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03 毫秒
1.
目的:对比外来流动人口及本地高危妊娠孕妇的早孕建册率、高危因素及管理率等,探讨预防高危妊娠的工作重点。方法:对辖区内2003~2009年12月1日期间建册的333例外来流动人口高危妊娠孕妇(A组)及79例本地户籍高危妊娠孕妇(B组)进行分析。结果:两组高危妊娠孕妇筛选率、高危因素中≥两次人工流产及瘢痕子宫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早孕建册率、高危管理率、剖宫产分娩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高危因素≥B级20分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社区妇保医生及村卫生室联合计划生育等社会其他部门加强生殖健康教育及孕期保健宣传,做好高危妊娠孕妇的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不同户籍类型围生儿死亡的特点,比较二者之间的死亡原因及孕期保健的差异及围生儿死亡评审的效果。方法:对1998年1月~2007年12月的围生儿死亡、死亡评审和孕产妇系统管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用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0年围生儿死亡率平均为13.59‰,其中流动人口平均为20.12‰,常住人口平均为9.6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常住人口的孕产妇系统管理率、早孕建卡率、产前检查率、≥8次产前检查率明显高于流动人口,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01),常住人口围生儿死亡率评审干预前、后比较呈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流动人口围生儿死亡率评审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流动人口的孕产期系统保健,特别是孕早、中期保健,做好孕中期出生缺陷筛查并及时在妊娠28周前确诊及处理,落实死亡评审干预措施,提供产前保健项目资助,是降低围生儿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掌握流动人口孕产妇保健状况,为科学制订流动人口孕产妇保健管理办法提供依据。方法:对2007年全区流动人口孕产妇保健状况进行调查,并与该地人口孕产妇保健状况相比较。结果:流动人口孕产妇建卡率、孕期保健8次完成率、高危妊娠管理率、住院分娩率、产后访视率等指标明显低于该地人口孕产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婴幼儿死亡率明显高于该地人口,二者间也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孕产妇死亡率比较虽无显著性差异,但仍高于该地人口的指标和卫生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提出的目标。结论:流动人口孕产妇保健状况仍处于较低水平,应及时分析及解决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以加强流动人口孕产妇保健工作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北京市朝阳区流动孕产妇和儿童的健康、营养、保健服务利用情况,以及医疗保健服务机构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情况。方法:采用社区及医疗保健机构调查、个人问卷调查、访谈和座谈的方法,调查朝阳区的经济、社会、人口等基本情况;对1100名5岁以下流动儿童监护人及孕产妇进行问卷调查;对卫生部门和流动人口管理部门工作人员进行访谈,与街道、社区工作人员座谈。结果:在京流动儿童《母子健康档案》或定期体检卡的建卡率为59.1%,监护人的文化程度和家庭经济收入影响儿童建卡率(P<0.001);流动孕产妇文化程度和经济收入水平低是影响孕妇建册率的主要因素(P<0.05);流动妇女儿童的保健服务已纳入本地管理,但保健机构的人员、房屋及设备配比不足,对流动人口信息掌握不够准确。结论:流动人口孕产妇和儿童监护人文化程度低,相对贫困,缺乏卫生保健的知识,保健意识淡薄,影响保健服务质量,应加强健康教育,提高保健意识,实现资源共享,准确掌握流动人口信息。同时还需加大医疗保健设备及人员的投入,以满足流动人口妇幼保健服务的需求。  相似文献   

5.
莘庄镇流动人口孕产妇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林兴 《中国妇幼保健》2005,20(24):3208-3209
目的:探讨流动人口孕产妇系统管理,制定相关干预措施,降低孕产妇及围产儿死亡率。方法:对2003年1~12月上海市闵行区莘庄镇230例流动人口孕产妇进行分析。结果:流动人口孕产妇年龄、孕周分布差异极显著(P<0.01);流动人口孕产妇胎产次差异也极显著(P<0.01),以胎产次1、2次者居多;在分娩方式上,以剖宫产最多,占54.25%(125/230);流动人口孕产妇的产前检查次数差异显著(P<0.01),以产前检查10次左右者居多。产后视访情况较差,拒访者最多达86人(37.39%);产后视访1次者占30.00%(69/230)。高危因素筛选出81人,占35.22%,其中以A级5分最多,占27.39%(63/230)。结论:对流动人口孕产妇实施医院给予适当减免,政府给予一定补贴、个人承担相结合的政策,使流动人口孕产妇享受廉价、高质量的孕产期保健服务,有效地提高了流动人口孕产妇的住院分娩率,降低了孕产妇及围产儿死亡率。  相似文献   

6.
俞洁  李丹  马孝兰 《中国妇幼保健》2013,28(10):1544-1546
目的:分析徐汇区孕产妇系统保健服务状况,为提高徐汇区孕产期保健服务水平提供依据。方法:对2007~2011年徐汇区孕产妇系统保健工作报表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10年起徐汇区早孕建册率和系统保健管理率逐步提高,且流动人口孕产妇提高显著。结论:孕早期保健是影响徐汇区孕产妇系统管理的主要环节,通过开展孕情监测工作,有助于孕妇尽早进入孕产期保健网络,尤其对提高流动人口孕产妇早孕建册率、系统管理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北京市大兴区流动人口孕产妇系统保健效果。方法 2012年1—3月选择2006—2010年参加北京市流动人口孕产妇管理模式研究的304名孕产妇作为研究组,把未参加该项目的 698名流动人口孕产妇作为对照组。研究组采用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宣传、早期指导等干预措施,对照组未进行干预。结果研究组孕产妇建册率为63.49%,接受5次以上产前检查的占70.72%,住院分娩率为99.34%;对照组流动人口孕产妇建册率49.14%,接受5次以上产前检查的占54.01%,住院分娩率为85.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该项目在大兴区城市流动人口妇幼保健服务模式研究探讨出政府主导、部门合作、属地管理、社区参与的管理模式以及三级网络(区、镇、村)和四级管理(户、村、镇、区)的服务模式。对流动孕产妇获得妇幼保健服务的可及性、可获得性、可持续性和服务利用的公平性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陆勇  黄勤瑾  梁敏红  薛迪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28):4343-4347
目的:进一步完善现行的社区孕产妇系统管理模式,为政府制定流动人口孕产妇保健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上海市浦东新区3个街道为干预社区,3个街道为对照社区,在干预社区实施孕产妇全覆盖管理干预模式提供孕产妇保健服务,在对照社区按常规提供孕产期保健服务。结果:随访2年后,试点社区流动人口孕产妇12周内建卡率为39.09%,对照组为33.72%,试点社区建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27);产前检查超过5次者占93.02%,超过对照组的88.16%(P<0.001)。经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分析,干预后早孕建卡和孕检次数均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全覆盖管理模式可以改善流动人口孕产妇管理现状,扩大孕产期保健的覆盖面。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孕产期保健全覆盖管理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施的效果。方法孕产期保健全覆盖管理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施进行管理框架构建,工作实施,统计和比较孕产妇建册率。结果 2013年该市及非该市孕产妇的建册率明显高于2011年,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合理有效的孕产保健管理措施可明显提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孕产期保健管理质量。  相似文献   

10.
陈英  赵萍  沈宁  秦茂华 《中国妇幼保健》2013,28(26):4297-4298
目的:分析影响昆明市流动人口中孕产妇死亡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整理昆明市2008~2011年孕产妇死亡监测个案及市级孕产妇死亡评审资料118份,重点分析影响流动人口中孕产妇死亡的相关因素,并与本地死亡孕产妇组进行对比.结果:2008~2011年昆明市流动人口孕产妇65 652例,死亡57例,死亡率86.82/10万;昆明市本地户口孕产妇死亡率38.35/10万.流动人口孕产妇死亡年龄最小15岁,最大43岁,其中≥35岁占26.3%,文化程度小学和文盲占63.2%,年人均收入≤4 000元占52.6%.计划外怀孕、未产前检查的人数高于本地组(P<0.01),在县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分娩人数低于本地组(P<0.01),家中分娩高于本地组(P<0.05),就诊延误的孕产妇高于本地组(P<0.05).结论:应完善适应流动人口孕产妇保健的管理规范和运行模式,提高流动孕产妇建册率、产前检查率及住院分娩率;加强对流动人口孕产妇的健康教育,提高其主动接受孕产妇保健服务意识.  相似文献   

11.
廖紫珺  陈菲 《中国妇幼保健》2014,(28):4542-4544
目的:探讨第三方评估对改善孕产妇保健服务效果的作用。方法:利用第三方评估机构对重庆市某区孕产妇保健效果进行连续评估,比较2012年与2013年的孕产妇保健服务效果及需方满意度的变化情况。结果:孕产妇产前检查率、产后访视率及产后健康检查率明显上升,两年孕产妇健康教育服务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需方在孕产妇健康管理服务、健康教育服务及对健康的有用程度3方面的满意度下降(P<0.05),其余满意度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第三方评估能够促进基层孕产妇保健服务的效果,对于加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管理有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2.
真如镇早孕妇女建立保健手册的现状调查和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早孕建册的情况,研究提高建册率的方法和途径。方法对2002年548名和2006年876名建册的早孕妇女进行调查,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2002年本市户籍孕妇早孕建册率为48.44%,2006年为81.74%,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002年非本市户籍孕妇早孕建册率为11.22%,2006年为43.51%,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006年本市户籍孕妇早孕建册率显著高于2002年本市户籍孕妇(P<0.01);2006年非本市户籍孕妇早孕建册率显著高于2002年非本市户籍孕妇(P<0.01)。2002年与2006年的两组孕妇获知早孕建册途径有不同(P<0.05)。结论近年来本地区早孕建册率有明显提高;应重视流动人口孕妇的系统管理。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索在流动人口孕产妇系统保健管理中免费为其建立孕产妇保健手册(建册)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市静安区2007-2011年流动人口孕产妇系统保健情况年度报表数据。结果 2007-2011年每年度早孕建册率和系统保健管理率分别为31.96%、28.90%;49.48%、48.70%;53.54%、47.63%;69.33%、66.84%;83.92%、83.33%。结论免费建册的举措可以吸引更多的流动人口孕妇及早建册,从而提高早孕建册率和系统保健管理率,但对降低产后拒访率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14.
张轶勋 《中国妇幼保健》2008,23(19):2643-2645
目的:了解北京市朝阳区流动孕产妇和儿童的健康、营养、保健服务利用情况,以及医疗保健服务机构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情况.方法:采用社区及医疗保健机构调查、个人问卷调查、访谈和座谈的方法,调查朝阳区的经济、社会、人口等基本情况;对1100名5岁以下流动儿童监护人及孕产妇进行问卷调查;对卫生部门和流动人口管理部门工作人员进行访谈,与街道、社区工作人员座谈.结果:在京流动儿童<母子健康档案>或定期体检卡的建卡率为59.1%,监护人的文化程度和家庭经济收入影响儿童建卡率(P<0.001);流动孕产妇文化程度和经济收入水平低是影响孕妇建册率的主要因素(P<0.05);流动妇女儿童的保健服务已纳入本地管理,但保健机构的人员、房屋及设备配比不足,对流动人口信息掌握不够准确.结论:流动人口孕产妇和儿童监护人文化程度低,相对贫困,缺乏卫生保健的知识,保健意识淡薄,影响保健服务质量,应加强健康教育,提高保健意识,实现资源共享,准确掌握流动人口信息.同时还需加大医疗保健设备及人员的投入,以满足流动人口妇幼保健服务的需求.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调查高原地区及平原地区孕产妇孕期保健及妊娠结局情况的特点,比较高原地区及平原地区孕产妇孕期保健及妊娠结局的差异,为提高产科医疗服务质量提供参考.方法 随机选取西藏山南地区妇幼保健院(高原组)310例产妇及湖北省鄂东医疗集团黄石市妇幼保健院(平原组)302例产妇,对两组孕产妇的围产保健手册及住院病历资料进行登记,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 5次以下产前检查率高原组高于平原组(χ2=192.284,P<0.05);初次产检孕周高原组晚于平原组(χ2=519.388,P<0.05);妊娠并发症发生率及剖宫产发生率高原组均低于平原组(χ2值分别为13.477、99.652,均P<0.05).高原组剖宫产手术指征主要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横位(或臀位)、过期妊娠;平原组主要为胎儿窘迫、巨大胎儿、羊水过少.高原组足月新生儿平均出生体重低于平原组(t=8.672,P<0.05),高原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高于平原组(χ2=4.414,P<0.05),早产发生率低于平原组(χ2=5.724,P<0.05),巨大胎儿发生率低于平原组(χ2=4.995,P<0.05),足月小于胎龄儿发生率高于平原组(χ2=6.153,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高原地区孕产妇产前保健意识薄弱,产检率低、初次产检时间较晚;高原地区孕产妇的妊娠并发症率及剖宫产发生率显著低于平原地区的孕产妇;高原地区新生儿窒息发生率高于平原地区,新生儿出生体重、早产发生率、巨大胎儿发生率均低于平原地区,足月小于胎龄儿发生率高于平原地区.  相似文献   

16.
韩如峰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28):4344-4345
目的:探讨影响产前检查的相关因素。方法:对该院2007年1月~2008年12月住院分娩的孕产妇,根据其户口地址分为常住非农业组(A组)、常住农业组(B组)、流动人口组(C组),就三组孕产妇产前检查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三组孕产妇产前检查情况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影响产前检查的因素主要有:家庭经济收入、职业、妊娠危险征兆知晓情况、文化程度、参加生育保险情况、产次,三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针对产前检查方面存在的城乡差异、地区差异,建议重视孕产妇保健服务工作,加大经济投入,在政策上向农村倾斜,进一步扩大医疗保险范围,加大对育龄妇女生殖健康知识的宣传教育。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孕期保健(PC)服务在高龄产妇妊娠及分娩期间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分析98例高龄孕产妇的临床资料,根据有无接受PC服务将其分成观察组50例(接受产前保健及检查服务)和对照组48例(不定期检查及从未检查者),比较两组孕产妇的一般资料、妊娠结局(包括自然分娩情况、难产发生情况、剖宫产率、新生儿Apgar评分及死胎率)、并发症(包括孕妇产后出血、早产及胎膜早破等)及胎儿与孕妇的体质量情况。结果两组孕产妇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孕产妇剖宫产率28.0%、死胎率0.0%、难产率10.0%显著较对照组孕产妇的54.2%、8.3%、52.1%低,而自然分娩率72.0%及新生儿Apgar评分(9.9±1.2)分明显较对照组孕产妇的45.8%、(8.2±0.9)分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孕产妇及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6.0%及2.0%明显低于对照组孕产妇及新生儿的27.1%及1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孕产妇体质量孕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胎儿及孕产妇孕期增长的体质量均显著较对照组胎儿及孕产妇孕期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PC服务在高龄孕产妇中的合理应用可以有效缓解孕产妇产后的并发症发生率,确保母婴安全及健康,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上海市长宁区流动人口孕产妇系统管理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上海市中心城区外来流动人口孕产妇管理办法,提高流动孕产妇早孕建册率、孕产妇系统管理率,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和围产儿死亡率。方法:对2006~2008年社区孕产妇系统管理报表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外来流动人口孕产妇与上海市孕产妇相比,早孕建册率和系统管理率均低,存在明显差异。结论:加强外来流动育龄妇女的管理,探索和完善妇幼-计生联手等多部门通力合作的管理模式,夯实妇幼保健网底,掌握孕情,针对流动人口这一特殊群体进行全方位、深层次的研究,确保上海市中心城区外来流动人口孕产妇得到及时、有效、全程、安全的保健服务。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外来孕产妇全覆盖管理模式在社区的实施效果。方法选取上海市浦东新区3个街道为干预社区,3个街道为对照社区,在干预社区实施孕产妇全覆盖管理干预模式,提供孕产保健服务;在对照社区按常规提供孕产保健服务。结果随访2年后,干预社区流动人口孕产妇产前检查超过5次的占93.02%,超过对照组的88.16%(P<0.001);经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分析,干预后两组孕检次数有统计学意义,而在足月分娩及流产或存活等方面两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全覆盖管理模式可以改善流动人口孕产妇管理现状,扩大孕产期保健的覆盖面,但进一步发挥作用需要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云和县流动孕产妇保健管理现状及效果,并探讨影响保健管理工作的相关因素,为完善保健管理工作提供参考。方法:对云和县2011年~2013年流动孕产妇保健管理现状进行统计,并分析保健管理结局,对所有孕产妇是否参加保健管理影响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云和县2011~2013年流动孕产妇人数相对平稳,建册率、产检率、探访率、系统管理率平均为77.83%、83.02%、84.83%、73.82%,逐年上升,近3年围产儿死亡率逐年下降,孕产妇连续3年无死亡;≥40岁孕产妇、高中以下低文化水平孕产妇、无计划生育管理协议、无婚育证明孕产妇更难实施流动人口保健管理,初次孕产妇、已婚孕产妇更易实施流动人口保健管理,以上因素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云和县流动孕产妇保健管理质量逐年提升,未婚、教育程度低等是影响保健管理实施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