率(至少同时耐INH和RFP)为20.0%(101/506)。结论 昆明地区结核病患者对一线抗结核药物耐药情况严重。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回顾性分析上海市近10年在结核病患者与HIV/AIDS人群中对HIV抗体和活动性结核病双向筛查的数据,评价MTB/HIV双重感染患者发现模式的效果,为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提供依据。 方法 通过《中国结核病信息管理系统》收集2012—2020年结核病患者(68155例)HIV抗体检测结果及结核病诊断、治疗相关资料;通过《结核菌/艾滋病病毒双重感染防治管理工作年度报表》收集2012—2020年HIV/AIDS人群接受结核病相关检查情况。采用线性回归模型评价筛查阳性率随年度的变化趋势,并计算年度变化百分比(APC)和需筛查人数(NNS),评价筛查效果;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2012—2019年上海市长宁区、浦东新区10769例肺结核患者中HIV阳性的影响因素。 结果 2012—2020年上海市累积发现MTB/HIV双重感染患者308例,其中新确诊HIV感染者64例,占全部MTB/HIV双重感染患者的20.78%。2012—2020年间,结核病患者中HIV抗体检测阳性率由2.42%(32/1322)下降到0.50%(20/3995),总体呈下降趋势(APC=-16.64,t=-7.007,P<0.001);HIV/AIDS人群中活动性结核病确诊率由1.02%(50/4912)下降到0.21%(25/11878),同样呈下降趋势(APC=-14.27,t=-4.038,P=0.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性[OR(95%CI)=5.386(2.306~12.581)],年龄36~75岁[36~45、46~55、56~65、66~75岁OR(95%CI)值分别为26.243(3.230~213.244)、32.736(3.993~268.358)、20.309(2.482~166.144)、13.461(1.692~107.059)],在结核病治疗过程中死亡[OR(95%CI)=14.875(3.192~69.312)],并发肺外结核[OR(95%CI)=3.451(1.607~7.409)]是MTB/HIV双重感染的危险因素。 结论 上海市目前采取的 MTB/HIV双重感染患者发现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结核病患者的HIV阳性率和HIV/AIDS人群的活动性结核病确诊率均迅速下降。男性、年龄36~75岁、在治疗过程中死亡、并发肺外结核是MTB/HIV双重感染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以培养滤液MPT64抗原作为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complex,MTBC)生长指示实验(简称“MPT64检测法”)的检测效能,为建立新型结核分枝杆菌培养方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799例应用BACTEC MGIT 960分枝杆菌快速培养仪器法(简称“仪器法”)进行分枝杆菌培养的培养液在培养的第42天进行MPT64检测,对1265例每隔7 d(即培养第1~6周末)进行1次 MPT64检测,以出现阳性检测结果或第42天为检测终点,并和仪器法比较。应用χ2检验统计分析所有样本(2064例)的检测结果,分析MPT64检测法的准确度;对1265例监测样本应用t检验分析MPT64检测法的快速性。 结果 (1)在2064例分枝杆菌培养的临床样本中,仪器法报告298例MTBC、108例非结核分枝杆菌(non-tuberculous mycobacteria,NTM)、1521例培养阴性及137例污染(后三者即无MTBC生长),其中分别有279、6、0、2例MPT64检测阳性(即有MTBC生长),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2, P=0.742);与仪器法的总体一致性为98.69%(2037/2064);对仪器法报告为MTBC者MPT64检测法的阳性率为93.62%(279/298),具有较高的阳性符合水平。(2)在每周进行MPT64监测的1265例培养液样本中,两种方法均检测到MTBC者168例。其中:仪器法在培养1~6周报告阳性率分别为25.60%(43/168)、66.67%(112/168)、92.26%(155/168)、98.21%(165/168)、98.81%(166/168)和100.00%(168/168);MPT64检测法的阳性检出率则分别为17.26%(29/168)、61.90%(104/168)、89.88%(151/168)、95.24%(160/168)、98.81%(166/168)和100.00%(168/168)。两者阳性报告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68,P=0.366)。 结论 MPT64检测法具有准确、快速、简便的特点,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分枝杆菌培养中同步筛检依赖利福平结核分枝杆菌(依R菌)的临床应用价值,以期为临床依R菌早期发现提供帮助。 方法 采用临床典型依R菌株在罗氏(L-J)培养基上的最佳生长利福平药物浓度100μg/ml(简称“L-J R100”),建立临床依R菌初代筛检模式,即在临床分枝杆菌BD960快速分离培养中,平行接种L-J R100 管和罗氏空白对照管(L-J对照)培养;按照其模式对重庆市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2011年3月7日至2012年2月15日期间共5362份临床标本平行培养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实验结果录入瑞美检验网络LIS系统)。 结果BD960、L-J R100和L-J对照管3种方法平行培养的总阳性检出率为43.92% (2355株/5362份),其中BD960阳性检出率39.56%(2121株/5362份),L-J对照管阳性检出率25.57%(1371株/5362份)。BD960阴性但L-J对照管培养阳性者234份;L-J R100阳性703株,占检出阳性的29.85%(703株/2355株);发现有依R菌现象的258株(合计221例,其中重复出现依R菌现象2次的33例、3次的1例、4次的3例,另外有14株L-J R100阳性而对照为阴性的绝对依赖株),占L-J对照管阳性的18.82%(258株/1371株),占L-J R100阳性的36.70%(258株/703株)。 结论 临床分枝杆菌培养中同步筛检依R菌能分离到绝对依赖株,可提早为临床提示分离阳性株是否为利福平依赖菌或耐药菌;同时可提高分枝杆菌培养阳性检出率;其方法简单易行,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This study aimed to investigate the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oral diseases in individuals with HIV/AIDS. A cross sectional study was carried out which included 312 individuals registered in the Specialized Care Services for HIV/AIDS in three municipalities of the State of Bahia: Feira de Santana, Santo Antonio de Jesus and Juazeiro, Brazil. Socioeconomic-demographic characteristics related to life style and to dental caries, periodontitis and intra-oral mucosal lesions were investigated in patients with HIV/AIDS infection. Prevalence Ratio with 95% Confidence Interval and significance level of 5% were employed for the statistical analysis. The majority of the individuals evaluated were male with a mean age (± standard deviation) of 41.5?±?11.3 years, and a mean time of HIV infection diagnosis (± standard deviation) of 5.2?±?4.4 years. The presence of dental caries was observed in 78.7% of the sample, periodontitis in 25.4% and 36.2% showed intra-oral lesions. Oral health status showed a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association with the following variables: gender, age, schooling level, current occupation, family income, past and current smoking, antiretroviral use time, latest viral burden dosage, latest CD4-positive T lymphocyte count, use of complete/partial dental prosthesis, need for dental prosthesis, and use of dental floss. With the exception of those factors directly related to HIV/AIDS i.e., antiretroviral use time, latest viral burden dosage and latest CD4-positive T lymphocyte count, the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oral diseases in this population were the same as those associated with oral diseases in the non-HIV/AIDS popul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