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环氧化酶-2在脑膜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通过检测环氧化酶-2(COX-2)在人脑膜瘤、正常脑膜组织中的表达,探讨COX-2在人脑膜瘤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人脑膜瘤、正常脑膜组织中COX-2的表达及其与脑膜瘤的病理分级、侵袭性、瘤周水肿等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47例脑膜瘤组织中,36例有COX-2表达,阳性表达率为76.6%,正常脑膜无COX-2表达。COX-2在患者的年龄(P〉0.05)、性别(P〉0.05)之间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在肿瘤病理分级(P〈0.01)、侵袭性(P〈0.05)、瘤周水肿(P〈0.05)之间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COX-2在脑膜瘤中普遍表达,其与脑膜瘤的病理分级、侵袭性、瘤周水肿等临床病理因素密切相关,COX-2可能在人脑膜瘤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骨桥蛋白(OPN)、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微血管密度(MVD)在垂体腺瘤中的表达及其与垂体腺瘤侵袭性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30例垂体腺瘤(其中侵袭性17例,非侵袭性13例)标本和3例正常脑组织中OPN、MMP-9及MVD的表达。结果垂体腺瘤侵袭组OPN、MMP-9及MVD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非侵袭组(P〈0.05);OPN、MMP-9及MVD在侵袭性垂体腺瘤中的表达互为正相关(P〈0.01)。结论垂体腺瘤的侵袭性可能与其上调表达OPN、MMP-9及MVD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检测环氧化酶-2(cyclooxygenase-2 ,COX-2)在人脑膜瘤、正常脑膜组织中的表达,探讨COX-2在人脑膜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P法)检测人脑膜瘤、正常脑膜组织中COX-2的表达及其与脑膜瘤的病理分级、侵袭性、瘤周水肿等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 47例脑膜瘤组织中,36例有COX-2表达,阳性表达率为76.6%,正常脑膜无COX-2表达. COX-2的表达在患者的年龄 (P=0.897)、性别(P=0.951)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在肿瘤病理分级(P =0.001)、侵袭性(P=0.022)、瘤周水肿(P=0.014)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COX-2在脑膜瘤中普遍表达,与脑膜瘤的病理分级、侵袭性、瘤周水肿等临床病理因素密切相关, COX-2可能在人脑膜瘤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PTTG、bFGF和MMP-9的表达与垂体腺瘤侵袭性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垂体瘤转化基因(PTTG)、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mRNA和蛋白在垂体腺瘤表达水平的检测和相关性分析,探讨PrTG、bFGF和MMP-9的表达与垂体腺瘤侵袭性的关系。方法30例垂体腺瘤手术标本分为侵袭组和非侵袭组,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PTTG、bFGF和MMP-9mRNA的表达,免疫组化检测PTTG、bFGF和MMP-9蛋白的表达,分析侵袭组和非侵袭组PTTG、bFGF和MMP-9mRNA和蛋白的表达差异及三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侵袭组垂体腺瘤PTTG、bFGF和MMP-9mRNA和蛋白表达均较非侵袭组增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相关性分析显示,PTTG、bFGF与MMP-9mRNA和蛋白表达相互之间均呈正相关(P〈0.01)。结论结合本实验结果及文献资料,我们认为PTTG→bFGF→MMP-9→肿瘤细胞外基质屏障突破这一调节通路可能是垂体腺瘤侵袭性产生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MMP-1组织抑制剂(TIMP-1)以及MMP-9 mRNA、TIMP-1 mRNA在脑膜瘤中的表达及其与脑膜瘤侵袭性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法测定手术切除的70例不同组织学类型脑膜瘤标本中MMP-9及TIMP-1的蛋白表达,并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在不同组织类型脑膜瘤中MMP-9、TIMP-1基因在转录水平的表达,并测量其吸光度比值进行对比。结果MMP-9和TIMP-1在良性脑膜瘤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5.00%和52.50%,在恶性脑膜瘤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6.67%和53.33%。MMP-9在恶性脑膜瘤和良性脑膜瘤中的表达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而TIMP-1在二者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MMP-9 mRNA及TIMP-1 mRNA的表达在不同组织学类型脑膜瘤中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MMP-9与脑膜瘤的生物学特性相关,促进脑膜瘤的侵袭性生长,其表达在基因转录水平已经上调,MMP-9和TIMP-1表达的失衡与脑膜瘤的恶性程度和侵袭能力相关,MMP-9、TIMP-1基因参与了脑膜瘤的发展过程,与脑膜瘤的生物学行为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及其组织抑制因子(TIMP)-2的蛋白表达与垂体腺瘤侵袭性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8例正常垂体前叶组织、20例非侵袭性和31例侵袭性垂体腺瘤组织中MMP-2和TIMP-2的蛋白表达。结果在正常垂体前叶组织、非侵袭性垂体腺瘤和侵袭性垂体腺瘤中MMP-2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2.5%(5/8)、80%(16/20)和87.1%(27/31),TIMP-2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8/8)、80%(16/20)和38.7%(12/31)。在非侵袭性垂体腺瘤中MMP-2和TIMP-2表达强度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侵袭性垂体腺瘤中二者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垂体腺瘤的侵袭性与MMP-2和TIMP-2的表达失衡密切相关,二者可能在调控垂体腺瘤的侵袭性生长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垂体瘤转化基因(PTTG)蛋白、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垂体腺瘤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以及它们与垂体腺瘤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垂体腺瘤组织标本50例,其中侵袭性26例,非侵袭性24例,利用免疫组化Envision二步法检测并分析比较PTTG、MMP-2、MMP-9及VEGF在侵袭性垂体腺瘤和非侵袭性垂体腺瘤中的表达。结果侵袭性垂体腺瘤中PTTG、MMP-2、MMP-9及VEGF的表达均高于非侵袭性垂体腺瘤(P〈0.05);在侵袭性垂体腺瘤中PTTG和VEGF与MMP-2、MMP-9的表达水平均呈正相关(P〈0.01)。结论垂体腺瘤的侵袭性与PTTG、MMPs、VEGF的过度表达有关,PTTG、MMPs可作为辅助诊断侵袭性垂体腺瘤的一项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MMP-9及Ki-67mRNA表达水平与颅底脑膜瘤侵袭性的关系。方法根据术前影像及术中情况将22例颅底脑膜瘤分为2组:侵袭组(肿瘤具有侵袭性,11例)和非侵袭组(肿瘤无侵袭性,11例)。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MMP-9及Ki-67mRNA的表达水平,并采用免疫组化法验证其蛋白表达。结果非侵袭组MMP-9mRNA表达的相对值为0.12±0.07,侵袭组为1.88±0.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侵袭组Ki-67mRNA表达的相对值为0.07±0.02,侵袭组为0.23±0.1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直线回归分析显示:MMP-9mRNA与Ki-67mRNA表达不具有相关性。结论颅底脑膜瘤的侵袭性与MMP-9mRNA表达水平相关,与Ki-67mRNA表达水平无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垂体腺瘤MRI特点及其侵袭性与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9的关系.方法 分析25例垂体腺瘤患者术前MRI的特点,其中19例为侵袭性垂体腺瘤.术后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垂体腺瘤中MMP-2和MMP-9表达并分析其与垂体腺瘤侵袭性的关系.结果 19例侵袭性垂体腺瘤患者MMP-2和MMP-9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3.7%(14/19)、63.2%(12/19),6例非侵袭性垂体腺瘤其表达阳性率均为16.7%(1/6),侵袭性垂体腺瘤组MMP-2和MMP-9表达明显高于非侵袭性垂体腺瘤组(P<0.05).结论 术前可根据MRI特点判断垂体腺瘤侵袭性;MMP-2、MMP-9可能在垂体腺瘤侵袭性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WHO(2000)I级脑膜瘤“脑膜尾征”(MRI)形成的组织病理基础及临床意义。方法切除46例脑膜瘤及其周围硬膜,对比脑膜瘤周围硬膜MRI特点进行病理学和免疫组织化学(VEGF)观察。结果46例硬脑膜标本组中有肿瘤浸润者32例,14例无肿瘤侵袭。在35例MRI(增强)显示存在“脑膜尾征”(MRI)的标本中有15例肿瘤侵入硬脑膜血管内。距肿瘤边缘1.0cm范围内硬膜标本肿瘤存在几率为100.00%,1.5cm、2.0cm处分别为35.00%和25.00%。VEGF在脑膜瘤中表达程度与其侵袭性行为之间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膜瘤向其毗邻硬脑膜组织浸润最明显部位VEGF表达最强。结论“脑膜尾征”形成机制是由肿瘤细胞侵入硬脑膜血管所引起的。脑膜瘤对周围至少2.0cm范围内的硬脑膜存在浸润的可能性。VEGF在脑膜瘤侵袭行为中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和p16在侵袭性和非侵袭性垂体腺瘤中的表达及其与垂体腺瘤侵袭性的相关性。方法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MMP-9、VEGF和p16在30例侵袭性和24例非侵袭性垂体腺瘤中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垂体腺瘤侵袭性的关系。结果 MMP-9、VEGF标记指数在侵袭性垂体腺瘤中分别为(39.44±5.61)%和(24.28±3.94)%,均较非侵袭性垂体腺瘤中的(22.17±4.32)%和(17.62±1.89)%显著增高(P0.01)。p16在非侵袭性垂体腺瘤中的标记指数为(27.49±4.07)%,较侵袭性垂体腺瘤的标记指数(20.18±3.26)%显著增高(P0.01)。垂体腺瘤的侵袭性与MMP-9和VEGF的表达呈正相关(P0.05),而与p16表达呈负相关(P0.05)。结论 MMP-9、VEGF的表达增高和p16的表达降低与垂体腺瘤的侵袭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骨桥蛋白、整合素β3亚基与脑膜瘤恶性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2008年3月至2013年10月手术切除42例脑膜瘤,其中WHOⅠ级22例,Ⅱ级11例,Ⅲ级9例。另外,收集同期8例颅脑损伤减压术后正常脑组织标本作为对照。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析检测各组骨桥蛋白和整合素β3亚基蛋白表达变化,采用逆转录酶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检测各组骨桥蛋白和整合素β3亚基m RNA表达变化。结果正常脑组织未检测出骨桥蛋白与整合素β3亚基;随着脑膜瘤恶性程度的升高,骨桥蛋白和整合素β3亚基在脑膜瘤血管内皮及肿瘤细胞胞膜与胞浆中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结论骨桥蛋白和整合素β3亚基可能与脑膜瘤恶性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基质金属蛋白酶-2在C端的血红素样结构域(MMP-2-PEX)和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在侵袭性垂体腺瘤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用逆转录酶-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116例垂体腺瘤标本的MMP-2-PEX及MMP-2的表达,分析其与侵袭性垂体腺瘤的关系及两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侵袭性垂体腺瘤组MMP-2-PEX mRNA表达较非侵袭性垂体腺瘤组显著降低(P<0.01)。侵袭性垂体腺瘤组的MMP-2 mRNA表达明显高于非侵袭性垂体腺瘤组(P<0.01)。侵袭性垂体腺瘤组中MMP-2-PEX mRNA表达与MMP-2 mRNA表达呈负相关(r=-0.66,P<0.05),而非侵袭性腺垂体腺瘤组中无相关性(r=-0.22,P>0.05)。结论 MMP-2-PEX低表达及MMP-2高表达与垂体腺瘤的侵袭性密切相关,MMP-2-PEX及MMP-2可以作为垂体腺瘤侵袭性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4.
Ki-67、MMP-9蛋白表达与垂体腺瘤侵袭性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 检测细胞核内增殖抗原Ki-67与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侵袭性、非侵袭性及复发垂体腺瘤中的表达,探讨其与垂体腺瘤侵袭性及肿瘤复发的相关性.方法 免疫组化SP法对86例垂体腺瘤患者标本的Ki-67、MMP-9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 侵袭性垂体腺瘤的Ki-67、MMP-9蛋白表达明显高于非侵袭性垂体腺瘤(P<0.01);侵袭性腺瘤复发组Ki-67、MMP-9蛋白表达明显高于侵袭性腺瘤非复发组(P<0.01),且Ki-67、MMP-9蛋白在垂体腺瘤中表达呈正相关.结论 Ki-67、MMP-9蛋白表达增高与侵袭性垂体腺瘤的发生及术后复发存在相关性,且两者在垂体腺瘤的侵袭性生长中可能起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脑膜瘤中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及其受体(uPAR)表达水平与病理等级间关系;探索uPAR在恶性脑膜瘤中的功能及其机制。方法通过检测各等级脑膜瘤临床标本中uPAR和uPA表达水平,分析其表达量与病理等级间关系。通过体外实验干扰uPAR表达,观察恶性脑膜瘤细胞侵袭能力的变化,并检测细胞中侵袭相关因子MMP2、MMP9及E-cadherin的表达变化。结果临床标本中脑膜瘤病理等级越高uPAR和uPA的蛋白表达量也越高:在Ⅰ级脑膜瘤组织中均以弱阳性表达为主(uPA占73.30%,uPAR占66.66%);Ⅱ级脑膜瘤组织中均呈弱阳性(uPA占37.50%,uPAR占18.75%)、中阳性(uPA占37.50%,uPAR占43.75%)、强阳性(uPA占25.00%,uPAR占37.50%)均衡表达;Ⅲ级脑膜瘤组织中均以强阳性(uPA占66.6%,uPAR占83.33%)表达为主。干扰uPAR表达后,脑膜瘤细胞侵袭能力明显降低,细胞中侵袭相关因子MMP2、MMP9的蛋白表达也明显降低。结论 uPA-uPAR表达在脑膜瘤中,其表达量与脑膜瘤的恶性等级成正相关;uPAR对恶性脑膜瘤细胞有促侵袭功能,该功能可能通过调控MMP2和MMP9的表达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人脑膜瘤组织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收集人脑膜瘤标本110例,其中WHOⅠ、Ⅱ和Ⅲ级分别为70、22和18例;另收集正常脑膜标本12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分析IGF-1、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第Ⅷ因子相关抗原(FⅧ-RAg)表达情况。结果脑膜瘤组织中IGF-1、PCNA、FⅧ-RAg表达水平较正常硬脑膜组织明显增高(P〈0.05);随着脑膜瘤WHO级别增高,IGF-1、PCNA、FⅧ-RAg表达水平亦明显增高(P〈0.05)。同一级别脑膜瘤组织中,IGF-1、PCNA、FⅧ-RAg两两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人脑膜瘤组织中IGF-1的表达强弱与脑膜瘤血管生成、细胞增殖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大鼠脑缺血/再灌注(CI/RP)后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和骨桥蛋白(OPN)表达的规律以及阿司匹林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75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15)、阿司匹林组(n=30,再灌注后即刻及每日清晨腹腔注射阿司匹林80 mg·kg-1,溶于10%L-赖氨酸等渗盐水1.5 mL)和对照组(n=30,相同时间点注射10%L-赖氨酸1.5 mL)。采用线栓法制作大脑中动脉阻塞模型(缺血2 h);每组按再灌注时间6 h、24 h、3 d、5 d、7 d分5个亚组。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MMP-3和OPN蛋白表达。结果 CI/RP后神经元、小胶质细胞、小血管以及脉络丛均见MMP-3表达:①CI/RP后6 h,MMP-3表达开始在梗死区出现,1~3 d最明显,7 d仍有表达;②CI/RP后3 d,梗死周边区小胶质细胞MMP-3表达开始出现,7 d最多;③阿司匹林干预后,梗死周边区MMP-3表达明显减少,3~7 d最为显著(P0.05)。OPN主要在小胶质细胞表达:①CI/RP后6 h,OPN阳性小胶质细胞局限在梗死周边区,24 h达高峰,持续至7 d;②24 h梗死中心区开始出现OPN阳性小胶质细胞,7 d时达高峰;③阿司匹林干预后,OPN阳性小胶质细胞数较对照组略有减少,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OPN阳性小胶质细胞与小胶质细胞总数的比率明显增高(P0.01)。结论 CI/RP后缺血神经元MMP-3表达增加,小胶质细胞OPN表达上调;CI/RP后阿司匹林通过抑制MMP-3表达和进一步上调OPN表达而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基质金属蛋白酶—2和9在垂体腺瘤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9(MMP-9)的蛋白表达与垂体腺瘤侵袭性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8例正常垂体前叶组织、20例非侵袭性和31例侵袭性垂体腺瘤组织中MMP-2和MMP-9的表达。结果MMP-2在正常垂体前叶组织、非侵袭性垂体腺瘤和侵袭性垂体腺瘤中均有表达,且依次呈现增高趋势,但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MMP-9在侵袭性垂体腺瘤中的表达强度明显高于非侵袭性垂体腺瘤和正常垂体前叶组织(P<0.05)。MMP-2和MMP-9在功能性垂体腺瘤中的表达高于非功能性垂体腺瘤,但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垂体腺瘤的侵袭性与MMP-9的异常高表达有关,MMP-9的高表达可能作为临床评价垂体腺瘤侵袭性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