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目的 探讨颅内镜像动脉瘤弹簧圈栓塞治疗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至2021年6月弹簧圈栓塞治疗的18例(36枚动脉瘤)镜像动脉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18例者均一期弹簧圈栓塞治疗。术后即刻血管造影显示,34枚动脉瘤(94.4%)致密栓塞,2枚(5.6%)瘤体残留。15例出院时改良Rankin量表评分0~2分。术后随访6个月,30枚(88.2%)动脉瘤稳定闭塞。结论 颅内镜像动脉瘤一期弹簧圈栓塞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和总结支架结合弹簧圈血管内治疗颅内宽颈、梭形等复杂动脉瘤的技术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颅内支架结合可脱弹簧圈治疗41例44个颅内宽颈、梭形动脉瘤的临床资料。结果支架结合弹簧圈完成栓塞40个动脉瘤(其中1例采用"Y"型双支架),动脉瘤100%栓塞23个,95%栓塞11个,90%栓塞5个,80%栓塞1个;4个微小动脉瘤单纯植入支架未填塞瘤体。死亡2例,1例死于血小板功能障碍所致脑干出血,1例单纯放置支架术后13d死于再次蛛网膜下腔出血。32例随访3~18个月无再出血及脑梗死,7例失访;24例26个动脉瘤术后3~18个月接受血管造影,与栓塞后即刻血管造影相比,影像学无变化者14个,7个瘤颈残留者已不显影,1个100%栓塞者瘤颈少许显影,1个90%栓塞者瘤颈显影稍有增大;3个单纯放置支架未填塞动脉瘤腔的动脉瘤中2个不显影,1个体积有所缩小。结论支架结合弹簧圈栓塞颅内复杂动脉瘤有较好的疗效,但应警惕抗血小板药物所致的风险,特别对于未能有效填塞瘤腔的动脉瘤。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用机械可脱性弹簧圈(MDS)及电解可脱性弹簧圈(GDC)栓塞21例颅内动脉瘤的远期疗效。方法 用MDS或GDC栓塞22例23个动脉瘤,有21例术后临床随访,其中13例脑血造影随访。结果 栓塞后即刻造影,动脉瘤完全闭塞14个,次全闭塞8个,部分闭塞1个,术后6~36个月脑血管造影复查13例,动脉瘤完全闭塞4个,次全闭塞5个,部分闭塞4个,其中3例再次栓塞,术后21例临床随访17~43个月,改良Rankin评分:0分16例,1分5例。6例术前有动脉流压迫症状,术后3~5个月缓解或部分缓解。1例次全闭塞动脉瘤术后6个月复发、再出血,结论 弹簧圈栓塞动脉瘤后远期结果良好,但仍有可能复发,瘤颈处疏松填塞以及血流冲击导致弹簧圈压缩是动脉瘤再通或再生长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我们自 1996年 3月至 2 0 0 0年 5月 ,用微弹簧圈经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 2 9例。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 :男 13例 ,女 16例 ,年龄 2 8~70岁 ,平均 4 5岁。 2 9例脑CT检查有SAH ,合并脑内血肿 5例 ,其中位于额颞叶 1例 ,颞叶 2例 ,前纵裂额底 2例 ,并破入脑室 ,血肿量 10~ 30ml左右。动眼神经麻痹 1例。发病到入院时间 :1~ 4天 2 6例 ,5~ 10天 3例。入院到脑血管造影时间 :1~ 4天 12例 ,5~ 10天 17例。动脉瘤栓塞治疗时间 :1~ 4天 3例 ,7~ 14天 18例 ,15天以上 8例。全部病人都做了脑CT和DSA全脑…  相似文献   

5.
目的:讨论电解可脱性弹簧圈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治疗要点、并发症及疗效的体会。方法:对43例破裂颅内动脉瘤患者采用电解可脱性弹簧圈进行颅内动脉瘤囊内栓塞。术后早期处理出血并进行有效的对症治疗。结果:43例患者发现47个动脉瘤,栓塞导致出血的43个。其中38个100%闭塞,4个95%闭塞,1个90%闭塞。术中出血2例,血管痉挛5例,术后血管痉挛3例。术后39例临床痊愈,2例因合并脑积水行脑室腹腔引流术,2例死亡,随访期间均无再出血。结论:作者体会对颅内动脉瘤可应用脱性弹簧圈进行血管内栓塞疗效可靠,早期栓塞及有效的术后处理可减少并发症,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6.
颅内动脉瘤的微弹簧圈栓塞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80年代末,动脉瘤的微弹簧圈栓塞技术问世,由于该方法具有适应证广,操作简单,疗效好,并发症少和病人易接受等诸多优点,其应用 日益广泛,成为颅内动脉瘤治疗中一个十分有前景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颅内复杂动脉瘤的效果。方法采用Solitaire AB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17例(共23个动脉瘤)。结果 15例宽颈动脉瘤术中达到致密栓塞;2例未破裂颈内动脉巨大宽颈动脉瘤予以较疏松填塞。1例双侧大脑中动脉宽颈动脉瘤患者因术前出血量大,栓塞治疗后行开颅清除血肿、去骨瓣减压术。全组无死亡病例。术后随访3~30个月,16例恢复工作,1例呈迁延性昏迷状态(治疗3个月)。复查CTA或DSA,16例动脉瘤消失,1例疏松填塞的巨大颈内动脉宽颈动脉瘤患者,瘤腔仍有血流灌注,但动脉瘤未增大。结论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技术能够有效提高颅内复杂宽颈动脉瘤栓塞治疗的成功率,可有效防止再出血,提高复杂动脉瘤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Matrix弹簧圈栓塞颅内破裂动脉瘤的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Matrix弹簧圈栓塞的102枚颅内破裂动脉瘤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资料、治疗过程、并发症和临床结果,分析与治疗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类型、频率、相关因素和后果。结果发生并发症的有16例,其中术中动脉瘤破裂9例,血栓形成3例,弹簧圈脱出1例,载瘤动脉闭塞3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5.69%。6例患者无神经功能异常,3例患者具有暂时性神经功能异常,6例患者具有持久性神经功能障碍,1例患者死亡。与治疗相关性持久性神经功能障碍发生率和死亡率分别为5.88%和0.98%。结论应用Matrix弹簧圈栓塞颅内破裂动脉瘤和应用裸金属圈栓塞一样安全,生物活性物质不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但应用Matix弹簧圈栓塞远段、较小动脉瘤应慎重。  相似文献   

9.
随着神经介入技术的发展及栓塞材料的更新,血管内栓塞治疗凭借创伤小、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而逐渐成为目前治疗颅内动脉瘤的首选方法.本院自2002年5月~2004年1月应用可脱性弹簧圈(GDC、TDC)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24例,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采用自制钨丝微弹簧圈栓塞颅内动脉瘤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14只家犬双侧颈动脉上,采用显微外科技术制作动脉瘤模型。3周后用自制钨丝微弹簧圈,在电视透视监视下,经血管内栓塞动脉瘤模型,而保留载瘤动脉血流。分单纯弹簧圈栓塞、弹簧圈栓塞加通微直流电凝和自身对照3个组。栓塞后48小时,4周和4个月,分别进行了颈动脉造影、光镜、透射电镜和扫描电镜观察,并对栓塞效果和相应组织病理变化进行了对比观察研究。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介入栓塞治疗颅内小型动脉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1月-2013年12月六安市人民医院用弹簧圈栓塞治疗的28例病人共30个颅内小型动脉瘤,单纯弹簧圈栓塞23个,需用支架辅助栓塞5个。并发脑积水者术后及时予侧脑室穿刺外引流2例,蛛网膜下腔积血较厚者术后予腰穿释放血性脑脊液5例。结果 30个小型动脉瘤栓塞术中破裂1例,支架诱发血管痉挛及梗塞1例。最终,死亡1例,放弃继续住院治疗2例,其余病例均达到1年至4年的随访,动脉瘤复发1例,其余均未复发。结论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小型动脉瘤效果良好,术后积极处理严重的蛛网膜下腔积血及脑积水,可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电解可脱弹簧圈(Guglielmi detachable coil,GDC)栓塞治疗术.方法:经股动脉Seldinger's穿刺,将微导管插入动脉瘤腔用DGC栓塞动脉瘤.结果:11例患者7例完全康复,2例偏瘫,1例自动出院,2例死亡.6例随访头颅平片GDC均在瘤腔,1例患者7个月后复查DSA,无复发.结论:颅内动脉瘤栓塞术是微创有效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操作技巧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10月至2007年12月间栓塞治疗40例41个颅内动脉瘤的方法及效果。40例病人术前均行头部CT证实有蛛网膜下腔出血,按Hunter-Hess分级,Ⅰ级6例,Ⅱ级12例,Ⅲ级16例,Ⅳ级6例。结果41个动脉瘤均行弹簧圈栓塞,其中36个动脉瘤达到致密栓塞,4个大部栓塞,1例病人因术中破裂栓塞失败而改为急诊手术治疗。40例病人术后恢复良好36例,重残3例,死亡1例。结论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是安全有效的方法。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熟练掌握微导管技术是决定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6~9月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的62例颅内动脉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所有动脉瘤均成功栓塞,62个动脉瘤共置入支架64枚,其中Neuroform支架3枚,Solitaire支架8枚,LVIS支架10枚,Enterprise支架43枚;2个动脉瘤各置入2枚。术后即刻造影显示Raymond分级Ⅰ级53例(85.48%),Ⅱ级3例(4.84%),Ⅲ级6例(9.68%)。术中发生动脉瘤破裂2例(3.23%),术后发生缺血性事件2例(3.23%)。出院时,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0~2分50例(80.65%),3~5分10例,死亡2例。57例临床随访6~32个月,平均19.7个月,未出现动脉瘤再出血或新发梗死;m RS评分0~2分48例(84.21%)分,3~5分9例。30例影像学随访3~24个月,平均9.3个月,1例(3.33%)出现少量瘤颈复发。结论 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是可行、安全的,术中需要根据动脉瘤和载瘤动脉的具体情况以及治疗策略决定选取合适的支架。  相似文献   

15.
微弹簧圈囊内栓塞急性出血期颅内动脉瘤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目的 急性出血期颅内动脉瘤的微弹簧圈囊内栓塞。方法 股动脉或颈动脉 Seldinger○s 穿刺。用pusher 推入自制弹簧圈或用 M D S 系统送入合适长度的微弹簧圈到动脉瘤腔内填塞动脉瘤腔。结果 本组无一例死亡。42 例动脉瘤中38 例 (90 % ) 术后立即造影动脉瘤完全栓塞, 另外4 例(10 % ) 动脉瘤部分栓塞。20 例病人接受 D S A 复查均未见动脉瘤复发。不全栓塞的4 例动脉瘤中1 例后交通动脉瘤半年后行 D S A 见动脉瘤颈部扩大, 行二次栓塞, 1 例基底动脉瘤半年后虽经二次栓塞治疗, 一年后复查病人动脉瘤仍在继续扩大, 1 例椎动脉瘤和1 例前交通动脉瘤 D S A 复查见动脉瘤腔已完全闭塞。结论 对于囊状动脉瘤 S A H 急性期的病人, 微弹簧圈动脉瘤腔内栓塞治疗是较为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Matrix弹簧圈栓塞颅内动脉瘤的治疗效果和稳定性。方法回顾性分析72例共80个动脉瘤病人的临床资料,均采用Matrix栓塞治疗。根据治疗结果分析栓塞程度、瘤颈宽度、动脉瘤直径、支架辅助与动脉瘤再生长率的关系。结果动脉瘤致密栓塞47个(58.8%),瘤颈残留24个(30.0%),瘤体残留9个(11.3%)。手术相关并发症7例(9.7%),死亡2例。64例随访6~48个月,无再出血及新增神经功能缺损。38例42个动脉瘤术后6~24个月接受血管造影随访,动脉瘤稳定26个(61.9%),进一步栓塞5个(11.9%),再生长11个(26.2%);2个(4.8%)瘤体残留者复发需再次治疗。统计学分析显示:动脉瘤栓塞越致密,再生长率越低(P<0.05),术后Raymond分级、动脉瘤大小、瘤颈宽度、体颈比、是否使用支架辅助栓塞与再生长率无明显相关(均P>0.05)。结论随访显示Matrix栓塞颅内动脉瘤安全、有效和稳定,有必要长期随访。  相似文献   

17.
我们自1995年3月至12月采用微弹簧圈栓 人术前存有的突眼及眼球外展障碍加重。余3例塞治疗颅内动脉瘤5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术中、术后均无不良反应,观察3d出院。  相似文献   

18.
水解可脱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05-07~2006-08我科对6例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采用水解可脱性弹簧圈行血管内栓塞治疗,疗效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微弹簧圈超早期栓塞颅内破裂动脉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不同部位和类型的颅内动脉瘤在破裂24 h内实施微弹簧圈栓塞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 42例患者中无死亡病例,1例遗留部分神经功能障碍,其余患者恢复良好。随访6~45个月,无再次破裂出血患者;34例于术后6~12个月内造影复查,未见复发。结论在条件允许情况下,24 h内用微弹簧圈超早期栓塞治疗破裂动脉瘤可提升患者救治效果,极大降低患者的致残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应用机械解脱微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囊状动脉瘤的可行性和效果。方法:采用血管内治疗方法,在电视监视下,经插入动脉瘤内的微导管将MDS-N送入动脉瘤将其闭塞。结果:临床治疗35例颅内动脉瘤,其中前循环动脉瘤31例,后循环动脉瘤4例,34例行1次治疗治愈;仅1例急诊出血后属HuntV级病人虽栓塞成功,仍死于严重脑血管痉挛、脑疝。结论:本法是当今治疗颅内囊状动脉瘤的安全、有效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