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目的探讨儿童青少年情绪障碍的性格特征与其症状的相关关系。方法选取2009年8月—2015年12月在山西省儿童医院发育与行为儿科就诊的99例儿童青少年情绪障碍患者作为病例组,同时选取102例正常儿童青少年作为对照组,年龄7~18岁。两组分别独立完成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和艾森克个性问卷(EPQ),分析两组的人格特征和症状的相关关系。结果病例组与对照组SAS和SDS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病例组中男女比较SAS分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39,P=0.021),而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EPQ比较,精神质(t=2.634,P=0.009)、神经质(t=8.430,P=0.000)均有统计学意义;精神质、神经质等多数EPQ维度与SAS、SDS分值有显著相关性(P0.01)。结论神经质性格的儿童青少年易患情绪障碍,其性格特征及一些不良的认知决定了他们对应激的反应过强。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不同孕期焦虑抑郁症状的发生情况,为开展有效的孕产期心理保健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医院用焦虑抑郁量表(HAD)对妊娠早期、中期、晚期3个不同妊娠时期的463名孕妇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①妊娠早期、中期、晚期焦虑症状发生率分别为10.7%、8.1%、11.5%,抑郁症状发生率分别为11.3%、6.8%、9.7%,妊娠早期和晚期焦虑抑郁症状发生率均高于妊娠中期(焦虑χ2=11.09,P=0.001;χ2=10.15,P=0.001;抑郁:χ2=11.22,P=0.001;χ2=9.15,P=0.021).外来孕妇总的焦虑抑郁症状发生率高于本地孕妇(χ2=8.77,P=0.003;χ2=10.24,P=0.001);②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孕期焦虑症状的危险因素为经济问题、害怕流产、婆媳关系紧张、夫妻关系紧张、担忧产后乳汁不足;孕期抑郁症状的危险因素为经济问题、性格内向、近2周胎儿检查结果异常.结论 关注孕妇的心理状况,尤其是外来孕妇等重点人群,为其提供良好的社会和医学支持,预防孕期心理障碍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野战部队军人焦虑、抑郁情绪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目的 研究野战部队军人焦虑、抑郁情绪的状况及其影响因素 ,为心理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焦虑自评量表 (SAS)、抑郁自评量表 (SDS)、艾森克个性问卷 (EPQ)及自编相关因素调查表 ,对 83 3名男性军人进行心理测试。结果 ①受测军人SAS、SDS评分显著高于中国常模 (P <0 0 0 1) ;83 3名军人中 641人 (76 9% )无焦虑情绪 ,168人 (2 0 2 % )有轻度焦虑 ,2 4人 (2 9% )有中重度焦虑 ;487人 (58 5% )无抑郁情绪 ,2 66人 (3 1 9% )有轻度抑郁 ,80人 (9 6% )有中重度抑郁。②受测军人SAS、SDS评分与EPQ的精神病质、神经质维度分呈显著正相关 (P <0 0 1) ,与效度量表分呈显著负相关 (P <0 0 1) ;与军人焦虑、抑郁情绪显著相关 (P <0 0 5或P <0 0 1)的因素有 :人际关系、休息情况、气候适应、文体活动、饮食、是否理解军训意义、兄弟个数及受表彰情况。③经多元逐步回归分析 ,焦虑情绪的直接影响因素是人际关系、神经质维度分、精神病质维度分、是否理解军训意义及文体活动 ,抑郁情绪的直接影响因素是人际关系、精神病质维度分、神经质维度分及受表彰情况。结论 驻南方野战部队军人中存在焦虑和抑郁者约占 2 3 %及 42 % ,情绪不稳定及病理性人格倾向、人际关系不良、文体活动单一等是造成负性情绪的主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心理门诊来访者抑郁焦虑症状与人格特征的关系,为其心理健康指导及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选取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三医院心理门诊进行心理测试的634名来访者,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和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对其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被试抑郁症状发生率为16.9%,焦虑症状发生率为6.3%,抑郁与焦虑症状共病发生率为48.1%;4组(抑郁组、焦虑组、抑郁焦虑共病组和无症状组)被试的抑郁、焦虑症状发生率在文化程度构成比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407,P0.05);4组的EPQ内外向(E)、神经质(N)、精神质(P)和掩饰性(L)因子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Welch=28.072、111.706、33.266、13.463,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神经质(N)得分与抑郁、焦虑和共病发生的OR值均1(OR=1.060、1.106、1.150,均P0.05),是罹患抑郁、焦虑和共病的危险因子;精神质(P)得分与抑郁、共病发生的OR值均1(OR=1.041、1.082,均P0.05),内外向(E)得分与抑郁、共病发生的OR值1(OR=0.936、0.942,均P0.05),精神质是罹患抑郁和共病的危险因子,内外向则为保护因子。结论来访者情绪与其人格特征之间有密切关系,培养良好的人格有助于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新乡市中学生网络成瘾(IAD)的现状及其与情绪障碍的关系。[方法]采用网络一般使用情况问卷、网络成瘾诊断问卷(YDQ)、焦虑和抑郁自评量表(SAS、SDS)对新乡市5所学校6500名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有效问卷5804份(93.0%),检出网络成瘾102例,男79例(2.902%),女性23例(0.7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915,P=0.000);职高检出率高于普通中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427,P=0.000);SAS和SDS评分,IAD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且IAD组中有焦虑抑郁情绪的患者的例数明显高于对照组(χ2=3325.788,P=0.000)。[结论]性别、学校类型、焦虑、抑郁情绪是中学生网络成瘾的相关因素,网络成瘾对中学生情绪存在明显影响,应引起社会的高度重视,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孕期睡眠时间和睡眠质量与产前焦虑抑郁状态的相关性,为孕期焦虑抑郁的预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2020年9月—2022年12月在舟山市妇女儿童医院进行围生期保健的3645名孕妇为研究对象,分别于孕早期、中期和晚期收集研究对象的睡眠状况和焦虑抑郁可能的相关混杂因素,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孕妇各孕期的焦虑抑郁状态进行评估,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孕妇各阶段睡眠时间/质量与焦虑抑郁状态的关系。结果孕妇孕早期、中期和晚期每天平均睡眠时间分别为(9.00±1.50)h、(8.67±1.40)h和(8.56±1.49)h,焦虑状态的发生率分别为22.57%、17.41%和21.04%,抑郁状态的发生率分别为35.64%、24.23%和26.24%。调整孕妇年龄、孕前体质量指数(BMI)、教育水平、孕前吸烟、孕前饮酒、家庭年收入、体育锻炼、家庭支持、早孕反应及产次等因素后,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各孕期睡眠时长均与SDS(早期:β=-0.28,P=0.0007;中期:β=-0.27,P=0.0100;晚期:β=-0.38,P=0.0007)和SAS(早期:β=-0.33,P<0.0001;中期:β=-0.41,P=0.0004;晚期:β=-0.26,P=0.0050)得分呈负相关。与孕早期睡眠质量好的孕妇相比,孕早期睡眠质量越差的孕妇SDS(一般:β=2.40,P<0.0001;差:β=5.70,P<0.0001)和SAS(一般:β=3.02,P<0.0001;差:β=7.09,P<0.0001)得分均越高;孕中期和孕晚期睡眠质量与SDS、SAS得分的关联结果与孕早期相似。分别以是否抑郁状态或焦虑状态为结局指标,调整孕妇年龄、孕前BMI、教育水平、孕前吸烟、孕前饮酒、家庭年收入、体育锻炼、家庭支持、早孕反应及产次等因素后,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各孕期睡眠时间≥8 h的孕妇相比,睡眠时间不足8 h的孕妇与抑郁状态(早期:OR=1.72,95%CI:1.37~2.17;中期:OR=1.50,95%CI:1.11~2.03;晚期:OR=1.54,95%CI:1.17~2.04)和焦虑状态(早期:OR=1.97,95%CI:1.54~2.51;中期:OR=1.89,95%CI:1.39~2.58;晚期:OR=1.35,95%CI:1.00~1.81)的发生风险增加有关。与孕早期睡眠质量好的孕妇相比,孕早期睡眠质量越差的孕妇抑郁状态(一般:OR=1.56,95%CI:1.33~1.83;差:OR=3.23,95%CI:2.45~4.26)和焦虑状态(一般:OR=2.50,95%CI:2.04~3.06;差:OR=7.83,95%CI:5.82~10.53)的发生风险均越高;孕中期、孕晚期睡眠质量与抑郁状态和焦虑状态发生风险的关联结果与孕早期相似。结论孕妇产前焦虑和抑郁状态的发生率较高,睡眠质量(特别是主观睡眠质量)与焦虑抑郁状态显著相关。建议产前检查时应该更多地关注那些自我报告睡眠质量差的女性,及早发现这些妇女,并及时为她们提供心理支持,减少抑郁和焦虑的潜在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妊娠各期妇女焦虑、抑郁的心理状况及相关影响因素,掌握变化趋势并制定干预措施.方法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1 678名孕妇进行调查.结果 妊娠期焦虑的发生率11.32%,抑郁发生率22.71%.妊娠早、中、晚期孕妇焦虑与抑郁的发生率呈下降趋势,经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焦虑:χ2=11.49,P=0.003;抑郁:χ2=15.71,P=0.000).早期妊娠计划怀孕、无先兆流产组孕妇焦虑与抑郁的发生率明显低于非计划怀孕、有先兆流产组,中期妊娠无先兆流产组抑郁的发生率明显低于有先兆流产组(χ2=4.690,P=0.030),晚期妊娠有生育史组焦虑的发生率明显低于无生育史组(χ2=4.956,P=0.02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各维度得分均与孕妇心理状况高度相关.结论 影响妊娠各期妇女心理状况的主要因素有非计划妊娠、先兆流产史、初次妊娠、低社会支持,重视妊娠早期的心理保健、加强孕期抑郁的防治是做好孕期心理保健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孕妇焦虑、抑郁状况与社会人口学特征的相关性,为做好孕期保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制的一般资料问卷和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对1 004名孕妇进行一对一的问卷调查。结果孕妇SAS平均得分为(47.68±7.35)分,SDS平均得分为(50.18±9.79)分,焦虑状况人数占68.43%,抑郁状况人数占56.98%;不同民族、家庭月收入、学历、居住地和孕期孕妇的SAS、SDS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孕妇SAS、SDS得分高低与家庭月收入、学历、居住地和孕期有关,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家庭月收入(OR=1.791,95%CI:1.427~2.249)、居住在农村(OR=1.587,95%CI:1.031~2.442)、孕期(OR=1.021,95%CI:1.007~1.034)是影响孕妇焦虑心理的危险因素;年龄(OR=1.289,95%CI:1.066~1.560)、家庭月收入(OR=1.411,95%CI:1.133~1.758)、孕期(OR=1.214,95%CI:1.033~1.427)是影响孕妇抑郁心理的危险因素。结论孕妇心理压力大且心理状况不良,应该重点关注低学历、高龄、孕晚期等高危人群,积极采取综合措施缓解孕妇的心理状况。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孕妇心理压力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对2011年5月至2013年5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进行定期产检的孕妇576例(孕周为27~37周)采用孕妇心理压力调查问卷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一般人口学资料和孕妇的心理压力来源;并应用症状自评量表-90(SCL-90)、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问卷评价孕妇的心理状况和不良情绪情况,采用描述性统计及其Logistic回归分析找出心理压力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参与调查的孕妇整体心理健康水平不佳,心理状况异常的人数占总人数的51.04%,焦虑状况人数占68.40%,抑郁状况人数占63.8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对孕妇产前焦虑心理影响显著的危险因子有年龄(OR=1.492,P=0.026)、职业(OR=5.149,P=0.044)、是否初产(OR=2.948,P=0.021)、家庭月收入情况(OR=1.274,P=0.037)、是否有重大疾病史(OR=2.476,P=0.023)、孕妇是否服用过药物(OR=1.234,P=0.042)、不良孕产史(OR=2.477,P=0.023).对孕妇产前抑郁心理影响显著的危险因子有是否初产(OR=3.394,P=0.001)、家庭月收入情况(OR=1.387,P=0.013)、是否有重大疾病史(OR=2.352,P=0.008)、孕期(OR=1.971,P=0.006)、孕妇是否服用过药物(OR=1.268,P=0.006),不良孕史(OR=2.535,P=0.001).结论 孕妇心理压力大且心理状况不良,应当根据影响因素对孕妇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辅导,帮助缓解孕妇的心理状况.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音乐椅及微电流刺激仪对减轻孕妇焦虑、抑郁的效果.方法 将1072例孕妇分为两组,对照组772例给予常规心理指导,干预组300例在常规心理指导同时给予音乐椅及微电流刺激仪等干预.比较两组孕妇在于预后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SDS)评分情况.结果 干预前,两组孕妇SAS评分、SD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孕妇SAS评分(34.2-±8.3分)、SDS评分(34.2±9.7分)均低于对照组(47.8-±6.7分、41.9±7.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音乐椅及微电流刺激仪等干预疗法能明显减轻孕妇焦虑、抑郁症状,有效提高孕妇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李洁  张春玉  范琦慧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31):4934-4936
目的:调查了解妊娠晚期妇女的心理状况,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1年2~12月在宁波市妇女儿童医院产科就诊的妊娠晚期妇女204例,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及自编的问卷调查表进行调查。结果:204例妊娠晚期妇女中,焦虑状态的发生率为16.7%,抑郁状态的发生率为10.3%。妊娠晚期不良心理状态的发生与年龄、文化程度、个性特征、既往不良孕产史、家庭支持情况、是否有孕妇学校学习经历6个因素有明显相关性。结论:需重视妊娠晚期妇女的心理健康状况,尤其在存在高危因素的妇女需加强心理咨询与辅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二胎高龄孕妇心理状态评分与其内心期望分娩方式的关系,分析内心期望分娩方式与实际分娩方式之间的异同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进行常规产检的312例二胎高龄孕妇为研究对象,收集一般资料与内心期望的分娩方式,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与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对患者心理状态进行评分,观察不同孕期孕妇心理状态、其内心期望的分娩方式以及分娩结局。结果孕晚期阶段,期望进行阴道生产的孕妇SAS、SDS评分均明显低于期望进行剖宫产的孕妇(P<0.05),心理状态不佳孕妇中期望进行剖宫产所占的比例明显高于心理状态良好者期望进行剖宫产的比例(P<0.05)。孕晚期期望分娩方式与最终分娩方式不一致的产妇产后抑郁与产后出血发生率显著高于一致组产妇,且新生儿Apgar评分也低于一致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胎高龄孕妇的心理状态会影响孕妇内心的期望分娩方式,当实际分娩方式与预期分娩方式不一致时,会进一步增加孕产妇的负性情绪程度,从而影响妊娠结局,临床需引起重视,必要时给予相应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死胎及胎儿畸形引产后孕妇心理特征与社会及家庭支持的相关性,为相关临床工作提供指导信息。方法选取甘肃省妇幼保健院2017年12月-2018年12月170例死胎及胎儿畸形引产后孕妇的相关资料进行总结,包括一般资料,焦虑、抑郁发生情况,社会及家庭支持情况。分别采用自制一般资料调查问卷、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以及家庭关怀度指数量表(APGAR)进行评估。结果 170例死胎及胎儿畸形引产后孕妇SAS、SDS评分分别为(51.9±4.0)分和(51.3±4.4)分,其中存在焦虑、抑郁的孕妇分别为93例和71例。170例死胎及胎儿畸形引产后孕妇SSRS、APGAR评分分别为(42.9±3.7)分、(7.8±2.0)分。存在焦虑、抑郁的孕妇SSRS、APGAR评分显著低于无焦虑、抑郁的孕妇,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死胎及胎儿畸形引产后孕妇的SAS、SDS评分与SSRS、APGAR评分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死胎及胎儿畸形引产后孕妇容易出现焦虑、抑郁,且不良心理状态的出现与社会及家庭支持呈显著负相关,临床工作者可以采取针对性措施提高社会及家庭支持度,降低孕妇焦虑、抑郁的发生,促进孕妇的身心康复。  相似文献   

14.
刘述珍 《中国妇幼保健》2013,28(8):1319-1321
目的:探讨人格、产前情绪和社会支持对产妇产后抑郁的影响。方法:收集待产孕妇共102名,以大五人格量表、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等进行前后施测。结果:产妇产后抑郁与人格的外向性、宜人性和责任心都呈显著负相关(P=-0.359,-0.660,-0.552);产妇产后抑郁与产前情绪呈显著正相关(P=0.405,0.650);对支持的利用度与人格的责任心呈显著正相关(P=0.235)。结论:产前抑郁焦虑情绪以及人格的神经质、宜人性、责任心与产后抑郁的关系密切;人格的宜人性和产前焦虑是产后抑郁的关键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心肌梗死后患者个性特征、心理健康水平,为临床心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艾森克个性问卷(EPQ)、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对68例心肌梗死后患者(心梗组)进行测试,并与66名无严重器质性疾病的居民(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心梗组患者的EPQ个性特征检测N维度标准分(T分)(56.37±2.92)分明显高于对照组(41.91±4.20)分,E维度T分(56.25±3.49)分明显高于对照组(42.13±4.99)分。心梗组患者焦虑症状标准分(52.35±9.81)分明显高于对照组(41.79±7.01)分,抑郁症状标准分(48.26±10.13)分明显高于对照组(43.11±6.21)分。焦虑症状发生率心梗组为47.05%,对照组为15.1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抑郁症状发生率心梗组为42.65%,对照组为1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心梗组不同性别患者焦虑、抑郁症状发生率比较,SAS评分≥50分男女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DS评分≥53分男女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心肌梗死后患者个性特征以性格外倾和情绪不稳多见,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焦虑和抑郁,提示临床工作中应重视心肌梗死后患者的心理康复治疗。  相似文献   

16.
孕期心理干预对预防产后抑郁症的效果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孕期心理干预对预防产后抑郁症的可行性。方法将600例孕妇随机分为2组并随访至产后2周。心理干预组分别对孕早期、孕中期和孕晚期进行3个阶段的心理干预,对照组只进行常规产前检查。孕期采用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调查,产后2周采用艾迪产后抑郁量表(EPDS)并增加本次有关妊娠、分娩前后的生活事件等内容进行调查。结果心理干预组孕妇临产前焦虑和抑郁情绪总粗分值分别为32.13±3.26和34.26±3.78,明显低于对照组,其产后抑郁症发生率为3.7%,亦明显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1);潜在心理背景分析表明:心理干预组的孕产妇在妊娠心境、产后育儿、与社会家人关系等得到明显改善(P〈0.01),而对来自分娩周围环境、分娩疼痛等压力无明显改善,与非心理干预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孕期心理干预可明显改善孕产妇的心理状况和降低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人格特征与乳腺癌患者生存质量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哈尔滨市乳腺癌患者生存质量与人格特征的相关性。方法 普通住院乳腺癌患者 5 2例 ,癌症康复协会乳腺癌患者 6 7例 ,共 119例 ,均使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调查问卷 (WHOQOL 10 0 )、艾森克人格问卷(EPQ)、Zung’s抑郁自评问卷和Zung’s焦虑自评问卷进行调查。 结果 EPQ测量中的N因子与总的生存质量和生存质量的心理领域呈负相关 (P <0 0 5 )。乳腺癌患者的生存质量低于常模 ,焦虑、抑郁高于常模。结论 乳腺癌患者人格中情绪不稳定性高 ,降低生存质量 ,因此 ,必须把心理治疗和躯体治疗相结合来提高整体的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感染人免疫缺陷病毒(HIV)孕妇的抑郁、焦虑情绪现状,探讨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随机抽取云南省德宏州HIV感染较为集中的农村地区HIV感染孕妇作为样本,采用自编的人口学及社会心理情况调查问卷、自评抑郁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大五人格简易问卷、医学应对问卷(MCMQ),对目标人群进行调查。结果:59.1%存在不同程度抑郁症状(27.3%轻度、25.0%中度、6.8%重度),44.2%存在不同程度焦虑症状(34.1%轻度、6.8%中度、2.3%重度)。总体看来,人口学、感染特征和妊娠特征与抑郁、焦虑相关性不显著。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宗教事件对其抑郁、焦虑情绪具有正向预测作用(β=0.309、0.432)。神经质、宜人性能显著预测抑郁症状(β=0.536、-0.410),神经质正向预测焦虑症状(β=0.477)。感染HIV孕妇的社会支持度比较低,社会支持利用度能预测抑郁症状(β=-0.420),社会支持与焦虑症状之间无关联。屈服应对方式能预测焦虑症状(β=0.369),而应对方式与抑郁症状无关联。结论:感染HIV孕妇的情绪障碍较为严重,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应引起社会关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孤独症患儿父母压力和情绪变化及其相关因素。 【方法】 采用父母压力指数量表(PSI)、孤独症行为量表(ABC)、孤独症评定量表(CARS)、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对孤独症患儿父母进行评定;采用PSI、SDS和SAS量表对正常儿童父母进行评定。 【结果】 1)孤独症患儿父母PSI总分及各分量表分均显著高于正常儿童父母(P=0.000);2)患儿父、母亲SDS和SAS分均显著高于正常儿童父母(P= 0.000)。患儿母亲SDS和SAS分均高于患儿父亲得分(P=0.000),患儿母亲抑郁发生率高于父亲(P=0.000);3)患儿父母的压力与患儿症状严重度正相关(P<0.01);4)多元回归结果表明孤独症患儿ABC量表分、孤独症患儿母亲的焦虑以及患儿年龄影响孤独症儿童父母压力,解释了总变异的54.9%。 【结论】 孤独症患儿父母承受着较高的压力、焦虑和抑郁水平,孤独症患儿母亲比患儿父亲及正常儿童父母更易发生抑郁,患儿行为问题是父母压力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不孕年限与患者焦虑、抑郁、应对方式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在中南大学湘雅附一医院生殖中心就诊的388例不孕症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和分析.调查问卷包括一般资料问卷、应对方式问卷、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结果 不孕症患者的焦虑和抑郁问卷得分在不孕年限为2~3年时达到峰值(SAS:60.5±7.1,SDS:56.2±6.8),之后随着不孕年限增长而降低,焦虑问卷得分的下降速度要快于抑郁得分.低不孕年限(0~3年)组患者的焦虑和抑郁问卷得分均与自责、幻想因子呈正相关(r=0.23~0.31,均P<0.05),与求助因子得分呈负相关(r=-0.41~-0.25,均P<0.01),其抑郁问卷得分还与退避因子呈正相关(r=0.32,P<0.01).高不孕年限(>3年)组患者的抑郁问卷得分与自责因子呈正相关(r=0.27,P<0.05),与求助和解决问题因子得分呈负相关(r=-0.39~-0.24,均P<0.05).结论 采用求助和解决问题的积极应对方式,并且避免自责的消极应对方式,有利于减轻不孕症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