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李妍  杨柳  李静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29):4515-4516
目的:了解孕期个体化营养指导对孕期体重增长过快孕妇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妊娠24周以内体重增长超过12.5 kg的孕妇,给予个体化营养运动指导58例作为实验组,未行系统指导54例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妊娠结局。结果:实验组胎膜早破、糖尿病、羊水过多、巨大儿和低血糖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实验组,胎儿生长受限、巨大儿发生率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妊娠期营养运动指导可以控制孕妇体重,利于减少围产期并发症,改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人工智能(AI)技术在妊娠期糖尿病围产期营养管理中的应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前瞻性选取长沙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在孕24~26周期间诊断为妊娠期糖尿病的孕妇240例, 随机分为对照组(120例), 观察组(12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管理模式进行营养管理, 观察组采用AI技术进行营养管理, 比较两组孕妇孕期体重增长、血糖控制水平、胰岛素使用情况、妊娠合并症、妊娠结局等指标。结果 (1)孕期监测指标:两组体重增长(GW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孕期体重增长在合适范围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足月贫血患病率、胰岛素使用率、血糖超过控制标准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妊娠结局:两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剖宫产、胎儿生长受限、早产、新生儿低血糖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中转剖宫产、巨大儿、新生儿血糖<2.6 mmol/L需要处理、轻度窒息及入住NICU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应用AI技术对妊娠期糖尿病进行营养管理...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孕期体重增幅与围产结局的关系。方法选择2017年1至12月在北京友谊医院门诊产检、住院分娩的GDM孕妇共108例,计算孕前身体质量指数(BMI),记录整个孕期体重增加幅度,并根据体重增加幅度进行分组,其中孕期体重增幅过多组38例,增幅合适组42例,增幅不足组28例,比较并分析三组的围产结局。结果孕期体重增幅过多组的GDM孕妇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率(21.1%)明显高于增幅合适组(7.1%)及增幅不足组(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84,P<0.05)。三组的产后出血、妊娠期贫血、早产及胎膜早破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孕期体重增幅过多组的巨大儿、剖宫产的发生率(21.1%、36.8%)均显著高于增幅合适组(4.8%、21.4%)及增幅不足组(3.6%、10.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7.595、6.284,均P<0.05)。三组的胎儿窘迫、胎儿畸形、新生儿低血糖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GDM孕妇属于高危妊娠,产科医生应加强对其孕期的体重管理,以减少围产期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孕期体重指数(BMI)增长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至2020年2月于我院分娩的102例妊娠期糖尿病孕妇的临床资料,按照孕早期至终止妊娠前BMI增长幅度分为正常增长组(n=23)、中度增长组(n=52)和重度增长组(n=27),比较三组的妊娠结局。结果重度增长组的早产、子痫前期、胎儿窘迫发生率均高于中度增长组和正常增长组(P <0.05);三组的胎膜早破、羊水过多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重度增长组的巨大儿发生率高于中度增长组和正常增长组(P <0.05);三组的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窒息、湿肺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期BMI增长幅度过高会增加妊娠期糖尿病孕妇不良妊娠结局发生风险,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应控制BMI增长幅度,以确保母婴安全。  相似文献   

5.
涂红星 《中国妇幼保健》2013,28(16):2658-2660
目的:探讨孕期体重管理对控制足月新生儿体重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1 120例体重指数(BMI)≥24初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只进行常规的产前检查,观察组接受个体化体重管理。观察两组新生儿体重、新生儿窒息及孕妇妊娠高血压、妊娠糖尿病、产程阻滞、产后大出血等情况。结果:观察组新生儿中巨大儿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高血压、妊娠糖尿病、产程阻滞、新生儿窒息、产后大出血等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重在3~3.5 kg新生儿其母体上述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最低(P<0.05)。结论:对孕妇采取孕期体重管理,控制新生儿体重在3~3.5 kg内有利于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6.
李小敏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20):3073-3075
目的:探讨孕期营养体重管理及其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医院产检的单胎头位初产孕妇2 110例,分观察组1 150人,根据孕前体重指数(BMI)制定孕期体重增长、膳食安排方案,结合运动方案达到体重控制的目标;对照组960人只进行常规的产前检查,不提出具体的营养方案。观察两组孕妇体重增长情况对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观察组孕期体重增长控制达标有1 110人,超重发生率为3.48%;对照组体重增加达标662人,超重发生率31.04%,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孕妇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巨大儿、剖宫产及产后出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孕期营养体重管理是必要的,通过个体化的膳食及运动指导可使孕期体重增长控制在预定的范围,有利于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7.
孕前体重指数与孕期体重增长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海霞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21):3237-3239
目的:探讨孕前体重指数与孕期体重增长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04年1月~2008年3月在连云港市妇幼保健院建卡并住院分娩的体重指数>24的孕妇100例,随机抽取同期分娩体重指数正常的孕妇300例,随访他们的妊娠结局。结果:①高于标准体重组的妊娠期糖尿病(GDM)、妊娠期高血压疾病(PIH)、巨大儿的发病率(分别为12.00%、14.00%、10.00%)明显高于标准体重组(分别为4.00%、4.33%、5.66%),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②高于标准体重组中,发生GDM组孕期体重增长明显低于未发生GDM组孕期体重增长,差异有显著性意义;③孕期体重增长≥15 kg者,其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巨大儿的发病率及剖宫产率较体重增长<15 kg者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妊娠前体重标准和孕期体重增长<15 kg者及妊娠期糖尿病体重控制正常的孕妇妊娠结局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个体化孕期体重管理和饮食控制对妊娠结局的影响,对减少GDM孕妇分娩相关并发症和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择2016年7月-2017年11月在该院确诊的110例GDM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管理方法将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保健方式,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个体化孕期体重管理和饮食控制,记录两组孕妇血糖、体重、糖化血红蛋白等变化,比较两组孕妇妊娠期结局的差异。结果对照组体重过度增长的比例(21.8%)高于观察组(9.1%)(χ~2=3.409,P0.05);观察组在分娩前体重低于对照组,孕期的总增重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的剖宫产、巨大儿的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妊娠期糖尿病孕妇个体化孕期体重管理和饮食控制可以控制孕期体重增加和血糖水平,减少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孕前肥胖及孕期合理饮食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2007年1月~2008年12月在该院就诊并分娩的孕妇727例,分为3组,调查妊娠结局。结果:孕前肥胖孕妇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期糖尿病发生率、总产程延长率、剖宫产率、巨大儿发生率均显著高于正常体重者。孕期合理饮食后,孕前肥胖孕妇孕期体重增长、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期糖尿病发生率、总产程延长率、剖宫产率、巨大儿发生率均显著低于未予饮食指导者。结论:孕前肥胖是造成不良妊娠结局的重要因素,孕期合理饮食有助于控制孕期体重过度增长并降低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孕妇妊娠期体重增幅与围产结局的关系。方法将孕前体重指数正常并诊断为糖尿病(GDM)的孕妇120例,根据孕期增加体重幅度分为3个组,A组11.017.9 kg、B组18.017.9 kg、B组18.024.9 kg、C组>25.0 kg,分析比较各组间围产结局的差异。结果 C组发生羊水过多、胎儿窘迫和早产的发生率分别是B组的2.23倍、3.64倍和3.71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发生巨大儿的发生率是A组的4.21倍、B组的2.20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发生低血糖的发生率是B组的2.21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妊娠期糖尿病孕妇的体重管理,使体重增幅控制在最低范围,可明显减少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个体化饮食干预对妊娠期糖尿病(GDM)孕产妇围生期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在该院进行围产检查并分娩GDM孕产妇156例,随机分为个体化饮食组和常规饮食组,每组78例,个体化饮食组予个体化饮食控制,常规饮食组予常规饮食指导,观察两组孕产妇和围生儿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个体化饮食组孕产妇中羊水过多、胎膜早破、早产、酮症、胎儿窘迫的发生率低于常规饮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围生儿中巨大儿、新生窒息、呼吸窘迫综合征(RDS)、低血糖、胎儿生长受限(FDR)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饮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体化饮食治疗能有效减轻GDM患者母儿并发症,达到良好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2.
张佐炳  方苇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31):4996-4999
目的:探讨超声多普勒检测母体子宫动脉的血流动力学及血流评分在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中临床应用价值。方法:GDM孕妇107例,同期分娩正常孕妇60例为对照组,于妊娠晚期超声多普勒分别检测子宫动脉的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及收缩期峰值流速和舒张末期流速的比值(S/D),并行子宫动脉PI评分,比较各组动脉血液动力学变化及妊娠结局。结果:GDM组子宫动脉RI、PI、S/D及舒张早期切迹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DM组新生儿体重、巨大儿发生率、早产率、产后出血发生率、围产儿结局不良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胎儿的胎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GDM组,随着子宫动脉PI评分增加,胎儿宫内窘迫所致急诊剖宫产、小于孕龄儿、早产、新生儿窒息、转入NICU逐渐上升趋势,胎龄逐渐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多普勒检测子宫动脉血流动力学是了解围产儿预后的有效监护手段,在GDM患者中,子宫动脉PI评分越高,提示妊娠合并症和围产儿结局不良发生率越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及糖耐量受损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2008年1月~2009年5月在该院进行产前检查,确诊妊娠期糖尿病(GDM)103例,妊娠期糖耐量受损(GIGT)90例,选择同期分娩100例健康孕妇为对照组,比较三组的妊娠结局。结果:GDM1组(治疗组)及GIGT组仅剖宫产率、巨大儿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胎膜早破、羊水过多、胎儿窘迫、早产、新生儿低血糖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DM2组(未治疗组)母儿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DM与GIGT是导致母婴近期远期严重并发症的重要因素,临床医师应重视孕期糖代谢异常的筛查、诊断和治疗,尽可能使孕妇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规范化治疗对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孕期及哺乳期母婴综合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在本院妇产科接受规律产检的GDM患者18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91)与对照组(n=95)。对照组接受常规孕期管理,观察组开展规范化治疗。比较两组妊娠结局,检测两组孕期(产时)及哺乳期(产后90d)代谢相关指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依从性评分、疾病/健康知识评分及饮食达标率均高于对照组,妊娠末期、产后90d,观察组的空腹及2h血糖、糖基血红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低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总蛋白、血蛋白高于对照组,剖宫产率、PHD发生率和产后90d内糖代谢异常率、脂代谢异常率低于对照组,巨大儿、新生儿低血糖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孕期体重增长、产后90d时BMI及体重滞留低于对照组,新生儿出生体重、新生儿重量指数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规范化治疗有利于改善GDM患者孕期及哺乳期代谢,改善母婴临床结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孕早期对有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高危因素的孕妇进行饮食运动干预,观察干预措施对GDM发病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8月-2018年8月在北京市大兴区青云店镇社区建立北京市母子健康档案的438例有GDM高危因素的孕妇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干预组、对照组。干预组215例孕早期予以饮食运动干预,对照组223例予以常规孕期管理。追踪孕期并发症发生情况和分娩结局。比较两组GDM、妊娠期高血压、羊水过多、羊水过少、早产、剖宫产、巨大儿、低出生体重儿、胎儿窘迫、产后出血的发病情况。结果干预组GDM、妊娠期高血压、胎儿窘迫、剖宫产、产后出血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羊水过多、羊水过少、早产、巨大儿、低出生体重儿的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孕早期对GDM高危人群进行饮食运动干预,能有效降低GDM发病率,并减少与其相关部分产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王丽丽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34):5473-5475
目的:探讨控制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血糖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将104例GDM孕妇根据治疗后血糖情况分为血糖控制满意组84例,血糖控制不满意组20例,并设健康孕妇87例为对照组,对各组妊娠期高血压、胎膜早破、羊水过多、产后出血、巨大儿以及新生儿窒息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血糖控制满意组的妊娠期高血压、胎膜早破、羊水过多、产后出血、巨大儿以及新生儿窒息等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糖控制不满意组的妊娠期高血压、胎膜早破、羊水过多、产后出血、巨大儿以及新生儿窒息等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效控制GDM孕妇的血糖对妊娠有较大影响,应及时进行筛查与治疗。  相似文献   

17.
孕期营养及糖尿病筛查对妊娠期糖尿病发病的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孕期膳食及体重增长情况对妊娠期糖尿病发病的影响和糖尿病筛查试验对妊娠期糖尿病发病的预测价值。方法:于2007年4月~2010年6月,在厦门市妇幼保健院营养门诊收集265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并收集同期就诊的正常孕妇571例作为对照组。调查两组孕妇的膳食情况,动态监测孕期体重增长,探讨孕期膳食及体重增长情况对妊娠期糖尿病发病的影响和糖尿病筛查试验对妊娠期糖尿病发病的预测价值。结果:①两组孕妇的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②GDM组孕妇能量、碳水化合物、脂肪的摄入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孕妇(P<0.05),并且饱和脂肪酸占能量的百分比高于对照组,单/多不饱和脂肪酸占能量的百分比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GDM组孕妇硒的摄入量低于对照组,维生素E的摄入量高于对照组(P<0.01)。④对年龄进行分层后,分析孕期体重增长对妊娠期糖尿病发病的影响,发现除25岁前的孕妇外,GDM组的孕期体重总增长值高于对照组(P<0.05)。⑤糖尿病筛查用于预测空腹血糖水平有统计学意义(P=0.000),即糖尿病筛查值越高,空腹血糖水平高的可能性越大,面积的95%可信区间为0.767~0.878。结论:①孕期总能量和脂肪的摄入及孕期体重增长对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病有影响,孕妇应当合理的控制饮食,维持体重的平稳增长。②糖尿病筛查高值提示空腹血糖高值,当糖尿病筛查结果超过10.9 mmol/L时孕妇应当先行空腹血糖测定。③加强孕期营养健康教育及围产期保健,及早进行妊娠期糖尿病筛查及系统管理,对提高母婴健康水平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孕期体重增加与妊娠期糖尿病的相关性。方法: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体重测量,通过实验室检查确诊妊娠期糖尿病,观察不同孕期体重增加与GDM的关系。结果:GDM组孕妇在不同孕周的BM I均高于健康妊娠组(P0.05,P0.01);GDM组孕妇中、晚孕期增重比健康妊娠组高(P0.05,P0.01),而早孕增重不高于健康妊娠组(P0.05),同时,两组孕前BM I的等级分布无统计学差别(Z=1.64,P0.05),采用重复序列方差分析的方法,两组孕期体重指数的增加比较有统计学差异(F=494.60,P0.01)。结论:孕妇中晚孕期体重增长过快,发生GDM的可能性大。  相似文献   

19.
马静波  陈丽丽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21):3252-3253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孕妇的孕期管理方法及饮食控制的临床意义。方法:口服50 g葡萄糖进行葡萄糖负荷试验筛查,对血糖≥7.8 mmol/L者做75 g糖耐量试验,将89例妊娠期糖尿病(GDM)和糖耐量受损(GIGT)孕妇与99例正常孕妇比较。结果:89例GDM和GIGT孕妇中有71例(80.1%)经饮食控制与适当运动后血糖控制良好,18例需加用胰岛素治疗。其母儿并发症中,除剖宫产率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外(P<0.05),其他组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妊娠期糖尿病的管理,用饮食控制疗法,辅以适当运动,可有效降低母婴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重度子痫前期孕妇与正常妊娠孕妇在不同孕期下血常规参数的变化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重度子痫前期孕妇100例为观察组,正常妊娠孕妇100例为对照组,对两组孕妇从妊娠12周起每隔4周进行血常规检查,比较两组的参数变化。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的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比例(N)、淋巴细胞比例(L)在不同孕周间变化不明显,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同孕周下两组WBC、N、L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浓度(Hb)、血细胞比容(HCT)在整个妊娠过程中表现出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观察组RBC、Hb和HCT在不同孕周下没有表现出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RBC和Hb水平在孕16~35周高于对照组的同期水平,HCT水平在孕20-31周高于对照组的同期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血小板(PLT)水平在整个妊娠过程中均表现出缓慢下降的趋势,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则呈现出逐步上升的趋势。观察组PLT在孕32~39周的水平低于同期对照组的水平,MPV在孕28~35周的水平高于同期对照组的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常规参数在不同孕周中的变化可以大致反映孕妇的血容量、血黏度以及凝血状态的变化。有望帮助临床早期筛选出重度子痫前期孕妇,及时给予针对性的干预以减轻症状、延缓病情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