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目的:探讨头位难产中阴道助产技术应用的变迁,探讨剖宫产率上升的原因,寻找提高产科质量的方法.方法:对无锡市惠山区区属12家医院2005~2010年24716例分娩、8194例头位难产及222例头位难产阴道助产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头位难产处理中,阴道助产率呈逐年下降趋势,剖宫产率呈逐年升高趋势.结论:改善产科医生执业环境,提高阴道助产技术,提高头尾难产阴道助产率对降低剖宫产率提高产科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再妊娠经阴道分娩(VBAC)的产前管理、产程监测及适宜产科处理方法,降低不良分娩结局。方法对南京鼓楼医院产科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VBAC患者139例,包括未临产剖宫产87例,临产后剖宫产52例;选择同期初产妇及经产妇各139例,回顾性分析、比较4组临床资料。结果未临产组、临产剖组、初产妇组与经产妇组第二产程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未临产组第二产程时间与初产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较经产妇显著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临产后组第二产程时间与经产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较初产妇组显著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四组新生儿出生体重、产后出血量、阴道助产率、新生儿窒息率及深度裂伤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选择阴道试产利多弊少,试产并不增加产后出血、阴道助产、新生儿窒息及深度裂伤的风险,且临产后剖宫产产妇产程进展与经产妇相似。对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再次妊娠者应进行详尽的产前检查、良好的医患沟通、细致的产程管理,选择适宜分娩方式、严格掌握再次剖宫产指征。  相似文献   

3.
脐带绕颈246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脐带绕颈与分娩方式、母儿并发症的关系。方法: 对 2002年 12月 ~2003年 12月间无妊娠合并症和并发症的 246例脐带绕颈的产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脐带绕颈组的阴道助产率、剖宫产率、胎儿窘迫率、新生儿窒息率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 且随着绕颈周数的增加, 上述并发症的发生率随之增加。结论: 脐带绕颈是引起难产及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的一个重要因素, 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4.
王瑛 《浙江预防医学》2005,17(11):40-40,42
发生于头先露的难产称为头位难产.近年来因计划生育工作及优生工作的普遍开展,经产妇明显减少,使横位发生率明显下降,臀位也因对围产期保健工作的日益重视,在孕中、晚期得到矫正;加上生活水平提高,胎儿越来越大,故而头位难产在难产中的比例增加.如何正确处理头位难产,如何界定阴道助产与剖宫产,对降低母儿并发症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5.
瘢痕子宫是指剖宫产术或子宫肌瘤剔除术、子宫穿孔或破裂修复术、子宫成形术等妇产科手术后的子宫,其中剖宫产术是瘢痕子宫产生的最主要原因。目前,随着临床剖宫产率的不断增加和计生政策的改变,瘢痕子宫再次妊娠的发生率逐渐升高。由于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发生母儿并发症的风险均增加,分娩时不论是行选择性剖宫产还是阴道试产,都可能出现严重的临床并发症,因此正确处理瘢痕子宫再次分娩的问题,成为围生医学亟待研究的课题之一。本文综述了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方式选择、阴道分娩现状和产程管理等助产策略,以期为医护人员选择合适的再分娩方式提供依据,不断提高产科质量。  相似文献   

6.
瘢痕子宫是指剖宫产术或子宫肌瘤剔除术、子宫穿孔或破裂修复术、子宫成形术等妇产科手术后的子宫,其中剖宫产术是瘢痕子宫产生的最主要原因。目前,随着临床剖宫产率的不断增加和计生政策的改变,瘢痕子宫再次妊娠的发生率逐渐升高。由于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发生母儿并发症的风险均增加,分娩时不论是行选择性剖宫产还是阴道试产,都可能出现严重的临床并发症,因此正确处理瘢痕子宫再次分娩的问题,成为围生医学亟待研究的课题之一。本文综述了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方式选择、阴道分娩现状和产程管理等助产策略,以期为医护人员选择合适的再分娩方式提供依据,不断提高产科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剖宫产指征的变化与剖宫产率上升的相关性,为进一步采取干预措施降低剖宫产率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上海市青浦区朱家角人民医院2010-2014年住院足月分娩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近5年来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的变化。结果剖宫产率逐年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010年为34.63%,2014年为51.68%;同期剖宫产占难产分娩比例逐年增高,而阴道助产率呈逐年下降;剖宫产指征前3位依次为胎儿窘迫、瘢痕子宫、社会因素;围生儿死亡率2010年(25.02/万)与2014年(25.06/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率升高是综合因素所致,尤其社会因素上升明显,过高剖宫产率并不能降低围生儿死亡率,应合理掌握手术指征,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8.
徐英  李华萍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25):3885-3886
目的:探讨经产妇巨大儿分娩方式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10年12月平湖市第二人民医院88例经产妇分娩巨大儿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89例经产妇分娩正常体重儿临床资料进行比较。结果:经产妇巨大儿组中异常产程、剖宫产率、产后出血率、新生儿窒息率都高于经产妇正常体重儿组(P<0.05)。结论:正确估计胎儿体重,重视经产妇巨大儿的产程处理,选择适当的分娩方式,对预防产后出血,降低母儿并发症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与分析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孕妇分娩方式及妊娠结局。方法:从本院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期间内接收的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孕妇中,随机抽取800名孕妇,根据分娩方式将其分为剖宫产组400例,阴道分娩组400例。观察两组孕妇产后出血量、住院时间;观察两组新生儿体重情况,以及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阴道分娩组产妇产后出血量、住院时间均优于剖宫产组;阴道分娩组新生儿体重、Apgar评分均优于剖宫产组;p 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瘢痕子宫产妇再次妊娠时应根据产妇具体情况来选择适合的分娩方式,在严密监测的情况下给予产阴道分娩的机会,尽量降低产妇剖宫产率以及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瘢痕子宫再次妊娠经阴道分娩安全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瘢痕子宫再次妊娠经阴道分娩的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145例瘢痕子宫再次妊娠经阴道分娩的情况,并与非瘢痕子宫再次妊娠经阴道分娩1421例进行比较.结果 145例瘢痕子宫再次妊娠中88例经阴道分娩,51例再行剖官产,6例产钳助产,1例子宫破裂,无产妇死亡.与非瘢痕子宫再次妊娠经阴道分娩比较,瘢痕子宫再次妊娠经阴道分娩的新生儿窒息、产后出血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难产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9.31%(57/145)比19.35%(275/1421)](P<0.05).结论 瘢痕子宫再次妊娠经阴道分娩时应提前住院待产,严格筛选阴道分娩病例,严密观察,慎用缩宫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瘢痕子宫孕妇再次妊娠的临床处理方式。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孕妇6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4例行阴道试产,其中20例成功,4例阴道试产失败后改为剖宫产。36例直接行剖宫产术,剖宫产原因包括社会因素、巨大儿、子痫前期等。阴道分娩与剖宫产新生儿Apgar评分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阴道分娩阴道出血量、住院时间以及住院费用均明显少于剖宫产。结论合理选择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方式对于改善的围生儿和产妇的预后具有重要作用,对于符合阴道试产条件的孕妇,可在严密监护下行阴道试产,可有效降低再次剖宫产率,利于产妇产后恢复。  相似文献   

12.
蔡瑾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13):1949-1950
目的:观察不同臀位分娩方式对母婴的临床影响,探讨提高母婴身心健康的臀位分娩方式。方法:按照不同的分娩方式将532例单胎臀位分娩产妇分为阴道分娩组和剖宫产分娩组,比较两组产妇并发症、新生儿并发症及新生儿产后Ap-gar评分情况。结果:剖宫产组的产妇并发症、新生儿并发症及新生儿产后Apgar评分情况好于阴道分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做好孕期保健,及时发现胎位异常并矫正胎位;臀位分娩时宜适当放宽剖宫产手术指征,分娩方式以择期剖宫产为主,可改善母婴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剖宫产后瘢痕子宫再次妊娠两种分娩方式适用性。方法选择笔者医院162例剖宫产后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的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分娩方式不同,将其分为剖宫产分娩组(n=83)和阴道分娩组(n=79)。比较剖两组的产后出血量和发热并发症发生率、新生儿Apgar评分、新生儿感染发生率。结果阴道分娩组产后出血量和发热发生率显著低于与剖宫产组(P〈0.05)。阴道分娩组的新生儿Apgar评分和感染率与剖宫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阴道分娩可降低瘢痕子宫产妇的并发症,但选择前必须综合分析产妇和胎儿情况。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分析对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1年1月-2011年6月期间我院所在社区确诊为2型糖尿病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一般教育,观察组给予系统护理干预,干预6个月后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相关生化指标改善情况和对疾病知识的掌握情况.结果 观察组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对疾病知识的掌握明显优于对照组,且数据相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对社区糖尿病患者应用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干预患者的血糖控制和提高疾病自我管理能力,有效控制疾病,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讨论瘢痕子宫再次足月妊娠阴道分娩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100例剖宫产后再次足月妊娠分娩患者的资料,选择30例疤痕子宫阴道试产患者、100例正常产妇阴道试产,对两组患者的产时出血量、产程时间、子宫收缩情况、新生儿评分进行比较.结果 与正常产妇阴道分娩相比,疤痕子宫阴道分娩患者出血偏多,产程时间和子宫收缩情况无差异.结论 瘢痕子宫再次足月妊娠选择阴道试产者,在严格掌握指征的前提下,较为安全,减少再次剖宫产加重盆腹腔脏器粘连程度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瘢痕子宫阴道试产失败的危险因素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为提高产妇分娩的安全性提供指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桂林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50例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的产妇,根据阴道试产情况,将其分为阴道试产成功组127例和阴道试产失败组23例,对比两组的年龄、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合并癌症、剖宫产史、子宫破裂史等因素,将其中有统计学差异的指标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并分析阴道试产失败对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在年龄、孕前BMI、胎儿体重、子宫下段瘢痕厚度、子宫破裂史、先兆子宫破裂、宫缩情况、产程停滞、胎儿宫内窘迫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孕前BMI、胎儿体重、子宫下段瘢痕厚度、先兆子宫破裂、宫缩乏力、产程停滞、胎儿宫内窘迫是阴道试产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阴道试产成功组的产程时间、产后出血量、新生儿Apgar评分、产褥病率、子宫破裂率优于阴道试产失败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前BMI、胎儿体重、子宫下段瘢痕厚度、先兆子宫破裂、宫缩乏力、产程停滞、胎儿宫内窘迫均是导致孕妇阴道试产失败的影响因素,应根据孕妇的身体情况和具体手术指征选择合适的分娩方式,以降低不良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7.
谷红梅 《现代保健》2014,(7):125-127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再次妊娠的分娩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3年6月200例在本院分娩的剖宫产术后孕妇的临床资料,统计分析分娩方式。结果:200例孕妇中有87例符合阴道试产标准,试产率为43.5%(87/200);有8例阴道试产失败,中转剖宫产,阴道试产成功79例(阴道分娩组),成功率为90.8%(79/87),阴道分娩率为39.5%(79/200);行剖宫产者121例(剖宫产组),剖宫产率为60.5%(121/200);有1例孕妇出现子宫破裂(0.50%,1/200);阴道分娩组产妇产后24h出血量明显少于剖宫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87,P〈0.05);阴道分娩组新生儿体重明显低于剖宫产组(t=3.024,P〈0.05);两组患者在孕妇年龄、孕周、产褥病率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再次妊娠给予阴道试产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疤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方式的选择,对经阴道分娩的安全性进行分析.方法 将2012年7月至2014年7月来我院分娩的84例疤痕子宫产妇分为阴道分娩成功组及割宫产组,测定两组产妇子宫下段瘢痕厚度,比较及分析两组患者产后出血量、住院天数、Apgar评分及新生儿体重等.结果 阴道试产32例,22例成功,成功率为68.75% (22/32),62例产妇再次行剖宫产术,占73.81% (62/84).两组患儿新生儿Apgar评分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阴道试产成功组产妇出血量显著低于剖宫产组,新生儿体重显著低于剖宫产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剖宫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严格掌握阴道分娩指征的情况下,对产程进行严密监测可在一定程度上保证疤痕子宫再次妊娠行经阴道分娩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气囊仿生助产术对瘢痕子宫再次妊娠阴道分娩效果及对产妇免疫应激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9年7月在本院产前检查并分娩的瘢痕子宫再妊娠孕妇36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180例,分别采取常规经阴道分娩(常规组)或气囊仿生助产术阴道分娩(气囊组),阴道分娩失败者均行剖宫产术。比较两组分娩情况和产前产后T淋巴细胞水平(CD4+、CD8+、CD4+/CD8+)和去甲肾上腺素(NE)、皮质醇(Cor)水平。结果:气囊组各产程及总产程时间(7.45±3.15h)均短于常规组(9.68±2.97h),出血量分娩(108.65±32.14ml)及产后2h( 186.14 ±52.75ml)少于常规组(140.56±38.54ml、248.15±62.24ml),阴道自然分娩率(93.3%)高于常规组( 81.1 %)(均 P < 0.05 );两组出现胎儿窘迫、窒息以及产妇子宫破裂、产后出血、产褥期感染和新生儿状态(体重、Apgar评分)无差异,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气囊组少于常规组( P <0.05)。两组孕妇产后12h、48h的CD4+、CD4+/CD8+水平均较产前降低,CD8+升高,但气囊组T淋巴细胞水平变化幅度优于常规组( P <0.05)。结论:瘢痕子宫再次妊娠选择气囊仿生助产术阴道分娩可提高成功率,降低产妇机体免疫抑制。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瘢痕子宫孕妇选择阴道分娩的客观影响因素预测分析模型及对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对2018年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因瘢痕子宫选择再次剖宫产分娩的165例产妇和97例选择阴道分娩产妇的相关因素进行比较,对影响因素采用Logistics回归方法构建选择阴道分娩的预测模型,并研究阴道分娩对分娩结局的影响。结果剖宫产及阴道分娩组在产妇年龄、孕周、两次妊娠间隔时间、接受瘢痕子宫相关知识和课程培训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妇体重、学历、户籍地、妊娠次数、瘢痕厚度及新生儿体重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产妇年龄和接受产前培训次数是影响瘢痕子宫孕妇选择分娩方式的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接受产前培训次数单个因素和混合因素(产妇年龄和接受产前培训次数)对产妇分娩方式的选择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剖宫产与阴道分娩组产后失血量[(323.03±147.18)mL vs(269.85±223.16)mL]、住院天数[(5.65±1.36)d vs(4.12±1.54)d]、住院费用[(3 997.29±2 269.57)元vs(3 301.02±1 807.08)元]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种因素都能影响瘢痕子宫孕妇选择阴道分娩的决定,尤其以产妇年龄和接受产前培训次数较为重要,对分娩方式的选择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与再次剖宫产相比,阴道分娩对母婴并未产生不良分娩结局,且可减少产后失血量、住院天数和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